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模式
2023-02-04王晓峰刘华伟
王晓峰,刘华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并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为我们探索新时代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模式提供了原则遵循。我国应立足共同富裕目标,推动养老产业事业协同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适老化转型,探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模式,为解决老龄问题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一、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取得重大成就
1.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物资基础进一步夯实
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一万六千五百元增加到三万五千一百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得以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也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总量将更加接近美国,人均国民收入有望超过1.4万美元,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将继续提高,预计提升2-3个百分点,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其规模将超过5.6亿人。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从个人层面来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物资基础都将进一步夯实。以更长远的历史视野来审视“富”与“老”的矛盾关系,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得到根本改变,“边富边老”的发展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
2.各类老年人保障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进入新时代,我国老龄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法律制度、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100多件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社会保险法,基本形成比较系统的法律政策规范,为全国老龄事业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工作方向,提供基础法律依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十亿四千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五”,“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七十八点二岁”,“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明显提高”。对于城乡低保对象、特殊困难人员、低收入家庭等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保障标准也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升。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不断扩大,至今已覆盖全国49个城市、1.45亿人,全国累计172万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人均报销水平每年约1.6万元。另外老年教育文化事业实现新发展,全国已有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7 万多所,在校学员800 多万人,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了免费向老年人开放,老年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国用较短时间建立起世界最大的老年人社会保障网,对于保障老年人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共同富裕发挥了重要作用。
3.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持续优化
国家和社会层面持续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在国家层面,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成年人监护等内容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国老龄委持续组织开展全国“敬老月”“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敬老文明号”等活动,在全社会开展走访慰问老年人、健康知识普及、法律援助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支持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021年为7.7万名困难重度残疾老年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逐步改善。在社会层面,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广泛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逐步成为社会共识;持续开展“银龄行动”,大批老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健康、教育、科技扶贫工作,全国共有基层老年协会55万个,老年志愿者注册人数1 600多万,占老年人口的6.3%,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新的贡献;尊老敬老教育内容融入中小学相关课程标准,纳入青年学生行为规范;法律援助受理点、社区法律援助室等阵地不断扩大,在线咨询、司法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更加完善,全国老年法律援助中心已发展到2 万个,老年维权协调组织发展到6.4万个。
二、推进共同富裕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使命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一项长期战略安排。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本质要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我们应围绕推动共同富裕这一主题,将共同富裕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目标贯穿始终。
1.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首先,共同富裕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人民群众是共同富裕道路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体力量,这其中的主体人群既包括劳动年龄人口,也包括老年人口。老年人虽然在身体机能上属于弱势群体,但是在社会阅历、经验总结、技术技能方面却是社会其他群体远不能及的,坚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促进老年人践行老有所为,使其成为践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的力量源泉。共同富裕的实现要求勤劳创新致富,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路上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水平,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提高个人的专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同时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
其次,共同富裕需要提升社会治理能力。高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和兜底保障。老龄社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老龄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规模庞大的老年人口需求如何满足,因此,需要顺应人口老龄化新态势,构建老龄社会治理的新理念,通过社会治理的方式来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并进一步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在共同富裕目标下,通过推进社会治理不断完善老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老龄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形成与老龄社会人口健康服务供给相匹配的社会治理,从而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降低社会运行成本,为推动共同富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最后,“让发展成果人人共享”是我国共同富裕思想的实现路径和最终目标。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党中央从战略层面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落脚点。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上来看,国家在不断落实“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的目标,比如《“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基本原则中提出“积极推动城乡、区域老年健康服务均衡发展,确保老年健康服务公平可及,由全体老年人共享”。在人口老龄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之下,区域、城乡人口结构和变动趋势都是影响共同富裕进度的重要因素,而老年人口内部对于社会养老资源的共享水平也是衡量老龄化社会共同富裕水平的重要内容。
2.共同富裕目标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任务
首先,在人口老龄化层面实现积极老龄化。老龄化包括人类个体老龄化,也包括人类群体的老龄化,因而积极老龄化既是对老年人个体本身的要求,也是面向老年人群体的。我国老龄工作的部署经历了“积极老龄化”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转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把“人口”凸显出来,是对“积极老龄化”的理论创新,也更符合中国老龄事业渐进式改革的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立足中国视角,倡导全社会主体共同参与构建养老、敬老、孝老的社会环境;从中国大多数老年人的境遇出发,推进实现以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健康保障和精神保障为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体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确保老年人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其次,在人口与其他要素关系层面实现可持续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协调性。根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就是要处理好代际、区域、政府与市场、发展与保护、生产与生活、物质与精神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统筹考虑协调代际之间利益公平,平衡城乡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规范政府与市场的职能权限等,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社会。
