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以四川省某民办高校专科学生为例

2023-01-29明海英赵翊羽

英语教师 2022年19期
关键词:综合英语英语评价

明海英 赵翊羽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2000)。这表明大学英语专业要在国家新形势下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实用人才。这“对英语人才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王梦杰 2019)。就大学英语专业专科学生而言,在“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教学模式”(梁莉春 2014),“综合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调动其主动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否符合其实际情况,均值得研究。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专科学生一、二年级的核心课程,具有提高其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作用,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程。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很有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其对“综合英语”课堂教学现状的看法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以四川省某民办高校应用英语专业专科一、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向每个学生发送电子问卷的方式进行抽样调查,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问卷调查以汉语形式进行,以期学生更好地回答相关问题,表达真实想法。

调查问卷共10道题,其中7道为客观选择题,3道为主观简答题。客观选择题主要调查以下四个方面:(1)师生课堂互动情况;(2)学生是否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锻炼听说能力;(3)教师授课方式;(4)学生能否集中注意力。3道主观简答题主要关注学生课堂需求和对目前课程考核方式的评价。共发放6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52份。同时,与授课教师进行了实地访谈,得到了很多反馈。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调查问卷涉及客观题和主观题,涉及不同方面,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调查结果。

(一)师生课堂互动情况

本部分共两个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在‘综合英语’课堂上,是否有机会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参与问卷调查的552名学生中有381人选择了“很多”,占69.02%,148人选择了“有时”,占 26.81%,19人选择“很少”,占3.44%,4人选择“几乎没有”,占0.72%(见下页表1)。

表1

针对第二个问题“在‘综合英语’课堂上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否足够”,参与问卷调查的552名学生中有459人选择了“足够”,占83.15%,80人选择了“一般”,占14.49%,10人选择了“较少”,占 1.81%,3人选择了“几乎没有”,占0.54%(见表 2)。

表2

从前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来看,在“综合英语”课程的课堂上就师生互动这一板块,教师创造较多机会让学生交流,学生也利用这些机会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认为课堂上的互动、交流足够。可见学生对课堂互动情况比较满意。这一点可以继续保持,但需要针对每一级的不同教学对象进行调整,更贴合学生实际,使其产生共情,有话可说,从而使课堂互动更有效果。

对于此问题,受访教师认为语言教学要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正确使用英语交流,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真正内化知识。因此,教师创设很多场景,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师生互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总是学习积极、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发言,锻炼自己。很多学生虽然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不够自信,不主动与教师互动,只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加强师生互动。

(二)学生是否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锻炼听说能力

本部分共设计三个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教师在‘综合英语’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听说练习的机会多吗”,参与问卷调查的552名学生中有388人选择了“很多”,占70.29%,146人选择了“有时”,占26.45%,14人选择“很少”,占 2.54%,4人选择“几乎没有”,占0.72%。

针对第二个问题“教师是否会紧扣教材,结合学生兴趣和现实生活精心组织各种课堂活动,锻炼他们的听说能力”,参与问卷调查的552名学生中有444人选择了“很多”,占80.43%,95人选择了“有时”,占 17.21%,12人选择“很少”,占 2.17%,1人选择“几乎没有”,占0.18%。

针对第三个问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锻炼听说能力的时间大约占整堂课的多少”,参与问卷调查的552名学生中有204人选择了“1/2”,占36.96%,272人选择了“1/3”,占 49.28%,67人选择了“1/4”,占12.14%,9人选择了“1/5”,占1.63%。

从本部分三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在“综合英语”课堂上,教师提供了较多的锻炼听说能力的机会,且参与课堂活动锻炼听说能力的时间占整堂课的1/3及以上。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得知,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在“综合英语”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中心,而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并将这一教学理念付诸实践,设计听课文录音、短文听写填空、补充听力材料等,锻炼学生的能力,基本每一堂课都会涉及听说内容,从而调动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认识到,对应用英语专业的专科学生而言,听说能力非常重要,尤其是听的能力,因为“听是教学的第一步,听不仅是一种技能,而且是说的基础。学会听有助于其他技能的发展”(赵荣娜、卢秀丽 2018)。因此,课堂中需要大量的听力输入训练,以达到锻炼及提高听力的目的。实际上,主导课堂的仍是基础较好、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基础薄弱的学生要么听不懂,要么不会说,锻炼的程度极其有限,两极分化现象极其普遍,这是需要课程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教师授课方式

