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农民运动中土地改革的研究与应用
2023-01-29王一然哈尔滨师范大学殷玉萍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 王一然 (哈尔滨师范大学) 殷玉萍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土地改革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我国的土地改革运动主要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土地革命运动。海陆丰农民运动中的土地改革则是我国较早的土地改革运动。彭湃是海陆丰土地改革中杰出的领导者。在他领导之下,海陆丰人民进行了农民运动,建立起了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并于1927年11月,在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土地改革运动①。这场土地改革运动为我党之后的土地革命运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海陆丰农民运动中土地改革的原因
海陆丰的土地改革是有其原因的,并不是一场盲目的改革运动。而是从当时海陆丰的现实需要出发,进行的一场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革运动。
(一)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从古至今,我国一直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在当时的海陆丰地区,由于生产力落后,社会经济条件极其艰难,大量土地得不到耕作。地主和富户虽拥有大量的可耕土地,但他们对外进行出租的土地价格却十分昂贵。农村中人数众多的贫农、雇农和中农无法承担昂贵的地租,他们能够耕作的土地也寥寥无几。与此同时,当地的物价持续升高,政府对于海陆丰农民长期的苛捐杂税,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或者机关来保障农民最基本的生活。在这种日渐恶劣的情况下,海陆丰急需进行土地改革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二)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在中国古代,地主土地所有制就长期存在,它主要就是以剥削农民为主。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并未彻底的打破封建专制制度,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地主所有制。因此,在辛亥革命胜利后,海丰的政治状况虽然得到改变,但海陆丰农民一直处在阶级中的底层,并未摆脱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而后随着第一次国民革命的失败,国共合作的破灭,导致封建势力再一次卷土重来。中国共产党逐渐意识到,封建制度是阻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真正推翻封建统治,就必须从土地入手。只有进行土地革命,彻底改变这种封建土地制度,才能真正地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解放生产力,使国家远离贫困落后的局面。为此,土地革命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三)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农民在当时占社会人口的大部分。大部分的农民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出卖土地成为佃户,最终破产,成为无产阶级的主要力量。作为海陆丰农民运动的领导者彭湃也意识到了农民的重要性。他将农民视为革命的主体。而第一次国民革命的失败,以无产阶级为主要力量的中国共产党急需建立革命根据地来凝聚力量,保存实力。为此,农民问题也就自然地成为了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因此,作为革命根据地之一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农民问题上升为当时海陆丰的首要问题,农民的土地问题更是成为重中之重。只有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只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能团结农民的力量,进而取得革命的胜利。
(四)响应党的号召
1920年,陈独秀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要将生产工具尤其是土地收归社会共有、公用。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提出了土地国有的主张,指出要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1922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主张》中明确指出,要没收军阀官僚的财产,将没收的田地分给贫苦的农民,实行限制租客率。1927年7月,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1927年8月,党中央在“八七会议”上正式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政策。在党的号召下,许多革命人士投身于土地改革的实践运动中。彭湃也根据党的指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海陆丰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二、海陆丰农民运动中土地改革的过程
通过对海陆丰农民运动中土地改革的过程进行梳理,能够更好的探究早期土地革命的思想。
(一)海陆丰农民运动中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
由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土地改革主要从减租减息和没收地主土地分配两方面入手。1927年,彭湃根据八七会议思想,发表了一篇《土地革命》的文章,其中着重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他认为要想解决农民痛苦必须解决土地问题,而且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必先进行武装。并主张要通过教育的方式来引导农民,并提出要丰年减租,如果是灾害的年份来减租则是毫无意义的。同时,彭湃根据当时海陆丰的旧货币体系,在海陆丰成立了劳动银行,用银行印刷出来的资金来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彭湃所建立的海陆丰苏维埃政府还确立并通过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第一部土地法—《没收土地案》②。这部土地法蕴含着深刻的土地革命思想,在中国土地改革的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部土地法案中,彭湃主要针对海陆丰土地的现存问题进行了深刻探究。并从劳动者的角度出发,最大程度上照顾了劳动者的利益。对于农民的分田问题也有了较为完备地准则。他一共列举了五条分田准则③。第一,以人数的多少进行分田。第二,以老弱病残为尺度进行分田。第三,根据家庭有没有其他种类的经济收入来分田。第四,根据土地的贫瘠状况进行公平分配。第五,根据俄国办法,通过乡苏维埃来认定是否进行分田。同时,他也强调不劳动的农民不能得到土地,不参加革命的农民也不能得到土地。明确地指出只有拥有土地使用证,才能享受土地使用权④。
《海陆丰农民运动》是彭湃的又一伟大著作。在这本著作中,彭湃针对农民问题进行了深刻地分析⑤。他首先从海陆丰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出发,以辛亥革命为时间分界线,剖析海丰农民的政治地位。对农民出现贫困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他指出在辛亥革命以前,农民就长期受到压迫。辛亥革命胜利后,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农民就更是苦不堪言。并将海丰县的农户分为了纯自耕农、半自耕农和佃农三种。当时海丰县的佃农人数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半数以上。帝国主义侵略、政府的苛捐杂税以及肥料种子、农具昂贵等原因都导致了从事农业生产的海陆丰农民得到的工钱极低,入不敷出,日渐贫困。同时,彭湃还指出了海陆丰农民的文化状况。海陆丰农民承担不起昂贵的教育经费,以致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只能依赖于耕种,最终进入恶性循环。在报告的最后,彭湃再次强调了海陆丰的现实状况:地主压迫农民;农民仇恨地主;会员证被滥用;土地价值低落;地主阶级不肯借钱给农民。彭湃通过对海陆丰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海陆丰的土地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海陆丰农民运动中土地改革思想的优缺点
