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的一年

2023-02-01王俊煜

第一财经 2023年2期
关键词:全职阅览室星巴克

王俊煜

2022年的最后一天,我坐在北京华贸的一家星巴克里,开始写年度总结。星巴克里坐满了人,也塞满了节日的音乐,人们一脸轻松。从这里往外看,北京的市面看起来已经恢复了“正常”。唯一还不太正常的是,星巴克会提前在六点打烊。

要写年度总结,我一开始是觉得焦虑不安的,因为我觉得这一年做得比我们自己的预期要慢很多。我想,不少支持我们的读者和朋友也有同感,甚至对此感到失望,可能也不再关心我们了。我也很久没有写给创始读者汇报工作的通讯了,上一期还停留在夏天。就是那种觉得欠了太多活儿,不敢面对债主的感觉。

2022年具体做了什么事情,在这个专栏里都有详细的交代,就不再重复了。读者可能也知道,我有几个月状态不太好,没有精神工作。我原本就是整个团队的瓶颈,当我无法工作,整个团队就停了下来。这又是一个“死亡螺旋”:我觉得事情没有做好的责任在我,这样一来就更难提起精神了。不给创始读者写通讯,这种对沟通的畏惧也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在团队内部也一样。我们原本有日会、周会、月会,以此在不同的颗粒度上保持团队的节奏,周会和月会主要是由我组织,制定各种计划、检查进度等等。虽然这并不能阻止延误,但对于保持事情持续往前推进仍然是重要的,就好像笑话中说的一样,“如果没有时间表,怎么知道火车延误了呢?”我那段时间没有精神,就导致节奏丢失了。而这个节奏一丢失,好像也就开始畏惧面对团队,没有办法重新开始、建立团队的节奏。

这种情绪持续到写完这篇总结之前。2023年的第一天,我坐在阅览室里写完了它。写完总结的那一刻还是发现自己太自大了,其实情绪对工作的影响集中在7月到9月,直接影响有限。我们看起来好像是比预期要慢很多,但其实我们原本的计划已经完成了。只是因为我们选择了从社區出发,和做工具、内容是不同的,本身就需要不断思考、调整社区的形态,这也是我们下半年在做的事情。当然,由于缺少做社区的经验,花在思考、讨论、决定应该做什么上的时间都要比真正做事情的时间更多,这是看起来慢的原因,但也是必经之 路。

其他的事情也类似。我们是有许多困难,但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还在坚持努力。就凭这点,厚颜无耻地说,应该对自己很满意才是。

这可能就是我写这篇总结的最大获得了。我把这篇总结发送给了创始读者,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感觉又可以重新开始了。

在年底的总结中,在告知大家团队的变化的同时,我也做了一个郑重的承诺:阅览室永远不会关掉。

2022年8月底,范老师给我和KTzhou写了一封长信。他很坦诚地告诉我们,自己因为家庭经济压力,实在没有办法再坚持了。

一年前,我们预售创始读者门卡的时候,是按4个月的预算来设定目标的,现在已经过去整整一年,超时很久了。那几个月也是我情绪比较差的时候,工作进展很慢,所以工程其实处于“空转”的状态,需要自己找一些对业务没有那么关键的事情做。

我、KTzhou和范老师,从2011年就在一起工作,到现在快12年了。我们也面临各自不同的人生阶段。再过一个多月,KTzhou的小孩也要出生了。这对她来说是人生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作为朋友也替她感到高兴。做一名母亲,是一个远远比我们现在的工作更繁重的工作。虽然她还是很希望参与阅览室的工作,但在2023年上半年,她可能也没有办法花太多时间在阅览室上了。

所以,看起来在2023年的前几个月里,共同发起人里只有我可以继续全职做阅览室了。

其实对我来说也一样,我很想念以前可以和大家一起在办公室通宵的时光。就像范老师在信中说的,“我感觉我们每个人到了这个阶段,都成了上有老下有小一身羁绊的人了,总有很多事情会拖住脚步,要更多平衡家庭和工作,很难像之前一样全力以赴。”

虽然难过和不舍,我们也理解和支持范老师的决定。面对范老师即将离开,2022年10月初,我们三个人又一次讨论了我们个人的需求和对阅览室的期待,想一起看看未来我们分别将以怎么样的方式和阅览室保持连接。和过去做工作坊一样,我们在便签上写下了我们愿意为阅览室付出什么,我们希望从阅览室得到什么。范老师说,希望阅览室能像一个社区一样运转起来,这样子即使对他来说把阅览室看成是一个“业余项目”,也是让自己满意的。

这让我想起我们在最开始招募创始读者时也提到,我们“不再把新项目看成一个传统意义上高增长、高回报的‘创业项目’,更像是一个几个人的工作室。大家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给自己发出体面的薪水,可以一直做,慢慢打磨。”市面上有许多独立团队或者个人也做了很好的产品,这些项目也给我们鼓舞,觉得这是很好的状态。

