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保险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2023-01-28东北农业大学
徐 睿 东北农业大学
一、中国绿色保险发展现状
2007 年,国家环保总局《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工作指导意见》发布,要求积极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研究及试点示范工作。2016年,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由以上政策文件可知,绿色金融是我国金融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绿色金融在广义上包含绿色信贷、绿色证劵、绿色保险等。虽然中国绿色保险的发展仍处于上升期,但运用City Space 对中国知网中链接到的1053 篇有效文献进行导入分析发现,对绿色保险的研究相较于绿色金融中的其他模块,呈现研究学者较少、研究机构较少、研究成果较少的特点。因此,对绿色保险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绿色保险在广义和狭义上的定义有所不同。从狭义上说,绿色保险是一种非传统险种类型的环境责任保险(Pollution Liability Insurance),可以理解为一种应对绿色产业领域如风力发电、土壤盐碱化整治、海洋净化工程等方面的保险产品或是风险整治机制。从广义上说,绿色保险因其具备负债性与资产性的双重属性而具备金融阀门功能,可以从负债端、资产端和运营端同时为绿色产业的转型提供经济支撑。绿色保险匹配高新技术产业从发展初期因研发支出诱发的负债特征到产业发展中后期的优质产业金融集聚效应,其伴随特征是其他金融领域很难具备的。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历史节点,需改善以资源密集型企业为主的产业因管理不当带来的自然问题,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这个历史节点上,绿色保险不可或缺。
中国绿色保险正处于发展初期,即产业上升期。近年来,我国绿色保险发展规模已初具轮廓,但就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优化升级而言,仍存在供给端与需求端无法匹配的现实问题,绿色保险大有可为。然而,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参与度较低,参与绿色保险产品运营的保险公司仅占整个保险行业的15%左右,并且承保范围较小,主要分布在财险领域,如对绿色产业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风力发电设备、水力发电设备)的承保。目前,中国绿色保险产业受制于发展年限较短、专业领域数据深度不够、风险数据评估能力不足、风险评估测度问题概念界限模糊、定损赔付界限不清等一系列问题。此外,绿色保险作为一种新兴险种,其在出险设定、损失勘查与评估、赔款计算等方面与传统的车险标准截然不同,险企需要专门设定价值评估与定损流程,且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和专门培训销售人员。这些因素导致险企对开发绿色保险的热情不高,难以全面地配合绿色保险制度安排。
二、中国绿色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保险有关政策激励与险企积极性不高
目前的政策主要针对机制不足绿色保险产业空间的开拓,并无实质性的技术支持、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绿色保险产业的政策激励机制不足。此外,参与绿色保险领域的险企仅占整个保险行业的15%左右,保险公司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均有待提高。相比之下,国外保险公司在绿色保险领域的参与度远高于国内保险公司,以瑞士为例,该国保险公司开设的绿色保险相关业务见表1。
(二)绿色保险监管与测度体系缺失
绿色保险与其他险种不同的是,标的物的概念比较宽泛,可以是人身、财产物品或整个地区的环境等。在这些标的物中,地区环境标的是其他保险产品所不曾涉及的范围,无法挪用或复制其他保险产品的标准流程,需要特别创设一套监管与测度体系。此外,环境责任保险的承保区间往往跨度较大,可能会造成有关部门创设资源的浪费,而且监管与测度效果无法保证。在保障监管与测度专业可靠的同时,降低其带来的成本,是绿色保险监管与测度体系问题的关键。
(三)绿色保险范畴涉及的承保范围小
目前,国内的绿色保险产品主要分布于财险公司,涉及包括但不限于风力发电设备、水力发电设备,土壤盐碱化检测设备等机械设备的承保,但绿色保险的可承保范围远远不止于此。例如,农险中森林植被、农作物创收等保险产品;人身保险中因大气污染(PM2.5等物质)、水污染、城市光污染所涉及的补偿保险产品;车险中新能源车的零部件、整车或新能源充电桩所涉及的车险产品等,均可以作为绿色保险概念。然而,国内的绿色保险范围局限于财险领域。拓宽绿色保险的承保范围与承保力度,凸显出绿色保险独特的属性与概念,才能更好地响应国家对绿色低碳战略转型的号召。
(四)复合型人才不足
从人才结构上来看,中国保险的发展与欧美等发展较早的国家不同。以美国、法国为例的欧美国家在保险领域发展较早,是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而以中国、巴西为例的发展中国家则是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两种发展模式不仅市场化机制与政府管理出发点不同,而且其向后延伸产生的社会问题也有所不同。保险行业在相同市场环境下与其他金融机构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反馈,政府与险企在保险代理人与从业人员规范化要求上应适当提高门槛,提高其专业性。近些年,保险专业开始在高校普及,更多学习专业保险知识的学生流入市场,使得保险行业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但是,根据大数据统计与数据可视化分析,保险专业的学生未来长期从事保险行业的数量远远低于其他金融学科,这体现出保险专业就业与人力资源规划存在问题,保险专业的学生无法术业有专攻。
