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中央大街城市RBD规划探索

2023-01-28王一婷

山西建筑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央大街业态哈尔滨

王一婷,庞 颖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1 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

1.1 RBD概念的界定

关于游憩商业区RBD(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的概念,国际公认最早是由Stansfield C.A.和Ricket J.E所提出。他们将RBD定义为:用以应对具有时令性规律涌进城里的旅游者的需求,将餐饮业、娱乐产业、新奇事物和纪念品或礼品商店在城市内呈聚集性布置的街区[1]。这里将哈尔滨中央大街定性为在国内率先对RBD的概念、功能及分类进行了初步探讨的保继刚、古诗韵等所提出的RBD按照自身属性特征所分为的四种模式中的 “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 。

1.2 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的特征

一座城市中的历史人文地段,以其丰富浑厚的文化底蕴,用强大的吸引力吸引着游客。与此同时,历史街区也成为了一个城市的社会历史、人文和记忆的主要载体,其所展现的文化效应及影响是其他区域所无法替代的。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大多位于传统城市的中心区域,因为此处既是城市内游憩服务设施高度集中的地方,又是古建筑街区景观和历史人文遗存比较集中的区域。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相较于其他的城市RBD,其所具有的独特点在于:它将吸引游客作为主要目标、在街区原有的历史建筑以及历史人文风貌格局的基础上,将购物、游憩和富有地方特色的休闲等元素加入到这一特殊的文化场景的城市RBD。

2 哈尔滨中央大街概况

2.1 地理位置

哈尔滨中央大街地处于哈尔滨市道里区,东西方向区域范围为通江街至尚志大街、南北方向区域范围经纬街至松花江畔。从中央大街所处的地域区位上来看,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政治文化发展的中枢和重要枢纽,同时也是哈尔滨旅游胜地的主要组成部分。

2.2 历史沿革

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如今已有着120余年的历史,然而中央大街并不是它最初的名字,它的原名为 “中国大街” ,是哈尔滨最早一批发展起来的主干街道之一。1924年,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本人亲自设计并监督了 “中国大街” 上的面包石板花岗岩铺就的道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商业及消费需求。1925年哈尔滨市的政权重新回归到中国政府手中之后,于1928年, “中国大街” 被正式命名为今日人们口中的中央大街。此时的中央大街,商铺林立,繁华无比,是在远东赫赫有名的一个商业街区。1986年,其被划定成为保护街区。但是直到199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才决定对它进行全方面的综合修缮整治,在1997年6月1日中央大街被改造成 “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 后,它用比以前更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姿态重新呈现在世人眼前,逐渐变成了一个集旅游观光、购物、休闲、娱乐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新都市风光带。

2.3 现状概况

在经过改造之后,现在的哈尔滨中央大街,全长1 450 m,占地面积约1 km2。在这条街道上汇集了欧洲15世纪~19世纪共计71幢欧式和仿欧风格的各式建筑,其中包括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折衷主义风格以及新艺术运动等风格。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流派与美学精髓,全都被这条街道浓缩其中。

3 哈尔滨中央大街空间特色分析

3.1 中央大街街道空间分析

街道的空间结构形态能够给商店顾客和旅游者带来一种直接的环境心理体验,日本建筑师芦原信义将宽高比,也就是D/H作为衡量街道空间界面合适与否的一个标准[2]。

中央大街的沿街建筑的平均高度约在13 m~24 m,多为2层~4层高,中央大街道路的平均宽度为24 m,整个空间界面的D/H值约在1∶2~1∶1.1之间,这种宽高比有助于外部积极空间形象的产生,在街区空间形态下产生正面效应,更容易使社区公民及游客的心理感受较为舒适。中央大街街区范围内的主要建筑物的高度并不高,这个高度在不会给人一种被高楼所压迫的心理体验的同时又不会削弱建筑其本身的存在感。街区的宽度也恰到好处,从街上仰望天空时视野更广[3]。而此时不管是中央大街上的建筑,还是正处在中央大街上的公众亦或是中央大街的环境,三者达成了无比协调的状态,拉近了街区空间与大众游客的距离,增强了人与街区的亲近感。

中央大街街区的空间形态取自于空间围合下的街区实体界面,街区的空间形态基本特点是纵向感极为强烈,街区空间的尺度感取决于街区空间范围内的建筑高度以及界面两端的距离,同时还取决于街区公众在空间范围内的相对位置与空间界面间的距离关系[4]。由于在街区之中的人们并不是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所以人们在移动之中便能时刻体验到空间感的不同。

