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的实践要点及提升策略
2023-01-31陈小满干敏智
陈小满,干敏智
(1.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举办现场学术会议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学者面对面交流便于及时获得反馈,但始终存在举办会议费用较高,且囿于时间和场地的局限性的问题。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交流互动,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脱域性(Delocalization),是网络空间独有的、不同于现实空间的重要特征[1]。传统的现场体育学术会议囿于成本、时间、场地的局限性以及在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情况下所暴露出的不适应性,使得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成为新时代下体育学术传播和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让体育学术论坛搭上“互联网+”之路,创新体育学术论坛传播的形式,将有利于新时代体育学术的广泛传播。
1 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的概念及其构成特征
1.1 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的概念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在场域(Field)理论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他认为高度分化的社会中,存在大量相对自主的社会小世界,即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空间,场域就是在各个位置之间客观存在的网络或构型。从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出发,体育学术论坛是关注于体育学术且具有逻辑体系、运行范式和规律特性的社会小世界。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与教育场域、网络教育场域具有紧密联系。网络教育场域是教育场域的子场域,是把网络环境下教育者、学习者、管理者及参与者通过一定交互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一种以知识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依托,以人的发展、形成和提升为宗旨的多元、动态的客观关系网络。[2]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则是网络教育场域的子场域,它既有现实教育环境的成分,又有大量网络技术支撑,三者所属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教育场域、网络教育场域、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所属关系图
1.2 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的构成特征
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Field)理论认为:场域包含资本、惯习、权力、关系等概念,且概念之间形成一个动态的结构。资本分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符号资本四类。经济资本由生产要素及经济财产构成;文化资本是知识和技能的集合;社会资本是个人所牵扯的社会关系总和;符号资本等同名誉和认可的规则,是一种信用和权威。[3]资本可以明确场域的特性,场域内的资本不断产生控制场域的权力,然后占据场域内特定空间位置,形成关系。而利益主体在特定关系位置中手握资本和相对力量,形成稳定的策略行动,即惯习。资本类型决定场域特性,正如教育场域中文化资本决定了“教育”特性,但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并非单纯的教育场域,其所凭借网络的互动性、虚拟性、多元化的特性也十分突出,因此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受到文化资本和技术资本共同作用。另一方面,对场域进行具体研究还涉及三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分别是权力在场域位置、客观关系结构和惯习。[4]以此为分析工具对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进行剖析,一是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独立空间,具有自身逻辑规则,要求参与主体遵循规范,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二是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的各类活动主体是一种客观关系结构,教育者、学习者、管理者、参与者各有职责,他们所占的不同位置构成了客观关系;三是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的各类资本和权力不断运作,进而对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产生一定影响,促进行为的转变,如场域内的学习者将学习到的理论用于指导体育实践,不断促进个人进步。
2 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的意义价值
2.1 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拓展了体育学术理论传播的新空间
传统的体育学术传播空间的重心多在线下,往往通过期刊书籍、会议培训、引擎网站等途径发布和获取相关信息,以此维持信息更新交流、联系体育学术领域的各环节。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得传统的体育学术论坛传播方式受到重大的冲击,线下会议遭受搁浅,使体育学界同仁无法及时进行学术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将线下会议搬上网络平台公开地进行线上研讨,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营造了一个体育学术交流传播的网络社会空间即基于网络的场域。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体育学者及相关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参与体育网络学术会议进行体育学术成果的分享和交流。网络学术交流的组织形式让众多学习者聚集起来共同活动、扩大参与、强化互动,创造了线上体育学术传播的新空间(表1)。
