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康熙爷痴迷的珐琅彩

2023-02-03翟健民

中国收藏 2023年2期
关键词:瓷胎御制彩瓷

翟健民

珐琅彩瓷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极为名贵的宫廷御器。在清宫御制的诸多瓷器中,以珐琅彩最为尊贵、等级最高,没有之一。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或“琺瑯”,属于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等同属硅酸盐类物质。只不过,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为“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为“琉璃”,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称为“珐琅”。

即使在一众巧匠高手的努力之下,珐琅彩瓷在烧制之初也曾遇到无法解决的技术难关。中国陶瓷中的彩瓷多为釉上彩,即颜料在透明釉之上。珐琅彩从西方传入之初,中国匠师对其不甚了解,技术也不够成熟,结果发现珐琅彩绘在透明釉之上,烧制后变得容易剥落。于是,经过多番尝试,工匠们的解决方法是:把珐琅彩料直接施于瓷胎之上,不再加施透明釉。

香港苏富比2019年春拍拍品

此碗胭脂红地颜色略有深浅之别,碗身有一道一道平衡的横纹。这些既是早期珐琅彩瓷的特征,也代表着其时的制作工艺——景德镇在制作瓷胎时,只在碗底、内壁、口沿施加透明釉,碗身则不施透明釉,高温烧制第一次。瓷碗运到宫中后,画师在未施透明釉的碗身上施彩、绘画纹饰,再第二次低温烧制,方可大功告成。由于碗身缺少一层透明釉,所以尚能看到拉胚时留下的弦纹。

碗身纹饰为牡丹图,吸收了中国花卉绘画的精华,以缤纷色彩描绘出牡丹盛开之貌,花团锦簇,绿叶相倚,让人联想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繁华景象。

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珐琅彩器型包括盒、壶、盘、碗、杯等。其中瓶类甚少,且无大器。

此瓶高13.2厘米,口径4.4厘米,足径5.4厘米;撇口,细长颈,扁圆腹,内施白釉,底部无釉。其通体饰珐琅彩,紫红地上以蓝、白、黄彩料绘纹饰,颈部饰变形蝉纹,中间连以变形小蝉,腹部饰折枝莲纹。底部刻阴文楷体“康熙御制”四字双行外围单方框款。这是珐琅彩瓷器初创时期的作品,釉面因烧制时温度过高而出现焦彩、气泡,但整体效果颇似铜胎画珐琅,风格朴实凝重。

画珐琅是金属胎珐琅工艺之一。制作方法是先在红铜胎上涂白珐琅,入窑烧结后,在其平滑的表面以各色珐琅料和金绘画图案,再经焙烧而成。在康熙皇帝的指挥下,匠师们巧妙地将铜胎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因此,这些器物在故宫保存的原标签上分别被称为“铜胎画珐琅”和“瓷胎画珐琅”。“瓷胎画珐琅”即为举世闻名的珐琅彩瓷器。这类瓷器之后有“古月轩”瓷这一俗称,但翻遍清宫档案资料并未查到“古月轩”之名,很有可能为后世讹传。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皇帝在招待罗马教皇克来孟的使者嘉禄时,向他展示了造办处所制的瓷胎珐琅彩瓷。由此可知,其时宫中造办处自制的瓷胎珐琅彩已进入成熟阶段。康熙珐琅彩瓷多为色地装饰,其中以黄地较为常见,或因黄色乃帝王御用之故。

康熙珐琅彩纹饰以多种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开光花卉、九秋菊花、虞美人花以及团花中心加“寿”字等为主,画工规整细腻。采用开光技法装饰是康熙珐琅彩瓷器的特点之一,这种技法可以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大英博物馆藏

此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内施白釉,外壁以蓝地珐琅彩为地,设四个花形开光,开光内分别以黄、粉彩作地,各绘牡丹花一朵,花芯分别书有“万寿长青”四字,开光之间隔以缠枝花纹。足内施白釉,有胭脂彩楷体“康熙御制”四字双行外围双方栏款。

