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景观视角下南宁那告坡公共空间形态研究

2023-01-26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高级建筑师博士

广西城镇建设 2022年12期
关键词:集体生活门楼宗祠

文_潘 洌(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高级建筑师,博士)

曾 泰(通讯作者)(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硕士)

随着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人类聚落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乡村地位愈发重要,其对构建地方归属感和社会凝聚力的关键作用愈发凸显。同时,乡村公共空间凝聚着宗族文化和伦理观念,是农耕人民休养生息的重要依据。近年来,乡村公共空间引起了各界学者的关注,虽然已有学者从社会民族视角和规划建筑视角展开研究,但是从文化景观视角切入的研究较少。然而我国传统村落作为典型的文化景观,与自然具有共依共存的强联系,这也正是其独特价值所在。因此,本文引入文化景观理念,以南宁市石埠镇那告坡公共空间为案例,建立“空间—价值—文化”关联的研究方法,在提炼空间价值的同时结合其文化内涵探索这三要素之间的关联,注重挖掘文化与自然的联系,突显那告坡的自然生态观念与人地伦理。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文化景观是探讨人类作用于自然后产物的重要理论,文化动因通过各种影响因素长期作用于自然环境,最终形成文化景观。因此,文化景观理论具有综合空间解析能力。

本文研究对象为南宁石埠镇那告坡公共空间,以文化景观视角作为分析方法,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通过对公共空间的整体格局和形态特征进行分析,提炼其独特价值;另一方面对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进而研究空间中物质与文化的联系。在分析细节上,结合自然、生产、社会等因素解释空间的成因(见图1)。

图1 空间—价值—文化关联系统

二、南宁那告坡概况

那告坡位于南宁西郊,石埠西南,临近老口圩、南宁门户扬美古镇和交通咽喉三江坡。南北山岭,东西开阔,邕江环绕,依东管巷岭而建,坐西南向东北,村前有半月塘,面朝开阔农田,远眺石子岭。

那告坡始建于元末明初(约公元1364—1368年),以“覃”姓聚居。至今仍保留明清的总体形态— —扇形放射状(见图2、图3),有39栋清代建筑、5块清代牌匾和“土地改革”田汉故居,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图2 那告坡总体风貌形态

图3 那告坡总体平面形态

三、覃氏宗祠

(一)整体格局

1.“天人和谐”的整体格局

覃氏宗祠以风水点睛之态矗立村头,以祖先信仰成为族群联系的纽带,造就了“天人和谐”的整体格局。

(1)天人合一的山水格局。覃氏宗祠位于村口外100米处的山坡高处,面向半月塘和山丘丛林,以风水点穴之势彰显了祠堂的重要性。宗祠各空间结合地势分台,减少破坏自然趋势(见图4),形成“枕山、傍水、面屏、围绿”的理想风水格局。

图4 覃氏宗祠剖面图

(2)崇拜祖先的空间体系。覃氏宗祠为“二进一天井”式空间结构,由露台、头门、天井和后堂组成,它们中轴对称,产生精神聚焦的仪式路径,体现了祭祖仪式的精神性和庄重性。综上,覃氏宗祠的整体格局体现了宗族精神性场所承载的祭祖活动的最高地位与至高神性。

2.“天人崇拜”的文化内涵

(1)引导山水格局的自然崇拜。那告坡作为典型的传统农耕村落,农耕活动高度依赖自然资源,于是产生了自然崇拜,突出表现为对山水的崇拜;并衍生出“天人合一”环境哲学和“理想模式”风水学说,形成“天人和谐”的人地伦理,以上共同构成了突出的自然生态观。因此,在“天人合一”环境哲学的影响下,注重“人文”呼应“天文”,宗祠各空间顺应地势,减少了对自然的破坏。在“理想模式”风水学说的影响下,运用“枕山”风水观念,宗祠选址于平地边的山坡上,利于挖塘蓄水又防涝排水。同时运用风水“点穴”法,宗祠矗立村头,产生地方识别性和归属感。最后通过水域树林引入自然生态功能流,营造舒适的微气候。