表1 传统体育学术论坛与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的对比
2.2 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强调了体育学术理论交流的平等化
过去,学术仿佛局限在一个“高不可攀”的专业圈子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者可以通过网络轻松快捷地查询最新学术信息,获取知识变得更加自由平等,可以说“互联网是目前信息传播与交流范围内唯一没有歧视观念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渠道,是一种无私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5]这促使学术放低姿态,进入社会大众之间,着眼于大众关心的问题,让学术之花扎根更为广阔的土壤之中。这一新的体育学术传播形式更加强调了理论交流平等、关系平等,让坐在屏幕前的差异性的个体都能实现获取专业知识和讨论交流的权利。
2.3 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促进了体育学术成果传播以及问题思考
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的形成使得体育学术论坛参会人员的数量获得几何倍增,即由少数受邀专业学者扩大到全网普通用户,极大地扩宽了受众面,促进学术思想和成果传播。专业学者在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中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分享知识,参会人员得以形成系统的知识树并给予反馈,双方在交互过程中更好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另一方面,网络化还能留存和共享更多的体育学术资源。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存储库,资源可以共享。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的形成不仅对完善网络体育学术资源有积极作用,还将其变成一个可持续的过程,持续进行、反复观看、深入思考、参与讨论、实践应用等活动,利于开拓思维和积累知识。
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是体育学术新时代传播发展的趋势,那么如何对该趋势进行分析?本文查阅文献后选择了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来设计研究框架,该理论与本文内容适切性较高。本文将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看作一个整体场域,从关系角度解释并思考整体与其中个体的结构和行动,构建场域并提出要点和策略。
3 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构建存在的问题
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是创新型的体育学术传播形式,可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工具,从关系、资本、权力、惯习的理论以及“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国际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论坛”、各地方高校的“体育工作坊”的实践案例中分析其目前构建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如在网络上,人与人的交流是通过中间媒介来实现的,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传统体育学术场域专家学者与现场听众的“宣讲—聆听—提问”的传播方式并不完全适用于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易导致场域主体行动的不稳定。[6]例如“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网上参会人员众多,为了节省时间,将提问环节以专家提问形式予以简化,导致普通参会者的提问权利被忽视;②网络充斥着复杂多元、竞争激烈的思想,学术话语的权威性难以建立,例如“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以分类主题形式主办网上分会场,我们发现往往在同一分类主题的各个专题报告中,存在截然不同的结论与观点;③网络场域相比于现实场域,其控制和规范不足,运行机制不清晰,导致权力场域失范;④多元媒介呈现大量直观的浅层刺激、语言弱化、时间分割,使得知识易于习得,却缺乏主观能动性的锻炼,知识的深度刺激不足。网络化与体育学术相结合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①对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形成的“四主体型”新型组织形式关系不清晰,导致组织弱化、人才误置等问题;②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影响力不足,受众较少;③相关制度建立不完善,仍处于探索阶段;④重视过程而忽视体育学术惯习的培养。
4 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构建的实践要点
对于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构建的实践要点,皆因其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目前学界尚无定论。而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能通过对社会行动者及其行为的阐释,为诸多领域层面的冲突寻求平衡[7],因此本文依据场域理论构建了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构建的理论模型(见图2)。场域理论认为场域是一种客观关系网络,关系是场域的基本组成单位,若干位置存在的特定关系会构成不同场域,这些位置需要客观界定,由此重构关系成为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构建的实践要点之一;场域位置是由主体各自拥有的资本的数量和相对力量所决定的[8],由此分析资本、强化权力分别成为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构建的实践要点之一;掌握一定资本和权力的利益主体在场域内逐渐形成性情倾向,内化于稳定的行动策略,由此培养惯习,成为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构建的实践要点之一。综上所述,本文拟从布迪厄场域理论的关系、资本、权力、惯习四个方面入手形成理论框架,基于框架分别提出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构建的实践要点,再递进地提出策略,以解决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构建在实践中所遇问题,促进体育学术更加有效地交流传播。
