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兼职问题与对策

2023-01-29张雨爽荣阳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维权岗位

□文/ 张雨爽 荣阳阳 杜 璇 刘 畅 石 蕊

(1.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2.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河北·秦皇岛)

[提要] 当前,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兼职机会越来越多,大学生兼职比例也与日俱增。但是,兼职中仍存在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缺乏有效管治、大学生维权意识淡薄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改善兼职现状可行性建议。

伴随着科技水平和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于生活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从事兼职岗位,缓解经济压力,增加可支配收入。本文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兼职现状,分析兼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中国大学生。首先,通过问卷星发送预调查问卷78 份,根据结果进行修正;其次,通过见数平台发送正式问卷600 份,调查覆盖中国23 个省,调查问卷回收率100% 。经计算,Cronbach's Alpha 值为0.822≥0.7,问卷信度良好,经过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KMO=0.716>0.5,问卷效度良好。对数据运用excel 分析如下:

(一)兼职经历及动机。首先是兼职经历。调查显示,绝大多数(99.9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曾有过兼职的想法,大多数(86%)大学生参与过兼职;大多数未兼职过的大学生(72%)对兼职有好感,且兼职后的大学生对兼职的好感度更高(87%);并且,有兼职经历的大学生往往不止拥有一份兼职,他们中过半数(60%)都做过2~3 份兼职。其次是兼职动机。对于有过兼职经历的被调查者,85%表示兼职的主要目的是赚钱;63%选择兼职是为了锻炼能力;54%则表示兼职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为就业做准备;37.3%认为自己选择兼职只是为了充实业余时间;仅有12%认为满足个人爱好(旅行、游戏、恋爱等)是自己兼职的主因;另有1.7%提到了一些小众原因。

(二)兼职偏好与实际情况。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对于已兼职过的被调查者来说,赚钱是首要目的;而对于未兼职过但有兼职意愿的被调查者来说,最后考虑的才是是否赚钱。对于未兼职的被调查者,他们往往首选能锻炼个人能力的兼职,其次考虑专业贴近度、自由度等因素。因而对于兼职的招聘方来说,吸引并留住大学生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展现岗位较高的薪水和较多的锻炼机会。兼职实际情况如图1所示,在做过兼职的被调查者中,过半数做过家教和服务行业(含:餐厅、书店等实体店工作);其次受欢迎的是企业实习和校内助教;最后是体力劳动和推销代理等。其中,体力劳动不那么受欢迎的原因是比较累;推销代理处于倒数第一,则是因为累也不一定赚得到钱。(图1)

图1 受访者从事兼职类型统计图

(三)兼职中的难题。难题一是兼职与学业的矛盾。根据调查发现,在目前未有过兼职经历的对象中,针对“兼职与学习之间关系”调查,有64.45%的同学给出了4 分及以上的评价,认为兼职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影响较大,并且仅有2.22%的人认为兼职对学习完全没有影响。而有过兼职经历的学生中,93.51%的同学打出了4 分及以上的分值,认为兼职完全没有影响其学习同学占比为0。大学生对兼职的态度对比显示,绝大部分调查对象都认同兼职行为影响到了其自身的学习,并且影响程度较大。难题二是兼职选择缺乏针对性。在兼职工作中,大多是餐饮员、传单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大学生虽然也能获得不错的物质报酬,但这种操作容易的工作与自己专业关联性不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意义不大。另外,大学生判断能力相对较弱,自己无法判断兼职的好坏时,容易产生从众行为,选择过于随意。因此,引导大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兼职工作是一个需要迫切去做的工作。难题三是兼职缺乏对应的法律规范。兼职目前只是一种可由法律推知的劳动形式。兼职过程中存在劳动合同缺乏规范,兼职劳动者缺乏法律保护,一些基本的劳动条件、安全卫生等没有保障,法规不健全导致的维权成本高等问题,目前仍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难题四是大学生维权意识淡薄。根据调查,对于尚未进行过兼职行为的大学生,在寻找兼职面对的问题中,占比最高的是“担心受骗”,其次是“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对于有过兼职社会实践的学生,有过被骗经历的大学生高达66.2%。其被骗方式各种各样。在整个调查样本中,有1/4 的学生都曾被网络兼职陷阱所骗。大学生兼职是社会常态,但是国家仍未出台相应的政策,导致大学生兼职中介市场混乱无序。此外,学校缺乏对学生兼职的教育管控,兼职管理制度基本属于空白;大学生自身心理上尚不健全,社会经验不足,极易上当受骗,被违法分子、不良中介机构等蒙骗。如图2 所示,在事后追责方面,学生维权意识低,诉讼过程漫长,成本过高,使得大学生维权意念不高,面临问题时,学生选择往往是自己吃亏,不了了之。(图2)

