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斐济海洋空间规划的思考与建议
2023-01-30雪滕欣荀渤阳
孟 雪滕 欣荀渤阳
1.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天津300112
2.海域海岛环境科技研究院(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300090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岛屿国家海洋空间规划合作,帮助这些国家编制海洋空间规划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合理开发利用海域资源,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当地海洋经济发展。优先与斐济合作主要基于4点考虑:一是斐济位于西南太平洋中心[1],是南太平洋地区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二是斐济海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0%[2],每年进出口贸易额的30%是由海洋产业创造[3],其人民生活、文化福祉、经济发展与海洋息息相关;三是斐济政府有强烈的合作意愿,2017年出台的《海洋综合管理政策》提出尽快编制海洋空间规划,实现海洋综合管理;四是斐济是太平洋岛国论坛创始会员国,与太平洋其他岛国领导人互访频繁,中斐两国合作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与太平洋其他岛国间合作交流。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内学者围绕斐济海洋产业布局开展研究。彭红认为中斐农渔业领域具有巨大合作潜力[4];潘文倩等认为海上风能等新能源开发将成为推进斐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5];王雅菲等认为斐济渔业发展有较大的提升空间[6];叶芳、宋秀琚等认为中斐合作应注重经济投资、旅游合作、矿产渔业资源开发等方面[7-8]。这一系列研究为斐济海洋空间规划功能区设置提供了方向。但对于编制海洋空间规划所需的斐济资源环境现状、海洋管理体系等情况尚无系统性论述。因此,本文在分析斐济资源环境状况和海洋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对海洋空间规划编制重点和分区提出建议,以期为斐济海洋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1 斐济海洋开发利用现状
斐济陆地总面积18 331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 129千米,群岛水域面积为130 450平方千米,领海为45 000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为129万平方千米,礁区面积10 020平方千米[9]。维提岛是斐济群岛的主岛,面积约10 490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0%以上,人口占全国的81%,海岸线长达690千米,是斐济基础设施最完善、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1.1 海域自然资源与开发现状
斐济海域辽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拥有珊瑚礁、红树林、渔业资源、珍稀物种等,盛产金枪鱼、海参、巨蚌等海产品。斐济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铜、银、锰、铁砂、铝土矿等,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采矿业较为落后。油气资源匮乏,从2015年各国石油和其他液体生产总量的世界排名来看,斐济排在119名之外,总量少到可忽略不计。其新兴可再生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波能、沼气能等,资源丰富,是未来的主要能源[5]。
维提岛周围海域共有近600个珊瑚礁,超过350个物种,拥有鱼类2 000多种。根据2016年斐济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10],维提岛周边存在众多海洋无脊椎动物,包括342种硬珊瑚、760种双壳类(如牡蛎和贻贝)和腹足类(如蜗牛和蛞蝓)、26种甲壳类(如螃蟹、龙虾和虾)和许多棘皮动物(包括海星、海胆和海参)。红树林资源同样丰富,多分布在海岸的狭长地带和河口两岸,总面积达245.8平方千米。
斐济海岸整体开发强度较低。以维提岛为例,作为斐济的主岛聚集了超过80%的人口。海岸线总长688.7千米,其中,人工岸线18.1千米,约占总长度的2.6%;自然岸线670.6千米,约占总长度的97.4%,开发强度较低。海岸带附近陆域开发以耕地、林地、牧草地等农用地为主;水域开发以渔业、交通运输、旅游为主,形式较为单一。
1.2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斐济是太平洋岛国中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旅游业、渔业。
1.2.1 旅游业
斐济是世界上最热门的旅游度假地之一,维提岛主岛上的珊瑚海岸是最为主要的旅游景点。根据2017年的旅游调查显示[11-12],约有72%赴斐旅游的游客居住在维提岛上,其中58%的游客居住在维提岛西南侧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另有14%的游客停留在首都苏瓦,其余28%的游客居住在主岛外的其他岛屿上。斐济旅游业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全国约三分之一的劳动力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1]。为此,斐济政府制定了《斐济旅游发展战略》,拟通过改善旅游业基础设施等措施,吸引更多海外游客,进一步增加旅游收入。2015年,中国与斐济互免签证协议生效。目前,中国已是斐济的第四大国际游客来源市场,对斐济旅游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2.2 渔业
