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先天牙体形态异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3-01-31李婕田瑞雪路晓淼胡洁
李婕 田瑞雪 路晓淼 胡洁
先天牙体形态异常是现今较常见的一种牙体发育疾病,该疾病不止会发生牙体外形的畸形如过小牙等,还会对患者颜面部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满足患牙功能的同时改善患者心理健康也迫在眉睫。对于牙体外形异常的治疗措施,临床一般会首选修复治疗,通过口腔修复治疗能简单直接的对不良形态的牙齿外形进行修改,恢复其形态及一定的功能,但因修复治疗有其特有的短板,无法对于空间距离上进行移动处理,所以正畸治疗作为修复疗法的辅助治疗措施在联合修复牙体形态异常的治疗中够在空间距离上完成牙根的移动如分散间隙、整平扭转部分扭转牙等解决患牙位置方面的不足,使患牙在口腔空间中达到相对理想的位置,得到美观健康的效果,并且为后续修复治疗打下基础。为进一步提高患牙的修复效果,该方式能将患者形态异常的牙齿恢复到正常位置及形态,推动其咀嚼功能的恢复,但是单一修复治疗措施所取得的效果存在一定的限制,可以对患者实施更为全面的治疗手段[1]。本文正是基于此,选择了114 例先天牙体形态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先天牙体形态异常的临床效果实施分析,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20 年8 月~2021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先天牙体形态异常患者114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 例。对照组中男21 例,女36 例;年龄18~47 岁,平均年龄(32.41±2.16)岁。观察组中男20 例,女37 例;年龄17~44 岁,平均年龄(33.87±2.4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患者均符合先天牙体形态异常的诊断标准。
1.2.2 排除标准 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资料不完整的患者;中途退出本次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X 线检查,以X 线检查结果(头颅侧位片、全景片)为依据对患者的患牙部位以及数量等进行定位设计,以患者的患牙畸形情况为依据,如牙齿错位、缺牙以及牙轴倾斜等,制备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对照组患者仅使用直接牙体修复治疗,以患者的X 射线检查结果为依据,制定合适的修复计划,在实施修复治疗期间,需要先告知患者保持口腔清洁,清除口内的不良修复体残根等隐患,医生需依据患者牙齿的情况,对基牙进行合适调磨后制取模型,后送至加工厂制作,待工厂返回后对修复体进行调磨粘接。
观察组患者使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医生首先依据患者口内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患者的主诉等,并结合X 线检查结果制定出相关的正畸方案,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后佩戴适合范围的矫正器,让矫正器实施有效牵引、改善患者倾斜、扭转以及牙列错位等问题,并预留后期修复空间制作修复义齿,待义齿佩戴成功并达到患者满意后拆除固定矫正器,佩戴过程需保证患者的义齿能有效贴合牙冠边缘以及临近牙齿。观察组中患者所实施的修复治疗和对照组相同。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情况,牙齿外观满意度评分和口腔功能评分。
1.4.1 治疗效果 治疗3 个月后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牙齿基本恢复到正常的生理位置,其面部外貌显著改善,咀嚼以及语言功能恢复情况好为显效;患者治疗后牙齿没有恢复到正常的生理位置范围内,出现显著的移位,面部外貌出现轻微的改善,咀嚼以及语言功能恢复情况一般为有效;患者治疗后牙齿的位置得到一定改善,但是没有恢复到正常生理位置范围内,面部外貌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咀嚼以及语言功能恢复情况低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情况 分别采用语言功能评估量表以及咀嚼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进行评价,每项为1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越好。并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及咀嚼功能恢复时间。
1.4.3 牙齿外观满意度评分和口腔功能评分 采用科室内制定的牙齿外观和口腔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牙齿修复情况进行评估,各项目的总分为10 分,患者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牙齿外观以及口腔功能情况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咀嚼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情况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患者的牙齿外观满意度评分和口腔功能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牙齿外观满意度评分和口腔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牙齿外观满意度评分和口腔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的牙齿外观满意度评分和口腔功能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先天牙体形态异常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牙体疾病,患者通常伴随牙颌畸形,甚至出现家族遗传情况,严重者会影响患牙的咀嚼功能降低患牙咀嚼效率,并且一定程度上对颜面部美观产生不良影响,诱发一系列相关口腔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2,3]。先天牙体形态异常主要表现为融合牙、釉质发育不良以及过小牙等,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晰,且因牙体形态的问题,会直接降低患者的外貌美观程度,进而影响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健康状态[4-6]。研究表明,单独使用修复治疗时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7,8],若强行选用单一的修复治疗,患者修复后有时可见牙周情况恶化、因咬合力方向异常所致的义齿不良损坏、修复体周围炎症、创伤等不良反应,影响后期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咀嚼与美观方面效果的改善。所以对患者采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可以较为全面的解决问题。首先进行正畸治疗对患者的所需改变牙齿进行矫正,解除患者错颌以及畸形问题,进而提升患者牙齿的美观度[9-11]。医生以X 线的检查结果为依据,如头颅侧位片、全景片等为其制定出具备正畸治疗方案,一般选用片段弓等操作对各部位的牙齿进行牙齿牵引位移至医者预想的位置。但如果患者存在融合牙、过小牙以及牙釉质发育不全等情况,不仅会对患者各个位置的牙齿生理结构恢复造成影响,还会对患者的语言以及咀嚼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患者出现牙体缺失而发生发音障碍、吐字不清淅、咀嚼时间长效率低以及说话漏气哨音等问题[12-14]。口腔修复原理为根据患者牙齿的情况定制合适的义齿,而通过正畸治疗之后,牙齿达到到预想的生理位置,最后进行义齿的安装,进一步推动患者咀嚼功能以及语言功能的恢复[15-17]。
与单一的修复治疗相比,在口腔修复前增加正畸治疗调整患牙位置及间隙,为义齿提供相对合理的修复空间,使修复体的美观及功能效果更好,并且同时增加了修复体的固位及稳定效果,为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促进牙槽骨的修复改建为后期长久而稳定的牙周健康提供良好基础[18,19]。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语言及咀嚼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咀嚼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牙齿外观满意度评分、口腔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这主要是因为正畸联合治疗后,能使牙齿移动到医者预想的位置,可以有效对牙颌畸形进行直接干预,更利于患者牙齿形态外观及颜面部外貌美观度的恢复,更好地调节患者前后牙咬合关系,对提升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及提高口腔咀嚼效率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对于修复先天牙体形态异常的主要治疗手段为首先对患牙进行牙髓状况评估,相关科室进行联合诊治确保患牙功能的正常使用后采取联合治疗必要时可行牙体牙髓、修复、正畸、种植等学科的联合诊治[20],临床中正畸联合治疗时,患者的主观意愿在疗效中起指导性地位,故在开始治疗前,医生应与患者进行相关情况的沟通解释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以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及配合,确保能取得最佳疗效。
综上所述,先天牙体形态异常患者采取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良好的前牙区覆合覆盖关系可以有效地促进畸形患者的美学修复效果,缩短患者语言功能及咀嚼功能的恢复时间,巩固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患者的牙齿外观满意度和口腔功能方面也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