图2 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构建的理论模型
4.1 重构关系
把握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的关系位置是构建场域的前提,即把握此场域内活动主体及其关系结构。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是新型体育学术传播关系,包括网络环境下的专家学者、学习者、管理者和参与者,因网络的特性,这些主体的身份在不断地变化。只有充分了解构成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的主体以及其定位,才能指导场域内主体合理行动、提高活动组织的效能。另一方面,由于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是一种复杂的关系网络,自然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公众关注和政策影响。公众关注度高的事件能够聚合更多的力量,使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增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导向和支持,也对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文化氛围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作用。所以在构建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时,也要考虑到相关因素的影响。
4.2 分析资本
资本有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符号资本四种形态,不同形态的资本产生的权力通过关系、惯习和控制在场域中不断博弈,争取资本的获得和累积,此时资本凭借其相对分量又占据场域的地位,并形成关系和惯习。[9]本文对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的资本进行分析:首先,其核心特质为学术性,是文化资本的形式;其次,场域承载学术传播的工具即生产要素发生了变化,经济资本中的网络技术所占比重增大;再次,场域是学术社会的一部分,参与场域就进入了一个学术社会关系网络,拥有社会资本;最后,当场域逐渐完善,形成话语权,影响力增强,场域的符号资本也就不断扩大,由此各类资本拥有场域中的相对分量。在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构建过程中,四个活动主体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社会活动,进行体育学术知识传播和文化的积累,促进个人体育学术惯习的形成,同时网络技术资本承载文化流通,不断展现自身,达到“消费者从一种产品中获得的功用,随着消费这种产品的其他消费者数量增加而增大”[10]的网络效应。随着场域内场域受众数量增多,场域话语体系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而网络将进一步加速这种趋势,促进场域的良性延续和价值的提高。
4.3 强化权力
权力是场域的动力。资本在场域中巩固地位的方法是产生权力进行博弈,而权力的正面和负面共存,不断对关系施加影响,对形成惯习有一定指向。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构建的主导权力是文化权力,体育学术网络化场域应是体育学术权威的正向引导与扩散,但其场域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各类权力的控制管理尚未规范化、制度化,各类权力的结合运行规律也尚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权力,影响了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的权威性。针对目前情况做出改变,就是要进行权力强化:一是要增强权力权威,规范好权力控制,让学术权威和技术权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二是协调运作好场域内的主要权力,让其有序运行。
4.4 培养惯习
利益主体因拥有特定的资本,占据了特定的社会空间位置,掌握了场域中的相对力量,形成了一系列较为稳定的策略取向,即惯习,惯习是每个场域所具有的“性情倾向系统”。[11]惯习的形成就是行为体对场域规则认知、习得、内化并实践的过程。[12]简单而言,场域的性情倾向对个人施加影响,有可能被个体吸收内化,形成稳定的行动策略,且施加的时间越长、程度越深,可能性越大。个体惯习培养是场域能够稳定发展的重要表现。在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构建过程中,惯习培养能够让个体在场域熏陶下接受教育,逐渐重视体育思想,获得知识积累和内化,据此建立体育学术思维体系,并能外化于行动——用体育学术知识和思维来指导实践。当这些惯习出现范围越广、频率越高,越能有效提高场域的活跃度,形成良好的场域氛围,对更多的人的积极影响。所以构建场域时需要建立明确且有连贯性的制度体系,让个体在场域下接受规则、培养惯习,当更多人形成惯习后,又能巩固场域性情倾向系统。因此培养积极的惯习,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场域都有良性发展作用。
5 促进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良性发展的策略
5.1 定位主体,四方入手
