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建筑与空间设计
2023-01-30陈炯鹏上海日源建筑设计事务所上海200080
文/陈炯鹏 上海日源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海 200080
1、缘起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跟新进行的如火如荼,幼儿园的设计也成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面对曾经标准化的幼儿园设计,缺少内部空间的变化,缺失色彩的思考,抛弃开放空间的营造,从而使得空间未能起到感染孩子探索的激情的温馨的感受。故觉得幼儿园的设计不能只停留在一个满足幼儿使用功能的表面化的设计。我们永远回避不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空间、环境对其产生的绝对的影响,这也是未来幼儿建筑设计应该核心考虑的问题。反观日本乃至欧洲的幼儿园已经尝试着用丰富多变的公共空间去感染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一处可以攀爬的大草原,一个原生态的湿地,完全开场的屋顶平台,阳光投影下斑驳的檐下空间,这些看似不经意却又那么自然的充满了趣味的场所设计,正是我们应该去探索的积极空间。
2、幼儿园建筑设计存在问题
2.1 空间过于呆板,模式化满足基本功能需求
设计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因此在幼儿园设计过程中,要多尝试探索满足孩子们的归属感和适应性空间设计,避免呆板的用一个三层的盒子的模式,工厂化的注入几个班级空间,亦或单纯的觉得明快的色彩适合儿童的成长,于是乎套上了一个大红大绿的颜色等等,而正是这种千篇一律的标准化设计多孩子的成长带来了糟糕的体验,泯灭了成长道路上该有的探索、体验精神。
2.2 缺乏空间探索性,过于被规范条条框框所约束
空间的营造无疑是建筑首要考虑的问题。那对于幼儿的成长,一个种满植物的花园,一处可以展望远方的空中平台,一个个自由穿梭的楼梯等等,每一个空间会给孩子带来探索的欲望。而因为国内设计规范的约束,很多设计失去了研究这些空间的动力,一个好的建筑并不是单纯的给孩子活动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让其自发的感受到空间带来的乐趣,从而脑海中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可可能,了解到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2.3 对色彩在建筑活动中影响力过于忽视
快速城市化下的幼儿园设计很难让人能静下心来研究,什么样的色彩是符合幼儿心理的,总是一味的觉得各种不同的颜色穿插,或者大红大绿的颜色,这显然不是孩子们所喜欢的。
我们更应该采用自然的颜色,或者是明朗清晰的浅色,或者是周边地域性建筑的颜色,所有的颜色运用,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环境的亲和力,激发孩子的创造思维。
2.4 缺乏对城市的反馈,与城市界面交接生硬
目前幼儿园设计中尝尝是幼儿园与城市用围墙完全的隔离开,一方面为了方便管理,二方面为了安全性,但这种设计缺乏完全否定了城市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个体,他还是需要和社会达到一定的默契,我们不能断然的将孩子的成长约束在一个狭隘的园区空间之内,而是应该在考虑前面两个要素的同时,创造出既能满足规范,也能将城市与幼儿园结合在一起的方式,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完全隔离。
2.5 传统文化和地域特性挖掘的缺失
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主要空间,设计师往往忽略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对城市的根源文化的研究甚少,传统的文化往往博大精深,有着其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结晶,在探索区位空间的基础上,将文化也融入其中,让幼儿可以耳濡目染,体验传统的魅力,感受文本变迁的点点滴滴,可以让设计变得不那么空洞,而是饶有韵味。
2.6 缺少多维度交互空间打造
大多数幼儿园设计中,我们可能考虑到了室内外的交流,却常常忽视在立体空间上的趣味空间的营造,这样二层、三层甚至是屋顶空间就被模式化的处理,变得沉闷、无趣。因而多维立体的空间营造才是让一个建筑完整绽放的基础。
3、如何更好的开展幼儿园建筑设计
3.1 从儿童视角审视幼儿园建筑设计
不用在幼儿园当中放入太多的设计元素与装饰,这里只是让孩子们快乐学习、玩耍的地方,而不是游乐园。孩子真正想要的空间是自然多变的,是一个可以让孩子有追求知识的欲望的,甚至说可以让幼儿感觉到一丝丝舒适的空间,空间的机能尽量从大自然引进,例如阳光与微风。我们可以利用天窗的设计,让日照进到室内;透过设计,让自然的风能够在室内空间流动,借此就可以减少对于灯光与空调的需要。再例如可视化厨房,可以肆意攀爬的斜坡,展现植物多样性的屋顶种植农场等等。这些空间往往能变成积极有效的促进孩子成长的空间。
3.2 营造活跃空间,激发孩子创造力,提升孩子社会适应力,促进孩子全方位发展
