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院级仪器平台建设以提升资源利用率和制度效益

2023-01-27朱学栋周兴贵徐菊美袁洪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2年5期
关键词:课题组仪器设备仪器

宋 楠,朱学栋,周兴贵,徐菊美,李 莉,袁洪学

(华东理工大学a.化工学院;b.实验室与装备处,上海 200237)

0 引言

近15 年来,国家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日渐增多,“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以及修购专项等国家战略项目的实施,使得大量资金投入到了高端仪器设备的采购和添置中[1-3]。然而,随着科研仪器设备投入的持续增加,种种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凸显。2014 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文件(国发[2014]70 号),明确指出高校资源利用中存在设备分散、购置重复、使用封闭和管理低效等问题。至2017 年,科技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研究制定了《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提出,单台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科学仪器设备应向社会开放,供其他单位和个人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以达到释放服务潜能,提高使用效率目的。在科技部的统一指导部署下,教育部及各省属高校采取了多种举措以促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加强购前论证、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建设实体化平台等[4]。在此背景下,化工学院“985”大型仪器测试平台(简称平台)应运而生,使“985”工程、“211”工程、以及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购置的大型仪器共享,达到提高科研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1 院级仪器平台现状

学院二级实体化仪器平台的建设是实现大型仪器规范管理,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发挥更大效益的有力举措[5-9]。①可以将多学科共用的通用型和基础型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发挥设备的规模效益;②可以减少学院资源配置的压力,推动学科建设资源集中投入到专用型和特色型的设备。过去,学院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和管理模式均是课题组责任制,即重大装备依托个人或者课题组进行采购、管理和维护。长期以来的这种分散建设和运行的模式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统筹管理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既降低了统筹力度,又难以落实管理责任,客观上制约了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力度。

(1)人力资源缺失。由课题组负责购买的大型仪器,其设备配置首要满足科研团队的要求和需要,从仪器培训、使用到维护,基本由科研团队成员负责。在繁重的科研任务下,团队成员不管是精力还是时间都不可能达到开放共享的要求。往往在完成科研项目任务后,如果没有新的项目支撑,所购买的大型仪器便无人问津,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院内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主要从事课程配套实验和科研保障实验工作,专职负责大型仪器设备运行管理的人员很少,且由于个人发展路径模糊,工作考核指标不明等原因,负责大型仪器管理的技术人员很难有时间和热情与课题组共同开发仪器功能,很少有参加培训交流的机会,客观上制约了测试水平的提升,更谈不上满足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需求[10]。

(2)维护经费短缺。不管是“985”平台建设,“211”学科建设,还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各类纵向横向课题,只包含大型仪器的购置经费,不包含运行管理经费[11-12]。放置仪器所需的房间基本条件保障、配套设备安置以及后续的运行管理费靠学院专项经费和申请校级财政补贴解决。大型仪器的高效运行寿命大约在8~10 年[4],且随着运行时长的增加,维护费用逐年上升。50 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耗材的价格动辄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这笔维修费用的压力绝大部分只能由科研团队负责解决。因此,往往是伴随着实验任务的完成,仪器因缺乏维修基金而被迫闲置,报废审批手续又十分严格,造成一批仪器成为了课题组内的僵尸仪器,给学院的大型仪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因此,二级实体化仪器平台的成立,需要重点解决人力和财力两方面的难题,从技术人员和管理制度上寻求突破,盘活学院存量设备,统筹管理新购仪器,发挥使用效益,更好地实现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

2 完善院级仪器平台举措

2011 年,化工学院测试平台组建完成,整理出450 m2用于集中放置仪器。初建时有仪器12 台,总值约1 600 万元。其中新购置仪器为5 台,其余均为各个课题组购置的存量仪器。平台配置工作人员2 名,其中专业操作人员1 名。至2021 年,平台共有仪器23 台,其中新购仪器5 台,新增存量仪器6 台,总价值约2 300 万元。目前,平台共有3 名专业操作人员,均为博士学位,其中1 人为副高级职称,2 人为中级职称。10 年间,平台完成了智能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为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提供了硬件保障;完成了专业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实验技术人员多次参与校内外相关仪器专题研讨会,提升了对外测试服务的专业素养[13]。更重要的是,经多方论证和修改,于去年出台了系列“测试平台管理条例”第3 版,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资源设备开放共享的管理体系,提升仪器平台管理服务水准,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开放共享力度的目的,为学院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1 专兼职责任教师并行

