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背景下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再利用探索
2023-01-31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馨珏
文/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王馨珏
1 研究背景
沈阳市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重点工业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储备量位于全国前列(见图1)。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沈阳市作为国家重点投资发展的城市之一,GDP稳居全国前列,工业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基础和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逐步开始从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可持续发展成为基本准则,即当代人的发展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原则。基于上述时代背景,信息业、金融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迅速崛起,工业产业衰退成为必然趋势。同时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土地可开发剩余量减少,企业开始转移,寻找成本与利润相对平衡的区域。低利润率产业向郊区迁移,而高利润率产业如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向市中心聚集。工业时代,城市中心多为厂房、工人宿舍、仓库等,故当前面临新旧交替的冲突,工业遗产的评估、保护,旧工业区的更新改造及利用迫在眉睫。
1沈阳市城市风貌(图片来源:网络)
同时,我国城市建设经历粗放式无序蔓延的发展阶段,部分城市原有的空间结构及肌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历史风貌特色延续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挑战。2017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规〔2017〕59号)正式发布。同年4月,住建部公布我国首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总计20个,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城市双修”工作。目前,大多数城市更新工作基于城市双修的背景开展。
2 沈阳市工业遗产现状
2.1 分类及分布情况
清代晚期开始,各国开始在沈阳市大肆兴办工厂进行资本与技术的输出。1949年后,为响应国家号召,沈阳市进入第二轮工业发展高潮,尤以机械类重工业为主,此时是沈阳市工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故各区相继建设了大量工厂。
目前,沈阳市保留下来上述工业遗产数量较多且种类丰富。其中大东区遗存工业遗产约7处,包括老龙口酒厂、盛京机械局旧址、奉海站旧址等;和平区遗存工业遗产约14处,包括奉天纺纱厂旧址、辽宁工业展览馆、辽宁总站等;沈河区遗存工业遗产约3处,包括肇新窖业公司旧址、英美烟草公司旧址、满铁奉天公所旧址;铁西区遗存工业遗产较多,共计25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铁西工人村、沈阳市工人文化宫、东北制药厂、沈阳铸造厂等。目前,沈阳市遗存国家级工业遗产13处,包括奉天纺纱厂办公楼旧址、沈阳铸造厂大型一(翻砂)车间、铁西工人村历史建筑群、北陵水源地旧址、大亨铁工厂、肇新窑业公司办公楼、杨宇霆电灯厂旧址等。
基于此,《沈阳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包括铁西片区(中国装备制造业工业遗产群)、大东片区(民族工业遗产群)、七二四片区(见证日本侵华战争的工业遗产群)、三台子片区(航空工业遗产群)4个片区。
2.2 特征
1)空间布局分布紧凑 沈阳市工业遗产众多且空间布局极为紧凑,并非是独立分散的点,也不呈线状分布,而是集中成片,此种布局极为适宜集中发展规模经济,同时形成良性竞争,符合目前市场经济下的产业布局,有利于后续的更新发展及内部的功能置换。
2)工业类型丰富 沈阳市工业发展起步较早,受到早期帝国主义及后期民族资本影响,发展不同类型的工业,故遗存下来的工业遗产类型较为丰富。
3)风格多样 风格多样主要体现在建筑风貌方面,清代晚期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在沈阳兴办工厂,故当时的厂房、居住建筑等有浓厚的西洋建筑及日本建筑的特点,同时又部分保有原有的中式风格,故建筑风貌具有一定特色。
4)技术领先 沈阳市是我国最早发展工业的城市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1949年后中央对于沈阳工业发展给予了大量的政策及资金支持,使沈阳工业在核心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部分工业遗产内保存完整的生产线在当时都属于国内顶尖水平,见证了我国工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科技价值。
