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特征与新挑战

2023-02-04潇,常

人口学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负增长中国式生育

于 潇,常 州

2022 年10 月16 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报告。二十大报告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未来我国将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未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恰恰是中国人口转变的关键时期。人口既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因素,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人口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昌盛繁荣的根本保障。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特征

1.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人口规模巨大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基本国情。根据联合国最新预测,中国人口规模在2035 年以前将保持在14 亿人以上,尽管印度总人口已经于2022 年末超过我国,但到2050 年我国人口基数仍将保持在12 亿人以上。中国将以超10 亿的人口体量迈向现代化社会,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创举。

未来30年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人口结构性问题,而人口负增长是我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新挑战。一是人口负增长。2022 年末全国人口为14.1 亿人,比上年末减少85 万人,为61 年以来首次负增长。2022 年全年出生人口仅956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出生人口已经连续6 年处于下降的态势;死亡人口1 041 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人口负增长的拐点已经到来。二是人口老龄加速发展,社会抚养比上升,人口红利逐步转变为人口负债。2000 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14岁少儿人口为2.53亿人,老年人口数量超过少儿人口数量,社会抚养主体由“小”转“老”,2020年我国人口抚养比为45.9%,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1.7个百分点。当前我国仍然处于人口抚养比低于50%的人口红利期,但人口红利逐步减少。到2050 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超过5 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40%,届时我国不仅是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也将成为老龄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到21世纪中叶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形成巨大挑战。

2.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突出了惠及全体人民的普遍性特征。一方面,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日益雄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40 年的长期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GDP 大幅度提升,1980-2021 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从4 587 亿元增至114.9 万亿元,占世界GDP 总量的比重从1.7%增至18.5%,人均GDP 从468元提高到8.1 万元,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飞跃。另一方面,人口规模巨大且存在巨大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2021 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4.74 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89 万元。2021 年北京市人均GDP为18.75万元,江苏省人均GDP为13.81万元,黑龙江省人均GDP仅为4.72万元,北京、江苏省是黑龙江省的4倍和2.9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十分突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等区域差距也不断扩大,建设中国现代化和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推进共同富裕的任务依然艰巨。

3.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物质财富,人民生活和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冰箱、彩电、空调、手机、电脑等家用电器在我国城乡居民家庭得到全面普及,汽车、房产等大宗消费品普及率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7.1辆,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为253.8部,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为117.7 台。2000 年全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为14.87 平方米,2021 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41.0 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50.2平方米,人民的居住条件极大改善。

在物质条件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不断实现新跨越。广播、影视、图书等传统文化载体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新媒体、网络文化、观光旅游、教育培训等高层次精神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2019 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前,我国出境旅游者达1.68 亿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境游市场。新冠疫情对全球旅游业造成了巨大冲击,3年来我国本着维护人民健康的宗旨采取了积极的防控政策,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受到了很大制约,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放开,我国旅游文化事业将得到极大发展,人民的精神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

4.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随着全球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显著,由此引发的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恶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与发展。为解决生存与发展的双重矛盾,关注在经济发展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外部性问题,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共识。1997年《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具体减排目标,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联合履约和清洁发展机制,确定了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自2003 年以来中国国务院先后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制定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基本方略,通过能源优化利用、新能源产业发展、低碳产业扶持、城乡低碳化建设和管理、环保产业技术研发与应用、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培养,推动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发展,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不懈努力。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根据国家环保部公布的数据,2021 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4.8%,空气质量指标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到2021 年的33 微克/立方米,历史性达到世卫组织第一阶段过渡值。2020 年优良天数比率达到了87.5%,比2015年增长了6.3个百分点,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1]

5.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离不开世界。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和国际争端时,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义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国担当。中国将以巨大的人口规模优势发挥人口大国在维护和平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发展促进和平,以和平推动发展,坚定维护世界和平。在解决全球气候与环境问题时,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的签署。在巴黎气候大会前,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表了多个联合声明,为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在第十一届G20峰会期间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为推动《巴黎协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推动国际新规范的积极作用。

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分为两个阶段:从2020 年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30年中国式现代化以人口规模巨大为基础性特征,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将面临人口负增长等新挑战。

二、中国人口负增长发展的态势及影响

1.人口负增长的发展态势

我国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在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快速实现了人口转变,生育模式迅速转型。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72降到1991 年的2.14。1992 年总和生育率首次降到更替水平(2.1)以下,此后生育水平长期持续下降,2020年总和生育率降至1.3。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缓解了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提高了人口素质,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但在出生水平快速下降的累积作用下,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等结构性问题也开始浮现。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我国开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2013 年实施“单独二孩”,2016 年放开“全面两孩”。“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使人口生育意愿得到了有效释放,2016年出生人口为1 786万,比2015年增加了131万,但政策效果并没有持续,2017年之后出生人口持续下降。2021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公布,我国开始实施“三孩政策”,落实支持生育的相关配套措施。2022年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标志着我国进入人口负增长时期。人口负增长不仅导致劳动力年龄人口持续减少,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而且使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收缩城市扩大、农村人口空心化加重等问题进一步凸显。

