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技术在对外援助中的应用

2023-01-29郎晓爽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受援国援助区块

□文/ 郎晓爽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天津)

[提要] 近年来,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提高对外援助有效性。然而,对外援助各参与方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受援国不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援助国不完善的组织激励制度阻碍援助资源的有效分配,带来较高的援助成本。区块链技术集成分布式网络、加密技术、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多种技术,在对外援助领域发挥巨大作用。中国作为新兴援助国需要抓住机遇,加强对外援助领域区块链技术的资源投入力度,增强中国在对外援助中的数字化优势。

2011 年,韩国釜山召开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第四次高级别会议将对外援助的评估标准从“援助有效性”调整为“发展有效性”。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对外援助目标从以往单纯的促进受援国的减贫和经济增长扩大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援助评估标准和援助指导方针的改变,并没有显著提高对外援助效果,对外援助仍面临着较高成本。近年来,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改变着经济社会的运行方式,对外援助作为一项涉及面广泛、促进国际互助合作的跨国界活动,也同样受到新技术在经济社会中应用的影响。2018 年7 月,联合国秘书长Antonio Guterres 提议将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革新技术,用于改善国家之间以及全球秩序的信任下降问题,以提高对外援助效率。2018 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制定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 年)》也指出中国将结合自身优势,在大数据、区块链和其他应用方面为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当前对外援助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中国在南南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中国在对外援助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加。然而,伴随着中国援助范围的扩大、援助资金的增多,中国也出现援助政策执行不一致、援助透明度低、援助成本高等问题,导致了援助的低效率。首先,从中国的援助政策信息一致性来看,援外的信息传导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援助政策和指令需要在各援助部门和层级之间进行上传下达,重复性的筛选和处理工作容易造成援助信息被遗漏、被篡改和失真,从而导致援助执行部门的实际援助活动与援助国援助政策目标的偏离,造成对外援助的低效率。其次,在援助透明度上,中国对外援助的资源流向、具体援助项目及援助方式、后续评估等未形成透明完整的报告,援外透明度低不利于中国在援助项目上吸取经验,并容易导致相关人员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中国援助透明度低的现状损害了中国在对外援助领域负责的大国形象,为西方一些国家故意抹黑中国提供了机会。最后,在中国的援助成本上,援助治理机制的繁杂和冗余、对受援国相关信息的审查和监管投入,都增加了中国援外项目的行政成本和执行成本负担。

作为双向互动项目,受援国的政治制度也影响着援助有效性:一方面大多数受援国的政治环境极不稳定,而且缺乏有效执行的产权制度和处理腐败行为的能力;另一方面脆弱的受援国政府可能受到国内利益集团的施压,无法履行接受援助前承诺的改革措施,这些因素都降低了援助有效性。此外,援助国和受援国之间的政治差异和地理隔离加剧了援助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阻碍了正常的绩效反馈,导致援助国在评估援助项目时做出错误判断,影响援助项目的实施计划。

总之,由于对外援助形成的信息高度不对称市场,无法确保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并缺乏有效的政治制度进行信息识别和交互,从而使援助双方都无法做出可信的承诺。

二、区块链技术在对外援助中的应用背景

区块链技术的层级结构很好地契合了当前对外援助面临的挑战,学术界和实践界对其在对外援助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讨论。

(一)技术层面。区块链利用分层结构进行数据处理和程序运行,自下而上为可分为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六个层级。其中,数据层用来存储交易数据,确保存储信息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网络层可实现信息的点对点传播,并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共识层用于维护和更新区块链,使高度分散的各参与方在信息传播和验证上达成共识;激励层将经济因素集成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用于激励遵守共识协议并参与记账的各主体;合约层包括脚本代码、算法机制和智能合约,智能合约用于明确各参与方之间的利益分配、权责分配和风险控制,并在满足预设条件时自动执行协议;应用层主要涉及数字货币、金融系统、医疗系统等。区块链各层级间的相互协作形成了一个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促使交易双方在无需第三方中介机构背书的条件下自动达成信任,并实现交易数据的不易篡改、不易伪造、可追溯和一致性等目标。区块链所具有的分布式数据库是对包含重要信息的集中控制系统的替代,其去中心化的特征使得多中心和多方参与成为常态,特别适用于当前对外援助中多中心治理的发展趋势,能够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图1)

图1 区块链层级结构图

(二)应用层面。区块链技术不仅仅是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创新,也是协调行为人的机制或社会治理制度的创新。随着区块链技术在经济社会中应用的逐渐增加,学术界对其在对外援助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讨论。联合国、国际人道主义事务研究所(IIHA)、美国耶鲁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等国际组织与科研院所都在积极探索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对外援助中的可能渠道,尤其是区块链技术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结合。将区块链视为一种新制度技术,认为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实际上,区块链技术对对外援助可产生两种相反的影响: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可形成对现有对外援助体系的补充(即“补充论”),即区块链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当前各援助国对外援助机构、国际援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援助效率;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构成了对现有对外援助体系的替代(即“替代论”),在对外援助中采用区块链技术可以绕开现有的政府主导的对外援助机制,形成个人对个人的援助体系。当前,区块链技术更多地作为现有对外援助体系的补充机制存在,并被广泛应用到联合国妇女署、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援助机构中,成为加强其内部援助信息互通和促进机构间沟通协作的有力工具。

近年来,受援国一直致力于减少与较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区块链技术成为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和制度完善的首选技术。“Blockchain Technology”这一关键词在发展中国家获得很高的谷歌趋势搜索指数。对2015~2020 年178 个国家或地区谷歌搜索指数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Blockchain Technology”的搜索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排名前10 的国家中有8 个是发展中国家,其中包含7 个非洲国家,这表明发展中国家对区块链技术拥有很强的接受程度和实施意愿。(图2)

