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总结及评价*
2023-01-31王丹蕾季昭臣胡海殷冯超男强晓钰吴晓蕾彭德慧曹璐佳张俊华
王丹蕾,季昭臣,胡海殷,冯超男,强晓钰,吴晓蕾,彭德慧,曹璐佳,张俊华
(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天津 301617)
当前,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最严重和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易引起各种并发症,降低预期寿命,严重者危及生命[1]。据统计,2021年全球20~79岁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0.5%(5.366亿人),预测到2045年将上升至12.2%(7.832亿人)[2]。中国是糖尿病高发的国家之一,《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显示近几十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2010年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9.7%,2013年升至10.4%,2017年升至11.2%,其中2型糖尿病(T2DM)占90%以上[2-3]。
中医学将糖尿病归为“消渴病”范畴,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等为主要特征。随着中国医疗水平的发展,中成药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中成药治疗T2DM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基本情况和方法学质量进行全面总结与分析,旨在为临床研究的开展、政策及指南的制定提供循证证据与合理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次研究基于中医药循证研究证据库系统(EVDS)旗下中成药临床证据数据库的收录数据,并补充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中文检索词包括“中成药”“糖尿病”“随机”“临床”等。英文检索词包括“Chinese patent medicine”“Diabetes Mellitus”“DM”等。
1.2 纳入标准 研究类型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T2DM患者。干预vs对照措施设置:1)中成药vs其他干预(包括西药、常规治疗、中药、其他疗法);2)中成药+其他干预vs其他干预。每组比较中“其他干预”需保持一致。评价指标不做限定。
1.3 排除标准 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的研究;重复发表的研究;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以中药汤剂或针刺、推拿、穴位敷贴等物理疗法为主要研究目的的研究。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中医药临床证据数据库已收录的目标主题文献,由系统导出相关结构化数据并按所需条目进行人工梳理;补充检索的数据库文献由两位研究者独立阅读,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如遇分歧讨论解决。从研究对象、干预措施、对照措施、评价指标和研究类型(PICOS)5个方面,提取相关证据信息。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根据已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进行评价指标归类。在文献计量学的基础上统计分析相关证据。
1.5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Cochrane推荐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ROB)评估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其内容包括:产生分配序列的方法、分配序列的保存、受试者盲法、结果评价盲法、结果数据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偏倚7个方面;从试验注册、伦理审批、知情同意、样本量估算等方面对试验方案进行观察。
2 结果
2.1 文献发表时间 本研究通过数据库检索和人工筛选得到中成药治疗糖尿病RCTs 423篇,排除其中1型糖尿病1篇,妊娠期糖尿病7篇,未分型38篇,最终纳入中成药治疗T2DM的RCTs共377篇。纳入文献中最早发表年限为1989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07年以后,发文量较之前明显提升,其中2016和2018年发文量最多,分别为53篇和48篇。中成药治疗T2DM的RCTs研究历年发表情况见图1。
图1 中成药治疗T2DM的RCTs历年发文量统计Fig.1 RCTs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for T2DM published over the years
2.2 样本量 经统计,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RCTs中样本量≤100例的研究共224篇,101~200例的研究127篇,201~300例的研究15篇;300例以上的研究仅11篇。样本量达200例以上的研究所涉及中成药包括消渴丸、参芪降糖颗粒、津力达颗粒等16种,其中消渴丸研究数量(8篇)最多。见表1。
表1 中成药治疗T2DM的RCTs中成药品种分布(样本量>200例)Tab.1 Distribution of RCTs in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for T2DM(more than 200 cases)
2.3 干预/对照措施 纳入文献共涉及79种中成药,其中口服药54种(68.35%),注射液25种(31.65%)。口服药中,消渴丸在已发表文献中应用次数最多(63篇),其次是六味地黄丸(49篇)、参芪降糖颗粒(44篇)、津力达颗粒(35篇)等;注射液中,参麦注射液(10篇)和黄芪注射液(10篇)在已发表文献中应用最多。见表2。
表2 中成药治疗T2DM的RCTs各中成药的临床研究数量统计Tab.2 Number of trials involved in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for T2DM
干预/对照措施方面,“中成药+西药vs西药”共93篇,“中成药+西药+常规治疗vs西药+常规治疗”共85篇,“中成药+常规治疗vs常规治疗”55篇,分列前3位。见表3。