中央大街的沿街形成了非常多的交叉空间,这也是中央大街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中央大街全长1 450 m的范围内,有十余条辅街横穿中央大街与其相互交叉。因此导致中央大街的沿街界面长度大多数都在60 m~70 m左右,如此多的节点很少出现在一般街道之中,这也成为了中央大街所拥有的独特魅力。节点的存在,使得由于建筑纵向的延展而形成的闭合、单调和压抑的感觉被打断,为整个中央大街的空间结构增加了节奏感,从而带来了公众活动节律的变化。由于辅街的数量众多,使得人在街道上行走的时候,有新的风景及景观可以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增强了人们的视觉新鲜感。与此同时,人的视觉在关注纵横街景的同时,也会被大量的节点空间导入辅街,从而增强了人们的探索欲望,有利于人们主动积极去探索景观质量和观赏价值同样很高的辅街。而纵贯中央大街整体空间结构的末端的便是著名的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广场以及松花江畔。这种经由纵向空间之后最终到达开敞的城市广场,使得整体景观和节奏都豁然开朗、城市环境的艺术美达到了顶峰。

建筑临街面宽度的缩短使得建筑水平空间尺寸得到了限制,与路人的亲和关系进一步完善,建筑沿街界面的吸引力也获得了增强。街道转角处往往是公众视觉的中心区域,而转角处的建筑比一般的临街建筑更具有整体性。由于街道节点空间众多,再加上每个节点处的建筑都会有两个以上的立面展现在外,使得人们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建筑。同时由于沿街建筑物高度的限制也让人能够非常清晰的欣赏这些建筑物的不同细部设计,所以在此处的建筑可以更好地被整体认知,同时建筑物个性化形象也能得到更好的展现。由于中央大街的沿街界面大多是不同风格的欧式建筑外立面,这些立面非常讲究细部设计,在各个建筑物之间往往具有相似的色彩序列与变化特点,当人置身于其中时就犹如走进了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一般,给人以非常深远的印象。

街区的立面处理对于一个区域可意象性的形成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 是凯文·林奇在他所著的《城市意象》中总结出的五个与城市意向的构成息息相关的要素,其中又以道路最为重要[5]。如果可以把区域范围缩小,它也可以应用在中央大街这个较小的范围之内。人们是否有意愿来到街区进行观光、休憩、购物等活动,其与街区是否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论是当地人或外地人,中央大街都是其乐于前往游览、休闲、购物的地点之一。提到中央大街,欧式建筑的形象就会立刻在人们的脑海中展现出来,这与欧式建筑所拥有的丰富多样、细致入微的外立面造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但是由于中央大街和街区周围的十数条横向辅街相互交错,从而造成了整个中央大街街区的道路结构相对疏松。这里大部分道路都是机动车道,友谊路、道里十二路、经纬街都有大量的机动车辆通过。因为中央大街是一条具有 “车少人多” 特征的商业步行街,因此,行人往往会出现 “中国式过马路” 的情况,不但导致堵车以及行人拥堵,妨碍了车辆正常行驶,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随着中国机动车市场的发展壮大,城市私家车日渐普遍,驾车出行已变成许多市民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而中央大街作为步行街,是否具备足够的停车空间,是能否吸引游客前往观赏以及进行消费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街区周围必须具备足够的停车空间用以接待自驾而来的游客,这对街区商业街繁荣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哈尔滨中央大街停车场整体能力比较薄弱,无法完全满足私家车的停车需求。且目前由于停车位的不足,部分游客和消费者会将私家车停在机动车道边或人行横道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精神风貌与城市形象。

3.2 中央大街商业空间分析

众所周知,RBD的正确定位与其能否成功地吸引旅游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央大街不仅是全国首条商业步行街,还是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是游客们到达哈尔滨之后必去游览的景点。最近几年,哈尔滨中央大街陆续荣获了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等多项殊荣。总长度1 450 m的中央大街各行业配置基本形成,满足周边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同时,出现了旅游服务和电子服务业态萌芽,中央大街主街及25条辅街共有商户1 300余家。据统计,中央大街每天的客流量均在30万人次左右,最高的时候日客流量可以达到140万人次,年客流量在1亿人次以上。

虽然有如此多的商户存在,但是作为游客们一定会去打卡的景点之一,位于哈尔滨市喧闹繁华中心地段的中央大街,其在业态组合方面还不够完善。

以中央大街主街为例,据笔者实地调研统计得出:中央大街主街共有店铺173家,其中仅餐饮就有52家,占比达到30%,其次为服装店,有36家,占比达到21%(见表1,图1)。仅餐饮及服装店两项总占比就已达到51%,占据了中央大街主街店铺的半壁江山。由此可见中央大街的零售业态同质性强、业态单一。

表1 中央大街店铺类型及数量统计表

图1 中央大街店铺类型及数量统计饼状图

纵观中央大街商圈,店铺大多是服装连锁店、运动商品连锁店、鞋包连锁店、小餐馆、俄风情式店铺等,并没有多种类型的经营业态。中央大街整体商业专业化和集中度较低。与世界知名商业街相比,经济密度值较低,以传统业态内容为主,品种局限,缺少网络零售、互联网展示、高端物流等新兴业态。业态业种分布比例欠合理,如零售业以专业店为主、住宿业以家庭旅馆为主、餐饮业以小吃店为主,高经济值业态比例偏小。而且目前哈尔滨中央大街各大商场联系不紧密,增加了消费者购物时间和身体成本[6]。