平台的3 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如果要参与所有仪器的开放共享,提高仪器使用效能,显然是非常困难。为此,平台提出了聘用兼职责任教师的办法,促使学院制定《仪器测试平台兼管教师的聘用和职责实施办法》,在全院范围内招聘高水平、专业对口、力所能及的科研人员参与从事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用以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兼管教师必须对所管理的仪器操作和性能维护有一定的了解,帮助制定仪器的操作规程,建立仪器的技术档案。兼管教师的主要职责包括负责所管仪器的日常运行、对外测试、常规维护、故障维修和耗材供应,并负责相关培训工作。同时,兼管教师还对所管仪器的使用效率和开放共享负责,发现仪器闲置应及时报告并整改,积极与平台管理人员或科研团队协作开发仪器设备的新功能,提升服务成果。兼管教师的一个聘期为1~3 年,可以连续聘任,其聘用与解聘均由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表决决定。

为了鼓励专业教师加入仪器兼管的队伍,学院承诺仪器的全年收入按照学校人员费的相关规定全数发给兼管教师,同时,兼管教师团队在使用仪器方面也参照开放上机的收费标准进行一定比例的减免。这项举措对于科研需求对口的老师是很具吸引力,也盘活了一些专业性强且开放需求度不高的仪器,该办法实施后共有5 位专业教师加入了兼管教师的队伍,参与到8 台仪器的运行和管理,该举措对提高仪器的使用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专托管仪器管理并轨

部分由课题组出资购买的,具有一定共性的通用类分析仪器(新购买、价值一般大于50 万元)可以委托平台代为管理,重点考虑新购置的分析仪器。学院制定“仪器测试平台大型仪器设备托管实施办法”明确指出,托管目的在于提升仪器的使用效率和共享开放度,保障仪器设备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和社会,充分发挥院级大型仪器测试平台的管理和服务作用。托管实行自愿联合的原则,委托单位为仪器设备所有权单位,托管后仍然拥有仪器设备的所有权;平台作为管理单位,主要负责仪器设备在托管期间的使用、维护、保养和维修。原则上,由平台提供仪器设备用房,并负责实验室装修及提供配套设备。在托管期间,所发生的仪器维护、保养和维修费用原则上由平台负担,特殊情况由双方协商共同负担。托管的仪器设备纳入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委托单位要测样,需遵循院级用户的使用方式,网上预约付费后进行测试。原则上,优先保证委托单位的测试需求,具体使用时间可以通过协商安排。托管仪器的收费标准按平台制定的统一标准执行,所有测试收入按学校规定结算后由平台和托管单位按照协商的比例进行分配。

仪器托管措施遵循资源优化配置原则,最大限度消除了“谁购买,谁使用”的传统狭隘思维和做法。此外,测试平台用房资源和维护资金的注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课题组的维护和运行压力,避免“买得起却用不起”等情况发生,还减少了课题组对仪器管理人员的投入,因此也受到了学院课题组的欢迎。目前,测试平台已经和2 个课题组达成了托管协议,运行情况良好,还有有托管意向的课题组在洽谈中。

2.3 培训和助管双轨并用

学院制定“仪器测试平台研究生助管的聘用和职责实施办法”中提出,招聘全日制在读博士生担任仪器助管,每台仪器1 名,聘期1 年,根据工作能力和工作量可申请连续聘任。助管主要负责仪器的校内外接样和测样工作,同时辅助仪器责任教师对仪器进行功能维护和管理,以便更好地为学院科研工作服务。此外,助管还须负责及维护实验室内的卫生安全,保证清洁整齐的测试环境。助管津贴根据学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收费管理细则”中规定的经费使用方法,由平台按助管测试工作收入的一定比例发放。这种管理模式既能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又能促进研究生助管的工作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仪器开放共享度。聘任助管方式尤其适用于一些专业性较强但需求度较高的仪器,可盘活闲置的存量仪器。目前,平台共有7 台仪器聘请了助管,年增对外服务约6 000 机时,年测试增量约30 万元。

