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建构探究
2023-02-02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实验幼儿园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实验幼儿园
罗丽荣
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这一重要理念、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的“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理念、《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强调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一背景下,劳动教育已然成为新时代幼儿教育的重要命题,建构一套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还需要关注当前时代的发展对劳动教育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的时代性与发展性,以更顺应时代发展的姿态丰富自身价值内涵。
一、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和存在的问题
(一)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
1.满足新时代对劳动教育的需求。
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良好劳动意识的具备是优质人才的必备条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新时代的幼儿劳动教育,能够满足新时代对劳动教育的诉求。为此,园方应以幼儿劳动素养基础的稳固,加速优质人才的形成,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2.符合幼儿成长发展的根本需要。
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劳动精神等的培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而新时代对幼儿劳动教育的加强,符合幼儿成长发展的根本需要,能够帮助幼儿在不同的劳动教育活动中得到不同视角的能力训练,促使幼儿在劳动中不断提高劳动能力,为幼儿日后的成长发展打好基础。
3.促进根本育人目标的有效落实。
“五育”并举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育人目标。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让“五育”中的劳动教育得到有效落实,促进幼儿园育人目标的实现,为实现“五育”并举提供有效助力。在这一情况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能够得到进一步增强,保障幼儿园的前行与发展。
(二)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劳动教育观念陈旧。
长期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存在创新意识较弱、劳动教育观念较为陈旧、对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并不明确等一定的思维误区,对幼儿的想法有所忽视,导致最终呈现的教育活动未完全符合幼儿的心理预期,无法实现对幼儿劳动兴趣的有效激发。在幼儿缺乏劳动兴趣的情况下,教师的劳动教育活动便难以实现有序推进,不利于教育效率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2.缺乏成熟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一些幼儿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更多时候都是选择将劳动教育渗透在各大领域教学中的环节,而非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导致幼儿接收到的劳动教育内容存在零散化的问题,不利于幼儿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等的培养。
3.劳动教育指导能力弱。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内容存在较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目的在于让幼儿在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能够打好知识基础、能力基础、素养基础。但是部分幼儿教师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较低,很少进行自身劳动教育指导能力的训练,致使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难以为幼儿提供有效帮助,影响了劳动教育工作的推进与发展。
4.家长对劳动教育的支持不够。
很多家长会将幼儿的教育工作视为幼儿园的“专属工作”,忽视了自身行为与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极大影响。在幼儿园逐步推进劳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很少为其提供有力支持,导致家园共育推进受阻,影响幼儿劳动素养的发展情况。
二、构建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课程基本框架
(一)劳动教育内容
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注重对“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的落实,扎根幼儿的一日生活开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内容包括幼儿的自理能力、家庭服务能力、种植和饲养能力、手工劳动能力等,与幼儿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例如,在逐步推进扎根幼儿实际生活的劳动教育工作时,教师可以从最基本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让幼儿参与到班级集体生活的服务、合作劳动、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照顾自然角、自主取用餐具餐食等行动中。并在每学期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自理能力的竞赛活动,其中可以设置穿衣服、使用餐具、洗手等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与季节、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劳动教育内容和主题性的劳动教育内容,如元宵节的花灯制作、植树节的小树栽种、劳动嘉年华主题、美食制作嘉年华主题等,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提升幼儿的劳动技能,并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幼儿感知劳动的乐趣。
(二)劳动教育目标体系
幼儿园劳动教育目标体系主要为树立幼儿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和积极的劳动精神、帮助幼儿清晰劳动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以及不同劳动行为产生的价值,促使幼儿的劳动积极性不断提高,并在积极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劳动方法。引导幼儿能够通过对不同工具的使用完成各项劳动,从中得到多维能力和多元思维的训练。同时,还包括幼儿良好劳动品质的培养,以及在各项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培育幼儿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助推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科学发展。
(三)劳动教育有效支持策略
1.劳动教育融合路径。
(1)与生活活动的融合
在探寻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框架构建的有效支持策略时,幼儿教师应该注重生活元素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引导幼儿在生活化的劳动教育中体会劳动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同时,让幼儿从中收获自理能力的训练和发展,促进幼儿自主生活管理能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加速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良好习惯的形成,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例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与劳动教育融合在一起,基于一日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展开劳动教育。在午餐时间,引导幼儿自己拿取餐具,并在用餐结束后自主进行桌面和餐具清理,一并将清洗后的餐具放置在指定位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幼儿的鼓励,通过夸奖和眼神等形式让幼儿清晰自身行为的准确性,以加强荣誉感的方式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在上课前或上课后,教师也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整理班级活动区域,将班级内的桌椅和活动区域内的玩具、工具放置在正确位置,进行有序摆放,从中培养幼儿整理物品的劳动能力。