最后,在现阶段目标统筹层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也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出了明确的指引,现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实践目标就是追求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实现路径,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还是实现共同富裕,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的有机结合。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解决新时期面临的各种中长期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是立足于国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选择能够统筹高质量发展的现阶段目标和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也能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
3.共同富裕目标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探索
首先,要创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人口条件。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和人口负增长等趋势对社会生产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对共同富裕之路形成新的挑战,亟须我们调整人口政策,改善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第一,科学应对低生育率,完善生育保障基本制度,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第二,完善健康促进政策,全面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对老年人健康促进和健康干预,继续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第三,提高人口素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充分就业格局,增加人力资本存量。第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人口合理分布,人口流动更均衡,资源配置更合理。
其次,形成与经济数字化、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新形势下,经济数字化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有深远影响。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现有的经济模式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第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挖掘老龄化社会对高质量发展有利的潜在着力点,比如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科技产业等,对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进行整体规划,高质量打造老年大数据体系和运营体系,打通从产业到应用的全产业链条。第二,要做好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最大限度发挥老年人口的活力,培育发展老年人参与的经济模式,让广大老年群体转化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有生力量。第三,不断提升我国总体教育水平、医疗水平和社会服务体系,为全人口的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奠定扎实的基础。
最后,形成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社会环境。新征程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一,要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鼓励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第二,要完善家庭支持政策,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推进幸福家庭创建,营造良好家风,加大对生活困难家庭的帮扶支持力度。第三,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打造老年宜居环境,普及公共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丰富老有所乐的精神文化生活,完善老年精神关怀服务体系;传承弘扬养老、孝老、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逐步健全老年人社会优待制度体系;推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形成老龄社会精神文明新风尚。
三、探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体现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立足于中国,又面向世界,既关注中国发展的特殊性,又体现世界现代化的普遍性规律。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同时立足于中国共同富裕的特点与本质要求,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探索体现中国国情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模式。
1.发展老龄产业,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
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目前我国正面临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要充分应用改革创新思维与举措,化危为机,大力培育发展老龄产业,将老龄风险转化为长寿红利。第一,应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老龄产业规划、标准判定等基础性工作,激活老年用品和服务市场,优化老龄产业发展环境。第二,要培育“银发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扩大内需,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第三,养老行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和服务,应该鼓励支持老龄产业和养老金融领域的创新探索,支持养老金作为生产要素投资用于更多新兴技术创新领域,推动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
2.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确保全体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
扎实做好各项社会保障工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老年群众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全体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就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和健康支撑三大体系。第一,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保险需要。第二,为老年人提供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增强底线思维,优化对孤寡等困难老人的服务。逐步建立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统一长期照护需求评估标准,补齐长期照护服务短板。第三,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改进和完善老年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增加安宁疗护服务供给。第四,增强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功能,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民生保障工作与慈善帮扶机制有机衔接,助推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
3.丰富老年人生活,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模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老年人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提升老年人的素养,不仅有助于老年人高品质生活的实现,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的需要。第一,要丰富老年人文体休闲生活,扩大老年文化服务供给,鼓励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促进养老和旅游融合发展。第二,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支持老年人继续参与经济社会生活,为老年人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搭建平台、提供便利,深入开展“银龄行动”,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积极作用。第三,进一步扩大老年科学教育供给,提升老年人科学素养,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越过技术壁垒,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弘扬孝亲敬老文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老龄工作质量,首先要把思想观念摆在最前沿的位置,统一思想观念的前提是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敬老的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立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第一,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扶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将赡养父母行为纳入公民个人社会诚信档案。鼓励用人单位在老年节、老年人生日及需要照护服务时对员工给予安排休假等关怀支持。第二,加强对老年人家庭照护服务支持,向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提供护理技能培训。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等方式,为长期照护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提供“喘息服务”。第三,把尊老敬老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多措并举,使我国的老年人照顾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转变,提升文化自信,为老龄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5.加强国际合作,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数据分析,全球性的人口老龄化已经呈现不可逆转的趋势,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新常态。探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模式需要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同样中国模式也能为世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经验与智慧。一方面,在国际战略上,应该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国际合作和交流、建立国际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长期性重要主题,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国际公共事务进行治理。另一方面,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在养老服务产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体系较为完备,对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另外要推动人口与发展领域的“南南合作”,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应对人口老龄化,同时为发展中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