图2 2015~2020 年排名前10 国家对“Bl ockchai n t echnol ogy”谷歌搜索指数图

三、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提高对外援助的评估有效性

对外援助中委托代理的层级越多,援助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越容易被遗漏、歪曲和过滤,援助信息的失真率也越高。当前不完善的信息传导机制阻碍了对援助项目的有效监测和评估,难以核实的援助结果又进一步扭曲了援助机构的绩效激励机制,降低了援助机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对外援助机构也无法根据现有的援助结果修正下一期的援助计划并调整援助资源的分配方案,造成援助项目绩效反馈链条的断裂。

援助项目的有效评估依赖于援助信息的有效获取。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援助项目评估中,可以构建起透明高效的信息传导机制,基于事前多方共识机制建立的分布式数据存储记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从而有效平衡援助国和受援国所掌握的援助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区块链作为分布式共享数据库,援助国和受援国可以在同一区块链网络上的不同节点分享自己的数据。援助项目执行过程中一旦有交易发生,该条交易信息将通过哈希算法与前一条信息绑定并形成信息链,且被赋予时间戳,该交易信息在传播或被读取时都无法被篡改,保证了援助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同时,交易信息被记录后将会在整个区块链网络中进行广播,所有网络节点的参与者接收到广播后,可对该交易信息进行审查和验证,并将该交易信息记录在各自维护的区块链上,从而能够解决援助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拜占庭将军问题”,保证信息传递的一致性。依托于区块链技术形成的援助信息传导机制能够有效改善援助信息的传递质量,最大限度地确保信息传递的安全性,进而提高援助评估的有效性。

四、区块链技术在中国对外援助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援助机构的成功部署,为中国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对外援助领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国际社会关系的交互方式,由单点联系转化为去中心化的多主体参与模式,其透明化的特性加强了对外援助形式的公平性和包容性。近年来,中国一直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渠道,通过区块链技术来增强国际政治信任,促进各国的经济融合和包容发展。然而,在援助过程中大多数受援国的信息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短缺的社会教育资源限制了受援国人员使用高新技术的能力,因此在受援国部署区块链技术上面临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外,国际社会尚未形成针对区块链技术的统一管理规范和监管条约,国际市场的逐利性有可能将区块链技术应用推向非法领域。在此背景下,区块链技术在中国对外援助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将区块链技术作为补充性技术工具。中国在制定对外援助战略和政策时,可将区块链技术作为实施援助项目的补充性技术工具,降低区块链技术的进入壁垒。中国已经尝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支付、跨境结算、跨境融资等领域。已有学者提出中国与中亚国家建立跨境贸易区块链的方案,通过搭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盟链,依靠区块链技术创建的信任和共识,为合作双方增强信任创造了良好条件,降低了各行为体的道德风险,提高了双方援助贸易的有效性。此外,利用智能合约约定双方交易结算的数字货币,根据数字货币购买力兑换相应的人民币,还能有效规避以美元为标的的外汇储备约束,进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二)加强对外援助领域区块链技术的资源投入力度。一方面中国需加快培养区块链技术人才,增加资源投入,依托高校或企业平台,解决好区块链技术在对外援助中的应用成本和技术门槛,推动数字化标准的统一和合作机制的整合。此外,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区块链相关制度的设计能力、远景规划能力和信息资源供给能力,通过与其他援助机构的有效合作形成共治,推动区块链技术在中国对外援助中的规范发展。另一方面还应重视对受援国信息基础设施的援助,通过区块链领域的技术援助加强向受援国的技术转移,促进受援国的技术进步,为区块链技术在对外援助上的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三)完善区块链技术监管制度。区块链技术的存在实现了信任的去中介化,强化了中国与受援国间的信任机制。但是,区块链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依旧面临着较大的监管真空,尤其在国际货币市场中,虚拟货币乱象丛生,受援国不完善的政治制度更易受到冲击,成为跨国洗钱、灰色交易之地。中国可与多边援助机构、援助国以及受援国成立区块链监管组织,积极调查区块链存在的法律和监管空白,加深与各国或机构间的沟通协作,制定区块链关键技术统一标准,规范区块链在对外援助中的健康发展。

区块链技术带来的信息技术变革对对外援助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现阶段,区块链以一种可信的技术方式影响着对外援助系统。首先,通过分布式网络、加密技术、共识机制等多种层级架构技术,区块链技术构建起透明高效的对外援助信息传导机制,确保信息传递中的一致性、准确性与安全性。利用区块链技术,援助信息的传递方式由传统集中式转变为分布扩散式,推动了援助机构内部的扁平化趋势,提高了援助信息的传递效率。其次,借助智能合约的自动触发机制,援助机构可以即时监测对外援助活动,并遏止援助数据的泄露,完善了对外援助信用体系和惩戒机制,降低了对外援助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弥合了对外援助各参与方的信任危机,提高了对外援助有效性。

随着区块链技术在对外援助中影响的逐渐扩大,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援助机构日益加强了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探讨。虽然区块链技术在受援国部署中面临较多的现实问题,但仍是援助国和受援国为促进援助可持续发展合作而努力的目标。中国作为新兴援助国,应抓住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机遇,做好充分的理论与技术攻坚克难的准备,从而增强中国在“一带一路”以及南南合作方面的数字化主导优势。

猜你喜欢

受援国援助区块
中国对外农业援助的可持续发展
爱心援助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