(2)彰显空间权威的祖先崇拜。那告坡村民敬畏祖先神灵,于是产生了祖先崇拜,突出表现为对宗祠的崇拜,并衍生出宗亲活动与祭祖仪式。为了营造祭祀祖先的仪式感,讲究集中活动、尊卑有序、主次分明、中心对称布局,在空间组织上呈现前卑后尊、中央核心和中轴对称。

(二)形态特征

1.宗族伦理的形态特征

覃氏宗祠的形态特征是族群对于场所表达性和活动秩序性的体现,反映出公共祭祖场所和宗族伦理之间的空间关系。

(1)宗族伦理的平面形态。宗祠顺应等高线并垂直往后排布,祖宗灵台后置,表达“前低后高”的平面伦理次序。宗祠以中轴统领“一明两暗”平面,通过加宽明间表达秩序中心。以上反映了祠堂对宗法礼制的遵守服从。

(2)等级最高的空间形态(见图4)。后堂作为宗祠核心,以厚重实墙和隆重屋顶界定,净高平均3.90米,净宽9.80米,净深7.40米,高宽比0.40~0.53,尺度舒适开敞,阳光可通过“过白”照至灵台前;良好的承载了祭祖、议事和私塾等最高级活动,显示后堂等级最高。其他空间减少围护、减小尺寸、压缩尺度,等级逐渐降低。以上空间布局反映了祠堂对宗法礼制的有效把控。

覃氏宗祠的建筑结构具有浓厚的岭南式风格,屋顶叠瓦垄,灰塑龙船脊、反宇向阳;屋檐下墁砖铺地,麻石铺就的阶条拾级而上,门厅两侧有木檐柱两根,下有石础为束腰花瓶式,顶上抬梁式梁架;明间实木大门两扇,设石门枕、木门槛,槛框安放横额,左右各有方形海棠角门簪,阳刻八卦“乾、坤”二字图案;面墙顶绘制红五星和壁画,壁上题写诗句。宗祠前塘伴树,天井窥竹,后堂有灵台,内设私塾。整体布局包含家庭祭祖、长老议事和村童学考的空间,增添浓重族群气息和庄重肃穆气氛。

综上,覃氏宗祠以最精美建筑结构和最重要活动举办场所体现其最高等级地位,建筑形态特征遵从宗法礼制的伦理等级关系,房屋地位越高,平面越后置;空间越围闭,尺度越宽大;风貌越丰富,象征越接近祖宗。

2.宗法礼制的文化内涵

崇尚等级思想的宗法礼制。原始氏族社会孕育的宗法制度与在文明层面发展出的封建礼制,共同构成了“天地人神—君王臣民—男女老幼”的伦理等级观念。那告坡作为北方汉人移民村落,在广西偏居一隅的封闭环境中,覃氏子孙世代传承了此等级观念。因此,宗祠以祠堂为先、层次布局、装修纹样与家法族规等为方式和工具,外化为宗族伦理的表征。同时也遵循“孝悌”的伦理观念,以祭祖仪式赋予宗祠浓厚的族群意义,通过礼仪教化巩固宗族伦理。

四、广场门楼

(一)整体格局

1.公共核心的整体格局

广场作为村落首级结构,是室外生活空间的公共核心,与门楼相连,形成组合型公共场所,是宗亲聚会和节庆活动的集体生活领域。

(1)生活适宜的山水格局。广场位于低处平地,前为半月塘,面朝平原,远眺丘陵,符合“背山、环水、面屏”的理想风水格局。广场以村口门楼与半月塘产生联系,满足群众生活用水和戏水的需求。广场地面平坦、场地开阔,满足集体生活对舒适场地的需求,较好地承载了交通、集散和聚会等集体生活。

