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效果及防范再次手术的价值研究

2023-01-31张政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24期
关键词:梗阻性吻合术结肠癌

张政玉

左半结肠癌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该病症早期无明显特征,所以往往会被患者所忽视,这种疾病很容易并发出现急性肠梗阻,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统计认为梗阻是左半结肠癌患者在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时的主要症状,因此称之为梗阻性左半结肠癌[1]。临床一般通过手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常用手术方式包括近端结肠造口与Ⅱ期切除吻合术、Hartmann's 手术及Ⅰ期切除吻合术。本文主要针对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3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45 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3 例)和观察组(22 例)。观察组患者男11 例,女11 例;年龄26~65 岁,平均年龄(42.82±13.04)岁。对照组患者男12 例,女11 例;年龄28~68 岁,平均年龄(43.12±12.6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均满足《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患者及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确诊为梗阻性左半结肠癌,诊断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 版)》中的标准[2];②均具备CT、超声等影像学诊断依据;③患者具有手术治疗的指征;④临床资料、随访资料完整。

1.2.2 排除标准[3]①其他系统肿瘤疾病者、肿瘤远处转移者;②全身感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者;③手术禁忌证者;④肛肠科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⑤精神障碍、沟通和交流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通过分期结肠切除吻合术治疗。首先对患者结肠实施灌洗和造瘘,约3 个月后实施Ⅱ期手术,切除左半结肠肿瘤后彻底清扫肿瘤区域的淋巴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吻合术,手术后注意留置引流管,以抗生素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可拔除引流管。

1.3.2 观察组 患者通过急诊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采用全身麻醉,进入腹腔后需要对近端和远端的肠系膜进行游离,切除肿瘤所在肠段和肠系膜,实施淋巴结彻底清扫,然后结扎近端结肠(在腹腔外侧结扎),进行常规冲洗。对远端结肠断端可利用置管结扎的方案进行处理,之后对结肠进行灌洗,通过粗针排出肠内的气体,利用0.9%的氯化钠溶液对近端肠管引至直肠内侧进行引流冲洗,之后对阑尾残端实施缝合,修整阑尾残端,保证血供通畅,手术后进行结扎和吻合口处理,再用0.9%的氯化钠溶液对腹腔进行反复冲洗,将引流管留置在吻合口旁边。手术结束后常规利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在胃肠功能恢复后拔除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临床疗效 判定标准[4]: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经查体X 线显示肠梗阻征象消失;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查体X 线显示肠梗阻征象部分消失;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变,查体X 线显示肠梗阻征象也未消失。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4.2 手术指标 包括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

1.4.3 再次手术情况 统计治疗后患者再次手术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d)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再次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再次手术1 例(4.55%),对照组发生再次手术10 例(43.48%);观察组再次手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83,P=0.0024<0.05)。

3 讨论

左半结肠癌早期不具备典型的症状,部分患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合并急性肠梗阻,这意味着患者病情发展到了中晚期会威胁其生命安全。

目前手术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主要方案,一般对患者通过手术器械进行灌洗或减压,并切除肿瘤肠段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能有效帮助患者延缓肿瘤生长的速度[5-7]。目前临床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手术方法包括近端结肠造口与Ⅱ期切除吻合术、Hartmann's手术及Ⅰ期切除吻合术,本文主要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2.33±0.85)d、引流管拔除时间(4.35±1.51)d、下床活动时间(3.80±1.16)d 及 住院时间(12.04±2.72)d 均短于对照组的(3.28±1.04)、(6.15±1.83)、(5.23±1.25)、(15.64±3.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手术发生率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肯定了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可靠性。这主要是因为通过这种手术方案治疗时可以对结肠肿瘤所在肠段和细膜进行全切除,之后再进行灌洗,然后对肠段断端实时吻合,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所需的时间,也能更加及时解除梗阻[8-12]。

综上所述,通过急诊Ⅰ期切除吻合术对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进行治疗,能明显提升整体治疗效果,缩短恢复时间,也可有效防范再次手术的发生,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梗阻性吻合术结肠癌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尿道海绵体非离断尿道吻合术在骨盆骨折引起后尿道狭窄中的初步应用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及与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