图2 受骗后采取措施统计图

难题五是兼职寻找困难,不公平现象较为普遍。寻找兼职遇到的困难统计如图3、图4 所示。大学生兼职地域性较强,一般就在校内或当地市内。通过研究发现,在选择校外兼职过程中,学生们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时间、距离等因素,在校内兼职中,兼职机会少和兼职报酬低则成为了学生们选择兼职面临的考验。无论校内校外,真正找到一份合适的兼职工作是较为困难的。而且在兼职过程中,大学生相对来说往往处于一个较弱的社会地位,因此往往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较为突出的便是分配不均。(图3、图4)

图3 大学生校内兼职遇到的困难统计图

图4 大学生校外兼职遇到的困难统计图

(四)实习情况及地点偏好。42%的被调查者进行过实习,另有40%的被调查者准备进行实习,仅有18%的调查者暂时没有打算。一二线城市和学校所在地成为实习热门地点。就实习地点来说,更多的被调查者选择一二线城市或者学校所在城市;有少部分被调查者表示更愿意在家乡实习。除了上述三个选择外,极少有被调查者选择其他选项。

(五)兼职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分析。对于兼职单位,团队归纳出招聘对员工的共性要求:重视应聘者职业操守、专业素质,不重视社会技能、院校等级等。图5 为兼职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统计图。从图中可以发现,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技能,其次是专业性,说明用人单位更多看重大学生的能力,希望大学生快速适应岗位,为单位创造效益。这也说明兼职属于中短期合作,这是兼职与全职的本质区别,对于兼职而言,用人单位不愿去进行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因此他们更青睐于有实践技能的学生。(图5)

图5 供方视角下兼职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

(六)以校方为代表的第三方分析。大多数大学在兼职过程中的参与度不够。校方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机构,与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兼职岗位,同时也可以设立勤工助学中心、权益保障部门等维护学生权益。但在大学生兼职人才市场中,学校更多扮演着提供兼职信息和兼职岗位的角色,如图6 所示,过半数的学校在联系实习单位和帮助学生维权方面做的工作不太完善。(图6)

图6 校方参与统计图

通过对部分学校勤工助学部门的关键人员的访谈和交流,发现校内的兼职岗位相对比较安全,但是岗位设置过少,尤其是与大学生专业相关的助教岗位、科研助手岗位等比较紧缺。因校内岗位供不应求,许多大学生不得不去校外兼职。但由于疫情,各学校常处于封闭状态,这进一步阻碍了大学生在校期间从事校外兼职。

二、大学生兼职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兼职存在随意性、短视性、盲从性的现状特点。大学是提升能力的黄金时期,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于兼职选择往往受身边朋友影响较大,缺乏规划性。多数学生仅仅把其当作赚取零花钱的渠道,又由于信息不对称,最终往往选择与专业相关度不高的工作;而仅有的一部分有清晰职业规划的大学生,往往会想方设法地试图在激烈竞争中存活,从而相对更有机会选择能锻炼专业能力的企业实习和校内助教职位。

(二)大学生兼职人才市场存在供需失衡现象。实习、助教等可以培养专业能力的兼职岗位更受大学生青睐,但由于这类岗较少、竞争激烈,招聘条件也越来越高,许多被排除在外的大学生只能选择一些提供劳动力的服务性行业。因此,实际情况中,从事服务性行业兼职的大学生反而最多。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大学生专业技能提升,而且会助长压榨大学生廉价劳动力的不正之风。

