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景观主题与文化设计*
2023-01-31朱丽
朱 丽
(中铁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29)
1 地域文化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1 对园林建筑进行合理布局
一般而言,园林建筑设计工作非常关键,其设计和布局应结合场地建筑具体情况,为进行有效保护,需在满足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时,针对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也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保留及保护,亲水景观设计中,可有效融入地域文化,这样人们便可通过景观了解当地发展历史,并可充分展现景观人文特点。为更好地设计与保护历史建筑,需要科学修复被严重破坏且年代悠久的建筑。历史建筑和地域文化有着互相补充的关系,若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势必会营造出一番独特的景观,为此,滨水景观设计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历史建筑的设计与应用,并将其作为主景,然后开展适当造景,某滨水景观园林建筑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滨水景观中的园林建筑
1.2 节点空间设计
在滨水景观空间环境中,节点空间很多,其中涵盖了很多较为私密的空间,也有一些较为开放的空间。设计节点时,为了更好发挥城市滨水景观空间作用,需重视道路铺装、广场及亲水空间等细节设计,可尝试道路铺装中加入地域文化,并根据道路等级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铺装形式。主干道铺装时,可应用混凝土路面,既能保证外观美观、大方,也能有效疏导交通,而次干道及小径的路面材料可应用石材及石板,并将其设计成类型丰富的纹理图案,纹理图案可从元素符号和具有当地文化背景的图案中选择。广场设计中,既应确保交通能够更好集散,也可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各种活动需要。广场需要整体规划和布局,不但能够展示当地文化,也可更好地支持各种特色活动的组织。此外,亲水空间设计中,应该对空间氛围进行有效营造,然后将地域文化融入其中,最终切实实现对良好生态文化的更好展现。
1.3 景观小品设计
景观小品设计中,也可将地域文化融入其中,有效展现出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通常会坚持就地取材原则,优选当地的乡土材料,此类方式既可降低滨水景观设计成本,又可实现人与景观有更近的距离,同时可对与地方特色相符的元素符号进行有效应用,通过相应的造景方式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展现景观的丰富内涵。
1.4 植物规划设计
滨水景观中,植物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合理利用植物的特性,体现滨水景观的生态设计理念,实现对当地环境的更好保护及改善。因植物会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可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为此,需结合实际合理搭配植物,并结合植物生长及群落稳定性特点,优选植物类型,确保当地环境更好地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提高植物成活率及病虫害抗性,充分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同时需要充分考虑植物观赏价值,合理搭配植物,最好选择乡土植物,可有效降低成本,同时能使植物寿命得以延长,实现滨水景观和地域文化的更好结合。优选地域特色强烈的植物类型,需要进一步开发乡土植物,更好地应用新品种,这对滨水植物景观和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水生植物的应用不仅改善了水生植物景观,而且可实现群落生态效益提升的目的。
水陆两地过渡地带的滨水区具有良好的环境生产力,实现生态效益的基础是在自然状态下,通过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的综合作用形成驳岸。自然式驳岸不但可有效提升景观价值,也可更好地维护水陆交替区生态系统的平衡。硬质驳岸不利于效益的产生,会使生态系统更敏感及脆弱,主要体现为植物生长不佳、水质恶化、动物栖息地丧失等。为此,在生态系统脆弱地区,应该恢复天然驳岸形式,改善生态环境,通常情况下,此类植物会种植在水边,最后可形成优美的滨水环境空间,也可选用耐水性强的植物,并根据各地区实际状况,优选合适的树种,并进一步强化保护名树、古树,最终达到提高滨水景观文化内涵的目的(见图2)。
