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泻康贴膜治疗小儿腹泻的成本-效果
2023-02-02蔡秋晗蔡莉莉胡思源
李 璇 蔡秋晗 张 依 蔡莉莉 胡思源
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次数增多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腹泻发病率为0.17~0.70次/人年,5岁以下儿童则为2.50~3.38次/人年[1]。据WHO统计,小儿腹泻的全球年发病例数和年死亡例数分别达17亿和52.5万,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及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2]。急性腹泻治疗的目的为预防和纠正脱水、改善症状和缩短病程。西医通常选择抗感染、补液、饮食治疗、补充锌剂、蒙脱石散等药物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对于治疗急性腹泻有一定的优势。儿泻康贴膜由丁香、白胡椒、吴茱萸、肉桂等组成,具有温中散寒作用,对小儿风寒泄泻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但目前尚缺乏关于本品经济性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就儿泻康贴膜治疗小儿寒性腹泻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基于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吉林省中医院开展的儿泻康贴膜治疗小儿寒性泄泻的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单盲临床试验开展。其中,观察组123例,对照组121例。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小儿腹泻诊断标准[3]制定。中医诊断标准参照《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4]、《儿科疾病与疗效标准》[5]、《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制定。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3个月至13岁;病程≤2周;患儿及家长知情,家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痢疾样腹泻,慢性腹泻;合并重度脱水;合并心、肝、肾、消化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对试验用药或其成分过敏。
1.2 研究设计
经济学评价研究基于随机对照试验收集的患者健康产出信息,申办者提供的试验用药中标价,从医疗机构角度出发,使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使用儿泻康贴膜(山西晋城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0010126),每张重0.23 g。对照组使用小儿暖脐膏(哈尔滨力强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3021572),每张净重5 g。两药均1张/次,1次/d,外用,疗程为5 d。
1.4 疗效指标
1.4.1 疾病疗效(愈显率)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制定。痊愈:治疗5 d大便次数及性状完全恢复正常,大便常规等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显效:治疗5 d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减少至治疗前的1/3以下),性状好转,大便常规等异常理化指标明显改善;有效:治疗5 d大便次数减少(减少至治疗前的1/3~1/2),性状好转,大便常规等异常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治疗终点评价。愈显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 单项症状消失率单项症状(大便次数、粪便性质、腹痛、食欲不振、肠鸣、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咽痒、异常舌质、异常舌苔、异常脉象或指纹)消失情况,治疗终点评价。
1.5 成本的确定
从医疗机构角度出发,通常只包括需要由其提供的医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即医疗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具体指直接医疗成本)和间接成本(具体指间接医疗成本)。直接医疗成本,即治疗方案所耗费的医疗资源。本研究包括:试验用药物费用(试验药及对照药单价由申办者提供其中标价)、合并用药费用(参照随机对照试验方案合并用药规定,根据各参研中心提供数据分析)及治疗不良反应的相关费用(对发生不良事件的受试者因住院治疗及化验检查产生的费用纳入此项)。间接成本指由于疾病、伤残或死亡造成的患者和其家庭的劳动时间及生产率损失。本研究受试对象为儿童,所以暂不考虑。
1.6 经济性评价
1.6.1 成本-效果分析分别计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成本,以健康产出作为效果评价指标,使用增量分析法,统计各指标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C/△E),即两种方案之间的增量成本除以增量健康产出,表示增加1个单位的健康产出所消耗的增量成本,从而对儿泻康贴膜治疗小儿寒性腹泻的成本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判断儿泻康贴膜治疗本病的经济性。若健康产出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
