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豫东地区雨雪量计应用研究
2023-01-31周珂
周 珂
(河南省商丘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商丘 476000)
以现代化理念为引领,以先进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推广应用为重点,以增强水文测报和信息服务能力为目标,加快推进和指导水文现代化建设技术装备配置和应用,《水利部水文司关于征求水文现代化建设技术装备有关要求(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要求,降水量、水位(含地下水)、水温、水面蒸发量、土壤墒情监测等具备条件的应全部采用在线自动监测,故近年来,豫东地区雨雪量计安装使用较为广泛,主要分为翻斗融雪式雨雪量计和称重式雨雪量计两类。
1 工作原理
1.1 翻斗融雪式雨雪量计
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主要有电加热式、不冻液式、燃气加热式三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豫东地区采用的是电加热式,该类型工作原理是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将雪融化,由融雪装置、雨量传感器、记录器三部分组成,其中记录器可置于室内。融雪装置为核心部件,加热元件为管状或板状,分两组安装在传感器桶身内侧和底座上。桶身内有隔热保温材料衬垫,以防从桶身部散热。除了加热元件外,融雪装置中还设置有温控器用于检测固态降水,一旦达到设定温度时,就接通主加热元件进行加热,以提供集水漏斗内固态降水融化所需的热量。
1.2 称重式雨雪量计
称重式雨雪量计利用电子秤称出容器内收集的降水重量,将储水器连同其中积存的降水的总重量作连续记录,收集到的数据采用滤波算法,消除误差因子引起的波动,最终得到真正的降水变化量。一般电子秤可以分辨0.1g 的重量,因此采用称重式雨量传感器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
2 工作特点
2.1 翻斗融雪式雨雪量计
翻斗融雪式雨雪量计能够准确判读出降水的类别,但组成部件较多,安装较复杂,占地面积也比较大;固态降水需要通过电能加热融化后才能监测,在此过程中蒸发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加热温度越高,加热时间越长,蒸发量越大,监测结果的误差也就越大,所以通过实验测试,找到最佳的加热温度,把蒸发造成的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是此类雨雪量计的难点。此外设备的供电问题也是设备安装的重中之重,受其监测特点影响,采用交流供电是不现实的,所以加热一般采用直流蓄电池供电,但在温度低且降雪量比较大的地区,或者碰到连续降雪,就会出现供电不足的现象,大大制约了该设备的使用。
2.2 称重式雨雪量计
称重式雨雪量计采用了标准件设计、模块化的零部件及铸造件,可靠、无需维护、成本低,不受气候的影响,适合在环境严苛的地域进行全天候的降雨、降雪观测,可以测量液态、固态以及固液混合状态的雨雪量;构成部件较少,安装简便,占地面积小,一般太阳能板和蓄电池即可满足日常监测需要,对于蒸发带来的误差可以通过添加蒸发抑制剂进行消除,便于实现。但其也有缺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靠近马路,车辆行驶引起的震动会使测量到的数据发生跳变;当有灰尘、昆虫等其他物质落入桶内时,设备不能分辨重量变化的原因,也会对测量的精度产生影响,导致误差的产生。
3 数据对比
3.1 降雪日数据对比
挑选近年部分典型降雪日进行对比,包含大、中、小雪三种强度,通过统计分析两种设备及人工记录的降雪日数据,发现称重式雨雪量计数据与人工观测记录较为接近,误差较小,均小于2%,降水日数符合实际;而翻斗融雪式雨雪量计误差较大,最大误差达到45.9%,并且因大雪时热能不足,融雪不及时,造成降雪日后连续2~3 天依然有数据记录,见图1。
图1 降雪期间监测结果对比图
3.2 降水日数据对比
挑选近年部分典型降雨日进行对比,包含大、中、小雨三种强度,经过对比分析,两种雨雪量计数据与人工观测记录总体较为接近,误差较小,降水日数符合实际;其中翻斗融雪式雨雪量计在雨强比较大时出现一次误差超过10%的情况,考虑为承雨器口较小,降水溢出导致,见图2。
图2 降水期间监测结果对比图
4 结论
两种雨雪量计在降雨情况下,数据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在降雪情况下,称重式雨雪量计表现较好,翻斗融雪式雨雪量计误差相对较大,存在大雪时热能不足,融雪不及时,造成降雪日后连续2~3 天依然有数据记录的情况。
两种设备各有优缺点,适宜使用的环境也不同。翻斗融雪式雨雪量计可适用于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站点,在解决设备供电问题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满足要求,其在降水类型的判断上比较准确;称重式雨雪量计虽精度很高,但是数据准确性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对安装地点的环境条件要求较高。要深入了解设备的特点,针对站点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估,选择更适合这个站点的仪器设备,通过雨雪测量的自动化,在减少观测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为防汛抗旱等方面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