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思路研究
——以丰顺县埔寨镇埔西村为例
2023-01-31李章平
李章平
(梅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梅州 514000)
0 引言
在我国,传统村落是由不同民族在不同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具有较高自然遗产和文化的多元化研究价值,在现代化工业社会,农耕文明逐渐被工业文明吞噬,为保护传统村落,必须对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基于新形势背景之下,分析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埔西村的村落保护现状,并提出一系列规划思路以供参考。
1 丰顺县埔寨镇埔西村保护发展规划概况
埔寨镇埔西村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为原则,对传统村落与城市社会综合规划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处理,对各项设施展开统筹安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从当地实际情况入手,因地制宜,以问题为导向,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尊重传统的背景下进行活态传承[1]。在规划中要充分挖掘埔西村的文化历史遗址,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从整体性和前瞻性的角度对埔西古村进行保护,一方面要保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另外一方面要保持物质文化遗产,让村落的价值特色继续延续,彰显埔西村的古村魅力[2]。同时要对埔西古村的基础设施及周边配套服务设施系统进行完善,优化卫生环境条件,让村庄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此外,要加强埔西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收录和保护,延续古村人文特征并得到发展,通过保护文化历史载体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保存原始生产生活风貌,加强村庄的精神保护与继承,在保护的基础上可结合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古村旅游,提高古村发展的经济活力和动力,让埔西村的村民切实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受益,提升整体生活水准,为埔西村带来长久可持续发展。
2 规划总体策略及预想
2.1 人口疏散和新增安置
埔寨镇埔西村现状总人口1 654人,现有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是9.88hm2,综合国家标准和广东省的相关规定,未来规划增长的人口不应当继续在古城范围之内发展和安置[3]。在未来要继续保持古村传统的形态、风貌、格局,凸显自然特色,对总体保护策略进行全新规划,打开全新村落建设局面,因此总体人口发展策略应当进行逐步疏解,让古村保持原貌。
2.2 集中引导村庄发展空间
埔西古村的空间结构布局应凸显整体性和真实性,让其体现出相对和谐的形态,目前古代村落和周边的自然村落已形成整体,逐步丧失传统村落的风貌和格局,为保存整体古村的样貌,要将其与周边村庄的关系处理好、处理到位。在规划总体层面要综合考虑古村的核心部位及历史生态景观的要求,逐步理清古村的发展形态,形成较为独立的发展团和发展聚居区,让古镇新村的建设和古村落的自然保护配套、互不影响,保证古村落景观风貌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2.3 引导村庄整体产业发展
埔寨镇埔西村现有的产业是农业和种植业,整体产业模式单一。埔西村的产业发展应当注意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开发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形成产业体系。产业体系应当具有高度的附加价值,建设生态旅游农业或生态绿色农业。在未来,埔寨镇埔西村的产业发展应当由以下部分构成:首先,要继续对农业的技术地位进行强化,尽力打造生态型观光农业,扶持特色农产品,将其结合文化内涵和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再发展,如对油菜花连片种植的观光体验功能进行再强化,也可开放潮州干果园展开互动采摘;其次,要充分开发埔西村的传统文化资源,对特色产业予以发展和延伸,结合旅游开发和旅游产业展开客家手工艺的流程展示,也可开展客家耕读文化的体验教学服务。
3 保护发展规划思路及规划实施
3.1 规划思路
