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人民公园新儒乡园滨水景观规划*
2023-01-31刘贺明
刘贺明,路 培
(1.衡水学院美术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2.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0 引言
城市滨水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生物资源和景观特色成为最宝贵的公共开发区域,同时也是城市环境建设中最为敏感和重要的区域之一[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中心的滨水空间不断被挤压,现存的场地不断缩小而变得尤为珍贵。而依托于城市滨水资源建设的滨水公园作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景观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承担着自然赏景、休闲生活、生态涵养、防洪排涝、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2]。
新儒乡园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人民东路与榕花南大街交接处人民公园内中心岛上,是一处典型的滨水公园。据记载,衡水市人民公园始建于1989年,迄今已经历了30年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衡水30年的发展变化。衡水市人民公园不仅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还提升了衡水市人民的整体素质,从而成为当地人一代又一代抹不去的乡愁记忆。但是,近几年衡水市人民公园中心岛因地产开发商占用了其全部面积,中心岛也因此荒凉,再加上人们缺乏保护意识,造成设施老旧、驳岸破损严重、公园功能丧失等一系列问题,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影响了人民公园甚至整个衡水的形象。
衡水溯源至周,成于儒士,得名于褉礼,所以设计之初就意于将儒家文化融入设计中,打造成衡水当地重要的城市标志。因此,本次设计在分析人民公园中心岛面临的问题以及造成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通过解析新中式园林的构成特点,并挖掘当地以孔颖达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提出了新儒乡园“儒风、雅韵”的设计理念,将文化与景观相结合,将休憩空间与文化教育相碰撞,建成一个集休息、娱乐、儿童活动、体育锻炼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为当地市民提供一处可以坐卧停留的休闲好去处。同时对衡水地区民生发展产生极大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升衡水市文化品质,增强衡水市的文化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丰富市民业余生活,直接带动投资与间接促进引资都将呈现新局面,进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
1 设计场地现状分析
1.1 景观资源问题
新儒乡园位于衡水市人民公园内中心岛范围内,四面环水,整体水量充沛,水质较好,西侧水面宽阔,是游人赏景的佳地。但水体四周驳岸破损严重,缺少游人码头等水上游览设施,水路不通畅;中心岛四周现状驳岸为山石驳岸及直立式驳岸,无任何防护措施,亲水性差且安全隐患较大。岛内现状有部分乔木及野生树木,除个别树形较为优美之外,大部分植被杂乱无章,野草丛生,无景可赏,植物总体上利用率低,公共活动开展的可能性受到限制,现状植物效果较差。中心岛内现状仅有西侧一个水泥压花地坪小广场以及小部分砖砌园路,但大面积脱落,损毁严重,破败不堪,而且整体无贯穿全园的环路,交通通达性差,交通系统不完善,无贯穿全园步行系统,造成景观上严重浪费。现状中心岛由南北各一座景观桥与外界连通,并无效果较好的入口景观。总体景观效果较差,无大型开阔集散场地,无标志性出入口,景观缺少特色,空间变化单一。同时岛内还有地产开发商架设的一圈临时围挡,有碍观瞻。岛上高差较大,缺少保护措施,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1.2 主题定位问题
作为一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公园,衡水市人民公园并没有将衡水的文化进行挖掘与传承,使得滨河景观与一般公园无差异,单调乏味。早期的中心岛原本有一组古建筑,但后期开发商对公园进行改造将其破拆,为了配合周围居住区的风格,建造了几座欧式亭廊和喷泉水池雕塑,但公园西南角仍留存有两座仿中式古建筑。现状景观中西混杂,主题没有合适的定位,景观没有地方特色,市民很难产生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 设计构思
2.1 设计策略
新儒乡园通过对衡水儒家文化进行不同的提取与加工,构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主题的衡水展园。在传统书院院落中,融合了衡水三绝、衡水文人典故、文化历史和自然风貌等多种要素,体现了衡水的儒雅风貌和教育传承。
2.2 总体布局
衡水市人民公园占地12.5hm2,水系占3.9hm2。新儒乡园位于衡水市人民公园内中心岛,占地11 309.86m2,新建明礼山堂、礼正儒容厅、禊手榭、垂花门、知水亭、乐山亭、临溪草堂及其附属建筑,总建筑面积 265.38m2。其中,明礼山堂86.89m2,礼正儒容厅67.50m2,垂花门14.45㎡,禊手榭 53.75m2,知水亭 9.61m2,乐山亭 7.08m2,临溪草堂19.50m2,柴门建筑6.60m2;其他项目还包括0.5m高山石水坝、2.6m高山石包面影壁墙、3.5m高书卷长墙、3m高灰瓦顶院墙、安济桥、多形式生态驳岸等。
2.3 整体
