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现状研究
2023-01-28青海民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梁 潇
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学前教育紧跟时代发展方向,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人才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现状进行调查,找出该专业学生在教学实践方面存在的不足,从人才培养模式、实习体系以及学生自身切入剖析,改善学前教育学生教学实践的不足,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的提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优化方案。
学前教育指的是对从初生到六岁左右入小学这一阶段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1]。家长和教育者通过刺激幼儿大脑,逐步推动其功能的完善。近年来,各国越来越重视0~6岁儿童的教育。在我国,法定入学年龄为六岁,此阶段是全面发展的奠基阶段并且是人身心发育的快速阶段。而此阶段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对人一生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惠及儿童的后续成长。
1 学前教育的独特价值
学前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公益性等价值。基础性表现在: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经大脑科学的相关研究表明,人大脑的结构会受到早期经验的影响。学前教育为人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先导性表现在: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开端,为了让儿童未来的发展有个良好的开端,培养出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社会的创新性人才,为后续阶段的教育的奠定基础,及早进行学前教育必不可少。公益性表现在:学前教育不仅作为新生一代教育的中重要组成,还具有社会公益的性质,它能够帮助和引导家长高效优质地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并且通过托管儿童,使父母们能够全身心地投身到工作中去,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学前教育是保育教育教学三者合一,因为学前教育的对象需要成人的关心和照顾,所以需要兼顾保育与教育的教学活动。所谓保育是关心儿童的日常生活,并为儿童提供所需服务。教师在此期间要尊重儿童,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爱好与年龄特点,在儿童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方面对儿童进行个性化的培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儿童早期具有学习的需要和学习的能力,他们会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也能在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中学习,所以学前教育是保育与教育统一的教学活动,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这是学前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教育的特殊性。
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并且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能够在幼教相关机构中从事保育、教育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类的专业人才[2]。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学前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其次应该训练基本的幼儿教育能力,并且还应该擅长保育及科研。
教学实践是师范院校学生所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大多数学前专业学生以后要从事幼教工作面对的是零到六岁左右的小朋友,如此特殊的教育对象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有较高水平的教学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教学实践”是基于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操作能力为手段,以发展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巩固理论知识为目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一项指导幼儿的教学工作。通过实践教学,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熟练程度。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的形式包括:技能汇报表演、见习、实习、学前教育相关科研项目、微课等。教学实践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介的合理运用、教学反思等能力,是指教师的综合学习能力[3]。
2 学前教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的开设,源源不断地为幼教行业提供了大规模的学前教育教师,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学前教育的精英。部分师范学院开设了专科层次与本科层次两种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相应学制分别为三年和四年,以培养学前教育相关机构和幼儿园老师。
对于师范类学校来说,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一直是一个不太坚实的环节,在不断的探索与革新中,师范学院将检测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实习环节设置于大四学年上半学期,实习方案以及实习基地有学校制定实习过程中由学校负责,老师管理,实习各项事宜由实习幼儿园的教师负责视察实习生对实习生在教学中存在不足和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进行指导,园方将情况反馈校方双方进行汇总,最后对实习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评定。学时通常为一学期,主要用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生化时理论应用于实践,其次便于学生为即将到来的毕业论文提供依据,缩短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期,最后也给相应实习单位注入新鲜活力和创新思维。除了长期的实习外,学校还会不定期组织见习活动,带领学生进行为期一天的融园活动,观看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流程,让学前专业学生尽快了解本专业,提高学生专业意识,也为学生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熟知幼儿年龄特点奠定基础。在实践中学习学校经常举行一些科研项目,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升到一定高度,推动教学实践的实施。在开设专业技能课的学期,通常会在期末进行技能汇报表演和基本功展示,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评定成绩,认识不足,找到优势。最后是微课录制,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结合幼儿园五大领域相关内容,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教案,将教案付之于实践。学生通过回放微课,与教师和同学探讨自己的表现,有针对性改进不足,提高实践能力。
