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科学馆在医学科普教育中的应用调查

2023-02-02高玉梅王晓晖陈来平余正玺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科普知识被调查者科普

高玉梅,王晓晖,陈来平,余正玺,王 利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贵州 贵阳 550081)

当前,全国各个地区积极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精神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出相关的实施方案。其中,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升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中心,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提升国民健康素养、强化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形成“人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健康理念,是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1]。

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医学科普教育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大学生医学科学素养较差,对身边发生的迷信活动、伪科学活动、愚昧的反科学活动缺乏辨别能力,漠视平常的医疗常识宣传,加之我国的医学科普工作目前仍比较薄弱,最终导致我国人民群众医学科普素养较弱[2-3]。故此,开展医学科普教育是提高现代大学生科学素养必不可少的一环[4]。

生命科学馆是学校和社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相关资源建立的一个多功能的现代化医学展馆,它既是深化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面向社会公众展示人体医学科普教育的平台。综合性高等院校建设融科研、教学、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生命科学馆成为医学科普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此项研究了解贵州地区居民医学科普知识现状,并对生命科学馆开展的科普活动满意度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最终根据分析结果纠正优化生命科学馆在医学科普教育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形成一套可行性强的医学科普工作开展指南,为社会各界开展科普教育,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分别以贵州的社会工作人员和贵阳市部分高校学生(贵州医科大学、贵阳康养职业大学、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开放大学、贵州省广播电影电视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问卷和现场随机咨询相结合的调研方式,共发放问卷1 248份,收到有效问卷1 24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60%。其中男性548人,女性695人;年龄14~58岁,平均年龄22.38岁。

1.2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和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资料,调查、质控、数据分析等人员均进行了相关培训。调查过程遵循被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原则,由被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并当场回收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涵盖以下6个方面:(1)对医学科普知识的兴趣和获取途径;(2)对正常心率、正常体温、血压值、血型等基本医学常识的了解情况;(3)医学科普知识的认知程度;(4)参观生命科学馆的途径;(5)对生命科学馆在医学科普教育中的作用评价;(6)对生命科学馆的建设及其在医学科普中的宣传形式和方式等的建议。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对医学科普知识的兴趣及获取途径

对医学科普知识是否有足够的兴趣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和社会群体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1 243名被调查者中,对医学科普知识非常感兴趣的有699人(56.23%),不感兴趣的有28人(2.25%);对参观生命科学馆非常感兴趣的有344人(27.67%),不感兴趣的有58人(4.67%),见表1。

表1 被调查者对医学科普知识和参观生命科学馆的感兴趣情况[n(%)]Table 1 Respondents' interest in med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knowledge and visiting Science Museum of Life[n(%)]

人们获得医学科普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1 243名被调查者获取医学科普知识的途径(多选题):传统媒体(电视、杂志、广播、报纸等)669人(53.82%)、网络媒体(微信、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930人(74.82%)、医疗机构宣传491人(39.50%)、社区宣传323人(25.99%)、生命科学馆类224人(18.02%)、图书馆352人(28.32%)、其他途径139人(11.18%),见表2。接触医学科普知识的频率:几乎每天299人(24.05%)、一周 1~2次 274人(22.04%)、一个月 1~2次 255人(20.51%)、半年一次149人(11.99%)、几乎没有266人(21.40%)。生命科学馆在医学科普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但从目前状况来看,这种渠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其原因可能在于一直以来,各级生命科学馆的管理人员对生命科学馆在医学科普教育中作用的宣传不够重视,且贵州在此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到位,人们的医学健康意识不强。

表2 被调查者获取医学科普知识的途径(多选题)Table 2 Approaches for respondents to acquire popular medical science knowledge(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243名被调查者对基本医学常识的了解情况:大体了解的有345人(27.76%),了解一点的有739人(59.45%),完全不了解的有159人(12.79%)。

以上结果显示,在高校学生和社会群体中开展医学科普教育势在必行,而生命科学馆在医学科普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生命科学馆来激发人们对学习医学科普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医学科普知识的积极性。

