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地球之肾”
2023-01-29本刊综合
本刊综合
2022 年11 月5 日至13 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湖北武汉设主会场举行,这是我国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大会开幕式,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
湿地是陆地、流水、静水、河口和海洋系统中各种沼生、湿生区域的总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虽然湿地仅覆盖了地球表面的6%,却为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
湿地这么重要,你对它了解吗?本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湿地、认识湿地。
“地球之肾”——湿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国风·秦风·蒹葭》中描写的地方就属于湿地。
按照《湿地公约》的分类系统,湿地共分为海洋(海岸)湿地、内陆湿地和人工湿地三大类。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也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殖之地。
图1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滇源街道甸尾村水杉湿地(图/新华社发 费超 摄)
湿地的自净能力很强,像人体的肾一样,湿地发挥了“排毒”“解毒”的功能,所以被喻为“地球之肾”。
湿地能把大量的水储存在植物体内,在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改善水质和维持区域水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湿地还被称为“鸟类的天堂”和“人类的聚宝盆”。在我国贵州的草原湿地,每年栖息越冬的鸟就有180多种,数量超过20 万只。
除了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湿地还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盐、芒硝、天然碱、石膏等多种工业原料,以及硼、锂等多种稀有矿藏。
中国的湿地资源
从黄河三角洲到青海湖,从黑龙江扎龙到海南东寨港,翻开中国地图,我们可以看到5 600 多万公顷的湿地和多种多样的湿地类型。
中国的湿地面积约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截至2019 年12 月,我国共有57 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它们分布在22 个省份,总面积达到739 万公顷。
丰富的湿地资源孕育了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据统计,目前中国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湿地植物4 220 种,动物2 312 种。以湿地水鸟为例,中国湿地有水鸟271 种,其中包含亚洲57 种濒危鸟类中的31 种;全球雁鸭类有166 种,中国湿地有50 种;全球鹤类有15 种,中国记录了9 种。
下面,让我们走进那些富有特色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一览我国湿地的生态画卷。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东部岳阳市境内,是湖南省最早成立的湿地类保护区。1992 年,该保护区成为我国首批加入《湿地公约》的六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图2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网)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湿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总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群,它既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重要河流的主要水源地,也是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
◆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
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以高寒泥炭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寒泥炭沼泽,也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丹顶鹤、黑嘴鸥等珍稀水禽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地。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东北部,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中红树林资源最多、树种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
图3 红树林能在海水中生长,素有“海上森林”之称(图/《中国绿色时报》陈为人 摄)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湿地内,是我国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公园,也是我国第一个集城中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腹地,由许多小型浅水湖泊和广阔的草甸、草原组成。该保护区有“鹤的故乡”的美称。
目前,全世界的鹤类共有15 种,分布在中国的有9 种,而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就有6 种。在全世界范围内,珍贵的丹顶鹤仅有3 000 多只,其中300 多只分布在该保护区内。
图4 丹顶鹤被称为“湿地中的精灵”(图/央广网发 宋燕军 摄)
保护湿地,我们在行动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20 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不合理的开发,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威胁。
中国十分重视湿地保护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秉持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将重要湿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增强湿地生态功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从2012 年至今,我国累计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3 400 多个,新增和修复湿地80 余万公顷。
2022 年6 月1 日,我国首部专门保护湿地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施行。该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确立了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提升湿地生态功能提供了法律遵循。
图5 湿地夏季美景(图/央广网发 宋燕军 摄)
有力的保护也让我国的湿地显现出更多活力:长江沿线,“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渤海之滨,黑嘴鸥的数量从20 世纪90 年代的千余只增至目前的上万只;西湖之畔,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10 年来增加了近700 种动植物,成为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的天堂;……
湿地是温和的,她可以涵养水源,哺育万物;湿地也是强悍的,她可以过滤毒素,调蓄洪水。作为大自然的一员,我们应该携手保护“地球之肾”,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延伸阅读
世界湿地日
1971 年2 月2 日,来自18 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为了纪念这一创举,提高公众保护湿地的意识,1996 年,《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从1997 年起,将每年的2 月2 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通过指定保护区、实施有效的政策和分享知识,《湿地公约》督促各国采取措施保护湿地并合理利用湿地。目前,《湿地公约》共有172 个缔约方,每个加入该公约的国家必须指定至少一个湿地,以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