但在进入幼儿园实地考察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情况,并与幼儿园指导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以及教师教育学院院长进行访谈时,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较弱:教学活动前教案设计能力不足,教学活动准备不充分。教案设计是活动组织的基础环节,优质的教案是优质活动的重要条件。学生设计的教案内容单一,只包含一个领域,不能将多个领域进行融合;目标选择上未分层次,不按照知识情感价值观划分;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随意设置目标,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且部分学生教案设计不规范。所准备的教玩具不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者完全忽视教玩具的运用。
教学活动中学生组织管理能力较差,控场能力不足,对幼儿的一日活动流程不熟悉,不能很好地独立完成教学活动。学前专业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差,专业术语生疏,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口头禅,并且语言运用不恰当;其次在讲故事时声音平缓,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最后整个活动过程与幼儿互动沟通少,通常采用封闭式提问法,难以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肢体语言运用较少,并且不能配合言语指导,动作时不自信放不开,导致活动过程缺乏趣味性,不生动形象。学前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恰当的肢体语言有助于幼儿进行理解。不能将专业优势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优势技能不突出。教学方法不恰当,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年龄特点。当出现失误时,学生往往容易紧张慌乱,自乱阵脚,打破原有的活动流程,使得活动难以继续进行。在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时,用词单一,对每个幼儿都是你真棒,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表扬幼儿。活动结束后,教师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自我反思习惯,很少对自己刚进行的活动进行自我总结或者仅仅是流于形式。
3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针对以上问题,从多角度出发,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存在问题原因可以划分为内因与外因,内因可归为学生自身原因,外因则划分为学校与实习的影响。
3.1 学校方面的因素
(1)教师在幼儿园活动的教案设计方面培训的较少。在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理论课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是让学生观看书本上的教案范本,期末时提交一份教案作为平时作业,缺乏对相关教案细致的讲解,课后教师设置很少的任务,学生得不到相应的练习,不能达到质的变化。
(2)忽视了对学前专业学生优势技能的培养。在全面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为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了不少技能课程,例如钢琴、书法、绘画、手工制作、舞蹈、视唱与练耳以及民族乐器,但是没有注重优势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都懂一点但都不精通,因此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技能应用于教学活动。
(3)学校组织的见习质量不高。学校一般选择在大二进行见习活动,时间为半天或者一天,见习园类别少、见习时间短、次数少且分散,流于形式。短时间的实践并不能让学生深刻的领悟幼儿一日的生活。
(4)实习园所选择具有局限性,类型单一。实习时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园所,公立园以及私立园都有所涉及,但都在学校周边区域,园所较小,对一些早教机构、双语幼儿园、蒙台梭利幼儿园等发展理念较新颖的幼教机构涉及较少,限制了学生能力与创新性的培养。
八百多年来,陆放翁因其性情的多面性为后世人们留下了很多隽永的情感意向,并且因时代与政治氛围的不同,而与他迥异的侧面形象相迎合,或是与一位伟岸的爱国志士发出强烈的情感碰撞;或是与一位博学而恬淡的老翁品茶论酒,畅谈风月。
(5)在认知能力方面,对学生的培养不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学校没有引导学生系统地了解该专业,不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清晰的认识。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微乎其微,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十分陌生,对以后的发展前景充满担忧。使得学生在入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具体的规划学习生活。
3.2 实习园所方面的因素
(1)实习园所对实习生定位错误。实习园所将实习生定位成助手,很少让她们独立参与教学活动以及研讨,使得实习生在教学实践中总是扮演配角,没能组织过完整的一日活动,缺乏独立组织教学活动的经验。
(2)实习园所指导教师指导不足。在实习中,实习指导教师便是学生经验的来源之一,实习生缺乏相关经验,他们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迅速成长。而现实中,实习指导教师难以应付自身的教育活动任务,对实习生的指导更是爱莫能助。这样实习生在所获得的经验仅仅都来自于实习中已经遇到的事件,对还未遇到的难题就缺乏解决方法[4]。
3.3 学生自身的因素
(1)学生认知能力不足,缺乏专业认同感。学生不了解何为学前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职责更是陌生,并且由于缺乏生活体验,该专业的学生对幼儿的发展仅限于书本。对职业的模糊认识以及发展规划的滞后必将导致专业认同感的匮乏,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不能很好完成教学活动。