我一直是会在理想和现实中选择理想的人,甚至很讨厌“现实”这个词。但我也同意这是一个程度的问题。即使是一生的追求,现实的压力小一些,不要焦虑一时的快慢,也可以用更好的心态来面对它。所以,我们的共识是,即使我们无法在一起全职工作,仍然可以把阅览室看成我们共同的“业余项目”。

范老师说,“以前也会觉得可能放下了就不会重新开始,可能会有一天回头觉得遗憾懊恼,但想一想,也许有一天重新找到了平衡点,再上路会更轻松、更自信,也未可知。”就好像我过去这一年的焦虑,我也会想,如果对它没有那么多期待,对自己没有那么高要求,一定是能做得更淡定的。

范老师多待了几个月,希望能做完安卓版,可惜还是卡在我这里了。2022年12月24日,我们在阅览室吃了一顿火锅,切了蛋糕。在这之后,范老师就正式到新公司报到了。他会在工作之余继续参与阅览室的工作。我们几个人还在紧张地准备年前的发布,更多的讨论发生在半夜。我们共同的志趣仍然把我们连接在一起,既然是一生的事业,我们还像过去一样认真地做这件事情,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业余项目。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发布阅览室App,希望在春节前可以完成。目前的社区活跃度的确还不高,但这和人气也是相关的。现在的状态就好像我们建设了一个迪士尼乐园,但里面每天只有100个人来玩,怎么样也不会特别好玩。我们希望在春节前迎来一批新读者。

春节后,我们三个人中虽然可能暂时只有我在全职做这个事情了,但上一阶段的工作也大致完成了。如果可以从现在日复一日的具体设计工作中抽身出来,我想即使只有我一个人全职工作,也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在更重要的问题上,可以和不同的朋友、合作伙伴聊聊,看看有没有别的做事情的方法。阅览室启动之初我们就认为“阅览室是公共的”,希望它成为“一个源自社区、回馈社区的事业,让更多和我们有共同使命的人有机会能聚在一起,参与到阅览室的工作中”。过去一年在专栏中也介绍过共同发起人、先锋读者和创始读者的想法,但这些部分都没有运转得特别好。我想,一是过去一年我更多焦虑于很具体的工作,二是我精神状态不佳,而这些其实是更需要打破自己舒适区的事情。新的一年,希望能做得更好。

当然,其实关于产品改进我也有很多想法。如果发布了,乐观地想,实在不行我作为一个技能点非常全面的人,自己研发也是可以的,只是时间和质量都无法保证。

不管怎么样,今天阅览室就在这里。虽然用的人不多,但每次打开App,都能感觉到有人在这里认真阅读了一些东西,我还是感到快 乐。

上一期的专栏交稿的那一天,乌鲁木齐的火灾刚刚发生。等到印出来交到读者手上的时候已经变天了。有一天我突然想起来那个稿子,急忙打开看了一下,发现写的东西也没有因为局势的变化而显得很蠢,就放心了。本来以为会“三年之后又三年”地继续下去,而结束来得如此突然,就和它的开始一样。结束不意味着能回到过去,也不意味着能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但至少是结束了。

春天的时候和共同发起人花了很多的时间讨论阅读的意义,最后字斟句酌写下来:“认真阅读‘长文章’,对于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来说,是这个时代去尝试理解世界的最容易、最触手可及的方式,也是去理解他人和理解自己的有效方式。”

3年来我们的悲观与乐观交织,有时候觉得人们不可能改变自己的想法了,阅读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有时候又觉得阅读仍然能给很多人带来启发。假如是这样,一个好的阅读产品就一定有存在的意义。

所以,在年底的总结中,在告知大家团队的变化的同时,我也做了一个郑重的承诺:阅览室永远不会关掉。

即使短期内的结果没有那么理想,没有足够多的用户和收入支持继续投入,只要對读者有价值,阅览室就会以现在的状态继续运行,提供基本的内容推荐价值,也会保证iOS和安卓都在线。我们当然希望来自付费用户的收入可以维持它的运行,但如果没有,我们也可以用个人的积蓄保证运营。

“永远”当然不是什么严谨的说法,如果一定要有一个期限的话……也不是什么一万年。严谨地说,我们想表达的是,只要我们还在人世间、仍然自由,就可以保证它的运营。另外一种情况,是如果有一天我们认为它可以完全被其他产品取代,已经毫无价值了,当然也没有必要保持运营。

我觉得爱人之间说“永远”总是苍白的,因为这不可证明,亦不可兑现。但正如人们仍然会相信爱情一样,我想总有一些东西需要相信。

线下的阅览室我们也收拾好了,现在更像是一个共享的书房,里面放了我们最喜欢的读物,也有一些我从大学时期收藏的报纸杂志。我翻着这些十几二十年前的报纸杂志,觉得新闻虽然看起来是速朽的,但又是永恒的。

猜你喜欢

全职阅览室星巴克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土耳其全职妈妈晒7岁女儿“高定”
全职妈妈为什么更容易吼孩子
非全职工作在欧洲兴起
全职妈妈为什么更容易吼孩子
作品五
全球最大星巴克里面到底怎样?
星巴克的成功与其独特企业文化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