此碗在蓝地色的衬托下,以黄、粉、紫红、草绿色绘就缠枝牡丹,色彩明快艳丽,红色的“万寿长青”字襯以绿色地,又极为引人注目。纹饰工整,画工精湛,具有康熙朝珐琅彩瓷器的典型特征。

康熙一朝,因依赖进口珐琅彩料,或多或少限制了成品数量,以致画珐琅器极为罕见,尤以胭脂红或粉红色料最为难得。除与本土颜料发色迥然不同外,其呈色元素来自黄金,更显弥足珍贵。

香港苏富比2018年春拍拍品

此碗侈口,深弧壁,浅圈足。全器施白釉,外壁以粉红色釉为地,作五瓣朵花式开光,内绘花卉,色彩艳丽、笔触细腻。底书粉红色“康熙御制”

楷款,加双方框。

此碗出身相当显赫,为亨利·奈特及日本东京出光美术馆旧藏。亨利·奈特是上世纪欧洲非常重要的中国艺术品藏家,毕生收藏无数汉代至清朝的艺术佳品。他一般只从可信且有名的地方入手珍品,尤其是伦敦古董商Bluett and Sons,此碗亦是如此。其于1986年入藏出光美术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画工布局。几个开光内的花卉可谓争奇斗艳。开光外的蓝色菊花不曾在其他瓷器上见过,但在郎世宁的画中可见相同图案。故而,此碗的纹饰画稿可能与郎世宁有关。并且,其纹饰整体布局与西方油画的光学、美感极为相似。

此外,碗身所绘各种花卉并不常见,包括水仙、月季等都画得十分生动,颜色配搭极佳,朱槿花粉红中加以浅绿,如同真实的鲜花盛开在眼前。能将珐琅彩这种较为凝滞的材料画得栩栩如生,色彩配搭得如此惊艳,不得不说,这只碗从画工到色彩到布局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绝!

此碗纹饰图案被称为“群芳献瑞”,题材应源自元代画家钱选,其花鸟、山水、人物、鞍马无一不擅,且造诣颇深,时人有“老钱丹青当世无”的赞誉,传世作品《群芳献瑞图》卷入藏清宫。康熙皇帝曾设宴将钱选的这一画卷赏赐给朝中大臣张廷玉。由于此画十分华美生动,赏赐之后康熙又有些后悔,于是命擅画花鸟的蒋廷锡临摹了一卷。画面中,牡丹、芍药、秋葵、菊花等竞相开放,不同花卉姿态各异,偃仰向背绝无雷同,笔触柔劲,一丝不苟。构图繁而不乱,色彩丰富瑰丽,尽显富贵堂皇之气。

瓷胎画珐琅创烧于康熙朝晚期。康熙皇帝喜爱珐琅彩近乎痴迷,并且自己亲自监造。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由康熙帝主导,于宫中造办处正式设立“珐琅作”,专门烧造珐琅器。为方便自己巡视和监督,康熙帝还将造办处的珐琅作由启祥宫之南的如意馆移到内廷深处的养心殿。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曾在他寄回国的书信中提到:“皇上(康熙皇帝)变得醉心于我们欧洲的珐琅画,尽各种可能将这种工艺介绍到宫中御制厂造办处”。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玻璃厂”建立,引进西方的玻璃烧制技术,开始提炼画珐琅彩料;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选聘有经验的法国耶稣会士陈忠信入宫指导……经过反复试验,瓷胎画珐琅终于在康熙晚期烧制成功。

为了方便康熙皇帝全程监督把控,珐琅彩瓷燒制工序是这样的:首先在景德镇烧制器胎,检选品质绝佳者运送入宫;再于“珐琅作”中加绘珐琅彩,二次入窑烧成。由此,一器需经两地制造的先例开启,也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空前的创举。

猜你喜欢

瓷胎御制彩瓷
从瓷胎画珐琅到宝石珐琅彩
——论传统珍品艺术的现代传承与创新
游伟 《竹韵金沙》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南宋《太宗皇帝御制戒石铭》碑(梧州本)
青玉雕御制诗描金长方形插屏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粉彩瓷
“类汝瓷”瓷胎的多元统计分析研究
乾隆御制“湘江秋碧”
乾隆御制嘎巴拉式盖盒
浅绛彩瓷欣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