海陆丰土地改革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许多可取之处。第一,它联系了农民群众,发动广大群众,并意识到了农民的重要性。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土地问题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推行正确的土地政策,才是正确处理农民问题的关键。第二,它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海陆丰农民的实际状况,并将其分为不同的部分。根据海陆丰的农民现状对土地改革政策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并从根本上打破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将田地更公平合理的分配给农民。第三,运用教育的手段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通过培养一部分农民骨干,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来武装广大农民群众的头脑。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来引导农民认同并接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扩大党在农村的政治影响。
当然,作为早期的土地革命思想,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因为党成立的时间较早,缺乏土地革命的经验,没有形成完备的土地改革理论体系。存在着一些思想上的错误。如:没有特定的只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而是没收一切土地来进行分配;没收所有土地后土地的所有权归工农民主政府所有,而不是归农民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并且,在土地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左倾错误。例如,没收一切土地,统一分配。这里的没收土地不仅仅是指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还没收一切人的土地,甚至是自耕农的土地。还提出了“把一切工厂归工人”的口号,对资本家和地主不加区别,全部打倒的主张等等。
三、海陆丰农民运动中土地改革的当代启示
忆古思今,通过总结彭湃所领导的海陆丰土地革命的历史经验,能够更好的将海陆丰农民运动中的土地改革思想,应用到我国当代的土地管理实践中。
(一)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海丰农民运动中土地改革的成功就是彭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海丰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在实际利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大量土地存在闲置状态;违规占用基本农田和耕地;一些建设区或限制建设区存在违法占地的现象;土地执法人员执法不到位;人们随意的开采利用土地资源等。对此,我们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实践,在土地实践中对不合理现象及时改正。首先,在土地利用中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土地资源,科学的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其次,健全土地产权制度,坚守土地监管准则,在土地管理中严格执法,运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违法占用耕地资源的行为。最后,利用网络媒体加强人们对耕地资源的重视,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当代高校思想教育课程实践中。
(二)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
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研讨班中也指出,我们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所谓守正就是坚持正确的思想,坚持客观规律。而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葆青春活力的不竭源泉。坚持守正与创新就是在正确的思想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守正创新精神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愈加迫切,以守正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我党的必然追求。虽然在海陆丰土地改革中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但在此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了守正创新精神,将海丰土地改革中存在的错误思想进行纠正,不断创新,建立了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并取得了胜利。因此,我们应发扬守正创新精神,在尊重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做到推陈出新。在对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土地管理法和耕地保护法,坚持发扬守正创新精神。
(三)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
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就是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提高效率。当今时代,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变为城市用地。土地经营规模小,农业生产效率低。大量农民进入城市获得城市户口,许多农民选择转为非农业户口,但耕地却没有得到重新分配。与此同时,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土地贫富差距更加显著。这种土地分配现象直接导致了农民收入的不均,贫富差距日益明显。因此,在土地利用中要更应注重公平,突出效率。对此,首先要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更加公平的分配田地,根据土地的贫瘠程度作为分田标准。其次,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行优惠的土地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的财政补贴,加大土地经营规模。最后,在保护农民应有权益的过程中,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同时,更高效地利用田地,将科学技术广泛地应用在农业领域,实现全方位的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率。
结 语
彭湃自1922年在海丰县开展农民运动,到1927年开展土地革命,再到1929年英勇就义⑥。虽然只有短短七年的时间,但他为海陆丰土地改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所领导的海陆丰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土地改革的初步实践。海陆丰农民运动中的土地革命虽不是中国土地改革的最大规模的一次,但其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却是值得学习的⑦。海陆丰土地改革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有关红色政权建设的实践经验,也为我国当今的土地法起到了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