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丝路精神的传播和发展

2023-02-02张雪雍

国际公关 2023年23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时代价值传播方式

摘要:在 “一带一路”倡议下,丝绸之路作为一条具有千年历史的友谊之路,被各国人民所珍视,其孕育出的丝路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世界的共同发展。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借由新媒体这一媒介得以传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敦煌文化传播为例,分析互联网环境下丝路精神的发展历程、传播渠道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借助新闻学理论,阐述丝路精神的媒体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关键词:丝路精神;新媒体;敦煌文化;传播方式;莫高精神;丝绸之路;时代价值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敦煌文化作为中国非遗文化的瑰宝之一,向人们展示着其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吸引了许多专业人士进行研究并为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敦煌艺术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敦煌与丝绸之路有着紧密的关联,而敦煌文化更是为丝路精神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人们对非遗文化认知程度的提升,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敦煌”应运而生。其以一种全新的媒体融合的理念,视觉化地表现出敦煌文化的艺术造诣,让人们能够全方位、生动地了解到敦煌文化的历史以及现状。[1]这种创新形式为传播丝路精神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使其不只是停留于表面宣传,而是利用新媒体向大众讲述丝路故事及其背后的深刻含义,进而使人们产生真正有底气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丝路精神和非遗文化的融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解读。前者是后者的精神支撑,后者则是前者的具象化呈现,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双方带来发展机遇,传播手段的不断丰富赋予了其时代性特征。历史的洪流滔滔不绝,但古人所建构的物质基础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散,我们所需要的,便是从传统的思想和文化中汲取养分,在保留文化遗产和文化底蕴的同时创造出属于当下的时代精华。

一、丝路精神的产生背景

丝绸之路是先辈们以智慧和追求和平的愿景建立的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沟通桥梁,不仅促进了各民族融合,也为丝路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两千多年来,增进东方与西方合作交流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丝绸之路在完成 “凿空之旅”的同时,也把各个民族的文化交融在一起。[2]除了以商品的流通形成物质财富的汇聚之外,不同的种族与文明、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知识等,也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丝路精神的产生便是文化交流的实践结果,是丝绸之路的发展赋予其不断更新的时代价值与思想内涵。

二、丝路精神的思想内涵

丝路精神是丝绸之路的文化与历史积淀,其所包含的思想内涵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四种精神是当今时代背景下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塑造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的必然要求。

和平合作是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前提,只有保持平等的沟通才能够实现合作共赢的最大化;开放包容是丝路精神的核心特征,对于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和民族文化要以充分尊重的态度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选择适应各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互学互鉴是国际之间对人类文明成果以及社会治理经验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和讨论的过程,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民族团结的纽带;互利共赢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环境下,结合不同国家的利益,实现资源互补和知识共享,从而形成共同进步、共谋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为沿线各国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持续性动力。

三、敦煌文化与丝路精神的关系

敦煌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作,也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人类文明互鉴和多元文化融合的世界性典范。敦煌文化是从敦煌人民的生活实践而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完善,其内涵在思想融合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形成了具有独立价值的文明样式。这种样式虽然以一种客观的物质形式存在,但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人们在历史活动中所塑造的文化精神,这也是敦煌文化能够保存至今的根本原因。目前,学界总结出的敦煌文化基本精神包括崇德唯美、包容开放、向善守正;学术界较公认的敦煌文化特征有包容性、开放性、主流性和历史传承性。[3]

近年来,随着各大媒体的广泛宣传以及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敦煌文化被更多人所熟知,并逐渐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进而衍生出的 “莫高精神”,为敦煌文化赋予了更深一层的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提出:“一代一代敦煌人秉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

因为曾经的无人管理,莫高窟这座神圣的佛教艺术殿堂在1944年以前几乎变成了破旧的废墟。为保护、修复、研究敦煌艺术,几十年来,一批批有志之士远离都市的繁华,怀着敬畏之心和远大理想,坚定地来到大漠戈壁,吃苦耐劳、刻苦钻研。长期以来,他们在探寻学术发展的道路上不知疲倦、潜心研究,不仅发扬了坚韧不拔、专注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还形成了身居沙漠、志存高远的优秀研究传统。“莫高精神”的内涵正是丝路开拓时期先辈们想向我们传达的内容: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开拓创新,甘于为历史和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敦煌文化与丝路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其中的兼收并蓄、自信创新也为两者的共同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丝路精神为敦煌文化注入思想源泉,而对敦煌文化的研究也会影响我们今天对丝路精神的认知和理解。如今的敦煌文化展现给我們的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风尚、新精神,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文化业态势必同丝路精神产生融合。如果仅局限于对单一文化本身的解读,则仍然不能客观地阐释两者各自应有的具体内涵和底层逻辑。

四、探寻丝路精神的传播方式——以敦煌文化的宣传报道为例

如今,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的引领下,文化传播得到不断发展。新媒体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媒体技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模式,进行多样化传播。目前,对于丝路精神的相关新闻报道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传播渠道,并且在形式上多以介绍性和宣传性的文字为主,因此导致与受众的接近性、互动性降低。反观敦煌文化的多途径传播方式,其不仅通过报纸、网站、微信、微博、App、手机报等的融合构建了全媒体传播平台,也创新性地改变了报道方式,即以图片报道为突破口,全方位向受众展示新闻摄影图片。[4]

