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方法

2023-02-02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关小学

家长 2023年14期
关键词:双减布置分层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关小学

董建红

“双减”政策的出台打破了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教学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即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使用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模式,在作业布置过程中实现“减量提质”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让学生真正感受学习知识的趣味性,促使其身心得到更健康的成长与发展。文章基于“双减”背景,结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对作业分层设计方法展开探讨,指出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降低压力、扩散思维、分层设计、分层评价四个视角出发,提出几点教育建议以期对一线教师提供帮助。

一、“双减”政策概念

2021 年7 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针对课后辅导及课后作业提出了新要求,即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结合学生需求创设更具针对性的作业,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目标,减轻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压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对知识的探究能力,进一步加大对课堂活动的改革力度。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的问题

(一)作业内容多,学生压力大

在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布置工作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较多,导致学生的作业压力变大。语文学科需要学生书写大量文字,耗时时间较长,尤其是作文、小练笔、阅读等作业,需要耗费较多的精力,而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够集中,较多的文字作业无法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厌倦心理,不仅使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学习压力,而且作业完成的质量也不够理想。

(二)思考元素少,作业质量低

小学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为进一步强化小学生的能力,大部分语文教师会选择大量的书写类作业。如:默写古诗、写生字、学拼音、摘抄阅读中的词汇或语句等。这些作业缺乏趣味性,且无法给予小学生思考的机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固化印象”,会产生“完成任务”的心态,并没有对语文知识展开深度挖掘与探索,没能发挥出作业的巩固功能,影响其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分配不平等,缺乏针对性

小学生虽然年龄相似,但受基础教育、个人天赋、思维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与限制,学生在同一时期存在显著的差异。当前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常常忽略学生间的差异性,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这就导致作业布置中出现了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无法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给出一些有效的建议,缺乏分层教学与因材施教的意识。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方法

(一)减量提质,降低学生作业压力

在分层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不同角度出发,重新定义“分层”。“双减”背景下提出了“减少作业数量,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上的教学问题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作业,立足学生年龄阶段和思维发展特点,布置一些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让其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作业压力。

首先,教师可为学生布置有关“听”的课后作业。从本质上讲,作业本身没有固定的形式,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上所学知识。以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小公鸡和小鸭子》为例,教学目标为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不”字的变调;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等词语。本篇课文以“发音”与“理解”为主。低年级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分层设计。在课后为其布置“听”的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后用手机、电脑认真聆听朗读音频,鼓励学生学习音频中阅读的语气、声音、语调上的变化,并要求其跟随着书上的拼音模仿朗读;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模仿“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的语调,让其用表情、语调、肢体动作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教育目标,巧妙地利用趣味作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教师可为学生布置有关“说”的作业。“教育减负”不仅要求教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更要求学生能在语文学习中大胆讲述,养成能说、敢说、大胆说的意识,在讲述过程中表达自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以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为例,教学目标为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知想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篇课文中“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产生了强烈的对比,通过诙谐有趣的语言讲述了两人之间发生的故事。三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力,能根据文字描述了解故事内容及特点。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上所讲内容,在课后使用“说”的方式,展现出两个角色形象,引导学生运用动作、语速还原故事中的片段,在第二课时中向全班同学展示,以来加深其对内容的理解,立足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

最后,教师可布置“读”的作业。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与积累,才能获取更加丰富的学习经验。以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七律·长征》为例,教学目标为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感情。本篇课文以古诗词为主,通过简洁精炼的文字描述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在最后用轻松的语言突显了长征即将结束,红军战士们无比喜悦的心情。六年级学生思维发展已处于抽象逻辑阶段,能够透过文字表面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内涵,并且需要更多可阅读的素材。在课后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教师可选择与该古诗主题相近的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将课内外阅读进行融合,再次认识红军长征的艰难,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开放命题,扩散学生语文思维

当前教师一味地为学生布置书写形式的作业,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对语文知识的探索与挖掘。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立足学生实际情况构建具有“开放”特性的语文作业,确保作业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引导其主动思考语文知识,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获取更多学习经验,从而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具有“开放特性”的语文作业的构建,重新定义了“分层”这一概念,即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调整,选择适用其学习特点的方式呈现作业。以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祖父的园子》为例,教学目标为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率真、质朴、独特的语言魅力;感受祖父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作者对童年无拘无束生活的眷恋。在学习本篇课文后,不同学生对文中描述的内容和片段产生了不同理解。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为其布置课后作业:“祖父的园子有哪些美丽的景色?你最喜欢哪一段?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同学们分享吧!”该种类型的作业可以打破文本类作业的局限性,引导学生使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理解文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诠释文中的情境。