表3 中成药治疗T2DM的RCTs干预对照措施Tab.3 Combined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in RCTs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for T2DM
中成药疗程方面,最短疗程为7 d,最长疗程为24个月。123篇RCTs(32.63%)疗程为0~30 d,194篇 RCTs(51.46%)疗程为 31~90 d,42篇 RCTs(11.14%)疗程大于 90 d,另有 18篇 RCTs(4.77%)未报告疗程。
2.4 结局指标
2.4.1 结局指标分类 科学、合理的临床研究评价指标可提升研究结果的价值和实用性。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已发布的《中医药临床试验核心指标集研制技术标准》[4],将纳入研究的评价指标按“7类核心指标域”分类并统计每项指标的应用数量,1种评价指标在1篇文献中使用,计为1次。统计结果显示理化检测类指标共应用2 058次(81.70%)、症状/体征类指标共应用252次(10.00%)、中医症状/证候类指标共应用147次(5.84%)、生活质量类指标共应用28次(1.11%)、远期预后类指标共应用24次(0.95%)、安全性事件类指标共应用9次(0.36%)、经济学评估类指标共应用1次(0.04%)。
2.4.2 计数指标 经统计,“临床症状疗效(有效率)”计数指标被应用193次(59.57%);“中医单项证候疗效”计数指标被应用77次(23.77%);“中医证候疗效”计数指标被应用14次(4.32%)。其他计数指标选择随意性较大,参考价值有限。计数指标分类及应用数量见表4。
表4 中成药治疗T2DM的RCTs计数指标分类及应用Tab.4 Classification and quantity of count indicators for T2DM
2.4.3 计量指标 在“7类核心指标域”划分中,理化检测类计量指标应用数量达2 044次,占总计量指标应用数量的93.12%;症状体征类计量指标共应用59次(2.69%);中医症状/证候类计量指标共应用46次(2.10%);生活质量类计量指标应用27次(1.23%);远期预后类计量指标应用18次(0.82%);经济学评估类计量只应用1次(0.05%)。
单项计量指标中,“空腹血糖值”计量指标应用最多(286次),占纳入文献数量的75.86%,其次是“餐后2 h血糖值”计量指标应用242次(64.19%),“糖化血红蛋白”计量指标应用209次(55.44%)。
2.5 方法学质量评价 根据Cochrane推荐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ROB),从产生分配序列的方法、分配序列的保存、受试者盲法、结果评价盲法、结果数据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偏倚7个方面对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估。其中,“选择性报告结果”方面,由于有研究方案,且预报告结局指标均已报告;或没有研究方案,但所有期望的结局指标均已报告,97.61%的RCTs被评为低风险。在“受试者盲法”方面,由于未采用盲法,结果判断或测量受影响;或采用盲法,但可能被破坏,91.51%的RCTs被评为高风险。见图2。
图2 中成药治疗T2DM的RCTs方法学质量评估Fig.2 Methodological quality assessment for T2DM
2.6 关键环节实施情况 从试验注册、伦理审批、知情同意、样本量估算等方面对试验关键环节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其中,仅2篇RCT报告了试验注册,占全部研究数量的0.53%;2篇RCTs报告了样本量估算(0.53%);142篇报告了知情同意(37.67%);61篇报告了伦理审批(16.18%)。
3 讨论
基于前文统计分析结果可见:1)文献筛选过程中有38篇文献未明确说明疾病分型,无法判断具体分型的真实疗效,降低了证据的利用率。2)研究发表时间和样本量方面,所纳入的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RCT最早发表于1989年,样本量为40例,此后T2DM的RCT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与近30年来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有关[3],但大样本(样本量>200例)随机对照试验数量仍较少。3)中成药种类方面,口服中成药多由经方转化而来,具有传承优势。其应用数量也远大于中药注射液,这与口服药获取方便,易于携带、保存有关,更适于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另一方面,多数注射液研究不仅对中药注射液治疗T2DM的效果进行评估,同时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作用进行观察[5],也具有较高临床价值。4)干预措施方面,中成药与西药联合的治疗方案被广泛应用,也有研究者在探索中成药与西药之间的替代作用,以及中成药之间的疗效比较。5)评价指标方面,中医症状/证候类指标应用比例较其他病种(中成药治疗流行性感冒、肺炎、脑梗死急性期等)高[6-8],可能与治疗糖尿病中成药多由经方化裁而来,可基于中医证候指标进行疗效评估有关[9],也表明中成药治疗T2DM的RCT设计方案对中医评价指标关注度较高,体现了中医理论体系对结果评价的影响。计量指标中,“空腹血糖值”为首要管控指标,采用率较高,其次是“餐后2 h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选择较为集中,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2018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疗标准》等相关指南或标准中对血糖管控的要求[3,10],且在客观测量方式下,计量指标呈现结果更加直观,临床偏倚风险较小,便于研究的总结和讨论。6)临床证据质量评价方面,仍有4.77%的RCTs未明确报告中成药疗程;试验注册、伦理审批、知情同意、样本量估算4个关键环节依旧存在缺陷;产生分配序列的保存、受试者盲法的高风险偏倚较突出。
针对目前中成药治疗T2DM缺乏大样本、高质量RCT的现状,应采取措施提高临床试验设计、实施、报告的水平,在试验设计方面邀请方法学专家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基于循证中医药学理论,提升方案设计质量[11]。遵守试验注册、伦理审批等关键环节要求[12],参考临床试验报告规范(CONSORT)声明进行研究报告[13],进一步提升临床研究证据的可靠性,以发挥经典方转化口服中成药在糖尿病辨证论治方面的优势,推动中成药在T2DM的防治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