对于平台内需求度极高的3 台仪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仅靠助管和专职教师已无法满足测试需求,对这样的“网红”设备,定期开展对外培训,鼓励自主上机则是更加合适的管理模式。仪器培训严格按照“仪器培训大纲”来执行,每台仪器每年至少开展4 次培训,每次不低于32个学时,每期培训人数为8~10 人。培训内容遵循“重视实际操作,强化规则意识,规范使用标准”的原则,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实地上机操作(不少于24 个学时)和安全规范使用(4 个学时)。学生上机练习时培训老师必须在旁指点。培训中尤其注重强调使用规范,每次上机必须在使用记录本上详细登记,上机完毕必须逐一检查设备并打扫干净实验室,填写实验耗材使用台账,关机关气,为以后开放上机进行独立操作培养使用规则和安全规范意识。

2.4 独立财务规范服务

学校为每个院级仪器平台开设独立的测试服务收入专用账户,分设酬金和发展金两个独立账户,允许二级实体平台使用独立账户进行设备维护、技术培训、人员聘请和绩效奖励等。①平台与学校实验室装备处和财务处数据共享,完美融合开放管理和财务管理。所有大型仪器设备收费情况需上报、论证并全校公示,平台自设收费点,所有测试收入经核对无误定期自动返还至独立账户,极大简化了平台人员费用催缴、财务管理等行政方面的工作,空出更多精力处理专业仪器操作问题。②独立账户的负责人由学院分管领导担任,2 000 元以下的运行经费支出权限则有平台负责人员直接把握。有运行和维护经费需求的仪器,可直接由责任教师或助管填写“运行经费申请表”,平台相关负责人批示后即可处理。去年,学校实验室装备处物资采购平台和二级实体仪器平台进行账户关联,可在采购网上直接购买实验耗材等物资,平台分管责任人只需网上审批就可快速送货上门,全部业务在线运行,彻底消除维修资金申请难、审批慢、耗时长等现象,保证了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在独立财务系统和智能管理系统的双重保障下,平台仪器实现了全天候服务。即使在双休日或节假日,仍可以通过预约上机进行仪器操作,并在上机完毕后直接在收费点完成缴费和登记,不仅方便了测试收入的管理,也保证了有偿服务收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独立财务系统可将收入和支出明细定点到单台仪器,可以方便查看单台仪器的运转盈亏状况,以快速响应做出调整,只有测试收入大于运行成本,才能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

3 结语

专业二级实体测试平台的建立,解决了院内多台存量仪器设备的效益提升[4,14-16],针对人力资源匮乏和运行资金短缺这两大痛点,变革管理制度,发挥市场机制,从制度上和资源上保障了测试平台规范、有序地运行。通过聘请兼管教师和实施托管制度,对平台仪器进行分类管理,形成课题组—学院—学校三级联动模式,既保证了科研团队和学院的学科规划,又在院级和校级测试平台之间构建仪器互补关系。通过招聘仪器助管和开放仪器培训,则构建了点—线—面的错位管理模式,根据仪器的专业性、需求度和测试性能方面的差异,选择合适的经营管理方式,达到增强共享开放度,提升使用效益的目的。而独立财务系统则打破了原有机制的束缚,联通财务处、实验室装备处和人事处等信息库的数据,规范有偿服务,确保二级平台快捷、高效、长期运转。在全面推进“十四五”发展的新征程中,化工学院测试平台将持续完善大型仪器共享管理体系,推进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进度,提升专职技术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准,深化高校和社会之间的服务合作,力争为“双一流”学校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服务支撑和资源保障。

猜你喜欢

课题组仪器设备仪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Soil课题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