人才问题同样存在于绿色保险领域。绿色保险作为一种新型险种,目前高校中并无针对绿色保险的保险精算、保险理论等方面的教学内容。绿色保险涉及包括但不限于土壤、大气、海洋环境责任的测度问题,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高校层面均无保险与资源环境复合培养项目出现,测度问题难以解决。
(五)绿色保险监管市场中的经济与法律问题
绿色保险作为一种新型险种,国内对于其配套的法律体系并不完善,且相关监管数据有缺失,具体如表2所示。
三、绿色保险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绿色保险监管与测度建议
环境责任保险对标的地区的环境因素即各项指标进行承保,根据保险所具备的对标的物的监管、对被保险人的风险管理与保护、对标的因素的指标测度分析等要素,既可以有效监管绿色产业的“绿色”属性与“绿色”程度,又可以对地区环境治理产生正面改善作用,所以,绿色保险的监管与测度十分重要。为兼顾监管与测度的专业性与成本,保险公司可以与地方环境检测机构,如气象局、土壤局等合作并设立公证处,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在有关政府单位监督下进行有关测度、定损、理赔程序,杜绝骗保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赔付率,提升社会公信力。
(二)拓宽险企内部承保范围与增加外部金融机构合作密度
鉴于目前绿色保险承保范围主要集中于财险领域的现状,涉险企业可以拓展绿色保险的承保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农险、人身险、车险等险种。同时,目前国内的保险公司主要运营传统的负债属性的业务类型,可以参照国外保险公司进行资产端的操作,联合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设立绿色金融产品、绿色证券产品、绿色基金产品等产品类型,进行负债端与资产端的合理转换,扩大保险公司的运营规模与承保能力。如瑞士Baloise保险公司,在对新能源汽车绿色保险领域进行产品设计与承保的同时,把保费用于充电桩及新能源汽车基建,实现保险产品在负债端与资产端的转换。
(三)绿色保险政策引导与激励
▶图1 绿色保险损失调查方法
▶表1 瑞士保险公司开设的绿色保险相关业务
中国绿色产业初具规模,但能源密集型产业不在少数,很多资源密集型产业仍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参照国外绿色保险产业政府政策引导案例,部分高污染产业和能源利用率较低的产业可以进行绿色保险的政策性强制承保。同时,根据社会地区分析发现,把能源优势作为发展基础的地区在能源枯竭之后普遍存在产业升级转型问题,如山西大同等,出台有关地方政策进行试点示范地区建设,利用政府政策的吸筹效应与资金优质产业的流动效应,进行优化配置利用,鼓励传统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与绿色产业的萌芽发展,增加绿色保险的有关业务范围,利用政策有效引导来激励绿色产业的茁壮成长。法国等国对重污染产业实施环境责任保险强制承保,且设置节能减排有关激励政策,使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得以绿色转型过渡,同时扶持绿色保险行业的发展。
(四)资环保险复合型人才培养
1.高校人才培养
目前高校中保险专业的本科生主要开设保险理论、保险精算两个研究方向,资环专业主要开设的细分方向有环境保护与修复、土壤学、气象学等。高校在两个专业的本科阶段可以互相开设学科选修课,开放资环保险复合型人才的课程通道。同时,以合作形式开设资环保险领域专项课题,为资环保险复合型人才的学术发展提供方向。
▶表2 绿色保险监管市场中的经济与法律问题
目前,南开大学保险系等在保险专业的课程中加入畜牧业、农业、工业等专业的有关学科,有利于保险专业的学生在从事有关畜险、农险、车险等特定保险产品相关工作时具备专业性。这为资环保险复合学科的开展提供人才储备,开设有关的专业课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通识素养,同时为有兴趣的学生打开专业大门,培养更多绿色保险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专业性人才。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高校可以先试点开展资环保险复合型专硕,增加学科研究课题,重点强调校企横向课题的开展,为绿色保险领域提供数据层面、人才层面的积累。
2.企业复合型人才自主培养
笔者呼吁社会企业在绿色保险领域推动人才的再培训、再培养,以此为切入点提升保险从业者的整体素质与专业能力,适当提高绿色保险人员薪资水平与福利制度,吸引人才流入。在资环单位可以定期召开绿色保险培训会,提高资环从业者的保险基础知识与保险业务能力。针对在读的保险学、资环学科专业学生,进行社会企业的融合培养,保险公司可以设立专门的绿色保险培训课程,进行绿色保险专项人才教育。
3.险企与资环企业合作共赢
绿色保险承保的范围较大,且风险勘探、赔付区间远远大于传统车险或非车险领域。险企可以与地方环境局、气象局或是资环企业展开合作,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降低绿色保险出险、勘探等方面成本,从而推动绿色保险领域发展。增进两个产业从业者的交流,提高领域融和机会,为资环保险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理想环境。同时,险企所推出的绿色保险产品具有对承保环境标的的监管防控降低风险等功能,可以与资环企业形成一种互利共赢的态势,在促进两个行业发展的同时,起到保护环境、推动高污染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