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瓷雕技艺的传承及衍生设计策略研究
2023-01-31刘晓宏巫澜朵朵byLiuXiaohongWuLanduoduo
文/刘晓宏、巫澜朵朵 by Liu Xiaohong,Wu Landuoduo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剪瓷雕是传统技艺的典型代表之一,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被称为“剪粘”“嵌瓷”,是闽粤台等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具有独特的艺术装饰风格和强烈的民俗特征,是传统文化内蕴美与艺术形式美的综合产物,图1为福建永春祜山古镇南山庵屋顶的剪瓷雕。在现代文旅融合和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活化”转型愈加重视。从文艺演出的“唐宴”,到冬奥会的“中国结雪花”,都可以看出设计界挖掘传统文化设计价值的力度,实现传统技艺文化价值当代回归的决心,增强文化自信的恒心。
图1 福建永春县祜山古镇南山庵屋顶剪瓷雕
剪瓷雕因人工成本高、应用空间小,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危机。目前多采用简化工艺的方法降低成本,但传统技艺的精髓也会逐渐流失。另外,其它领域的应用研究突破性较弱,没有吸引广泛关注。传统技艺如果失去了传承实践、传承能力和传承环境,就失去了发展空间。因此,要寻求适合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传承和发展问题。剪瓷雕的传承不能以“化石”的形式存在,要与时俱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寻找合适的发展路径。
一、在现代科技条件下提升传统技艺的吸引度
1.从创新视角挖掘剪瓷雕的吸引作用
虎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绿》收获了如潮的好评,在带给大家惊喜的同时,成功吸引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传统技艺剪瓷雕可以通过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挖掘其吸引性,以独特的表现形式,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
2.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在近年涌现的国风、国潮的热浪中,设计发挥着关键作用。可以通过与地域文化结合,以剪瓷雕为原型,在人们衣食住行各个相关领域进行创新设计,吸引大家对传统技艺的关注。通过引古入潮,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二、通过活化创新剪瓷雕技艺的传承
1.活化元素的提取与再创
从剪瓷雕技艺中的剪、瓷、雕、粘等关键词入手,提取活化再创的元素。然后进行演化,以特定形状的瓷片替代剪瓷,以易于批量生产的其它材料代替陶瓷材料,以色彩及意蕴的提取代替具象表达,经过分解、组合、再创,剪瓷雕的应用领域拓宽了,产品表现形式也相应地丰富了。
2.创新传承载体
“见人见物见生活”是原文旅部副部长项兆伦提出的观点。剪瓷雕要摆脱仅存在于庙宇宗祠的应用环境,要创新传承载体,回归生活,使其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和传承。如进行数字化传承保护研究,拓宽设计领域,使其从屋脊走向桌面,从装饰走向实用,进而实现“见”传承人、“见”传承物,“见”剪瓷雕在生活中的合理体现。图2为剪瓷雕题材的首饰设计实践,该设计由富有吉祥寓意的剪瓷雕结合银质材料制成。赋予饰品传统与现代交叠的新鲜视觉感受,饰品富有地域文化韵味,符合现代年轻人群的审美情趣。
图2 剪瓷雕题材的首饰设计实践(设计:马瑞果)
三、以缝合连接的方式创新剪瓷雕技艺的衍生品设计
融合是将两个或多个物质进行相融,形成一个新的物质。缝合是不改变物质各自的基本特征,将其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到达创新的目的。典型的案例是教堂的彩色玻璃,每一块都是自己的色彩,拼在一起则是各种特色的画面。剪瓷雕的特点就是瓷片的拼贴形成立体或半立体的形象,因此,缝合连接作用的研究可以作为衍生设计的切入点。
1.新旧缝合连接
新旧缝合连接,可以是新物品与旧物品的缝合连接,如用剪瓷雕的装饰手法修复破损的旧物,形成一个完整的全新产品;也可以是新技法与旧技法的缝合连接,如借助3D打印技术化繁为简,降低生产成本等,是组合设计方法的延伸,有较强的可行性。
2.跨界缝合连接
跨界缝合连接是将不同领域的东西通过架构合理联想,进行再创。如四羊方尊是著名的文物,与食物进行跨界缝合连接,制成另类的有童年记忆的饼干。让孩子们在品尝饼干的同时,还能回忆历史古物,融知识于生活中。剪瓷雕的拼贴特性可以与文具、玩具、拼图等进行跨界缝合连接。图3为剪瓷雕题材的文房四宝设计实践,该设计以文房四宝为载体,在工艺上采用圆雕、浮雕和叠雕相结合的形式来增添产品的层次感,既丰富了传统文房用具的创意塑造,又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吉祥元素,通过彰显人文情怀的同时也符合年轻群体追求事业有成、梦想成真的美好愿望。
图3 剪瓷雕题材的文房四宝设计实践(设计:马瑞果)
3.艺术与技术的缝合连接
艺术与技术的缝合连接是让艺术在科技的加持下融入生活的有效方法。如故宫的海错图书灯设计,将名画《海错图》做成书本状,通电时为夜灯。用户在夜晚打开书本,仿佛瞬间进入了海错图的世界。剪瓷雕与技术的缝合连接有较大的设计空间,可以产生较多高质量的衍生品。
四、通过共振传播提升剪瓷雕技艺的社会影响力
共振就是两个震动频率相同或相近的物体,当一个发生震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的震动。在艺术创作中,常常采用引起情感共鸣来引发共振。《只此青绿》的成功就是产生了巨大的共振效应,从而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1.技艺与记忆发生共振
可以从剪瓷雕技艺入手,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以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角度切入,设计一系列具有实用功能的产品,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唤起人们对传统技艺的回忆,实现技艺与记忆发生共振,从而放大其传播效果,让“手艺”“守艺”与“守忆”形成整体发展态势。
2.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形成共振
剪瓷雕是闽粤台特有的传统技艺,文化的同源性可以形成较强的情感纽带,可以通过材料、工艺、应用领域及数字化等方面的改造,分别寻找剪瓷雕技艺与各个领域的交叉点,从装饰、文创、玩具、游戏、沉浸式体验等多领域进行突破,形成一个个既有正能量又有经济价值的创意,提升设计主体性,既能很好地传承保护,又能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形成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共振。
3.形成国人文化自信的“共振”
传统技艺和传统文化都是深埋在国人心中的“根”,通过对剪瓷雕的研究,多角度激发国潮、国风,挖掘传统技艺中的中国风格、中国精神,可以产生共鸣,形成共振,强化国人的文化自信。
五、结语
中国风、国潮设计是中国设计走向主体性建设的一个必要阶段,饱含中国元素的设计是新时代中国综合国力和文化自信崛起的表征和印记。以剪瓷雕为抓手,从吸引、活化、缝合、共振等角度切入,将组合设计、移植设计、逆向设计等多种设计方法进行深化和延伸,可以产生诸多设计作品。通过创新表现形式、优化载体等系列手段,将剪瓷雕所蕴含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融合,以设计的形式构建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国特色创意产品,以情感体验来唤醒人们的记忆,以文化产品化等形式拉动经济增长,意在恢复剪瓷雕的活力。进一步挖掘传统技艺中的中国风格、中国精神,探索新的设计理念,提升中国设计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