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累及心脏超声心动图表现1例

2023-02-04李瑾孙建浩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弥漫性心包活动度

李瑾 孙建浩

患者男,81岁,因咳嗽、胸闷、气急半月余入院。自诉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干咳为主,偶咳少量白色黏痰,胸闷气急,活动后明显,无痰中带血,无胸痛、低热、盗汗等。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00/62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0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于房室沟处探及一大小约81 mm×48 mm团状不均质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无明显活动,部分包绕主动脉根部;心包腔见大量心包积液(图1)。超声心动图提示:房室沟处不均匀回声包块,建议进一步检查;大量心包积液。PET-CT提示:心包增厚伴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肿块,18F-脱氧葡萄糖代谢增高,病变考虑恶性,淋巴瘤可能性大;心包积液。行经皮导管心包积液穿刺引流术,术后病理提示:符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NOS(Non-GCB型);免疫组化示:CD20、CD79a、Pax-5、Ki67、Bcl-2、LCA均为阳性;CD10、CD3、CD5、CD30、Bcl-6均为阴性(图2)。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查提示:可见23.2%CD5(-)、CD10(少量)阳性单克隆B淋巴细胞。综合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Non-GCB型,Ⅳ期,中高危)。临床给予R-COP方案抗恶性淋巴瘤化疗,第1周期化疗结束后,患者胸闷、气急症状明显好转。临床继续随访,第3周期化疗后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示:房室沟处肿块较前明显缩小,大小为21 mm×11 mm,心包腔未见明显积液(图3)。

图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累及心脏超声心动图表现

图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图(×200)

图3 化疗后超声心动图表现

讨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作为一种全身系统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以淋巴结、骨髓最易受累,累及心脏较少见[1]。该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对化疗有效,但患者5年生存率仍<50%[2]。本例患者因年纪较大,未行心脏肿物穿刺活检,根据心包积液、骨髓流式细胞学及化疗随访结果,推断为恶性淋巴瘤侵犯心脏可能性大。心脏淋巴瘤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原发性心脏淋巴瘤临床罕见,仅占原发性心脏肿瘤的1.0%~1.6%,占结外淋巴瘤的0.5%[3],病变仅累及心脏和(或)心包;转移性心脏淋巴瘤较多见,但起病隐匿,早期临床表现无特殊,患者常以胸闷、气急、上腔静脉综合征症状就诊。本例患者发病初期即有多部位受累,依据相关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考虑非霍奇金淋巴瘤。心脏淋巴瘤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为[4]:①肿瘤发生部位以右房及心包多见,心腔内肿物较大时可造成流出道的梗阻,引起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若侵犯心包则引发顽固性心包积液;②大多表现为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③形态多不规则、宽基底,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④一般活动度差,或无明显活动度。本例患者肿瘤部位、回声、形态、活动度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与上述文献描述基本一致。总之,超声心动图安全、无创、可重复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活动度、心肌侵犯程度,观察有无心包积液及评价心功能等,可作为心脏肿瘤检查的首选方法,对其早期诊断、疾病发展、诊疗效果等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弥漫性心包活动度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羊水栓塞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如何发生的
支气管镜技术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依达拉奉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观察
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穿刺患者的护理
三焦和心包相互关系的再认识
Bc1-2与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深静脉置管引流术在心包积液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