浅谈声乐学习中的咬字和气息的关系
2023-02-04姚芳
姚芳
咬字吐字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的歌唱教学中历来十分重视。如明代沈宠绥在《度曲须知》中就曾对咬字与吐字做过深刻阐述,气息的重要性也历来都成为声乐学习不能迈过去的坎!
那么从古至今大家为何如此重视歌唱过程中的咬字与吐字呢?首先是歌唱本身的迫切要求。语言是构成各种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字清才能意明。第二是课堂教学的需要。学习歌唱的过程当中,真假声的混合是一个必须经历的第一个阶段。这阶段学生容易犯的毛病是假声过多而没有真声。那么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过程中唇齿舌不能够有效地阻挡气息!导致气息大部分就被漏掉了,从而也导致了声带闭合不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决:
第一咬字的位置。要在我们的上齿后,舌尖与上牙堂完成,这些部位都在我们嘴的前部。也就是说咬字只能靠嘴的前半部分完成。整个硬腭拱起,在我们嗑瓜子的牙后面积极咬字挡气。在这个情况下也有利于我们鼻咽腔的打开与保持。使气息没有阻碍地通过鼻咽腔到达头腔。在我们汉语中这个字是由声母韵母构成的。歌唱中我们吐字的一般规律就是:字头要唱得短,清,准。字头的五音要把握好唇音、齿音、舌音、牙音、喉音。
唇音:b p m f
齿音: z c s zh ch sh r
舌音: d t n l
牙音: j q x
喉音: g k h
这五大类发音时,用力部位要分明,唇音字用力部位在唇上,上下嘴唇咬字有力清晰,舌音着力在舌尖,牙音用力部位在牙,牙齿用力部位在上下齿,喉音用力部位在喉。在有声母的情况下一定要把字咬到硬口盖,这时候的硬口盖就像是老虎爪一样,紧紧地抓住这个生母。韵母的完成也就是字腹的完成,是发音中的隐藏部分,需要我们把口腔鼻咽腔都打开。让气息通过并把气息送到鼻咽腔的顶部送出来。
撮口呼以玉为例的韵母发音时上下唇微微向前,用力在唇,
合口呼屋为开头的韵母翻译时上下唇收拢成圆形,上唇微下收保持歌唱通道!而闭口音i为的韵母发音是口呈扁平型,气息通过上下齿之间的空隙流出。内口腔要松开,把这个窄母音也要拉长,宽着唱。不能把内口腔闭合上!
例如李这个字先要用硬腭咬住生母,最后把这个韵母i送到鼻咽腔里。用窄母音宽着唱的意念控制住!才能更好地完成!又比如啦这个字也要先在硬腭咬住声母,把老虎爪抬高。想着宽母音窄唱打开我们的鼻炎腔。在鼻咽腔完成韵母的共振形成口腔、咽腔、头腔的共鸣。
最后收音。收音要分明。字尾是指字的结尾部分,在歌唱发声中,凡是有字尾的字都能把五音收住才算完整。否则只算唱了半个字,只有元音的字,字的结尾部分不需要收音,只要原音发音完整,不走形。对于复韵母的更好的注意收音。比如
收ai ei uai uei 应收i音,嘴角微向两边咧开,
收ou ao iao iou时应收u音,双唇应向前微撮
收n为字尾的音時软腭下降,舌尖抵上齿龈堵住口腔通道,放气流通鼻而过收向前边。
收ng为字尾音时软腭下降,舌根上升,贴着软腭堵住口腔通道时,气流穿鼻而过到达鼻腔顶端部位。字尾收音时要收得短,准,清,结束得自然。
第二我们的声音要始终放在鼻腔顶端的地方可以说是嘴的后半部分。让我们的气息直接通过口咽部和鼻腔,一直向上到达我们的鼻腔顶端部位,使咬的字达到共振的效果,就是共鸣的效果。
咬字做到位了,气息自然就好用上,声带就会由于有了唇齿舌的挡气变得规则震动,就不会再漏气,声音也就不会假大空。当然这是一个反复练习逐步变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