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智能建造专业群建设的内容与举措
——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1-27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内江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高智能专业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李 静

随着传统建筑行业在新兴智能建造的助推下进入转型与快速发展阶段,在“双高”建设背景下,传统高职院校亟需融合现有传统专业,组建专业群,积极对接产业链,精准服务产业链。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变化,从智能建造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与举措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打造产教融合基地、创新服务平台等方面不断探索,从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能力,推动专业群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区域内同类院校。

1 建设背景

以绿色建造、智能建造、工业化装配式建造为重点的建造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国家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供绝佳机遇。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2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延职”)智能建造专业群面临如何适应“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升级后的建筑业发展新特征、新需求,为智能建造产业链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及适应高职扩招生源多样化差异化需求,都对本专业群提出了新挑战。

2 组群逻辑

2.1 专业群对接智能建造产业链,准确服务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主要环节

智能建造产业链是以“设计-生产-施工”为主导产业和其配套产业的企业为链核,由相关技术、产品、资本等为纽带形成的一条以符合相关要求的建筑为最终产品的,具有协同效应和价值增值功能的综合关系链条。延职智能建造专业群由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三个专业组成,同属土木建筑专业大类,共同面向智能建造产业链中的施工与管理环节,对应智能建造的装配式施工、建筑智能化管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管理岗位群。

2.2 专业群人才培养面向智能建造产业链岗位群,精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该专业群服务智能建造产业高端发展,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面向智能建造产业技术管理岗位群,掌握“信息化+工业化”的智能建造核心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3 专业群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采用“多对一”组群模式

该专业群遵循“产业背景相同、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就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以信息化和工业化引领三个专业协同发展。规划新增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探索以建筑信息化为平台,以BIM技术为手段,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建筑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教学应用和服务平台,形成以智能建造技术为统领,集装配式施工、工程造价、BIM信息化管理为一体的专业群。

3 建设目标

对接产业高端发展,聚焦绿色建造、智能建造、工业化装配式建造为重点的建造产业结构升级需求,坚持产业主导共享原则构建专业群,以智能建造技术技能培养为核心,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开发开放共享的教学资源,建设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打造产出高效的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建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智能建造专业群。

4 建设思路

该专业群积极服务建筑业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倡议、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建设,面向智能建造、工业化、绿色建造等建筑建造产业高端,培养精细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施工生产和管理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5 建设任务与举措

5.1 立德树人、素能并举,打造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新高地

(1)专业群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基本原则,健全“立德树人、六维育人”的育人机制,以“产教融合、双元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书证融通、育训结合的‘1+X’证书制度”、“成果转换、拓宽通道的学分互认制度”为载体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确保专业群持续稳健发展。

(2)按照普高生源、中职生源、扩招生源等各类生源,开展分类分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能进行精细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施工及管理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3)全面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构建专业群学分互通,对接国家学分银行制度,为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5.2 对接标准、虚实耦合,开发专业群课程教学新资源

(1)构建“基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互选,企业特色”专业群课程体系。聘请权威第三方评价机构,对课程体系进行综合诊断评估。

(2)与陕建集团合作,开发智能建造岗位标准3个。

(3)建设具有国内水平的专业群课程标准5门,满足学生学习、行业从业人员终身学习、企业培训等需求。

(4)面向智能建造产业,集聚优质资源,开发开放共享的“专业教学、自主学习、职业培训、技能考核”四位一体的省级专业群教学资源库1个。

(5)引入国际课程资源1套,建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优质企业课程5门、特色“金课”10门。

5.3 主动适应、校企合作,着力推进教材教法三教改革

(1)制定教材开发标准和动态更新机制,建成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

(2)校企共建共享新型活页式建筑产业现代化系列教材、工作手册式企业课程教材、智能建造典型案例教材,并在行业广泛应用,在同类院校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校企合作开发教学项目,开展模块化、成果导向、实战化项目教学等教改研究与实施,取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

(4)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智慧工地等开展沉浸式、交互式“智慧”教学。

(5)制定课程质量标准等系列标准,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度进行考核测评,并进行诊断和持续改进。

5.4 引育并举、培聘结合,打造一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1)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基于模块化课程组建结构化教学团队。

(2)引进博士3名、硕士5名,聘请产业教授、楚天名师等兼职任教,提高企业兼职教师数量、质量和课时比例;贯彻落实顶岗轮训制度,在企业设立互换岗位,双向交流互相认证。

(3)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模块化课程的建设,开展“1+X”证书培训,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4)建立“校企双带头人”机制,培育省级教学名师2名、校级教学名师5名。

(5)着力推进骨干教师培养,培养一批“教练型”技能教学名师,能够为中小建筑企业服务。

(6)实施国际化培养,开展国外研修访学,为“一带一路”建设、涉外企业服务。培育师德高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省级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5.5 紧扣产业、聚焦前沿,建成一流实践教学融合基地

(1)建成“教学做训创研”六位一体的共享型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新建建筑施工安全体验场、装配式建筑体验馆等,打造省级建筑施工安全和装配式施工体验式教育基地。

(2)聚焦产业前沿,建设辐射引领的智慧工地和智能建造“教学工场”。

(3)联合华鼎集团等企业,政校企行共建混合所有制实训基地,建立“责任共担、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合作机制。

(4)制定专业群实践教学基地精细化管理标准,全面实施6S管理质量监控。

5.6 瞄准高端、协同创新,搭建智能建造创新服务平台

(1)打造省级智能建造工程技术中心,加强“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建造技术研究,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转型发展。

(2)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承担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将专业实力转化为支撑乡村建设和地区发展的动力。

(3)完善成果转化体系,释放创新人才活力,实现产业链内科技创新人才集聚。

5.7 科技推动、创新驱动,树立专业服务产业标杆旗帜

(1)面向智能建造产业发展紧缺领域,依托“智能建造工程技术中心”,开展建筑信息化技术应用服务,培训智能建造领域从业人员6000人,联合完成创新创业项目15项。

(2)开展绿色建筑技术培训、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完成相关培训4000人。

(3)依托技术中心及培训考核基地,开展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拓展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

5.8 接轨国际、内外交流,形成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1)接轨国际标杆,实施“国际优质资源引进工程”,加强与开展留学生培养的兄弟院校双向交流,积极探索开展合作办学,合作培养留学生200人。

(2)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依托“智能建造工程技术中心”,培训赴外技术人员600人,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

5.9 党建引领、质量保证,健全可持续发展保障新机制

(1)加强“双带头人”建设,全面推行“党建+”工作新格局;实施矩阵式建设管理运行方式。

(2)健全多方保障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专业群卓越质量保证体系,并动态诊断与持续改进。

(3)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和支持力度,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4)成立专业学术与建设指导委员会、教材及课程资源审核委员会;实施专业和课程整改,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

6 预期成效

延职将通过智能建造专业群建设,校企共建开放共享的课程教学资源,全面实施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改革,教学团队素质全面提升,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持续增强,国内影响力不断扩大,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实现专业群特色鲜明、省内领先,综合实力位居全国一流行列。

猜你喜欢

双高智能专业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