(2)主观能动性不足,学习被动。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后局限于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不主动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培养,对教师的依赖过大,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缺乏自我反思、自我调控以及创新等意识。
(3)实践中没有准确定位,仅限于观察,动手操作少。学生在平时的实践中只是观看而未亲自操作,不能完全参与,对见习活动敷衍了事,把实践当成是放松的机会,与幼儿接触较少,缺乏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以成人的思维揣摩幼儿,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幼儿与成人不同的思维模式,因此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4 解决教学实践所存在问题的措施
4.1 学校方面
(1)重视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多样化教学实践平台。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让学生较多地参与实践,丰富学生教学实践平台。在课后,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参与,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观摩幼儿园优质课程也是一次非常可贵的学习机会,学生通过观摩,分析自身与教师之间的差距,课后与教师进行探讨。
(2)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实践考核系统。要全方位测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必须做到理论考核与实践测评相结合,因此将教学实践纳入考核系统,多方位地考核学前教育学生的能力,真正促进专业知识与具体实践相适应。
(3)构建模拟教学课堂。模拟教学因其较强的操作性,成为师范类学生在校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重视学生的实施,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形式多样的模拟课堂,让学生能够体验类似真实的幼儿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教学实践的经验。
(5)加强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教师在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团队,为培养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人才提供保障。
(6)重视保育,加强保育课程设置。《教育刚要规划》中对于保育工作有明确的界定,保育工作是科学地实施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加强保育课程的设置以及保育环节的实践,真正做到保教结合。
(7)密切联系实习园所,创新实习模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融入幼教行业可从定期见习开始,辅之以短期实习,在对理论知识有较全面的掌握后加以长期实习。使学生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深刻掌握幼儿园的几大领域,参观并记录好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区角活动开展形式、游戏以及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提高见习实习质量。加强与实习园所的沟通,密切关注实习生的实习现状,实施科学合理的实习计划。
(8)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熟练运用现代技术,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兴趣爱好为其制定个性化发展策略,培养学生的优势技能,使学生有所专长,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9)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训练学生教案设计、说课讲课能力,几个学生组成小组,一个学生试讲,其余学生扮演幼儿,不定期举行模拟课堂的演练。
4.2 实习园所方面
(1)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引领。实习中专业的指导教师如同良师益友,指导教师不仅能给学生带来专业的实习指导,还能引导学生正面认识学前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教育理念与师德,在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做好职业规划。
(2)较多的操作实践机会。由于幼儿园有自己的安排与计划,一些实习园所不愿让实习生的加入扰乱既定安排,因此仅仅只让实习生观摩而非操作。所以将实习生定位为教师而非只是助理,让实习生能有较多机会设计组织教育活动,让实习生在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4.3 学生方面
(1)变被动为主动。加强课后练习,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平时学习中善于吸取借鉴,加强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不断地为自己树立目标,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遵循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行为准则,为全面了解幼儿奠定基础。
(2)勤于实践与反思。珍惜每次教学实践的机会,多参与教学实践,并且做好记录与反思,反思与总结相辅相成,在教学活动中不断主动地进行反思与总结找到自身差距,在实践结束后通过不同的角度检查自己存在的问题。
(3)强化语言训练。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师使得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须格外注重。学前教师应该有着丰富的教学语言,例如肢体语言、口头语言、表情语言。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生动有趣、简洁精炼以及富有感情的语言,避免口头语的多次出现。启发幼儿,让幼儿在真实情景中通过尝试操作获得经验。
(4)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练习。将各种知识内化,有意识地培养自身优势技能,不断尝试将自身优势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活动,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教学实践是学前教育中重要的板块,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专业知识为依据,以教学实践为前进方向,构建教学与实践的共同体模式,解决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存在的不足,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