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新时代海河流域治水事业发展的思考

2023-02-03

海河水利 2023年12期
关键词:海河流域水资源

王 超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天津 300170)

水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本,人类文明始于治水。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河流域治水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当前,我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将会更加有利于推进新时代的海河流域治水事业发展,将会更好造福流域亿万人民。

1 立足人民需要,摸清海河流域水问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解决矛盾就是推动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才能推动解决一系列的突出矛盾。近现代以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海河流域水旱灾害频发,水问题愈发突出。解决海河流域的水问题,就要从人民需要出发,摸清突出水问题底数,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1 防洪保安全的需要

海河流域地处京畿,东临渤海,西接黄河流域,南界黄河,北邻蒙古高原,包括京津两大直辖市、河北省绝大部分、山西省东部、山东和河南两省北部、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加之流域河系复杂、下垫面和水文情势变化较大,当前流域人民面临的洪水威胁依然比较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防洪工程体系在“蓄”和“泄”方面存在短板:在“蓄”的方面,工程调控能力不足,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慢,蓄滞洪区建设滞后且运用难度大。在“泄”的方面,流域骨干河道现状防洪标准达标率不足,小型病险水闸问题,河道淤障壅塞、堤防老化失修、河口无序开发等造成泄洪能力比规划的泄洪能力低。②农业和城市发展面临洪水威胁:海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洪水对夏季作物的增产增收有着重要威胁。同时,海河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大中城市达25 个,城市排涝能力不足引起的城市内涝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发展、居民生活和出行安全。

1.2 优质水资源的需要

海河流域水资源禀赋差,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70 亿m3,仅占全国的1.3%,却承载着全国8%的耕地、10%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总量,“人地水”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首先,农业和农村用水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水资源利用粗放而且用水效率偏低,同时大量消耗地下水,造成深、浅层地下水欠账较多。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程度偏低,饮水安全保障上存在不足。其次,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方面也存在突出问题。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已成为北京、天津等城市主要供水水源,依赖程度较高,应对连续枯水年能力较差。流域其他城市也存在应急备用水源能力不足的问题。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流域产业结构虽然正在进行深度调整,但耗水产业布局仍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1]。

1.3 健康水生态的需要

海河流域水资源超载严重,导致水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加之河湖保护、水土流失防治等历史欠账多,累计问题多,当前流域面临新老问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是水生态红线坚守问题。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滞后,部分河流源头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功能退化,入海水量锐减,过度的地下水超采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另一方面是生态用水挤占问题。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挤占了大量生态用水,河湖的生态流量保障严重不足。

1.4 宜居水环境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对宜居水环境的需要已经愈发强烈。过度的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水环境问题也愈发突出。①河湖岸线治理存在问题:河湖“四乱”问题尚未根治,农村水系整治力度滞后,沿河湖的街区、村庄等对河湖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极不均衡。②河湖水体管护存在问题:过度的超纳污能力排放导致了重要地表水源地、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流域平原区河网的水体流动性差,水动力不足。

1.5 先进水文化的需要

海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流域自汉末形成以来,养育了亿万华夏儿女。流域人民在坚持不懈的治水历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治水文明,成为我国优秀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海河水文化与长江、黄河相比,在挖掘、传承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在讲好治水故事方面,存在挖掘治水故事形式单一、讲好治水故事深度不够的问题。在弘扬水文化方面,存在传播水文化的载体建设滞后、群众参与度不强的问题。

1.6 人民需要的历史变迁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2]。千百年来,特别是近代以来,海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薄弱,抵御洪水能力差,先后发生的1917、1939、1963 年大水都造成了巨大的灾害损失,同时流域水资源在过度的开发利用中严重短缺,先后出现了城市水荒、农田干旱等极端事件。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河流域在党的领导下治水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1980 年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委)成立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人民关于治水的需要也发生了历史性根本变化,已经从过去的“大水不逃家、干旱有水吃”的需要,发展到当前的“江河安宁、饮水安全、人水共生、健康宜居、治水文明”的需要。只有掌握和理解人民群众需要的历史变迁,才能更好地、系统地、历史地分析海河流域存在的突出水问题,才能更好地把握流域治水的根本方向。

1.7 人民需要的辩证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遵循这一观点,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深刻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等关系。海河流域治水事业最根本的实际就是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和水灾害四大新老水问题。流域人民在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要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时间矛盾的主要方面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汛期,水资源相对比较充沛,防洪保安全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在农村地区优质水资源应该是突出的问题。但在推进流域治水事业时,为了高质量地满足人民需要,就必须统筹考虑各方面的特点,系统分析、整体解决。

2 站稳人民立场,树牢流域治水新理念

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是社会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推动流域治水事业发展,就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定站稳人民立场,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理念,指导治水实践。

