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3-01-27张安胜彭华松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实验室师生培训

张安胜,彭华松

(上海交通大学a.党政办公室;b.实验室安全与环保中心,上海 200240)

0 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07 年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实验室总数为24 731 个,2018 年增长到36 953 个,增幅为27%;2007 年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实验室总面积为2 285 万m2,2018 年增长到3 778 万m2,增幅达65%[1]。

当前,高校实验室危险源呈现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等特点。同时,实验人员以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实验室客座学生、合同制人员越来越多,不仅流动性大,而且实验操作经验不足。此外,不同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对风险的分析和评估不足,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首要环节和关键措施。尽管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但是高校对安全教育的复杂性及重视程度仍然存在较大不足。近年来,我校根据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要求,以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实验室安全培训与考核体系为补充,以实验室安全宣传为长效性举措,实施系统化、专业化和常态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推动学校、学院和实验室三级安全教育得到有效落实,为其他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提供借鉴。

1 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师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影响广泛,受到全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高校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不只是造成贵重实验设备损失,更严重的是造成科研人员伤亡。有学者对国内高校多起实验室安全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因违反操作规程和操作不当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比例就接近80%[2]。许多实验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对危险源的使用和管理不当,深层次原因还是实验室安全教育不足,师生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技能缺乏。

根据相关法律和管理要求,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是高校应当承担的法定职责,接受安全教育是师生应该履行的法定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为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第5 条指出:“高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教技函〔2019〕36 号),要求高校要狠抓安全教育宣传培训,要建立实验人员安全培训和安全准入机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通知》(沪教委高〔2021〕65 号),要求高校建设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把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学生的培养环节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而且高校是实施国家安全教育的特殊阵地[3],高校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全面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是高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实践,也是高校提升国民安全意识和建设安全文明社会的历史使命。

2 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世界知名高校均建立了比较完善的EHS(Environment、Health and Safety)管理体系,师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完成公共安全知识的学习和考核,并接受相关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全面实施实验室安全准入制,有效保障了实验室安全。

美国高校从机构和制度的设立方面起步较早,1938 年纽约大学率先开展高等院校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成立了安全教育中心。目前纽约大学仍设有管理研究和实验室安全的机构(Research & Laboratory Safety,RLS),这一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以与环境管理相协调的方式,提供能将安全、健康、环境监管风险降至最低的计划和服务”[4]。美国高校对实验室安全教育有严格规定和准入门槛,安全培训内容涵盖公共安全、化学安全、生物安全、辐射安全和废弃物处置规范等内容。进入实验室前,新进人员不仅需要接受严格的岗前培训,还必须通过系统化考核和签署安全文件。因指导教师及院系对新进人员负有监督和管理责任,故该文件同时由院系、指导教师个人保留。新进人员只有在签署了安全文件后,才能领取实验室钥匙。建立安全管理档案,是美国高校落实实验室准入制度的重要措施,包括人员安全教育与考核信息、定期在岗培训信息、实验室定期检查及整改信息、重要安全会议记录、安全事故记录等[5]。

英国牛津大学也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各类实验室安全培训贯穿全年,培训时间通常在数天到一周之间,根据实验室具体需求而定。学生的安全培训由导师负责申请,既有常规培训(如防火、人身防护、设备使用等),也有针对不同领域的专业培训(如气体安全、辐射安全、电气安全、化学安全与危害健康物质控制、紧急救护等);其安全培训的涵盖面不仅很广,而且非常注重实践性和安全细节[6-7]。剑桥大学安全管理部门还提供专门的职业健康安全服务,主要包括网络自学课程和教师面授课程等[8]。

近年来,国内高校也积极开展多方位的努力与尝试,建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9-10]、安全教育资源库[11]、微信小程序[12]、安全教育考试系统[13]等线上线下方式组织各类教育与培训活动,取得了一定进步。有学者对国内98 所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高校对实验室安全教育重视度仍不够,存在师资力量不强、专业安全培训不足、安全教育频次低、实践与演练环节缺乏等问题,可见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对实验室安全教育定位不明确,安全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4],师生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不足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3 我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只有构建科学、规范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开展系统化、专业化、常态化的教育培训,才能真正增强高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质,确保实验室安全平稳运行。我校立足于学校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依托信息化手段,从课程体系、培训体系和宣传体系三方面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实践探索。

