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哪里来
2023-02-01贡雅丽
文_高 卉 图_贡雅丽
年末探亲,在故乡的具茨山坡上,眺望远处,看一排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山脊上,点缀在冬日蓝天间,狭长的叶片在风中不停转动……一个问题随之萦绕脑海:这四面八方的风,从何处而来?风,一个简单的字符,却蕴含惊人的能量,我不禁对它的前世今生浮想联翩。
“夫风者,天地之气”,古人早就知道风是空气的流动,并对动植物的生长能够产生较大影响。风又好似季节变化的一种信号。例如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从“小寒”到“谷雨”共八个节气、二十四候,每候都有特定的花卉开放,于是有了“花信风”的说法。总之,古人认为风是“天之号令”,仿佛是自然界发出的信号,影响万物的生长。
风的字义,从甲骨文的字形看,“风”左边是“凤”,就是凤凰,一种大鸟,右上是“凡”,是古代装东西的用具,意思是东风起的时候,大鸟就飞回来了。而小篆的“风”,外面是“凡”,里面是“虫”,表示东风一吹,冬眠的虫子就苏醒了。古人非常聪明地用风吹鸟回、风吹虫动解释了“风”这种现象。
风从哪里来?风的本义是一种因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空气流动现象。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风动虫生”,故字从“虫”,凡声。《国风·郑风·萚兮》说“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庄子·齐物论》说“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意思是大地发出来的气就叫作风……这是古人对风的起因给出的解释。
现代的汉语释义中,“风”有着多重的意思,可引申为像风那样快,如风行。风有流行的特点,如社会习惯,故称为风俗、风气,如蔚然成风、移风易俗。还可为风景、风光,同时又指民歌,如采风。还为外在的姿态,如作风、文风,再引申为风声、消息等。
《诗经》中“风”大多为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是三百篇中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风”又称“国风”,共十五部分,收诗一百六十篇。根据十五国风的名称以及诗的内容,大致可推断出诗的产生地相当于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地区,地域相当辽阔。
风的动感、活力带给人们的喜悦早已融入传统美学意识之中。“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描写“风”最著名的诗句当数这首唐代李峤的同名诗《风》,短短二十字形象传神,没有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的外显特征,而是通过风的作用下自然物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以四种不同的景象令人联想到风的能量。
从气象学到社会学,从发电到诗歌,风在给人类社会带来能量的同时,也不断改变和激发着人们对于万物观念的想象。“风”为天地之气,而“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气”有正有邪,故大到治国理政,小到居家养生,都要扶正祛邪,气正然后风清。
“生活原本沉闷,但跑起来就会有风。”这句话,令人沉思且顿悟。这些年来,亲人的离去,中年的危机,疫情下的不安,学子毕业即失业的现实,炎凉和冷暖,无助与苦闷,各种打击令人措手不及……无可躲避的日子,为自己撑把伞,做手边事,活在当下,且行且看,所有都是经历,生活起起落落,越过山丘,熬过低谷,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今夜,又起风了。北风呼啸,寒气凛冽,至暗时刻,需要静下来,梳理一下身上的羽毛。与风同行,也许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