渔业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水产资源主要包括远海鱼种、礁鱼和其他水产品。近海渔业可分为两大类:基本捕鱼和商业捕鱼。沿海80%的渔业捕捞量是当地渔民的自给捕鱼,用于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商业性渔业需要钓鱼许可证,主要集中于捕捞金枪鱼、比目鱼等。近年来,渔业产值占GDP的份额保持在2%左右,出口额约占斐济出口总额的10%。在维提岛,约45%的农村家庭居住在离海岸不到5千米的地方,99.3%的总人口每周至少消费一次海洋产品。斐济渔业部门希望通过与旅游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丰富海洋水族馆渔业活动等方式进一步促进渔业对斐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2.3 港口
斐济作为岛国,港口是其对外联系和交流的重要枢纽。目前斐济建成的主要港口为埃灵顿(Ellington)、兰 巴 萨 (Lambasa)、 劳 托 卡 (Lautoka)、 累 武卡 (Levuka)、萨 武 萨 武 湾 (Savusavu Bay)、苏瓦(Suva)、瓦提亚角(Vatia Point)等。其中最为主要的港口是兰巴萨港口、劳托卡港口、苏瓦港。兰巴萨港口为河口海港,位于斐济东北部兰巴萨河口,是斐济的散糖出口港。它是斐济北部行政区的所在地,也是北美到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的海空运输要冲。苏瓦港位于斐济的维提岛东南沿海,东邻汤加,西邻瓦努阿图,是斐济最大、最繁忙的海港,又是南太平洋的航运中心,有南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之称。劳托卡港口位于斐济西部维提岛的西北海岸,是斐济最大的处理散装货物的港口,与美国、亚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航道纵横交错,适合作为南太平洋的通航枢纽。海运和港口事务由斐济港口公司统一管理。
2 斐济海洋管理特征
斐济对海洋的认识与管理意识相对充分,海洋管理体制相对完善,呈现出行业化管理的特征,管理重点领域是海洋渔业、港口航运和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
2.1 海洋管理体制
斐济政府部门中涉及海洋管理的行政部门包括渔业和林业部,农业、乡村和海事发展、国家灾害应对部,土地和矿产资源部,移民、国家安全和国防部等[9]。其职责权限如表1所示。
表1 斐济海洋管理部门列表
2.2 海洋管理法律法规
斐济法律体系为英联邦法系,习惯用单行法的形式对某一类问题做专门的规定。斐济海洋管理法律法规重点围绕涉及国民经济增长的海洋渔业、港口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方面[13-14],主要法律如表2所示。
表2 斐济主要海洋管理法律法规列表
2.3 海洋管理特点
斐济海洋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政府,但在具体部门设置和职能中,设置了企业、社区和各利益攸关方的参与机制与渠道,体现了海洋治理的综合化。
2.3.1 各部门协调机制较为完善
斐济海洋管理部门分为国家规划决策部门和海洋管理执法部门两部分。国家层面是最高级的决策系统,包括总统、国会、内阁等国家最高级立法和行政机构,致力于制定斐济海洋战略的发展方向。部门层面,各部门职责分工比较明确,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协调建立高层决策协调机制、维护海上安全、制定综合性海洋发展战略、协调跨部门的海洋政策等。
2.3.2 设立海洋事务协调机构
斐济涉海部门建立了专门的海洋管理机构,加强海洋管理工作。斐济海事安全局负责海上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政府航运服务负责斐济海上的航运需求;港口码头有限公司负责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仓储等诸方面服务。各机构完善了斐济海洋管理中的协调机制,形成一条渐进式的海洋管理体制道路。
2.3.3 重视海洋管理规划
斐济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方面的基本海洋政策,如《国家渔业政策》《绿色增长规划》等。这些基本海洋政策提出了斐济海洋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发展目标等。在这些宏观政策的指导下,斐济还制定了具体领域发展规划、计划,具体落实国家宏观海洋战略的政策,如《金枪鱼管理计划》《非法和无管制捕鱼的国家行动计划》《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等。
3 “一带一路”背景下斐济海洋空间规划合作建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较为落后,希望快速发展经济。因此,编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洋空间规划应结合当地发展需求,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着重推动经济快速增长。通过海洋空间规划展示当地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吸引各国企业到此投资兴业,实现合作共赢;再通过实施海洋空间规划,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包括海洋油气、港口、渔业、旅游等在内的海洋经济发展优势、绿色发展优势、可持续发展优势,推动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和沿海城镇建设,增进人民福祉。