活跃空间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需要找到一些符合当地环境的活跃空间,因地制宜的设计别样的空间,满足幼儿猎奇的感受。例如南方地区骑楼的形式,可以遮挡阳光,提供一个清凉安静的嬉戏空间。再或是江南的街巷空间,可以让孩子们穿梭在其中,每一条街每一条巷可以赋予不同的主题形式。当然也需要很多创新的空间,比如小型迷宫的设计,不那么复杂,却那么有趣。自然主题的空间更是缺少不了的,阳光下的大草坪,树丛中的小亭子,四水归堂的内庭院,这些源于自然的主题空间也同样能起到洗涤孩子心灵的目的。
3.3 注重建筑垂直方向丰富的交互空间
并不是所有的幼儿园用地都足够充裕,可以让设计师尽情发挥,往往因为用地的局限,建筑密度都比较高,如深圳老城区用地极为紧张,这种情况下多维度的空间设计就尤为重要,例如空中步道,在不浪费地面空间的同时,将整个活动空间成倍的放大;再入空中庭院、露台空间的设置,每一个空间节点均匀的分布在建筑的各个角落,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空间玩耍、嬉戏、探索。
3.4 注重色彩的运用,打造自然亲和的生长环境
现在有很多幼儿园在设计时,装饰的花花绿绿,看似漂亮豪华,但是在孩子们眼里,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很难引发他们的兴趣,因为,里面的信息太多,孩子容易产生混乱感不说,还没有供他们思考的空间,孩子在这样的环境只会感觉局促不安。我们需要用更为温和的贴近大自然的色彩,或者是符合空间主题的色彩。亲和的木色,粉墙黛瓦的明居色彩,清爽淡雅的浅绿色等等,将建筑、绿地、庭院组成的园所共同形成新的城市景观,使得幼儿园同时也成为大自然的象征,为童年展开更亲近自然的生命样式和精神状态,积极向上地应对不断变化的成长环境。
3.5 塑造“柔性城市界面”,增加与家人和城市的互动
设计中建筑和城市界面的硬隔断阻断了幼儿园与城市的交流,因此我们研究了通过景观连廊打造休憩、停留、等待、观望于一体的灰空间设计——即一个“柔性界面”的打造。所谓的“柔性界面”顾名思义,需要在空间上达到一个串联内外的功能,在最近的项目中我们已经尝试着拆掉了围墙,利用有顶的连廊空间,创一个可以供城市人员、家长、小孩休憩逗留的空间,同时用格栅限定内与外的分割,这种通透而有模糊的城市界面,既保证了学校的管理功能,又增强了城市的互通,并且还可以通过连廊的无雨空间为家长等候,亲子交流注入美好的瞬间。
3.6 注重文化创新,传承悠久的当地文化
通过注入文化符号,传统的空间形制,本土化的材料,让建筑富裕丰厚的文化底蕴,幼儿园也可以是一座文化的展示馆,不仅仅是纯现代的,也应该是回应历史文化的,我们可以利用的当地的土坯墙打造原生态的维和形式,或者将花格窗的元素提炼、抽象、在创造,用到我们的建筑中去,甚至是景观的符号中去,或者提炼坡屋顶的形制在创新设计等等,融汇古今,传承传统,创新发展才是建筑得以升华的要义。
4、幼儿园建筑设计实践案例
4.1 大华惠州三期幼儿园设计
项目的初衷在于设计一个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多维空间下的开放式幼儿园。
建筑空间上多变的建筑空间往往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和创造能力,我们希望用建筑抓住孩子每一个成长的瞬间,用统一二富有变化的建筑语汇丰富孩子每一刻童年的美好。通过对室内、室外、屋顶等空间立体化的处理,打造一个阳光下的积极空间。室内用简洁色调,流动的家具造型在保护幼儿安全性上和增加场所亲和力上发力。室外我们通过连廊、爬坡、主题庭院等设计丰富幼儿嬉戏空间。灰空间上我们利用当地架空层不计容的优势,打造了多个富有童趣的架空空间,同时在二三层营造多个构架下的学习和活动空间,以此锻造一个属于每一个孩子学习、玩耍、运动、成长、探索的多维空间。同时,结合入口设计了一个内外可视的家长等候空间,即对城市的柔性边界,增加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
建筑色彩运用简洁明快,温暖亲和,白墙、灰瓦的传统色彩,加以浅木色竖挺的点缀,塑造出一个温馨而明快的儿童世界。
建筑风格沿用的传统的坡屋面形式,用一个连续坡顶的手法,展现建筑一个韵律,每个屋顶下可能是室内空间,也可能是室外空间,两者交替存在,一个个充满趣味性的场景便呈现给孩子们面前。
4.2 高景花园二期中轴幼儿园设计
该项目位于惠州市惠阳区三和街道象岭地段,项目三面被河流包围,形成岛屿形态,中心设计为整个项目的配套生活主轴。作为主轴上一个重要的节点,一方面希望与整个街区的生活氛围和交互空间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希望塑造一个如城市聚落一般的围合空间,打造一个家的氛围。
利用二层的环廊将整个二层空间有机链接,增加了活动空间,内部堆叠的聚落盒子通过室外楼梯上下链接形成三维的活动场所,盒子的顶被设计成各个不同属性的室外空间,引导孩子们猎奇的心里诉求。
同时通过对传统坡顶元素的理解、提炼、重组并有机地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形成一个多向性的屋顶空间,在这个连续的屋面之下,设置了多个休憩空间以及生态农场,在传统的符号下注入了新的功能。
图1 鸟瞰图
图2 连廊灰空间透视图
图3 二层平台效果图
图4 入口柔性界面效果图
图5 中轴配套整体规划图
图6 幼儿园鸟瞰图
图7 环廊下空间人视图
图10 屋顶种植农场透视图
结语:
正如贝聿铭先生所言,“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幼儿园的设计必须从幼儿的思想出发,感其所感,通过空间、色彩、形制、文化等等的手法,以一座充满生机的建筑的形式展现出来。真实的反应儿童的需要,激发空间下的创造力,探索未知世界的可能性,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添上浓重而又愉快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