(三)大学生兼职人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供方对需方知之甚少,需要市场或其他相关方加以引导。首先,供方对需方的需求理解偏狭窄。大多数大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理想的岗位究竟更需要哪些能力,将其简单地归为了名校、专业水平高等硬实力因素,却忽视了沟通协作、心理素质等实际应用中的软实力要求。其次,大学生对薪资的态度往往偏乐观,实际兼职工资多数处于1,000 元及以下的较低水平。

(四)大学生兼职存在维权意识薄弱现象。大学生往往在利益遭受损失后,才发现与雇佣方之间没有作为法律依据的书面合同等相关证据,也不知如何检举揭发。通过调查,父母态度对大学生维权行为的影响较大,不受父母支持的同学往往在合法权利受到侵害后选择忍气吞声。

(五)后疫情时代存在线下实习热度减少、线上兼职岗位增多现象。一方面选择线下实习的大学生往往更看重一二线城市作为实习地点,但是该类城市由于人口流动大,往往是疫情多发地,出于安全性考虑,不少大学生不得不终止了实习计划。另一方面线上兼职岗位增多,但是由于线上市场监管更加困难,大学生兼职被骗情况愈演愈烈。

三、大学生兼职问题解决措施

(一)政府举措。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兼职活动,同时加强对兼职市场的监管力度,为大学生兼职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在立法环境不明晰的情况下,可以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在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下,制定兼职管理规则。二是转化高校培养模式。相关教育部门应引导高校改善教学考核指标和目标,增加教育过程中的实践行为,引导高校培养模式从单向教育式向多向交流式转化。三是完善法律保护机制。大学生兼职往往处于学校监管能力范围之外,这时便需要法律约束。《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对学生兼职工作的适用应是“例外适用”,而不是“原则适用”,故应建立与大学生相适应的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体系,特别关注学生兼职信息违法泄露等不易监管的领域。

(二)学校举措。一是规范兼职招聘市场,增强校企合作。对校外招收大学生兼职的机构进行评估,优先向学生推荐正规用人单位,建立白名单,帮助学生规避风险。同时,学校与一些企业进行合作,为企业推送兼职人才。二是引导学生兼职选择与权益维护。当前大学生兼职整体上专业技能使用率低,与所学专业的适配性差,应当通过宣讲宣传、知识培训等方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岗位,同时加强法制教育,开展对《合同法》《劳动法》的教学与维权案例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与自身权益相关的法律知识。三是提高助学金补助力度,增加校内兼职岗位。校内增加开设如小班等兼职岗位,为学生兼职提供更多的优质选择。四是增强校企合作。实习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教育的“贯通体”“交叉体”和“共同体”,对学生的科研和今后的工作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实习经历利于学生更早地明白考证的重要性,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号召。

(三)企业举措。一是提供更多兼职岗位。对于人员短缺的企业,建议提供更多的兼职岗位,扩大市场需求,在为更多大学生提供兼职岗位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运营压力。二是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增强与高校的合作。企业与大学人才的合作,应不局限于实习生的招聘。首先,可以通过大学生兼职的形式将工作进行外包,以减小员工工作压力;其次,可通过校企联合共建实习基地,企业应主动参与到实践中去,按照职业前景对高校专业提出意见,同时派出优秀职工沟通学习,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并招揽表现优异的大学生成为新员工。三是倡导合同保障机制。雇主的买方垄断力量远远高于劳动力供给方,容易导致大学生对企业的信任丧失,所以双方应当共同制定合适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做到企业用人放心、大学生兼职舒心。

(四)大学生举措。一是谨慎选择兼职。在选择兼职的过程中,增强自己防范意识,保持警惕。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许多行业低迷,更容易出现违约与经济纠纷。如果遭遇受骗或侵权行为,应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寻求学校、老师、父母等的帮助。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兼职渠道。明确自身的职业特长,优先考虑与自己适配度高的职位。三是学业为重,平衡兼职与学业。合理安排兼职时间,妥善处理好兼职与学业之间的平衡关系。四是提高防范与法律意识。学习基础的法律课程和兼职培训,逐步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学会利用法律的力量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 (通讯作者:荣阳阳)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维权岗位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维权去哪里?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完美 打假维权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网购遭欺诈 维权有种法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你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