(三)分层设计,保证教育工作针对性

“双减”政策背景下,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通过分层作业的形式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能力的提升。身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调整自身的教育方法与策略,确立“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立足学科特点、作业内容、学生情况,从不同视角对作业展开分层处理,从而实现班级整体语文水平的提高。

1.作业量分层。

作业设计不仅要对内容分层,更要布置合理作业量。小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面对同一项活动时,不同学生会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相同的作业量完成的速度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基于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要合理设计语文作业量,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不同类型的语文作业,确保作业内容科学合理。

以二年级下册教材中《彩色的梦》为例,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为认识“盒、聊”等10 个生字;会写“彩、梦”等10 个新字。会写“彩色、脚尖、森林、雪松、歌声、苹果、精灵、季节”等词语。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以“认识生字、生词”为主,要求其会认读并能使用正确的书写方式写出文字。在课后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及书写特点调整作业量,避免学生花费过多的时间来完成语文作业,从而影响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首先,面对一些书写速度较快但书写不工整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地减少作业量,但同时对其提出要求,横平竖直地书写文字,让文字整齐地呈现在作业本上。面对一些书写速度较慢但书写工整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地增加书写量,要求其在固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一点点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纠正其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由此可见,作业量的分层能更好地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仅能达到语文教学目标,还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

2.作业难度分层。

上文曾提到学生间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在学习同一项知识时呈现“同一内容不同速,同一速度不同步”的特点。传统“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方式,忽视了学生间的差异性,且不能真正地发挥出作业所起到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可将作业难度进行分层,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根据其在课上的学习效率,将作业分成“A、B、C”三个层次,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后作业加深自己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层次划分中,“A、B、C”分别对应“困难、中等、基础”三个层次。以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乡下人家》为例,教学目标为学习“屋檐、捣衣”等5 个生字词语;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本篇课文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述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乡下生活的美好和人民的质朴。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课后作业。

如在面对A 层次学生时,教师可提高作业难度,让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会突破自己,对课文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如:“文中讲述了乡下人家的场景,你阅读完后有哪些感受?请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小练笔,抒发一下你心中的想法。”这一作业要求学生在领悟文章基调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中心思想进行高度总结并概括,同时还能强化该层次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在面对B 层次的学生时,教师可适当降低作业难度。如:课文最后一段中“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课文中都描绘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你有什么体会?”这一作业大大降低了作业难度,引导学生在课后带着问题重新阅读文章内容,并结合具体的片段说说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在面对C 层次的学生时,教师要以基础知识为主,降低作业难度,帮助其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带来的成就感。如:“文中‘屋檐、捣衣’等词汇都是在哪里出现的?乡下的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对哪个片段最感兴趣?”这一问题围绕着文章细节再次展开探索,要求学生重新阅读课文知识,加深对文章不同片段的印象,掌握本篇课文的基础知识,获取丰富的语文知识以及阅读技巧。

3.作业时间分层。

“双减”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更具针对性,既要保证尖子生的“高需求”,还要确保后进生“吃得了”,从而实现班级整体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可根据作业内容、学生情况,对作业时间进行分层,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其获得更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

以五年级下册教材中《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为例,本单元围绕着“时光、童年、回忆”等元素展开讲解,记录了让人印象深刻的人或事物。习作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较高,在写作中常常出现“流水账、大白话”等情况。在分层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调整作业时长,照顾到班级所有学生。

(四)分层评价,体验语文学习成就感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的评价能使学生找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正确的调整,进而实现能力的提升。在作业分层结束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评价,确保其获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面对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以引导的方式为主。如:“这样做会不会更好一点?再试一试、改一改。”这种评价能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突破”,可以更深层次地挖掘知识;面对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如:“你的进步很快,但我相信你还可以做得更好。”在给予学生鼓励的同时让其朝着更高层次发展;面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以夸赞为主。如:“我就知道你可以做到,老师为你感到骄傲!”这种评价能让其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成就感,从而逐渐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的语文作业应落实“提质减负”的教育目标,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其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与理解能力,真正地从学生视角出发,打破传统作业模式的局限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实现知识巩固的教育目标,发挥出课后作业真正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双减布置分层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