3.1 斐济发展需求分析
斐济政府重点关注蓝色经济增长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斐济海域内巨大面积的珊瑚礁、红树林等海洋自然资源缺乏政府部门保护,并且斐济现有70%的保护区由当地村庄自行管理[15],缺乏一套系统可行的管理体系。在蓝色经济增长方面,斐济在渔业、旅游业、海上交通运输业、海上能源等方面存在发展空间。
3.1.1 渔业
斐济作为海岛国家,受当地文化影响渔业的产值相对较低。 其大部分渔业捕捞为自给性捕鱼,并不参与市场交易。这种文化导致水产养殖的积极性低,而且各部落族长设有传统的永久禁渔区域,使得海洋渔业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3.1.2 旅游业
斐济具有极其优秀的旅游条件。但是相对于近年来前往斐济的游客数量的稳步增长,其旅游接待能力日趋不足。考虑到斐济仍有大面积优质的沿海区域可用于旅游开发,所以仍具有较大的沿海旅游业的发展空间。
3.1.3 海上交通运输业
斐济是群岛国和南太平洋地区的交通枢纽,其三大进出口港口吞吐量无法满足斐济逐渐增加的进出口需求,有待扩建或选址建设新港。
3.1.4 海上能源
斐济主要的发电类型为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具有占比极低的风力发电机组建设工程,但未投入使用,而核能、光伏发电量均为零。目前,斐济火力发电的化石能源均来自于进口,而沿海地区优秀的日照和风力条件并未充分利用。
3.2 规划重点建议
为推动斐济蓝色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可在尊重斐济当地文化传统和充分了解渔业资源分布的基础上,尽量划定较大范围的农渔业区,推行海水养殖的方式,并在管控要求中明确休渔期,充分利用海洋空间规划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二是可将有潜力的沿海区域划定为旅游区,改善因日益增长的游客数量导致的日渐乏力的旅游业接待能力;三是可参考斐济政府的规划,划定更多港口航道区以覆盖未来可能的码头扩建工程和远洋航线,满足斐济日益增加的进出口需求;四是可规划远海的矿产能源区,吸引光伏和风力发电企业的投资,支持斐济清洁能源的大力发展,满足斐济的电力需求,并逐步替代全部来自进口的用于火力发电的煤炭资源,减少斐济政府的经济开支。
为保护斐济海洋生态环境,斐济海洋空间规划可在现有海洋保护区和特殊生物区资料的基础上,划定更加合理、规范的海洋保护区,设立科学的管控要求,并建立系统的管理体系,以妥善保护斐济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自然资源。另外,尽管斐济的海洋调查资料和数据相对充足,但是调查资料和数据呈碎片化,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为斐济整合调查资料和数据,建立海洋空间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相关数据库也拥有巨大的合作前景。
3.3 规划分区设想
基于上述论证,斐济海洋空间规划分区应包括渔业区,交通运输区,城镇、旅游和休闲娱乐区,矿产能源区,海洋保护区,多用途区等。
3.3.1 渔业区
渔业区分为传统捕鱼用海区和商业捕鱼用海区。传统捕鱼用海区主要是供斐济沿海居民日常捕鱼使用,区内禁止可能会造成海域自然属性改变的人类活动。商业捕鱼用海区是具有现代水产养殖潜力的区域,可供渔港和育苗场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海水增养殖和捕捞生产,以及重要渔业品种养护。
3.3.2 交通运输区
斐济岛屿众多,各岛之间的交通主要依靠水运。该区是港口建设的基础,用于开发和利用港口和航海资源以及港口、航道和锚地建设,允许自然资源适度变化。
3.3.3 城镇、旅游和休闲娱乐区
城镇、旅游和休闲娱乐区分为城镇旅游休闲用海、社区旅游混合用海、生态旅游混合用海三类。旅游休闲用海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控制开发建设规模;社区旅游混合用海指旅游发展和斐济村落用海有所重叠的区域,需妥善处理两者的关系,应适当兼顾农渔业和交通运输用海;生态旅游混合用海指旅游发展和特殊生物多样性海域重叠的区域,发展旅游的同时需要提升环保意识,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海洋环境监测预报。
3.3.4 矿产能源区
矿产能源区用于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与海上能源,遵循深水远岸布局原则,支持海上风电、潮汐能发电、探矿开采等活动。
3.3.5 海洋保护区
海洋保护区分为生态保护用海、生态社区用海两类。生态保护用海将结合珊瑚礁和红树林等重要生态资源以及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海域分布进行划定,执行严格的生态管控措施;生态社区混合用海划定为村落周围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海域,可以进行日常村民所需渔业活动,但禁止一切会造成海域自然属性改变的用海活动。
3.3.6 多用途区
多用途区是指当前功能未定义的海域和特定目的仍有待通过科学验证确定的海域,允许进行中等程度的海域活动,例如船舶航行。海洋空间规划是国际通用的海洋管理工具,有利于缓解人类开发活动和保护海洋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斐济海洋空间规划应参考斐济政府的需求,在保护海洋自然资源的同时,推动斐济蓝色经济的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