本部分设计了一个问题,即“教师的授课方式是什么?”参与问卷调查的552名学生中,93.12%的学生认为“教师较多与学生互动,关注他们的需求,随时调整教学方式”,4.53%的学生认为“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多,对学生需求关注不够”,2.17%的学生认为“教师与学生互动很少,喜欢站在讲台上讲解或者操作课件”,0.18%的学生认为“教师基本没有与学生交流,导致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

这说明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需求,并不断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的水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学生对此有较深刻的认识。从与教师的访谈得知,教师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在课上和课后都会与他们交流,在这一点上,师生都比较满意。

(四)学生能否集中注意力

本部分设计了一个问题,即“当教师讲解课文时,你能集中注意力听吗?”参与问卷调查的552名学生中,有361名学生(65.40%)认为“注意力经常高度集中,生怕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而无法了解课文”,163名学生(29.53%)选择“注意力经常高度集中,因为担心教师会随时提问”,25名学生(4.53%)选择“注意力经常被分散,不知道教师讲到哪里了”,只有3名学生认为“基本不能集中注意力,经常走神”。根据调查分析可知,94.93%的学生认为自己上课注意力经常高度集中,说明他们的学习态度认真,总体上课状态很好;有少数学生会走神,不能集中注意力,这属于正常现象。因为部分学生的英语底子很差,课堂上不能紧跟教学节奏,需要在课后巩固复习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访谈得知,在教师看来,部分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原因主要是害怕教师提问,说明他们缺乏学习主动性,长期被动学习,容易产生倦怠心理。

(五)对“综合英语”课堂的期待

为了了解学生对“综合英语”课堂的期待,设计了两个问题,针对问题一“通过‘综合英语’课程的学习,你最希望提升听、说、读、写、译语言能力中的哪些方面?请简单说明理由(多选题)。”参与问卷调查的552名学生中有211名(38.22%)认为需要提高听力,189名(34.23%)需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292名(52.89%)想要同时提高听说能力,195名(35.33%)想要提高翻译能力,152名(27.52%)想要提高写作能力。虽然学生想要提高的方面不同,但是能精准找到自己的缺陷,并希望在“综合英语”课堂上提高英语能力。可以看出,学生对“综合英语”课程有很高的期待。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学生的期待,结合他们的学习需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设计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其在“综合英语”课堂上有所收获,提升能力。

针对问题二“如果你是‘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师,会设计哪些形式的课堂活动?”有的学生认为“我觉得现在‘综合英语’比其他课程都好,非常喜欢。”这是对“综合英语”课程教师的肯定。很多学生设想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以优带差;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分享经历,布置假期实践活动作业;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讨论段落或进行趣味单词游戏;通过提问,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并给予其鼓励,调动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对话,多介绍背景知识”。学生的回答给教师提供了一些教学思路,同时反映出他们想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课堂,展现自己。这说明“综合英语”课堂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六)对“综合英语”课程考核方式的评价

调查问卷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对“综合英语”课程考核方式的评价。目前的课程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50.00%(考勤30.00%、作业/测验20.00%、课堂参与20.00%、月考30.00%)+期末考试50.00%。通过调查发现,317名学生(67.21%)认为这种评价方式很合理,可见他们比较认同这样的评价方式,56名学生(10.14%)认为月考有些频繁,不太合理,容易让人紧张,希望取消月考。总体而言,大部分学生比较赞同这样的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为过程性评价,期末成绩为终结性评价,两者在学生的最终评价中占同等比例。过程性评价并非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的评价,而是更多关注平时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平时教学过程发现,由于考勤在平时成绩中占的比重较大,学生很少缺勤,作业完成情况良好。此外,由于课堂参与也属于过程性评价,部分学生上课特别积极,而性格内向、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课堂参与这一方面明显不足,这是课堂教学实践及此次调研中反映出的亟须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关注性格内向、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鼓励等方式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终结性评价表现为期末考试,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教学模式与实际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协调。

结语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认为(1)课堂互动总量足够;(2)在课堂上,教师设计较多的课堂活动,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3)在课堂上,学生有很多锻炼英语听说能力的机会;(4)课程评价方式合理。总体来看,学生对“综合英语”的教学模式整体较满意,但对自己的“综合英语”水平不太满意,对“综合英语”课程的期待较高。通过访谈得知,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很满意。事实上,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发现,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教学效果不一致,甚至相差甚远。因此,有待进一步改革“综合英语”课程课堂教学,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综合英语英语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综合英语”课程学习策略探究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综合英语》的深度融合探究
读英语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酷酷英语林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