(2)与领域课程的融合
五大领域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具备较强的概括性和全面性。在新时代背景下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框架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五大领域课程视为重要的教育载体,将劳动教育和领域课程深度融合,促使幼儿在学习领域课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劳动教育,加快幼儿劳动能力的提升速度。
例如,在设置以科学领域中“饲养角”时,饲养小动物的过程蕴含许多劳动行为,教师可以抓住机会展开劳动教育。在带领幼儿观察小动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传输“为了了解小动物的成长情况,需要小朋友们定期来饲养角进行观察记录”这一理念,让幼儿形成定时观察这一劳动意识。在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出喂养守则,让幼儿在理解守则的情况下自主完成喂食任务,从中进行添食、添水等劳动行为,并在小动物吃食喝水的过程中生出成就感,推动幼儿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劳动。
(3)与主题课程的融合
主题课程是幼儿教师根据选定的某一主题进行材料准备,将这一主题渗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体现出各个教育活动和各个学习领域的相互融合。在新时代完善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框架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其与主题课程的融合,利用主题活动的深度性、全面性这一特点多维渗透劳动教育,帮助幼儿在参与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劳动意识的加强渗透。
例如,在开展“春天”主题劳动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在带领幼儿体验种植的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首先,教师带领幼儿在园区内找寻春天的踪迹,感受春天为园区带来的变化。在幼儿发现草地的变化后,引导其对花草种植产生好奇,并为幼儿提供种子、土壤、花盆等材料,指导幼儿完成植物的种植,带领幼儿感受春天中的劳动,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其次,在种子种下后,教师可将其放置在班级内的自然角中,让幼儿通过观察、养护,感受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付诸的劳动,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最后,教师还可以以自然角的植物种植为引带领幼儿了解春天时农民伯伯是如何进行粮食播种的,以此帮助幼儿感受生活中的劳动,实现劳动教育有效性的提升。
(4)与游戏活动的融合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基本活动,能够让劳动教育的开展更加顺利、更富趣味性。为此,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工作时需要重视游戏这一重要途径,如,带领幼儿一起布置游戏情境,让幼儿自主穿戴有关游戏角色的服装。在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进行将各项材料和道具摆放整齐等实际劳动行为。
例如,在“大带小角色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其中展现现实社会生活的缩影,大班学生可以扮演餐厅服务员、公交车司机等角色,为弟弟妹妹提供生活服务。通过游戏角色体验,帮助幼儿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内容,树立幼儿服务他人的劳动意识。同时,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在小班增加“生活区”的设置,引导幼儿从中体验洗晒衣服、清洗小凳子、叠放衣物等劳动行为。并在幼儿完成劳动行为后通过奖励发放鼓励幼儿,调动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中大班的“图书区”开展劳动教育,为幼儿提出问题,如“图书区好乱呀,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本图书破了!我们要怎样给它修好呢?”“怎样才能让图书区更加整洁有序呢?”通过长期的劳动行为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同时也让幼儿养成热爱看书、保护图书的良好习惯。
(5)与特色劳动课程的融合
特色劳动课程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关联性无需多言。在新时代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框架构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其与特色劳动课程的开展进行深度融合。与常规的劳动教育相比,特色劳动课程更强调以创新性的增强加速对幼儿劳动兴趣的激发。在将其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提升幼儿劳动兴趣,促进幼儿参与度的提高,保证劳动教育工作的有序推进。
例如,在实际活动组织中强调劳动教育的日常性和丰富性,在园区内整合空间资源,为幼儿打造户外的劳动基地,提高劳动教育活动的趣味性。比如美工坊、美食工坊、木工坊等社团活动区域,打破幼儿园的教室界限,创新劳动教育课程模式。在美工坊中,幼儿能够自主制作玩具、物品,并进行服装、陶艺等创意设计,在实践操作中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在美食工坊中,幼儿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不同厨具的用法、不同调料的作用,掌握生活技能,也能完成不同美食的制作,促使幼儿更加热爱生活;在木工坊中,幼儿能够学习锯、刨、钻、钉等基本操作技能,制作简单的木制品,有助于借助加强成就感和自豪感促进幼儿劳动积极性的提升,实现幼儿劳动素养的发展。
(6)与家校社共育的融合
教育活动不是独属于教师的工作,也不是独属于幼儿园范畴内的工作,而是家庭、幼儿园、社会三方力量的共同工作。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框架的完善过程中,家庭、幼儿园、社会应该清晰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从不同视角为幼儿的教育工作提供助力,共同建立幼儿的劳动意识,发展幼儿的劳动素养。
在时代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线上平台增加自身与家长、社会交流沟通的渠道,利用钉钉、飞书等与家长展开交流,让家长能够在明确知晓幼儿园劳动教育工作情况的前提下和教师打好配合,共同完成对幼儿的劳动教育。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公众号、美篇等平台进行幼儿劳动教育工作的展示,让社会层面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幼儿园劳动教育情况,提出创新性的建议和指导,提高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框架的完善效率。
2.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关注评价体系的完整构建和评价机制的创新发展,让评价视角变得更加全面、多元。一是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尝试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将评价主体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教师评价,转向由年段长、教研组长、教务主任、园长、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从多个维度对幼儿劳动态度、操作技能、行为习惯、劳动成果等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二是建立以幼儿为主体的评价机制,构建“能力之星”评价体系,设置劳动意识情况、劳动能力进步情况、劳动积极性等多项指标,为幼儿提供更加完整、全面的成长记录,加强评价的综合性,促使劳动教育工作的优化和调整能够获得精准度和科学性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应该注重对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框架的构建,为幼儿打造更好的劳动教育环境,通过劳动教育理念的渗透和实践性更强的劳动实践,加强幼儿的劳动能力、劳动意识,为幼儿的成长发展夯实劳动素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