2.2 对生命科学馆的基本认知情况和发展建议

生命科学馆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是对社会群体进行医学科普教育,使广大群众认识生命、了解医学知识的重要基地[5-6]。正确认识生命科学馆在医学科普教育中的角色及作用是生命科学馆发挥医学科普教育功能的前提,1 243名被调查者中有224人(18.02%)参观过生命科学馆,有1 019人(81.98%)没有参观过生命科学馆。

1 243名被调查者中认为生命科学馆能够帮助人们提升医学相关方面知识素养的有1 023人(82.30%),认为能够让人们了解生命奥秘的有900人(72.41%),认为能够提升人们健康意识的有899人(72.33%),有843人(67.82%)认为生命科学馆是进行科普教育的平台之一,有37人(2.98%)认为生命科学馆在医学科普教育中没什么作用,见表3。

表3 被调查者认为生命科学馆在医学科普教育中的作用(多选题)Table 3 The role of Science Museum of Life plays in med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243名被调查者对生命科学馆给出的相关建议中,868人(69.83%)认为应该拟定合理的开放时间和开放制度;894人(71.92%)认为可适当安排人员进行讲解;715人(57.52%)赞同在展品旁增加展品介绍的视频或语音;670人(53.90%)提议定期组织开展科普知识比赛;655人(52.70%)建议将各个标本数字化,通过网络方式介绍人体解剖知识;也有少数其他建议,见表4。

表4 被调查者对生命科学馆的建议(多选题)Table 4 Suggestions of respondents on Science Museum of Life(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3 讨论

科普工作是科教兴国、科技强国战略进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科普事关广大群众认识科学、走进科学进而参与科学,事关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医学高校作为教学、社会服务、科研以及文化传承的承载者,拥有与医学科普相关的各种优势资源,应该依靠这种优势进行充分的医学科普[7]。医学科普途径很多,生命科学馆作为医学科普重要的实践学习基地,对其充分开发利用对提升国民素质和健康意识意义重大。

通过传播医学科普知识,能够增强人们的健康素养,减少疾病的发生率,节省医疗花销;对于一些可治疗的疾病,可使人们严格遵守医嘱,从而达到更好的治愈效果;对于不能治愈的疾病,也希望能正确调整患者及其家属的预期,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投入,使得社会更安定。医学科普教育是医生工作的升华,如能把疾病预防做好,人民健康就能得到保障[8]。但我国的医学科普教育发展仍较薄弱,有待加强。贵州作为中国一个欠发达省份,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大大提升,对医学相关科普知识的诉求越来越迫切。生命科学馆的建立不仅为学校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充分发挥了科普基地的作用,真正让大学服务于社会[9],并达到寓教于学的效果,激发部分中小学生想要治病救人、未来从医的伟大志向,且为广大群众了解医学、接触医学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同时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荣誉感[10]。

3.1 生命科学馆的医学科普教育功能未能很好发挥

由调查情况可知,贵州地区的医学科普教育和群众的医学科普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学生和社会群体虽然对医学科普知识和生命科学馆比较感兴趣,但医学科普知识获取途径还很缺乏,大部分仅限于通过网络途径获取,而从这些途径获取的医学科普知识往往缺乏科学性,由于难以辨认其正确性,从而发生误导性,同时也缺乏实地参观的经历和科学性的指导[11];在本调查中仅有18.02%的人参观过生命科学馆,这说明生命科学馆在贵州部分地区的建设、运用和宣传力度不足[12-13],生命科学馆的医学科普价值没有充分体现。

3.2 生命科学馆在医学科普教育中宣传方式较为单一

由调查结果可知,生命科学馆应拟定合理的开放时间和开放制度,增强生命科学馆与群众的适配性;适当安排人员进行讲解,并在展品旁增加展品介绍的视频或语音,让生硬难懂的医学专业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接受的知识,达到医学科普教育中“知信行”的目的;定期组织开展科普知识比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育;将馆中标本数字化、信息化,通过网络方式介绍人体解剖知识,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医学知识。

