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3-02-01张瑞
张瑞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00)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优秀的教育模式,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融入了学校培养和企业培养要素,并将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实施双导师负责、双地点学习、双模式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体系。要看到现代学徒制不是简单地将学生送出实习,而是基于现代学徒制对校内教育和企业教育分别强化,并搭建结合的平台。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势必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以及育人模式产生极大的影响。而就现状而言,虽然现代学徒制自提出以来便持续落实,但仍存在一定问题,表现为现代学徒制响应热度较低、校内教育未能强化、企业培养缺乏体系等问题,还需要正视这些问题,积极创新,积极应用现代学徒制的优秀理念,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1 概念解释
1.1 现代学徒制
首先,要知道现代学徒制是什么,现代学徒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4 年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以学校教育为主,学生在学校接受通识和专业知识教育,当然也有综合素质教育,同时送学生进入企业中学习,企业师傅带徒弟,深化专业技能学习与应用。将专业与产业对接,让学生的专业教育与终身发展对接。
1.2 机电一体化专业
高校设置机电一体化专业,其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到极点设备的维护、调试、操作、制造、安装和营销等技术与管理工作。在校内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气及PLC 控制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对常见机电设备的应用、组装或维护的能力。
2 现代学徒制的应用价值
现代学徒制的应用,结合学校和企业的力量共同培养,并搭建完善的培养机制,实施双导师负责、双地点学习、双模式育人的育人模式。其对于学校、企业和学生来说都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实现“三赢”。对于学生来说,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训练机会与环境,学校教育以通识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为主,企业培养则以实践训练为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得到提升,并且学生也可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报酬,还能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发展对接,解决了就业难问题。对于学校来说,则实打实地提升了办学能力,增加了为学生实训锻炼的能力,学生就业率大大增强,并且校企合作下一些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研究项目也会促进学校长远发展。对于企业来说,虽然为学生实践训练付出了一定成本,但是有效解决了招工难、用人荒的问题,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劳动力,培养优秀学生的过程,其实也是在为企业做人力资源储备。
3 现代学徒制应用难点与问题
现代学徒制自提出以来便持续落实,取得了重大发展,但是也仍存在一定问题,要看到现代学徒制是一整套完整的、全面的育人体系,而不是仅将学生送入企业实习,学校教育体系、企业用人育人机制、校企合作模式等都要仔细斟酌才行。现代学徒制的应用难点和问题,主要在于以下3 点。首先,存在校企双方对现代学徒制响应热情低的问题,双方合作意向比较低,很多情况下都处于浅层次、低水平状态,不管是校热企冷、还是校冷企热,都是问题所在。良好的认识才是展开工作的前提,双方缺乏响应热情,参与度低,投入度低,合作育人只会是空谈。校企双方响应热情低的本质原因,还是因为学校和企业还没有找到利益的结合点,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没有同频同振,甚至现代学徒制成了“吃力不讨好”的一件事,自然热度逐渐降低。其次,学校课程教育体系未能因此得以强化,仍在研究老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上未能进一步强化。事实上,现代教育提倡以满足社会企业需要为方向发展,应当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作为内容模块;在教法上也应当向着实践性教学、项目化学习发展,结合两方面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强化改革。最后,企业的培养体系不完善,一些情况下,学生进入企业后未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指导,企业仅将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学生每日重复工作,但却不了解机电设备的维护、调试、操作、制造、安装和营销等技术,并未得到成长,或者是因为企业培养时师傅指导不细心,没有师傅激励机制,也导致学生没有东西可学。
4 现代学徒制下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改革措施
4.1 政府牵头,校企响应
结合上文提到的问题,现代学徒制很多时候都处于浅层次、低水平状态,这是因为学校和企业还没有找到利益的结合点,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没有同频同振。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政府牵头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先试点后全面落实,利用试点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制定最佳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并因此对现代学徒制的模式与制度的细节进行规定,比如,对校企合作条款的法律保护,在界定学校、企业和学生的责任方面,对现代学徒制模式与制度的细节严加把控,目的是为了保证学校、企业或学校的根本权益,真正向着“三赢”而发展。
4.2 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
校内教师负责学生在校学习的相关事宜,企业师傅则负责学生进入企业后轮岗实习和机电学习指导工作,双导师的质量无疑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以及现代学徒制的落实情况,因此必须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才行。