我们首先应将促进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良性发展定位于四个活动主体:专家学者、学习者、管理者和参与者,从这四个主体分析如何有效解决该问题并促进场域良性发展。①专家学者:线上论坛前做好充分准备,针对主题深入研究相关资料,并能够结合现代传播理念和技术清晰地表达观点,提高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传播及表达等能力,主动适应网络新环境;研讨过程中,专家学者拥有平等的展示空间,考虑学习者的层次和情感,由浅入深,采用不同的方法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然后有理有据地阐述观点,善用提问和多媒体调动其思考,以达到更好的学术传播效果;论坛后,专家学者要进行反思和总结,促进个人专业发展同时助力营造和谐活跃的学术传播氛围。②学习者:论坛前,学习者要预先做好对主题的基本了解,发现问题;研讨过程中,要有一定的自制力以抵抗外界干扰,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踊跃提问;论坛后,通过反复研究内容,抓住精髓,培养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者在享受资源的同时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在遵守场域规则的前提下,积极参与讨论、促进文化的传播,助推场域形成。③管理者:确定研究主题后,选择合适方向的专家学者、网络支撑平台、恰当的研讨方法,研讨内容安排由浅入深,流程设计有张有弛,宣传推广等工作都要紧锣密鼓地筹备。研讨前调试好技术设备及工具,确保研讨过程顺利进行,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记录并存储资源,上传到场域共享空间。除此之外,把握研讨的节奏,根据其他主体的反应及时做出调整,研后进行一定引导,引发交流讨论,促使形成良好的场域文化。④参与者:在构建场域的过程中作为三个主体的辅助者,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身份承担职责,需要通过自身的文化、技术、符号资本促进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活动推广及学术传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促进场域的良性发展。
5.2 协调资本,建立权威
网络世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文化,对人造成思想冲击,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作为一个传播文化的空间,要不断维持自身客观科学性以树立场域的权威性。文化资本和网络技术资本在该场域发展的各个阶段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有序协调两者有助于场域权威树立。论坛前,文化资本关系着体育学术研讨的布局工作,技术资本起传播作用,在此阶段要重视技术资本搜集信息问题的作用,凭借文化资本定性问题、作出决策,并通过网络传播做好宣传工作;研讨过程中,发挥文化资本将社会问题转换成学术问题,由专家学者抛砖引玉,引导大家各抒己见商讨对策,这个过程中文化传播以技术资本为载体,同时要加强技术资本的监督保障作用;论坛后,进一步利用文化资本,进行总结升华、行动反思、成果共享等后续工作,促进体育学术文化的延续,技术资本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增强个人的社会联系,同时还作为整合工具和资料存储空间,推动成果的共享。以上三阶段是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里的不同时空,要重视整体性,加强文化资本和技术资本紧密配合,利用社会资本增强认同感,从而有效建立场域的话语体系,建立权威。
5.3 寻机传播,扩大效应
体育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关注者较少、影响力不足,原因之一是不够重视面向公众的传播。为解决该问题,不得不关注场域与外界联系的一个要点——寻机传播。寻机传播通过文化传播来增强场域权威,而网络效应又扩大了权威的影响速度,两者不断凸显“场域效应”。探索各种传播路径寻机传播,通过良好互动在场域大众当中建立影响[13],不断挖掘场域的普通受众,如爱好者、关注者、运动人群等。体育运动是全民性的,潜在普通受众的挖掘空间十分庞大,因此体育学术界必须抓住机会,突破思想局限,努力探索传播路径。借文化和网络平台优势形成合力,扩展传播空间。同时,也可借助网络效应“事半功倍”,促成持续进行体育学术对话和交流,激活和促进体育学术的反思和发展,促进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的价值和影响力的良性循环。
5.4 规范控制,增强权力
目前已有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构建及运行的尝试,但尚未有一系列标准对场域进行规范,其制度建立不完善、运行机制和流程不清晰,导致权力的控制规范不足,场域的发展不稳定。管理者作为运作场域的主要角色,要建立和完善场域的制度规范,并保障执行。第一,在组织活动前制定明确具体的方案反复推敲其合理性,以保证活动实施过程是科学的。第二,制定各方主体的参与规则及所履行的义务。任何主体都要有一定的准入资格,并且能够遵守相应的规定、履行职责,当然规则制定时可以鼓励各方参与协商。第三,明确场域的相关机制,包括运作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使下一步行动科学合理。
5.5 复盘与共享,形成惯习
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传播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搭建平等的体育学术交流平台,让学习者感受体育学术的魅力,促进体育学术惯习的形成。可以采取以下做法:第一,选用恰当多媒体等工具,重视语言的强化,大量直观浅层的刺激给学习者留下的印象是短暂的,要多鼓励学习者进行主观能动性锻炼,留下深层的刺激;第二,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融入正确价值观,如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第三,重视论坛活动的实时反馈和结束后的复盘,参考量化数据发现并满足学习者的知识需求,根据反馈反思并改进行动;第四,重视学术成果的共享。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可以进行时间分割,学习者可能进行前半部分的学习后因其他事务无法连贯地学习后半部分。组织人员需要整合研讨的多方观点达成共识,上传相关信息和资源,保障所有人拥有平等的获取知识的权利,鼓励学习者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致力于使体育学术论坛网络化场域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广阔的空间,在传播体育学术的同时促进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