设计采用中式古典园林设计风格,从儒家文化与传统私家园林设计角度出发,对建筑、构筑物、水体、山石、植物、小品等进行设计,遵循传统儒家文化并打造有独特韵味的精品游园(见图1)。
图1 总平面
3 设计结构及功能分区
3.1 总体结构
新儒乡园整体结构为“双轴”“三区”“多点”式布局相结合。“双轴”指的是景观主轴线,也是儒家文化轴线,贯穿全园。“三区”分别是寒门洗礼区、书院致知区、归园田居区。“多点”指的是散布于新儒乡园内的多个景观节点。
3.2 竖向设计
为了提升游人的空间感受,在整体布局的时候充分进行标高的变化,设计中注重景观视线的起承转合,各个建筑物高度设置均不相同,建筑的高低错落形成了视觉上的流动感。同时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营造地形高差走势变换。在通过地形解决园区内所有园路及广场排水问题的同时,增加了趣味性。植物由大乔木、中乔木、小乔木、中小灌木及地被组合搭配,呈组团式,参差不齐,错落有致。
3.3 植物设计
在植物的搭配上,保留场地内原有的大型乔木,应用本地植物,丰富本地植物的多样性。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在功能适用、自然生态及体现地域特色等方面有显著成效。
植物的选择需与当地的种植特点和种植环境相吻合,单株大乔木选择时注重取全冠及树干直等特点,丛生灌木注意冠幅完整、分枝数适当等要求。各种植物种植时要达到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致、色彩搭配适宜的效果,通过组合,使植物最大限度表现出自身的形态美、风韵美。园区内各主体分区景观种植策略也有所差别,例如园区内的归园田居区主要表现强烈的田园风,此处植物多采用芦苇、野花组合等草花,再点缀元宝枫、白蜡等乔木。新儒乡园内景观以古建筑、叠石、竹林为主,融合书山学海理念,以自然式的山水为载体,将儒家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3.4 节点设计
1)垂花门 垂花门是新儒乡园的标志性入口,位于公园南门正对面,与虹桥相连。游人在人民路上进入公园南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古朴典雅的大门。为了塑造北方特有的院落空间,唤起人们心底的那份记忆,传承当地建筑文化,特以灰瓦白墙辅以木质垂花门为主景,两侧为磨砖对缝精致的砖墙,中间精致华美的垂花门为入口主要建筑。垂花门外侧的梁头雕成云朵形状,柱头头部为莲瓣形状,酷似一对含苞待放的花蕾;联络两垂柱的部件雕饰题材为“玉棠富贵”,寄予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进门之后一侧下台阶进入院落,一侧穿过抄手游廊沿着蹬道一路向上,穿过密林修竹、繁华花境,几经辗转最终爬上庭院的至高点——黄千层假山乐山亭,俯瞰全园,风景独好。
2)寒门儒训 进入垂花门后,映入眼帘的是太湖石花台,正对主入口建筑,形成入口对景,也是游览园区路线的起点。其中点景太湖石高大奇伟,体现出了人们对太湖石的欣赏标准,即太湖石的“皱、漏、瘦、透、丑”,细看石质,远观山势,别有一番风味。
3)礼正儒容厅 从垂花门拾阶而下,绕过门口障景石便进入庭院内,抬头便见有一正厅名为“礼正儒容厅”。建筑样式为简单朴素的卷棚硬山顶,建筑周围及山墙使用泥砖砌筑,同样呼应含蓄内敛的造园风格。厅内架设屏风,屏风上绘有衡水著名汉代儒学大家董仲舒及其思想精髓内容,供游人学习观摩。
4)禊手榭 绕过礼正儒容厅向东直行即可到达湖边禊手榭,榭中置一跌水石台,名为禊手台,台上刻有衡滨褉礼图样。衡滨禊礼缘起横漳之滨的盛大禊礼——“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表达了儒家(包括孔子)心灵深处的追寻渴望,是衡水市得名起源,也表达了人们对于安居乐业、悠闲自在、和平安定生活的追求。
5)知水亭 出禊手榭,沿礼敬湖岸边步入知水亭亭中。知水亭为四角攒尖,四面通透,视野开阔,与东侧的明礼山堂形成对景。亭名因水而得,又应和了儒家知水乐山之意。夏日夜晚坐在亭中,河岸垂柳茂盛无间,四周芙蓉偎依簇拥,凉风阵阵,是市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6)明礼山堂 通过知水亭、绕过汉白玉折桥便可以进入正堂——明礼山堂。建筑样式为典型的古代卷棚重檐歇山顶,名为堂实为榭,四周不设围墙改为柱子,形成一个较大的通透空间。明礼山堂的南侧屹立着一座高大雄伟的雕塑——汉代儒学大家董仲舒。穿过敞厅,进入后院,便为以归田园居为主旨的游园观赏的终点(见图 2)。
图2 明礼山堂效果
7)临西草堂 芦苇地是衡水市衡水湖的一大亮点。后院提取衡水湖芦苇地的元素,以芦苇、野花组合等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花草,再加上周围点缀柳树、元宝枫,营造田园氛围。大块嵌草毛石碎拼路旁有一间茅草屋,名为临西草堂,屋边摆放着辘轳、古井等农具,增强田园场景的趣味性,使游客有更强的互动性与体验感。
8)柴扉 在茅草屋的东侧有篱笆与柴扉,此处为园区次出入口,芦苇地也是新儒乡园与外围人民公园的过渡与衔接之处。其名取自诗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唤起游人对过去生活的缅怀和对现在生活的感恩之情。
4 结语
本次规划通过深入了解衡水市的历史文化、现状等诸多方面,以公园现状为基础,综合考虑当地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生活习惯、气候特点、现状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结合未来发展方向,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与乡土自然景观,打造出高品质公园。城市滨水公园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也是城市景观生态格局的重要版块,应充分发挥其景观资源优势,以自然与人文的共融为理念,通过自然生态涵养、人文景观塑造,实现多样性功能要求,最终打造成为功能完善、生态健康、景观优美的城市滨水空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