3.1 实验室安全教育责任体系构建

国外知名高校EHS 管理机构大多数是作为独立的部门而设立,有固定的专业工作团队,体系架构完善,岗位职责明确,确保了实验室安全教育得到有效落实。我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在学校安全保障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由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实验室安全与环保中心)牵头,其他部门分工负责,共同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职责。2021 年,学校出台了“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明确了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教务处、研究院、学生处、保卫处等职能部门以及二级单位、实验室负责人在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中的责任,构建了学校、学院和实验室三级安全教育体系,明确了实验室安全教育及实验室准入要求。

3.2 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3.2.1 本科生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建设

针对全体本科生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是学校实现“全员”安全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本科生参与的实验活动相对具体,使用的危险源明确,因而其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主要为普及性的公共安全知识和通识性的专业安全知识。学校聘请了各学科领域的实验室安全专家担任授课教师,由教务处、实验室安全与环保中心、保卫处以及学生处等部门共同建设了本科生“实验室安全基础”通识课程(9 学时)。课程内容分为实验室安全基础、用电安全、消防安全、化学安全、生物安全、机械及设备安全、个人防护、废弃物处理及紧急情况处理共8 章32 小节(见图1)。该课程设置为全校本科新生的必修课程,已通过好大学在线平台对2022 年新进校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通过在线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学习,学习完所有视频内容后需完成对应试题考核,达到90 分后视为通过。

图1 本科生“实验室安全基础”教学内容

3.2.2 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建设

根据教育部信息发布,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15]。研究生在实验室使用的危险源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其科学探索实验具有未知性,危险性较高,必须掌握足够的实验室安全知识。与本科生实验室安全教育要求不同,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不仅包括专业安全教育,还应包括实验室风险评估与管控的原理与方法。

(1)线上实验室通用安全课程。2019 年,我校研究生院启动“实验室安全”MOOC 课程建设,作为零学分的必修课(见图2)。课程内容涵盖公共通识、化学、生命、材料专业的通用安全知识四大模块。该课程共分为4 章、39 小节,合计12.5 学时;每小节培训内容均配置专业题库,共计550 道。

图2 研究生“实验室安全”MOOC课程线上平台界面

(2)线下实验室专业安全课程。根据专业安全教育的需要,部分学院建设了实验室专业安全课程,包括化学化工学院“化工领域实验室安全教育”(48 学时)、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实验室科技创新训练”(54学时)、药学院“实验室轮转培训”(32 学时)等,与研究生的通用安全教育课程有效衔接并予以区别。

3.3 实验室安全培训体系建设

受课程学时限制,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主要讲授专业实验室常见的危险源特性及其管控技术,难以涵盖全部实验室危险源和安全操作技术。实验室安全培训具有较高灵活性,可以为不常见的危险实验进行针对性安全培训,而且在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实践教学、应急演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更新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系统。2020 年,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基于矩阵培训模式建设了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考试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安全教育系统”),以危险源为对象设计安全培训模块,可由院系或者导师选择需要培训的内容(见图3)。

图3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业务架构

(2)建设实验室安全考试题库。针对原系统的题库形式单一、专业性不强、知识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学校设立实验室安全技术课题6 项,以资助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题库建设。项目负责人来自不同学科专业,包括化学、生物、物理、机械等,既有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安全员,也有负责专业课程教学的老师,还有仪器设备的一线操作人员,共设计各类试题10 000 余道,分为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等类型,考题题干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开,每个题目均需要对考核的知识点进行简要解析。

3.4 实验室安全宣传体系建设

实验室安全宣传不仅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实验室安全课程、安全培训都是根据计划定期组织和实施,而安全宣传可以贯穿全年,有利于开展常态化、长效化的安全教育。