首先,学校应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积极引进优秀的人才,放宽视野,抬高门槛,在引进优秀教师人才的时候,不仅要看重学历,也要看重机电行业工作经验。同时要积极落实教师队伍的培养,通过联合培训、校本培训、企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体系,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其次,对于企业也是同理,必须在优秀骨干干部中遴选师傅,作为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的导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实训锻炼以及其他各项事宜。再次,加强双导师交流,也推行“职工入教”,让企业优秀的职工或工程师来校教学,上讲台给学生说一说他们在工作中主要从事的工作以及技术,说一说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又是如何去解决的;也推行“教师入企”,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利用空闲时间在企业中挂职锻炼,进一步增强自身实用技术能力。最后,应当建立对现代学徒制的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同时建立对双导师的考核制度,通过学生回馈机制,来实时了解双导师是否履行教育责任,是否存在不当现象。举个例子,当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学校教师放松了与学生的联系,再举个例子,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指导师傅较为疏忽,甚至不负责任,未能对学生进行完善指导,这些问题都是要避免的,可通过对双导师的考核与监督,来尽可能减少此类问题。
4.3 发展特色专业,对接专业群与产业群
发展特色专业,指的是高校秉持以社会服务为目标,以学生成长为方向的原则,敏锐洞悉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行业发展趋势,坚持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定位,在现代学徒制中也应体现高层次人才建设的指导思想,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制定完善的计划方案。而专业群与产业群建设,则指的是将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的专业聚集成群,形成“一个核心专业+若干联系专业”的新模式,围绕机电一体化专业,可横向向着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自动化、引用电子技术、人工智能等方向发展,对接专业上中下游。产业群也与之对应,进行拓展。专业群和产业群建设,目的是解决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时的矛盾问题,给学生更多可选择的机会,也更好的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另外,也可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发挥聚焦作用,加快特色专业建设。
4.4 创新现代学徒制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模式也是多样的,最常见的就是“外出实习”的模式,前两年学生在学校内学习通识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到了大三和大四,学校组织学生集体进入企业内进行实习,观察工作环境和机电设备,熟悉岗位机制。而除了这种学徒制模式外,还有其他的模式可以利用,比如“校内订单式学习”,在校内教师将学生组织在一起,以接受订单的形式,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训练习,将学习和工作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工作动手能力,同时也收获了一定报酬。再比如“工学交替”,顾名思义,将工作和学习交替起来进行,学生在校内学习一段时间,进入企业内实训一段时间,再回到学校对现有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对工作技能进行深入研究,再学习新的知识,然后再进入企业内实训提升,如此交替进行,将理论与实训融为一体。本科机电一体化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恰当的学徒制模式。
4.5 创新学校教育体系发展
实施现代学徒制,将专业与产业对接,势必会对学校教育体系产生深远影响,而绝非仅让学生入企实习而已。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力,共同决策以推动学校教育体系发展,着重解决“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的问题。在“教什么”的问题上,持续巩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气及PLC 控制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相关课程,使得学生具备较强的极点知识与技能基础。并探索教学内容改革方向,原则上根据岗位需求来改革教材内容,及时找出教材中的缺陷和不足,对现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且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作为内容模块,以促使学生能够掌握机电领域新技术与新工艺,掌握市场前沿资讯。
4.6 强化企业育人制度
结合上文提到的,学生进入企业后可能不会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指导,每天从事反复的、基础的工作,接触不到机电设备维护、设计、操作、制造等高端技术,或者得不到企业师傅的妥善指导,自身难以得到发展,也导致学生怨言载道。
针对这种情况,应当持续强化企业育人制度,要让学生进入企业实训锻炼有所收获。比如,企业明确顶岗实习的制度,包括岗位的确定、标准工作时长、工作环境、薪资待遇、轮岗制度等,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比如企业应重视师傅带徒激励策略,选择技能过关、素质过关的师傅,对企业师傅实行导学补偿制、导学奖励制,好让企业师傅安心带徒。为了真正促使企业落实育人制度,应当有国家政策作为引导,高校亦可派遣驻企教师,检查企业实习育人情况,并及时和学生交流,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并为学生的实训锻炼进行指导和帮助。
4.7 强化学生评价体系
对于学生的评价体系是为了更切实了解学生学情信息,进而做好对学生的血液管理,为了助推现代学徒制落实到位,也为了让学生评价更加完善,可以实行双主体或多主体评价体系。双主体评价指的是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整体而言仍以学校评价为主,以学分制为工具,校内考核凸显对于学生实操能力的考核,传统教育的考核局限于书面考核,学生回答几张试卷,动一动笔头就能过关,而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下,也需进一步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考核;同时,企业对学生在企业内实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督促学生在企业内端正实训态度,并将考核反馈给学校,形成高校与企业的良好互动。多元主体评价则指的是过辅导员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以做到对学生的精准测评,收集所有的评价内容,不仅对学生的学业水平有精准测评,也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进行精准测评。
5 结语
为促使现代学徒制有效落实,本文对其进行研究,详细阐述现代学徒制需要注意的细节之处,希望它更加完善、更加全面。提出了:(1)政府牵头,校企响应,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解决校热企冷问题;(2)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推动现代学徒制落实到位;(3)发展特色专业,对接专业群与产业群;(4)创新现代学徒制模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模式;(5)创新学校教育体系,优化“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6)发展强化企业育人制度,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学生能学到东西;(7)强化学生评价体系,以优化对学生学业管理。这7 点具体措施,结合上文分析,希望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