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低碳发展障碍与消解路径探析
2023-01-31胥爱霞
胥爱霞
(广州软件学院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0990)
引言
2020年9月,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于2021年3月首次将“碳达峰、碳中和”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而早在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就提出“推动大湾区开展绿色低碳发展评价,力争碳排放早日达峰”,并且十多次提到物流建设。鉴于此,研究并分析大湾区物流业低碳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而针对这些障碍因素寻求解决方案,对推进大湾区物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1 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物流业与交通运输业低碳发展的研究成果颇丰。Greening等得出,降低碳排放的更加举措是替代燃料的使用以及高效低碳的技术和减轻拥堵[1]。Macharis等认为,多式联运方式可以有效实现物流活动的低碳减排[2];Rentziou等对物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研究,为能源消耗和物流业的低碳化发展提供了有效建议[3];Zaman等通过对27个欧洲国家物流绩效指数与经济指标关联的研究得出物流能力指数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等结论[4];李宗活等运用ISM和ANP模型分析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关键指标并提出建议[5];陈曲通过Tapio脱钩模型、LMDI模型和IPAT模型对我国物流业的低碳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预测,并对其低碳发展路径进行规划[6];何景师利用Malmquist和SBM模型分析了我国3大湾区的绿色物流效率影响因素并提出一定的建议[7]。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学者们对物流业低碳发展的研究更多的是对广域范围的物流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分析和评价,而对地域物流业低碳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低碳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影响大湾区物流业低碳发展的障碍因素,以期对大湾区物流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 粤港澳大湾区低碳物流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广东以及香港、澳门的统计年鉴(因年鉴中没有物流业的直接数据,故全国及大湾区中内地9市以年鉴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数据代替;香港地区以运输、仓库、邮政及速递服务、资讯及通讯业数据代替;澳门地区以运输、仓储及通讯业业数据代替)数据可得2011—2021年间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生产总值(其中香港、澳门数据均以当年外币兑换率年内平均数字换算而得),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2011—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生产总值
由图1可以明显看出,粤港澳大湾区近10a来的物流业生产总值数据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生产总值占全国物流业生产总值的8.70%,大湾区中内地9市货运量为23.69亿t,占广东货运总量的66.50%,占全国货运量的5.01%,货运周转量达25398亿tkm,占广东货运周转量的92.11%,占全国货运周转量的12.56%。可见,尽管近2a由于疫情影响湾区的物流业生产总值有所下降,但规模总量仍然比较庞大。
大规模的物流总量必定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费,2019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487488万t标准煤,物流业能源消费总量约为43909万t标准煤,广东物流业能源消费总量约为3814.82万t标准煤,占全国物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8.69%,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0.78%;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498000万t标准煤,同比增长2.16%;广东省物流业能源消费总量约为3395.7万t标准煤,同比下降10.99%,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0.68%。尽管由于统计数据的缺失,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业能源消费总量数据无法统计,但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总产值占广东省物流业总产值的118.99%,2020年占比为107.75%,其能源消耗情况由此可见一斑。近年来,大湾区非常重视碳减排,香港、澳门分别于2014年、2017年实现了碳达峰,大湾区物流业的能源消耗在全国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降低,可见,大湾区在加强物流业的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 粤港澳大湾区低碳物流发展障碍分析
3.1 低碳物流相关制度不完善
我国国务院早在2008年就开始印发每年或者每个五年计划的节能减排工作方案,后面陆续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方案意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广东省政府2021年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香港政府在2017和2021年分别公布了《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30+》《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提出了要在2050年前车辆零排放和运输界零碳排放的绿色运输目标。可见,当前我国政府以及大湾区相关部门都已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碳达峰以及碳中和等相关政策,但都是以综合性的方案通知或意见的纲领形式发布的,虽然也出台了如《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规,但是没有针对各行业细化的规定,对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指导性不强,实操性不足。
3.2 低碳物流技术普及度不高