3.4.1 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宣教活动

在安全生产月期间,组织师生观看安全警示片;制作安全横幅,悬挂于实验大楼醒目位置;制作了安全宣传展板,在各楼宇大厅进行展播,内容包括实验室事故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安全歌”、安全生产法“十大亮点”等,其中实验室事故案例分析深刻剖析事故原因及教训,警示师生;实验操作“安全歌”形式活泼,脍炙人口;安全生产法“十大亮点”高度浓缩,方便记忆,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此外,学校主办、院系承办的安全知识竞赛,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答题;实验室安全宣传标语和漫画的创作与评比活动中,设计作品的风格接地气,广受师生好评。

3.4.2 安全教育短视频创作

短视频是近年来互联网产品的新风口之一,时长不超过1 min的短视频成为“快时代”下的“快文化”,可以作为实验室安全宣传的新载体。我校组建了安全教育短视频制作团队,目前已完成了《实验室安全那些事儿》系列短视频(第一期),主要聚焦实验准备及基础安全,包括安全信息牌的作用、严守设备操作规程、紧急出口和消防通道的确认、物品摆放与卫生状况、实验室内严禁饮食、实验室穿着禁令等内容(见图4)。该视频不仅在我校实验楼宇电梯口/电梯内电子屏循环播放,还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b 站等线上平台进行推广,受到社会的大量关注。

图4 实验室安全短视频的制作与投放情况

3.4.3 线上新媒体平台建设

我校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安全卫士”公众号,以新媒体方式持续推出实验室安全宣传系列推文。例如2021 年安全生产月期间推出原创性实验室安全知识系列推文8 篇,包含化学安全、生物安全、设备安全、用电安全、气瓶安全等,当月阅读量达2 617 次。此外,结合高校实验室新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开展针对性的知识推送,安全宣传教育效果较好。

3.5 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

高校实验室不仅师生人数众多,而且危险源种类复杂,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机械、激光、辐射及废弃物等种类,实验室师生不仅需要掌握用电、消防、急救方面的公共安全知识,还需要掌握所在学科的专业安全知识。尤其是从事交叉学科或者参与交叉研究项目的师生,不仅需要学习本学科专业安全知识,还要学习交叉学科的相关安全知识。比如,机械学科燃烧学实验室使用了大量易燃易爆化学品,师生不仅需要学习机械安全知识,还必须掌握危化品安全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室安全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具有高度复杂性,传统的教育培训纸质台账难以详细记录学习情况和开展考核管理。为了落实三级实验室安全教育机制,我校从实验室管理角度出发,建设实验室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设置校级、院级、课题组三级管理员,并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分别负责所在层级师生的学习监督和考试管理。各类课程的考试成绩均需推送到安全教育系统,学院和实验室层面的安全教育活动也需要要在该系统中进行预约和记录。只有完成三级安全教育并通过考核的师生,才能获得开展实验操作的资格。

4 结语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治理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但是多年来高校师生安全知识不足和安全意识薄弱的突出问题,导致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虽然各高校积极开展了多方位的努力与尝试,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仍然呈现碎片化、理论化和形式化问题。因此,建议从以下方面开展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建设与管理,以保障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落实。

(1)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安全教育责任体系。因管理架构和治理体系不同,许多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职责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各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各单位和相关人员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责任,避免出现单打独斗或者互相推诿的现象。只有多部门协调与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学院和实验室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实验室安全教育做好。

(2)以系统性理念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对象和教学内容非常复杂,高校需要摒弃通过几次安全讲座或者消防演练就能达到“全员、全面、全程”安全教育要求的思想。首先应全面落实理工科实验人员必修实验室安全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实验,明确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大纲,开展相关教材编写、课程设置与考核等工作。其次应利用实验室安全培训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的特点,对安全课程中未能涉及的实验技术进行补充。此外,还应采用形式多样、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安全宣传活动,从安全文化建设的角度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师生的违章行为和不良习惯。

(3)推进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需求各异,仅靠理论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若利用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方式[16],可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此外,借助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为每位实验人员建立安全培训档案,可确保其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若将考试系统与各实验楼宇的门禁系统、仪器预约管理系统对接,可确保只有通过考试的师生才能进入实验室并进行实验操作。

猜你喜欢

实验室师生培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