总体来看,我国人口负增长呈现出短期温和、长期加速的趋势。我国人口负增长区域差异性明显。在全国人口减少的同时,人口在区域分布上的聚集和收缩两极化进一步强化。经济发达的沿江沿海、省会城市人口仍明显增长,东北三省已整体进入人口负增长。

2.人口负增长的经济社会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后仍继续下降,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部分国家已经出现人口负增长的现象。人口负增长主要是由于长期低生育率所导致的,人口一旦进入负增长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可能改变以往人口规模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作为经济的基础性要素之一,在人口进入负增长后,经济是否还能持续增长成了很多国家(地区)关注的重点问题。总体来看人口负增长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人口负增长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人口减少带来劳动力规模缩减和人口结构老化,进而带来长期的经济增速下降、消费支出减少、企业利润减少等,导致失业率提高,不利于经济稳定增长。[2]还有学者以日本为例,[3]提出人口负增长使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深,社会保障制度面临巨大压力,增加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人口“快速减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大,快速人口负增长将伴随着劳动力减少,更低的经济增长率、社区的萎缩、国家财政以及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风险等。二是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有利,人口负增长仍能带来经济增长。有学者发现有些发达经济体国家当人口负增长时,劳动力投入减少,存在一种劳动密集型技术向人力资本密集型技术转变的内生效率提升机制,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这意味着人口负增长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经济仍然可以实现持续增长。[4]三是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国内学者研究发现人口增长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经济增长并不要求人口增长,人口负增长也能实现经济增长,比如德国、日本等。[5]日本是以低生育率为主因的人口负增长国家。日本的总和生育率自1970年左右开始不断下降并于2010年开始出现了人口负增长。日本的人口负增长的特点为“进入晚,发展快,长期加速,回弹乏力”,人口增长率大致呈现出扁“U”型变化。[6]日本自进入人口负增长社会后,仍能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但是,从长期来看,日本人口负增长持续的时间预计近60 年。日本低生育率造成的人口减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但是低生育率会影响经济生活以及工业发展。由于人口的不断减少,日本的劳动力人口比例日益缩减,国际竞争力削弱,抑制了经济发展。同时,抚养人口的升高不仅加重了劳动人口的负担,也对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从宏观角度上看,低生育率造成的人口减少将会从多个方面影响日本的综合国力。

总体来看,人口负增长短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限,但长期来看弊大于利;平稳的人口负增长影响温和,而急剧的人口负增长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强烈冲击;人口负增长的积极影响往往需要主动采取措施才能激发,比如提高人口素质、加大科技领域投入等。

三、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的政策建议

中国长期处于超低生育水平,多年来积攒的巨大人口负增长惯性已然显现。人口负增长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全新的发展课题。在我国处于人口负增长拐点的关键时期,当务之急是尽早认清人口负增长时代的相关基础性共识,科学分析和预测新时代人口变化的趋势与特征,针对新时代国家社会发展面临的多方挑战做出前瞻性判断,采取果断措施确保人口减少平稳缓慢进行,同时最大限度降低人口减少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挖掘正面效应,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口战略思路和有效措施。

1.深入研究人口负增长的发展趋势与特征。高度重视人口负增长的长期性、复杂性,加强人口战略研究,深入分析预测人口负增长的发展趋势及总量特征、分布特征、结构特征,研究人口负增长时代对我国社会、经济、区域发展及家庭发展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影响。

2.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生育水平提升。超低生育水平是影响我国人口安全的主要风险之一。应构建科学的家庭支持政策体系及生育友好型社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构建和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实现幼有所育,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不断提高生育水平。

3.优化人口空间分布。一方面,加强以城市群为主体的人口空间布局,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动力源。另一方面,对于人口萎缩的地区,通过合理布局对人口进行适当集中,优化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4.加快建设人力资本强国。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把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新技术革命,构建适应人口负增长发展需要的教育体制,缩短基础教育年限,完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加强人工智能、数字化发展,赋能劳动力就业和经济发展。

5.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重塑家庭养老功能与传统地位。逐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6.构建新型人口治理体系,提升人口治理现代化水平,促使人口治理从总量控制向人口均衡发展转型。加快推进人口管理服务职能转变,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数字化办公水平,贯彻落实各地生育支持政策,提高人口动态监测、生育支持、养老服务等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负增长中国式生育
人口负增长
中国式民主
车市负增长几成定局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中国式失败
改革令医院收入出现“负增长”
医改和生育 两大重点有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