2.3 现存问题
工业遗产记录了工业时代社会的影像,浓缩了城市发展历史,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每个城市均需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充分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工业遗产的再生价值,对体现沈阳工业文化及城市文化底蕴、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占据主体,沈阳市计划经济时代留存的大量工厂停产与搬迁,原有生产空间废弃,留下大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再利用价值的工业厂房。将工业厂房等旧建筑改造成集艺术、文化、创意、创业、餐饮、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意产业集群是国内外大多数城市工业遗产再生利用形式,沈阳也沿用此种模式,自2013年起陆续开放多个文化产业园区,包括盈利与非盈利性质。
1)缺乏政府的总体规划与管理 工业遗产的再生与利用应由政府进行支配与管理,开发商进行的建设与招商必然以盈利为目的,招商门槛低,后期的运营、管理容易草草了事,同时涉及经济原因,文创园的经营得不到长期保障。若全权由政府管理,资金能够得到长期保障,同时进行再生规划时,考虑问题会更全面,可更好地体现城市文化底蕴。
2)园区内业态同质化 纵观国内文创园,经营项目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造成城市居民审美疲劳,故更新改造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文化、历史、精神内核、居民特性。同时文创园之间也应进行横向区分,主题与活动不宜相似,在此基础上还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国内大多文创园的受众群体为青年人群,然而沈阳市工业遗产较多、占地面积较大,应保留一定的公共空间,为各年龄段居民提供合适的活动主题,成为城市的“活力点”。
3 保护与更新再利用策略
沈阳市是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前清文化、民国文化以及工业文化。其中包括盛京皇城、满铁附属地、商埠地、铁西工业区和张作霖时期扩建区5个历史城区;盛京皇城历史文化街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和铁西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3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随着2009年《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出台,沈阳市工业遗产保护开始得到重视。
1)由政府主导出台相关的专项保护规划。2013年,专家对铁西区工业遗产进行普查,但工业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可依据的法律条文,使得工业遗产保护较为困难,同时工业遗产缺乏法定化认定体系。沈阳市尚未建立明确的工业遗产登记制度,导致工业遗产随时可能被损毁、拆除。应进行全市的工业遗产普查并设立名录,同时对于名录上的工业遗产进行分级、分类登记,制定不可拆除、可拆除、可改造、不可改造等硬性标准,做到有法可依,实现强制约束。
2)构建全面的工业遗产评价体系,明确工业遗产的价值。沈阳市工业遗产极为丰富,但规模体系、质量、价值参差不齐。政府和专家应对工业遗产作出评价,同时在评价之前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后,就可对工业遗产的生产线、附属设施、厂房等进行相应的评估,基于结论划分保护的等级及各类控制线,实现工业遗产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3)由政府主导建立公众参与平台及多方投资平台。对于工业遗产进行专项评估及出台专项法规后,对可实施更新改造的平台进行再生。政府参与前、中、后整个时期的建设,资金由政府与多方投资共同完成,形成多方约束力,同时对于工业遗产的再生要充分听取专家及公众的意见。针对工业遗产保护的各类问题,应充分调动高校人才的力量,自下而上实时关注遗产保护问题。同时,政府应借鉴国内优秀案例,如上海的1933老厂坊、田子坊,北京的798艺术区、77文创园等。
4)承担修补城市的责任。沈阳作为资源驱动型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工业遗产作为城市不可磨灭的印记,大多占据城市中心位置,由于沈阳市工业遗产分布大多集中成片,故城市肌理并未遭到严重破坏,在再生更新的同时应当适度承担城市公共空间以及绿色空间的功能。
4 结语
沈阳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最具代表的城市之一,经历工业时代,工匠精神是沈阳市的城市之魂。传承工业文化是提升沈阳市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与此同时,修复其在工业时代被破坏的环境也迫在眉睫。目前,沈阳市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遗产全面普查、价值评估体系构建等工作开展缺乏科学依据。研究以文献阅读为基础,探讨沈阳市工业遗产保护策略,以期为未来的沈阳市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