2.1 坚持为了人民

政党宗旨关乎一个政党的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永恒的执政宗旨。毛泽东指出,“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坚持为了人民就是科学回答了“为了谁”这一时代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治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造福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治水理念的核心价值追求。坚持为了人民,就要体现在流域治水事业的各个方面即防洪工程调度、城市供水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农田灌溉用水、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超采区综合治理等方面,让流域人民群众都能在水利改革发展中体验到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2 坚持依靠人民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河流域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治水活动,特别是在20 世纪60、70 年代的“根治海河”运动中,数百万海河儿女请缨报名,奔赴工地,先后开挖疏浚骨干河道52条,修筑堤防超过3 400 km,新建扩建了一大批大中型水库,形成了海河“分区防守、分流入海”的防洪格局[3]。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流域人民和水利工作者们团结奋战、科学治水,先后修建了引滦入津、引黄调水等一批举世瞩目工程,取得了辉煌的治水成就。在推动新时代流域治水事业过程中,要继续紧紧依靠人民,在防洪避险、节约用水、美丽河湖建设等方面特别在节约用水方面,作为极度缺水的海河流域,要充分动员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节水意识,创新节水技术,用流域亿万人民的一点一滴汇聚“节水优先”的实践洪流。

2.3 坚持问题导向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也是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思维方法之一。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更加清楚地认识海河流域的自然规律、生态规律、治水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找准新形势下的流域水问题,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用科学的方式分析问题,再用务实管用的措施加以解决。要善于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

2.4 坚持系统观念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强调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海河流域的四大新老水问题错综复杂,必须统筹兼顾、系统治理。要摸清楚四大新老水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搞清楚不同区域、不同河系四大水问题的表现的差异性,从而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统筹加以解决。要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突出水的关键作用,将水与其他要素紧密联系起来,合力推动系统治水。要积极协调上下游、左右岸的生态需要,运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协同发力,综合施策。海河流域在四大新老水问题方面最为突出典型,要着力建设推动流域和区域协同治水的“典型示范区”,用严格的制度体系、新型的管理机制和科学的工程措施等,推动治水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产业布局、人与自然共生、人民安居乐业协同作战,最大发挥水对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2.5 坚持改革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虽然强调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4]。而创新正是意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最好表现之一。坚持改革创新,就要充分把握流域治水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牢牢把握流域人民对治水事业的新需要,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科学的治水方法,担当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推进流域治水事业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进行实践创新。特别是在流域治水与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上,在流域管理体制机制变革上,在流域范围内实施“以水定城、以水定业”上,要有滚石上山的毅力和踏石留印的劲头,推动解决流域突出水问题,实施好党中央、国务院、水利部党组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

3 践行人民至上,全力保障流域水安全

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保障流域水安全,助力流域社会高质量发展,就要在流域治水和海委改革发展方面,主动作为,持续发力,全力保障流域水安全。

3.1 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解决海河流域水灾害问题,就要通盘考虑全流域的防洪工程体系,找出突出问题,找到关键环节,对体系进行全面优化。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严守风险底线。要以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为样本,大力推进防洪控制性水库建设,全面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和堤防达标建设,持续完善防洪工程体系,着力解决部分河流上游洪水拦蓄能力不足、河道行洪能力不达标、蓄滞洪区建设滞后等问题[5],同时强化监测预警和防洪统一调度,建立和完善以人民生命安全为根本的防洪工程体系。

3.2 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

海河流域水资源禀赋不足,城乡生活和生态用水仍在进一步增长,城乡发展不均衡导致的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效率差异明显,城市节水科技化和农村饮水安全水平不高,这些都是海河流域水资源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紧要的就是抓住主要矛盾,这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水资源的最大刚性约束发挥不够充分与忽视水资源禀赋的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之间的矛盾。要组织全流域开展“深度节水”调查行动,摸清楚流域范围内的城乡用水结构、工农业用水效率、水资源配置能力等,选取典型区域进行“深度节水”试点,充分融入“以水定城、以水定业”的理念,科学管控城市布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以提高用水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保障饮水安全、推广科技节水为原则,保障城乡居民都能方便地喝上安全的水,保障工农业都能高效地用上合理的水。

3.3 提升流域水生态治理水平

海河流域自元朝定都北京后,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水生态问题愈发明显,这是发展中的问题,也要在发展中加以解决。海河流域水生态问题十分突出、十分典型,要在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上狠下功夫,组织开展流域“保边线、治红线”水生态行动,保住流域水生态的边线,减少人类活动的损害,治理流域水生态已经遭到破坏的区域,也就是“遏制增量、减少存量”。要逐步划定水生态保护的边线,明确功能定位和管护要求,强化与国土资源等部门的沟通,发挥系统治理作用。要对水生态问题较为突出的河流水系,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开展重点河湖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同时,以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目标,加强华北地区地下水保护和超采区治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3.4 激发自身创新发展活力

面对海河流域复杂的水问题,海委作为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提升流域管理机构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海河流域实际的治理管理体制机制。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充分利用创新思维,发挥借智借力的优势,有计划引进、培养、储备高层次人才,逐步培养壮大海委自身的科技力量。要站在永续推动流域治水事业的历史高度,保持战略定力,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持续完善发现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和激励人才的机制,始终围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为流域治水事业输送第一动力资源。

猜你喜欢

海河流域水资源
压油沟小流域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海河水利》2021年总目次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一种临近海河的超深地下室新型防水体系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