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以武汉市为例
2023-01-30周佳钰
周佳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1 引言
湿地公园是一种以湿地植物作为主要载体的公园形式,具有规模大和功能性强等特点,对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有着良好的观赏文化价值,是当前一种新型的生态旅游地。在武汉市的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需要更充分做好实际的保护和恢复维护工作,这样才能更充分体现出湿地公园的建设效能,为其价值的提升奠定基础。
2 武汉市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保护和恢复环节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武汉市也越来越关注湿地公园建设工作,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其重视程度也进一步加大,因此在湿地公园的建设环节进一步有效做好湿地保护和恢复等相关内容,并且在相对应的支持力度和人力物力财力匹配方面有效加强,通过湿地功能的有效开发和湿地公园建设为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提供必要的保障。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要看到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具体来说,相关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保护和恢复意识和认知需要进一步强化
在武汉市的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虽然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湿地公园建设和湿地保护恢复等相关工作,但是相关管理人员或者基层人员往往缺乏足够的湿地保护和恢复意识及认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在思想层面没有高度重视,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没有切实有效的落实,由此导致相对应的湿地保护措施和恢复策略不能在实践过程中有效落实,缺乏足够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可行性,没有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这使得导致某些湿地公园建设往往无法呈现出良好的效能,甚至湿地被开发之后慢慢的变成废地,这样的情况对于湿地公园建设质量和整个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严重影响。除此之外,在实践的过程中某些开发商往往对于湿地公园中的湿地空地概念并没有充分的明确,分不清其中的差异。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往往存在比较大的随意性、盲目性,在认知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很可能把湿地当作废地进行开发,没有充分做好相对应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强制性改变湿地功能,导致湿地本身应该具备的功能和价值以及植被资源被严重损害,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永久损伤,这对于湿地公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2.2 对于水资源并没有进行严格细致的保护和恢复管理
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随意性,生产开发等相关问题,导致湿地公园和湿地系统受到严重影响,环境被严重污染,特别是在水资源污染方面特别严重,这对于整体的湿地公园建设都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无法恢复。特别是针对某些白色垃圾或者工厂的废气废水等,对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都会造成严重损害。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因为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对于水资源没有进行严格的保护,对于污水、废水等没有进行资源化处理或者净化能力比较欠缺,由此导致湿地公园建设受到严重影响,湿地系统的功能和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这对于武汉市的整体的生态系统维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3 武汉市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3.1 充分落实相对应的湿地保护措施
在针对武汉市湿地公园进行湿地保护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第一,要着重做好引领示范工作。在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要着重对湿地地区进行有效的提示,特别是针对某些隐蔽性地方要进行充分明确,并且在相对应的区域构建与之相对应的噪声缓冲带,在不同湿地地区种植相对应的乔木灌木等。在选择植被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选取湿地资源更优越,生长更加繁茂的植物,以此起到更加良好的降噪效果。同时也可以充分缓解人类噪声对于湿地资源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或者对动物造成的损害。第二,有效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在针对生态环境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确保环境的优异性和环保性,要尽可能远离湿地区域,确保周围的环境有良好的水域和一定面积的滩涂,进而呈现出应有的保护效果。第三,可以有针对性地搭建繁殖巢,要充分结合鸟类的生活习惯和生长习性等有针对性地搭建相对应的繁殖巢。在进入到繁殖阶段的时候,可以在湿地内选取一处良好的供鸟类栖息的巢穴地点,并且在对应放置地,这样可以有效规避负面因素对其造成的干扰。第四,有针对性地建设生态廊道,在设计生态廊道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湿地动物的情况而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建设生态廊道的过程中要有效排除人类的干扰,同时要充分结合被保护的目标生物的特点以及生态学的相关要求,确保生态廊道的宽度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进而体现出良好的保护效果。第五,要着重做好生态围栏和生态保护区的警示告知工作,为动植物的保护和整个生态系统的维护工作提供必要支持,防止人类的踩踏或其他破坏行为,使湿地动植物得到繁衍生息,可持续发展。第六, 退耕还草植被恢复工程是防止水土流失、减轻污染、维护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湿地植被恢复工程根据地域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在恢复重建区老龙洲周边海拔64.50米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栽植耐水植物,如柳树、枫杨、水杉、池杉等。规划退耕还林176.76公顷。第七, 继续增加对污水处理的有效投入。对已有污水处理厂、管网进行升级改造,保障污水处理达标;对污水直排汉江的片区如襄州区东津镇,必须尽快建设污水处理厂,将所有的生产生活污水都纳入污水处理系统。
3.2 恢复措施
首先,要科学合理地恢复湿地的基质。在恢复基质的过程中,要着重做好地形塑造,有针对性地结合湿地公园的具体建设标准,采用更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不能盲目地操作。其次,要着重做好头层土壤的恢复,可以在施工之前剥离头层土壤并且单独存放,确认施工完成之后再进行相对应的平铺,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土质比较差的地方,进而提升湿地的土壤质量。再次,针对底层泥土污染物进行有效清除,采用更切实可行的人工挖掘和机械清除的方法,确保污染湿地的泥土能够得到有效清除,为湿地植物的良好生长提供必要条件,进而充分做好植被的恢复工作。针对湿地公园的恢复工作而言,使植物带核心或植物得到有效恢复是十分关键的内容。对水生植物等要进行充分地维护和管理,使其拥有更加良好的生长条件。同时也要针对湿地的边界植被进行充分的恢复,要做好隔离带的植物配置,以高大乔木和灌木为主,同时匹配与之对应花灌木等。最后,要严格做好水质净化区域的植被恢复工作,进一步提升湿地的水体去污效果和净化能力,使相关植物得到有效恢复,实现良性发展。
3.3 充分做好水环境恢复工作
在该类恢复措施的执行过程中,要充分满足湿地对于水质的要求,严格做好周围有污染水质的恢复,改善水质量,进而确保水中的微生物和动植物等等可以更加良好地繁殖。在具体操作时可以有效采取补水、治水以及生态节水等措施,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提供必要额保障。同时也要着重对内地水进行有效净化,实现生物学手段的良好应用,进而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4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探究可以看出,在武汉市的湿地公园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对此,应该进一步落实相对应的解决措施,进而为武汉市湿地公园建设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