1.6.2 敏感性分析本研究由于试验周期较短,不考虑贴现率。对影响评价结果的关键参数(成本及效果指标)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成本指标按中标价取上下浮动20%,效果指标取95%CI上下限分别进行敏感性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1.1 受试者入选情况4家参研单位共入选受试者248例,其中244例进入分析(观察组123例、对照组121例),脱落4例(观察组1例,对照组3例)。
2.1.2 人口学资料与健康产出的基线可比性分析全部患者,其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疾病相关情况(病程、发病诱因、中医证候轻重、西医临床分型、西医病种、大便常规检查等)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2。
表1 两组患儿人口学资料基线比较[例(%)]
表2 两组患儿疾病相关情况基线比较[例(%)]
健康产出指标,两组症状及异常舌脉发生率,除发热恶寒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症状及异常舌脉发生率比较[例(%)]
2.2 健康产出结果
2.2.1 疾病疗效(愈显率)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疾病疗效比较
2.2.2 单项症状(大便次数、粪便性质、腹痛、食欲不振、肠鸣、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咽痒、异常舌质、异常舌苔、异常脉象或指纹)消失情况观察组异常大便次数消失率、异常粪便性质消失率、食欲不振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症状、异常舌脉消失情况比较
2.3 成本结果
本研究成本主要为直接医疗成本。试验用药价格由申办者提供中标价,儿泻康贴膜为48元/张,小儿暖脐膏为24元/张。合并用药费,根据各参研中心提供数据,本试验无合并用药发生,故不涉及。不良事件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3例、对照组1例患儿在贴药后出现脐部局部发红发痒,停药后1~2 d症状自行消失,未发生额外治疗费用,故本研究无不良事件处理费。综上,观察组成本为240元/人,对照组成本为120元/人。
2.4 成本-效果分析
2.4.1 疾病疗效(愈显率)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每提高1%的疾病疗效(愈显率),需多花费5.33元。见表6。
表6 疾病疗效(愈显率)的成本-效果分析
2.4.2 症状、异常舌脉消失情况
2.4.2.1 异常大便次数消失率、异常粪便性质消失率、食欲不振消失率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每提高1%的异常大便次数消失率、异常粪便性质消失率、食欲不振消失率,需多花费5.26、6.74、7.55元。见表7。
表7 异常大便、食欲不振消失率的成本-效果分析
2.4.2.2 其他症状、异常舌脉消失情况腹痛、肠鸣、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咽痒、异常舌质、异常舌苔、异常脉象或指纹单项症状消失率,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结果显示,对照组在改善上述单项症状方面的经济性更优。
2.5 敏感性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疾病疗效(愈显率)、异常大便次数消失率、异常粪便性质消失率、食欲不振消失率的ICER变化范围分别为(4.27~6.46)、(4.21~6.32)、(5.39~8.09)、(6.04~9.06),结果仍然稳健。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儿泻康贴膜和小儿暖脐膏药品价格、效果参数变化对结果影响不大,对研究结论无影响。见表8~9。
表8 成本上下浮动20%的敏感性分析
表9 效果上下95%CI的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3.1 成本
观察组的成本为240元,对照组的成本为120元。我国尚缺少关于小儿腹泻意愿支付阈值的研究,参考一篇墨西哥治疗本病的文献[7]报道,小儿腹泻的意愿支付阈值为11.75元,高于本研究的ICER值,提示具有经济学价值。
3.2 健康产出
本研究健康产出包括疾病疗效(愈显率)、异常大便次数消失率、异常粪便性质消失率、食欲不振消失率4项结局指标,分析结果提示,观察组在提高疾病疗效(愈显率)、异常大便次数消失率、异常粪便性质消失率、食欲不振消失率方面,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成本-效果分析
3.3.1 单一方案的经济性判定观察组的疾病疗效(愈显率)、异常大便次数消失率、异常粪便性质消失率、食欲不振消失率的C/E分别为2.61、3.43、3.28、3.23元,对照组分别为1.73、2.55、2.17、2.05元,参考一项研究[7]的成本-效果阈值为11.75元,与之相比,观察组、对照组的C/E均在阈值之下,具有经济学价值。
3.3.2 多方案的经济性判定与选择疾病疗效(愈显率)、异常大便次数消失率、异常粪便性质消失率、食欲不振消失率的ICER分别为5.33、5.26、6.74、7.55元,提示观察组每增加1%的疾病疗效(愈显率)、异常大便次数消失率、异常粪便性质消失率、食欲不振消失率,分别需要多花费5.33、5.26、6.74、7.55元。对于腹痛等症状及异常舌脉,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对照组成本更低。
综上所述,对于改善疾病疗效、异常大便次数、异常粪便性质、食欲不振症状方面,在效果较好的情况下,所增加的成本是值得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经济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