(一)以 《酒泉日报》和 《飞天周刊》的改良为例

两者在报道方式上做出了改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突出宣传主题,并添加组图和栏目版块丰富版面内容,从而呈现出画报效果。由于视频制作技术和拍摄设备相对落后,只能借助图片新闻在新媒体平台中进行传播,因此,便把关注点落在了摄影素材的质量方面。从培训记者的摄影能力到强化新闻摄影的公众参与程度,都为报道的宣传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酒泉日报社新媒体平台采用媒体融合的手段,通过图片与视频的结合,以及专题片和幻灯片的精良制作,推进了敦煌文化的传播进程,同时也为地市党报的媒体融合做出了贡献。

(二)以敦煌文博会的新闻报道为例

敦煌文博会作为 “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国际盛会,为甘肃酒泉和敦煌文化带来了发展机遇,是凝聚文化力量和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电视台作为主办方,从准备工作开始便深入实地考察,不断挖掘其中的新闻价值,以真实性、接近性和重要性为原则,明确报道主题,最终完成了一批内容丰富、生动鲜活的高质量深度报道。通过搭建融媒体平台,逐渐形成新媒体矩阵。如甘肃日报社运用媒体融合的最新发展成果,打造了全新的融媒体报道平台,通过多种创新方式把传统的新闻报道转化为能够和用户互动的多媒体新闻。另外,敦煌文博会还利用VR、H5等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制作出许多传播率极高、传播范围极广的新媒体作品。这种形式不仅深化了新闻内涵,也使报道内容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有利于形成文化共识和情感共鸣。

通过对敦煌文化传播的分析,我们可以把其中成功的经验借鉴到丝路精神的传播当中,而转换思路是关键的一步。比如,大众媒体在撰写新闻报道时,可以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使用多元化的修饰性标题,以此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在内容上也可以把象征性的精神落实到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的具体人物或社会事件当中。此外,还可以结合文化遗产等历史和艺术元素,制作成便于网络传播的新媒体互动形式,从而提高大众对丝路精神的理解程度。

五、新媒体对丝路精神传播的作用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丝路精神的发展离不开新媒体先进的传播手段,从敦煌文化的传播视角能看出,不应只局限在文字的宣传上,而更应注重提升创新同历史相结合的思维模式,拓宽传播渠道,全面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和优势。把具有人本色彩的观念融入传播过程当中,传递文化审美与人类共通的情感价值;用人们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形式,实现对丝路精神的现代化解读,使其从先前的膜拜价值过渡到体验价值,把丝路精神真正传递到大众心中。

目前,互联网中的信息数据庞大且繁杂,并且多以碎片化、表面化的信息为主,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而大数据也会筛选出社会关注度高的话题。在此基础上,各个媒体便会利用这类话题制造舆论热点,从而导致内容生产的不平衡,而内容少、热度低的话题也就很难再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5]思想和文化的传播必然会与新媒体进行联结,因为新媒体使精神产物不再虚无缥缈,而是落地生根。不论是文字还是图像,如果能与社会的价值观念契合,便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如今,社会大众正面临 “信仰危机”和 “道德危机”,而丝路精神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将引导人们的认知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进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和价值追求。不仅如此,随着地市级融媒体的稳步发展以及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趋势,丝路精神也会作为思想沟通的载体,把各国人民连接起来,进而对民族团结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网络能够留存历史的记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记忆,反思社会现状,把握国际局势,创造出全新的、随着时代发展的社会共同体,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体验;在讲好丝路故事的同时,向世界传递出丝路精神的文化价值和中华人民的精神追求。

六、结束语

新媒体是互联网时代的记录和传播工具,媒体融合也是当今全球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利用好这一平台、运用好这一理念,不仅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也能通过国际传播的方式把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发扬光大。

前辈们为我们开创了象征和平与发展的丝绸之路,我们需要把他们的努力凝聚成思想结晶,用属于当今时代特色的语言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内涵。不同于具象化的物质,丝路精神目前还没有形成能够独立存在的根基,所以,需要借用新媒体的优势逐步创建好这个根基,并通过各种媒介扩散到受众群体当中。相对而言,这个过程降低了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减少了传播条件的局限性。但是,这种具有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思想内涵所传播出来的信息,在被人们接收之后,会由于个体差异性和理解程度的不同,导致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最终结果的不同,内在精神也会随之受到影响,这取决于大众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丝路精神虽然是无形的,但它的思想内涵却可以随着时代的更迭被再创造;历史文物是有形的,其虽然无法被再创造,但是却可以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修复和再现。我们当下应该做的,便是把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物相结合,打造新媒体时代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丝路精神,加快中西方文化互鉴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新成.《酒泉日报》:以视觉创新助推地市报媒体融合[J].中國记者,2017(02):105-106.

[2] 徐爱龙.重大主题活动融媒体报道的创新与实践: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为例[J].新闻战线,2017(21):104-105.

[3] 沙武田.丝路成就敦煌 敦煌提升丝路:敦煌与丝绸之路关系的理论认识[J].丝绸之路,2019(01):89-96.

[4] 胡梓郁.从敦煌文化探析丝路精神的内涵及传承渠道[J].黄河 · 黄土 · 黄种人,2022(07):9-11.

[5] 郑炳林,朱建军.敦煌:兼收并蓄中彰显文化自信[J].决策探索(上),2019(09):50-54.

作者简介: 张雪雍,女,汉族,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艺术、哲学、宗教。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时代价值传播方式
左维泽:肝炎的分类、传播方式及预防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自媒体”与“把关人”——微博作为一种传播方式的法律问题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
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