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腹直肌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
2023-01-30李雯
李 雯
(赤壁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赤壁 437300)
子宫脱垂是临床中一种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病因是由于产次较多或体力劳动等相关因素导致的子宫机理位置维持韧带以及肌肉组织功能减退,以致宫体原有位置难以维持。在临床表现上,主要以日常以及活动时的腰腹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疾病早期脱垂情况可在休息后回纳缓解,但后期会长时间脱垂,严重者可伴随膀胱膨出、尿失禁、尿潴留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上,一般建议疾病早期患者进行盆底肌训练,对于病情发展至后期或整体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建议接受相关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为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但此种方法仅适用于无生育需求的患者,并且对患者的机体损伤较大;另一种为腹腔镜子宫悬吊术。我们通过对比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了解腹腔镜腹直肌悬吊术对于子宫脱垂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均为阴道有肿物突出来,由于长期摩擦,导致宫颈糜烂、溃烂、出血、继发感染,甚至泌尿系感染,伴张力性尿失禁,夹不住尿、漏尿,部分患者后壁膨出,导致排便不尽,持续有便意。同时具有相应手术治疗指征,治疗依从性较好,认知功能良好,沟通无障碍。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合并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基线资料完善度欠缺的患者,其他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恶性肿瘤或考虑癌变的器官器质性病变患者[1]。
1.2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6例子宫脱垂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以手术方式作为区分项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年龄39~67岁,平均(49.52±9.27)岁;孕次1~7次,平均(3.49±1.36)次;产次1~3次,平均(1.93±0.46)次;脱垂病程3~51个月,平均(27.72±9.25)个月;Ⅱ度脱垂者33例,Ⅲ度脱垂者20例。观察组年龄38~66岁,平均(49.28±9.54)岁;孕次1~7次,平均(3.77±1.09)次;产次1~3次,平均(1.78±0.51)次;脱垂病程4~50个月,平均(27.85±9.63)个月;Ⅱ度脱垂者32例,Ⅲ度脱垂者21例。各项目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本人知情同意,研究论题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选择硬膜外阻滞局部麻醉,如需可酌情考虑全身麻醉。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取脐部穿刺作为观察孔,左右髂前上棘内侧2cm各造操作孔,并置入5mm与10mm套管,探查输尿管位置,将盐酸肾上腺素混合液注入宫骶韧带以及输尿管之间的腹膜下,超声刀切开后腹膜,推开且注意保护输尿管,于宫骶韧带外侧向上分离腹膜至宫颈内口水平线3~4cm,将双侧宫骶韧带缝合并固定至宫颈后的韧带起始处,一般缝合长度为3~4cm,关闭气腹与缝合[2]。
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腹直肌悬吊术,膀胱膨出患者酌情增加阴道前后壁修补,麻醉方式与体位同上,首先于脐孔置入气腹针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观察腹腔环境,举宫器托举宫体,并于麦氏点及其相对(反麦氏点)处置入穿刺器,电凝处理宫体前壁的浆膜层,同时造一粗糙面,在耻骨联合上再造一穿刺点,从所造粗糙面进针,宫体后壁对应处出针,再于后壁靠左宫角处进针,宫体前壁对应处出针,后进针腹直肌前鞘处,对应位置开始缝合,打结固定两端线头,使粗糙面贴合固定于腹膜处,关闭气腹与缝合后常规留置导尿管[3]。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住院情况,手术指标观察项目包括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住院情况包括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4]。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疼痛使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满分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高[5]。③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前(术后5~7d)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症状表现以及体征改善或进展情况进行判定,无效评价为手术治疗后各症状以及体征未见改善或病情进行性发展;有效评价为手术治疗后部分症状和体征可见改善,脱垂程度改善一个度;显效评价为症状表现以及体征显著改善,基本复常[6]。④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半年内复发率,并发症观察项目包括感染、尿失禁、肠疝三项。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住院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指标以及住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住院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情况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情况比较
对照组53例中发现2例感染、2例尿失禁、1例肠疝,并发症发生率为9.43%(5/53),术后复发率为5.66%(3/53),观察组均无。
3 讨 论
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06例子宫脱垂患者的治疗以及整体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腹腔镜腹直肌悬吊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复发率低,且随访效果满意。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手术难度大,易损伤输卵管及肠管,术后恢复慢易复发,费用相对较高。所以腹腔镜腹直肌悬吊术优于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治疗的对照组(P<0.05)。
对两组患者的后续情况持续性跟踪发现,实际复发情况概率不仅与手术方式有关,高危复发风险的因素有关患者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职业因素影响需要进行重体力劳动、高频率的下蹲活动、憋气发力等增加腹内压力的行为,或伴有其他不良饮食或生活习惯,导致长期便秘、咳嗽等症状引发。虽然腹腔镜下腹直肌悬吊术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在术后康复过程中,仍然需要患者改变不良习惯、行为,同时适当增加盆底肌训练才能够持续维持治疗效果[7-8]。
综上所述,对子宫脱垂患者使用腹腔镜下腹直肌悬吊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恢复所需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并且对比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患者的术后自我接纳认可度以及治疗效果亦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建议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