4 对策

4.1 重视大学生的医学科普教育

各类院校要着重把医学科普教育规划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定期邀请医务工作者或医学科普专业人员到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医学科普活动,让医学科普知识常规化地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更有效地接触和了解医学科普知识,形成信仰科学、崇尚科学的生活习惯;各类院校要积极招纳医学科普教育方面的人才,加强医学科普知识在教师队伍中的普及力度,推进师资队伍医学科普素养建设,为学校开展医学科普教育保驾护航;作为非医学类大学生获取医学科普知识重要来源和途径的报纸杂志、书籍、电子光盘等医学科普读物,学校要加强这些方面的资金投入,让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医学科普教育。作为省内建有生命科学馆的医学类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生命科学馆来实现高效的医学科普教育。除此之外,高校之间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实现互联互通,开通资源共享通道,让医学科普教育在高校之间流动起来。

4.2 加强医学科普队伍建设,依托生命科学馆助力医学科普教育

目前,贵州省内专业医学科普成员队伍较少,应该尽快建立相关医院和社区服务等兼职队伍,以达到量变引起质变的科普效果。以我校为例,医学科普队伍主要以学校教师中的科普志愿者为主,这些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专业课授课,在医学科普教育宣传方面没有花费过多精力,这容易造成医学科普教育走向形式主义。医学科普重点是科普教育的内容及可接受度,只有科普者真正在科普中受益了,才能使科普活动健康并长久地发展。科普团队还可借助生命科学馆科普基地这一平台,整合相关社会资源[12],让医学科普教育走出形式主义,走向生活。此外,作为生命科学馆的管理人员,应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更好地发挥科普宣传阵地作用,让社会资源达到最大化利用,更好地建设社区健康基地,增加线上线下沟通,共享健康科普教育成果[13]。与此同时,还可以采用科普与教学及生活相融合的方式,采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模式进行日常的教学和社会的科普教育,以达到更深远、更持久的效果。

4.3 采用人工讲解、电子导览系统与标本展览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科普教育实效性

在考察了贵州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和我校生命科学馆后,发现两所学校的生命科学馆虽然馆藏丰富、展品多样,但整体展示效果趋于“沉默化”,在展品的旁边仅用有限的文字描述,没有过多的解读和引导。想通过这样简单的方式来达到科普医学知识的目的,往往效果不佳,因此深入解读展品需要传递给参观者的真正内涵是十分重要的。人工讲解优势较多,可使参观者从被动、陌生的状态里解放出来,使本来枯燥静态的历史或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参观者被激起好奇心,可提高医学科普教育的质量。此外,仅依靠人工讲解还不够,还需要利用现代先进科技技术电子导览系统。电子导览系统有规范性的设置与操作,讲解文字描述准确、内容完备。在电子导览录制时选取最优秀的讲解员进行讲解,讲解时语调抑扬顿挫,让参观者体验到规范准确的讲解,电子导览系统与人工讲解相结合,解决了简单学习效果不佳的弊病。

4.4 定期在生命科学馆内举办健康保健系列讲座,开展科普知识竞赛

医学科普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国民基本医学素养,减少可预防疾病的发生,仅靠书本上能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展馆展品传达的医学科普知识去解决许多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基本医学问题是远远不够的。生命科学馆需定期在馆内举办医学科普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以提高人们对医学科普知识的实践能力。讲座以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联系实际生活,解析疾病发生的原因,将健康知识融入日常行为与生活中,并通过与听众互动,使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效获取丰富的健康科普知识;知识竞赛可以围绕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应急处理和预防知识,以激发人们对医学科普知识的兴趣。

4.5 医学和卫生类高校组织师生建立专业义务宣传队伍

医学和卫生类院校在医学科普教育中具有绝对的专业优势,这类院校的师生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和疾病预防能力,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医学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因此,医学和卫生类院校要充分调动师生的参与性,组织师生成立专业义务宣传队伍,使专业教育向医学科普教育延伸。

猜你喜欢

科普知识被调查者科普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胎儿三维超声科普知识
关于痔疮防治的科普知识
科普达人养成记
MG动画短视频与气象科普知识传播研究
00后阅读偏好的三大特点
科普漫画
咱们班的科普展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