中央大街同样缺少能代够表哈尔滨、代表中央大街的相关个性化文化创意类产品,而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大众消费结构的提升与升级,现阶段中央大街的销售业态已无法再从精神层面上满足广大消费者希望多样性、独特性以及品牌化的消费需要。

中央大街的商业空间缺乏特色,现有业态不能充分展示中央大街文化底蕴。哈尔滨这座城市一直以来都有着 “东方小巴黎” “冰城” 的美誉。虽然在中央大街之上到处都充满了俄罗斯风情,但是其商业空间却与其他许多城市的商业街极为相似。大部分的店铺都似曾相识,没有个性特点。虽然有俄罗斯风情演出,但人们难以参与其中,以至于人们对文化体验感不够高。

同时中央大街有着20处红色遗址(见表2),但他们却鲜为人知,被埋没在中央大街商圈之中,作为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中央大街并没有很好的将其加以利用[7]。

表2 中央大街红色遗址名录

作为哈尔滨市的经济文化关键节点以及旅游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中央大街,其并没有表现出自身应有的鲜明的历史特点以及文化底蕴。

4 结论及规划建议

将历史、文化元素、历史情景的空间元素、商业活动的功能元素结合起来的RBD才可以被称作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8]。使历史文化建筑物、园林景观小品、历史发展情景文化体验集于一身。形成既有丰富的空间设计,还有各种功能应用的综合性历史文化街区。

通常来说,RBD一般具有四个基本作用:一是商业服务作用;二是管理作用;三是 “门户” 和 “窗口” 作用;四是观赏游憩作用。而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并不只是因为它具有地理上的优越条件使他能在市区内成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更重要的是因为通过它体系中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而形成了巨大的魅力,这就是呈现对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场地感的最主要的方式。

对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城市RBD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1)增设停车场地,营造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若要保证中央大街所拥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属性的正常运营,那么如何优化中央大街地面交通通畅度便是重中之重;首先,需要对中央大街路口的机动车流量实行管控;其次,加大交通警察和社区志愿者的指导服务,使旅客及行人按照交通信号守法通行,保障旅客及行人的出行安全;最后,对进入中央大街街区的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私家车等进行科学、系统的设置。设置定点停放区域以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改善地面交通秩序。

2)丰富业态业种,经营项目实现集群化。

进一步规范中央大街的产业结构,开辟新型业态业种,改善商业运营设施。建立统一业态系统,合理规范中央大街业态划分,集中各类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店铺,但不能毫无章法。要让游客对商铺的组成有更清晰的了解,并能更好地把握商品的资讯。要对项目交叉布局、聚零为整、强化特色,对街区零售业、餐饮业、住宿业及其他服务业的业态配比进行调整,合理布局零售、住宿、餐饮及其他服务业的分布比例,各个商家在室内装饰上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建设主题辅街,突出商品特色,丰富业态搭配,提升辅街的吸引力。

3)突出商业特色,创立本土特色品牌。

重新定位业态发展方向,挖掘文化底蕴,建立艺术家工坊,提升品质旅游及商业竞争力。引入文化性业种,引入并提高休闲娱乐的业种比例,增加节庆活动演示并使人们能够参与其中获得体验感。以打造主题展馆为主,将文化与商业深度融合。调整主街业态,彰显欧陆文化点缀东北风情。依托于中央大街主辅街及特色建筑,遴选重点建筑,引入特色业态。打造本土品牌特色,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从多层次全面发掘中央大街文化精髓,以引领潮流为导向,以丰富游客体验为目标,通过业态转型升级,营造城市的文化氛围,提升商业品质,形成服务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引领潮流、融合旅游娱乐于一身的现代商贸体系,建设出展现哈尔滨欧式建筑风格的现代都市风景线,营造出独属于中央大街的商业文化意境。

4)关注红色遗址,加强红色文化旅游建设。

近年来,红色旅游不断发展,红色遗址作为革命先辈浴血斗争的珍贵历史以及传承其崇高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被越来越多地发现、保护和利用。建设红色旅游示范区,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伟大革命历史以及对革命精神的了解和体验。彰显时代精神和爱国精神,突出中央大街商圈乃至整个哈尔滨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的重视。

5 结语

RBD是由旅游产业派生出来的旅游地区的附属商业区,而不是只追求营利的商业活动。尤其是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集娱乐、商业、文化教育为一体,是老城改造的一个理想模式。若其没有建立健全的旅游吸引力体系而只追求商业利益的话,则必然无法使其取得长足、可持续的发展。期以能通过本次规划探索保留中央大街原有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气氛,让人置身其中能更有文化归属感、文化体验感和文化自豪感,进而留住人气,并推动其作为城市RBD进一步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中央大街业态哈尔滨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家乡的中央大街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静听花开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刘派
为你撑伞
我家的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