物流业低碳运行的实现离不开能源的清洁利用、油气煤等的勘探技术等减碳技术、空气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无碳技术以及碳捕获与埋存等去碳技术的有效利用。2019年5月15日,亚洲第1个、世界第3个国际性碳捕集技术测试平台在广东正式投入运行,每年可捕集20000t二氧化碳,该项目将为大湾区及我国乃至全球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2021年4月2日,粤港澳大湾区第1个大容量海上风电场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每年可节约23万t标煤,减少排放46万t二氧化碳;11月24日,佛山南海正式投运我国第1个“碳中和”社区;12月7日,江门市政府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举行了共建“双碳”实验室揭牌暨项目签约仪式,合作两方将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等方面”通力合作、共建共赢,推动城市和区域低碳发展;12月11日,大湾区碳中和协会于香港成立;2022年2月25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支持深港联合率先开展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可见,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在低碳技术的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低碳技术还不够成熟,应用在物流领域的场景较少,低碳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普及度较低。
4 粤港澳大湾区低碳物流发展障碍消解路径
4.1 制度路径:建立低碳物流政策长效机制,强化政府监管力度
4.1.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自从我国提出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以来,各行各业都在推进减碳行动,甚至出现了一些非正常现象,这也是源于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所致。虽然近年来有关政府部门也出台了很多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对物流行业的碳排放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由于缺乏对本行业的细化管理规定,很多企业抱有侥幸心理,一味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缺少长远考虑的战略思维,以至于政策执行不到位,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现行的低碳发展制度不完善的问题,相关部门还需进一步强化制度管理,针对湾区的当前情况,制定并完善物流行业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并强化监管力度,以保障制度的有效执行,促使企业树立低碳发展的理念,并将其根植到企业物流运作的全过程。
4.1.2 设立大湾区物流业碳排放标准
法律法规的执行有赖于物流业碳排放标准的实施,大湾区城市应以政府为主导,以物流行业协会为主体,充分调研,根据物流业目前的技术水平,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带领物流企业从仓储、运输、装卸、搬运等各环节设定碳排放标准,设定排放基准值,从而约束物流企业的碳排放行为,并强化监管力度,建立碳排放监测系统,实时掌握碳减排进程,及时跟进管理,将低碳、环保指标纳入企业评级选优的重要指标,奖优罚劣,可以通过征收碳税、发放补贴、提供便利条件等方式完善碳权交易体系,引导和推动物流企业自觉、主动地实施低碳化发展策略,减少碳排放,建立物流业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4.2 技术路径:加大低碳物流技术的投入与研发,加快物流业低碳发展速度
4.2.1 强化物流信息化管理
低碳物流的有效运营极度依赖于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如果受阻,势必造成某些物流环节的脱节,从而导致物流的重复作业、物流设施设备的无效运作或停滞等问题,增加了碳排放。大湾区相关技术部门应大力推进物流信息技术的研发,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物流资源,实时传递并共享物流信息,有效提升物流运营效率。同时,还应考虑将碳排放等相关指标融入到物流信息系统中,实时收集碳排放信息,及时进行物流运营方案的调整与优化,实现低碳物流的有效化管理。
4.2.2 充分使用低碳材料和技术
物流运作过程涉及的作业环节较多,各物流作业环节都是低碳物流发展的关键要素,要在各作业环节加大低碳技术的投入与研发,以降低整个物流运作过程的碳排放。如在包装环节,研发部门要强化设计绿色包装材料,各类物流企业都要尽可能使用可循环、可降解、可回收的绿色包装,多使用循环周转箱、环保托盘等新型材料,减少包装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在运输环节,要尽可能使用绿色运输工具,尽量用甲醇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各类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的高污染运输车辆,充分应用GPS信息技术,调整运输结构,组合使用多种运输方式,尽量降低公路运输作业量在整个运输任务中的比重,提高铁路和水路的运输作业量,合理规划运输路径,优化运输方案,节约时间和能源消耗;在仓储环节,要建立绿色仓储理念,合理选择仓库建设地址,优化仓库布局,减少运输、装卸搬运、仓储、配送等作业环节,以求降低毁损率,减少能源消耗。
各物流运作环节的低碳发展都需要强有力的低碳技术支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都应加大低碳物流技术的投入与研发,优化物流作业系统技术,建设低碳化物流园区,搭建共享物流信息平台,推进智慧物流,提升低碳化物流管理水平。
4.3 人才路径:构建低碳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低碳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绿色物流、低碳物流目标的尽快实现有赖于相关专业人才的质量水平,我国历来比较重视对物流管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各级各类院校分别开设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交通运输、物流工程、交通工程等多个与物流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培养力度较大,培养的物流领域人才较多,同时也有非常多的院校开设了能源经济、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可持续能源等一系列能源相关专业,但是当前市场上具有低碳物流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高校以及行业协会、物流企业等协同构建一套以培养具有低碳物流运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体系,在高校的物流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中融入低碳、节能减排等观念和相关专业知识,并积极开展低碳物流教科研队伍建设,强化人才培养保障;此外,在相关企业内部也要加强对物流领域相关人才的在岗教育和培训,帮助其建立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训练其辨别与解决低碳物流运行的相关专业问题,提高物流业低碳运行的质量。
5 结语
绿色、低碳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主旋律,物流业作为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与战略性产业,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唯有坚持低碳、高效的发展,才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国际一流湾区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