埔寨镇埔西村要保护的对象包括山体、水脉、地脉、文脉和人脉五大脉络[4]。保护内容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块。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民风民俗、饮食文化等。物质文化遗产的山水格局包括山体、水系和植被,农田水系包括村庄之内的耕地、村中已经在用的沟渠及石板路、街巷。建筑风貌村落形态包括蓝玉凤岗、周边历史空间组织层次和开敞空间。建筑主体除了有定岗公祠、蓝玉凤岗,还包括和传统文化风貌相互协调的居民建筑。对保护区域的划定要确定核心保护区的范围,核心保护区应当包括蓝玉凤岗、定岗公祠和邵忍里,同时要划定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主要包括核心保护区之外的20m范围及历史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区域,总体面积为14.75hm2(见图1)。
图1 埔西村蓝玉凤岗鸟瞰
整体核心保护区规划采取整体对待严格保护的措施,对传统村落格局进行保存。保护范围内的传统古建筑环境以修缮和保护为主,同时对于不符合传统建筑风貌的建筑应当采取重点整治和规划,对临街与传统风貌不统一的建筑进行重新整治,根据建筑的评估和分类,对保护区内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保护措施进行确定。保护范围之内有可能会影响到传统村落整体风貌的建筑物应当逐步予以拆除,对保护区内存在的残破古建筑,如果确实无法修复且存在危房的安全隐患,经审批同意后可逐步清理,但墙基部分应当保留,保存当地古建筑的历史信息进行文字记档。在整体工程结束后,主管部门和主管组织相关人员应对其进行测量和记录,如果要安装广告牌匾,应当保持传统风貌相协调的风格。除此之外还要严格限定保护区之内的水塘、古井等环境要素,及时对水域进行治理。
3.2 规划实施
3.2.1 对于建设控制地带的管理
在建设控制地带内应当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协调整体风貌,同时对控制带内的建筑分类进行统筹和保护,在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增、扩建、翻修、改建的建筑必须经过审批。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环境卫生方面的治理,不能随意向河道内倒垃圾。
3.2.2 对环境协调区的管理
环境协调区的管理分为建设区域和未建设区域,对于建设区域要协调整个风貌区,新建筑应当保持低层建筑,最好不要超过3层,建筑物在选材高度和体量上都应当做出一定的调整和规范,要与规划区之内的传统建筑相互协调,如果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建筑行为应当予以取缔,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已有建筑应当停止建设并予以拆除,在适当的条件下也可进行改造,对内部结构展开调查,让村庄建设符合安全规范,对建筑密度进行控制,新的建筑要尽量符合整体历史的环境风貌[5]。对于未建设区域,如农田、山体和水体等与整体风貌相关的人文要素及自然景观要素,应根据规划的要求进行重点保护,防止破坏整体风貌。
3.2.3 对历史街巷的保护
对于历史街巷的保护应当按照自由式道路肌理进行维持,不能侵占街巷空间进行建设,要记录并标识街巷的相关信息,还要建设保护巷道的模数关系,在历史人文街巷两侧建筑一定要控制在2层以下,传统的街巷宽高比要在1∶2~1∶3,对沿街居民的传统建筑形式予以保护,确保街巷两侧建筑的原有尺度关系和比例尺不受破坏,重点要保护沿街建筑的立面形式,统一建筑材料和建筑色彩,产生连续性的视觉观感,让历史街巷的景观得到进一步的延续和发扬,还要延续原有街巷的铺设形式,选择相同的材料[6]。
3.2.4 控制高度和开发强度
对高度和开发强度的控制应包括对核心保护区的建筑开发控制、建设控制地带的建筑开发控制,此外要兼顾环境协调区的建筑开发控制。对于核心保护区的开发控制主要是针对建筑物进行,建筑物层高控制在2~3层,1层的屋檐口高度不能超过3m,2层的屋檐口高度不能超过6m,屋脊高度要小于9m,可采用坡屋顶的建筑形式。在核心保护区范围之内进行翻修的建筑在视觉上应不改变其原有的观感和色彩,建筑物要采用传统技术和材料,让墙体、门窗等形式保持在初始民居风貌,对古园区内的建筑风貌进行延续。
在建筑控制地带建筑物的层数不能超过3层,还要考虑到传统村落和周边山体水体的保护,要求屋檐口不能超过9m,屋脊不能高于12m,建筑控制地带之内如果存在废墟或建筑质量较差、风貌不协调的建筑物,应当给予适当的扩建或翻修机会。对新建的建筑物要展开集中控制,建筑物的外观应当和周边的传统在风貌相互结合,相互协调[7]。
环境协调区之内的建筑开发要考虑到整体视线和整体风貌的协调,对新建建筑物在改建之后或整治之后的高度不能超过4m,屋檐口的高度控制在12.5m内,建筑物的屋脊要小于14m,超出现有规定高度的建筑物应当进行分期降层或分期拆除,达到相关规范的要求。如果短期之内拆除或将曾存在一定难度,要按照建筑风貌保护整治的要求进行协调处理,按照远期规划进行降层或拆除操作。
4 结语
在新社会形势之下,丰顺县埔寨镇埔西村的传统村落保护要按照既定的发展规划和思路进行统筹安排,对细节加以控制,加强对历史街巷的保护力度,控制保护区之内的开发强度,对建筑物的建筑材料、建筑高度予以协调,加强对环境协调区的治理,提升综合保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