图2 滨水景观中的榕树
植物景观的后期管理作用巨大,所以保持良好植物景观的关键是强化后期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对管理者开展技术方面的培训,并对相应的宣传保护机制加以完善,使公众爱花护草意识增强。
2 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表达
2.1 合理规划景观格局
1)滨水区自然条件良好,一般存在较大面积的河湖、湿地等地带,是景观生态脆弱地区,与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具体设计中,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效设计保护区,如林荫大道、森林公园及风景区,既能将城市喧嚣环境合理地向幽静的生态自然湿地环境过渡,又有效提高人与自然的交流。
2)结合水域潮汐变化,加之季节与天气的变化,水岸线呈现不同形态,所以开展设计时应根据季节和降水量状况,合理规划水域宽度、走向变化、景观功能分布及布局等,从而有效提升自然生态利用率。
3)一些外部因素会影响滨水区的生态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为因素。在一定范围中,自然环境具有自我恢复和调节能力,过多的人类活动会影响生态平衡,所以在规划过程中应对人类活动区域合理规划,对景观格局进行合理优化,通过控制人工建设开发强度,确保空间环境的承载力。
2.2 传承地域特色,延续地方文化
滨水空间设计中,需保留城市地域风貌,保护并延续地方特色,此外,在设计滨水景观时还应将这些特点充分体现出来,达到升华的效果。
例如,设计某滨水景观时,需遵守“因地制宜、地缘至上”原则,并将其贯穿在整个设计中,景观设计不是盲目地追求新颖,而是结合当地如地理、自然及气候条件等各类因素,然后合理进行选择,有效结合当地习俗,对滨水空间的意境、植物及铺装等进行科学设计。
此外,河流沿岸的滩涂与农田是地方田园风光,具有典型性,通过对田园肌理的延续,将两岸牛羊成群、农家鱼米风情进行保留,以此塑造生态型都市田园美景,同时,也改造田埂和鱼塘,从而形成曲线及直线互相交错的小径,可步行浏览。市民可在这里钓鱼,亲密接触大自然,并体验前所未有的愉悦及轻松之感。
2.3 重视处理空间细部要素
设计滨水景观时,每个空间细节元素相互补充,一个复杂的空间系统得到充分协调和合理利用,注重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优化能力,对滨水区的美观提高和发挥生态价值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水文设计,结合蓄流、蒸发、过滤等方法,可减少径流和排水,从而顺利实现“低冲击”。水也可使景观空间视角增加,对功能加以丰富,有效激活整个空间,提升自然空间魅力。游客通过近距离观赏、嬉戏、触碰水源,从而可感受到水灵净、安详的形态变化,让人的心情格外放松,更好地缓解生活压力。设计护岸时,需对护岸横断面地形特点及横断面进行分析,深入了解集中型护岸,并以设计目标为基础对护岸材质进行选择。与此同时,护岸和滨水边界通常以两种方式处理:建筑和植物。所以,天然滨水植物景观中,需要深入了解当地植物特点,并对其进行科学配置,合理利用滨水区规划用地,并注意地面铺装材料与设计目标相一致,契合自然环境。
2.4 滨水观景空间
通过一系列滨水观景空间的设计,可为城市居民更好地观赏水景和城市天际线提供空间,提升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生活幸福感。如在滨水景观的民俗活动区内,设计向场地中部依次递降的瞭望台,短距离挑出水面以扩大视野;结合民俗活动广场空间并连接瞭望台设计空中步道,目的是取得更好的观景效果,同时起到导引人流和遮阳避雨的作用;在适应坡地地形的前提下,结合空中步道面向水面设计观景休憩梯台,预留亲水平台作为活动区域,在部分民俗活动中可以临时作为水上剧场使用。
在场地休闲活动区,结合休憩区和人流流动线设计亲水平台,不仅发挥观景作用,还可以为垂钓爱好者提供安全安静的垂钓环境,也可以为小舟竹筏提供临时停靠的安全场所。
在场地生态科普区,除了放生台和观鸟台,临近水岸设计滨水步道,通过架起的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在临近水面的位置,不同高度的滨水步道,使人们在丰水期和枯水期近距离观察接触芦苇、水草、两栖动物等各类水生动植物时感受不同的互动体验。
3 结语
在城市发展中,滨水景观发挥着巨大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建设,不但可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和生活品质,而且能够有效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城市形象增添一份色彩。地域文化是一个城市珍贵的财富,通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科学设计滨水景观,既可提升景观品质,又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