(2)生活聚集的空间体系(见图5)。广场以村口门楼联通3个巷门,前部为对外集散场地,中部为集体生活场所,后部为内外过渡领域,结合门楼和围墙形成内向型空间。各分区合理,产生分区聚集效应,聚集人流人气,符合集体生活需求。

图5 广场门楼空间体系

由此可见,集体生活场地贴近水体和村落主体,处于自然和村落的中间领域。在进村路线上,广场是必经之地,门楼是必过之槛。广场的风水位体现了集体生活的自然性和聚集性,门楼的节点位置体现了集体生活的限制性和族内性。

综上,广场门楼的整体格局遵循集体生活的适宜性和内外关系,占据最优位置和地平临水是其特征,活动对内越强,离村口门楼越远,意味与巷门、村民越密切。

2.集体生活的文化内涵

引导整体格局的集体生活。那告坡村民、覃氏族人的集体生活突出表现在宗亲聚会上,聚会要求环境舒适、安稳安定、内外过渡和资源集中。因此,为了生活舒适,靠近水域布置广场门楼;为了生活便利,广场选址于便行的低处平地;不同功能依次递进,使活动开展有条有理;最后以关联要素的集中产生分区聚集效应,集中共享资源,促进集体生活的开展。

(二)形态特征

1.生活秩序的形态特征

广场巷门的形态特征是场所秩序性和活动安全性的反映,投射出村内集体生活领域与生活秩序之间的空间关系。

(1)人地秩序的平面形态。广场临水面因人工挖掘而平整,临山面顺应等高线低处布置,同时引入人工与自然的秩序。民居阻挡和偏转院落作为广场和巷门通道的空间过渡,引导广场门楼秩序向内渐进。

(2)秩序井然的空间形态。广场整体露天并且围合,长60米、宽5米~20米,建筑高3米~6.50米,围墙高1.50米~1.72米,高宽比0.029~1.02,面积830平方米,尺度舒适开敞,体现秩序性较弱。但是门楼较为开放,村口门楼净高平均3.50米,净宽3.70米,进深3.45米,高宽比0.95~1.01,巷门略矮,尺度舒适,秩序性增强。广场和门楼的空间变化增加了生活秩序的象征性和可能性。

村口门楼,灰塑博古正脊,龙船垂脊,反宇向阳,正面门额悬挂“武魁”木匾,两枚硕大门簪自前穿后,山墙内侧嵌砌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西教村齐心禁约碑记”;巷门面狭显门高,正脊较突出;门楼以突出的风貌形成象征秩序性标志。广场墁砖铺地,节点路径铺纹变化,引导人们行进的方向。师公戏和宗亲聚会其中、石凳布于节点、植物配景点缀,增添布局合理的秩序气息,营造秩序井然的氛围。广场门楼以突出地标和布局合理来传递出对秩序的调控。

综上,广场门楼的形态特征遵从制度崇拜所向往的生活秩序,以广场和门楼为核心与秩序的互动领域,随内向性增加,其秩序增强;需限制因素越多,其形态越突出。

2.制度崇拜的文化内涵

引导空间秩序的制度崇拜。古时南宁常有土匪和战乱,那告坡为了保障有序良性发展,产生了制度崇拜,并逐渐形成制度文化。突出表现为聚族而居、村规民约和防御规制等规章制度。其中运用聚族而居和村规民约等“软制度”进行“行为教化”;防御规制借助围墙和门楼形成“硬制度”,进行“空间教化”,共同引导生活秩序。

五、宅间巷道

(一)整体格局

1.族群体系的整体格局

巷道空间根据族群体系而扩展,巷道间的顺序和远近关系意味着族群关系的亲疏,体现整体格局与族群体系的关联。

(1)族群发展的山水格局。巷道坐落于坡岭之上,进深100米,高12米,坡度12%,体现“后代高于前代”的族群良性发展方式。

(2)族群秩序的空间体系。3个巷门生成3个主巷,3个房族的后代以此为约束展开布置,同辈并排,后辈往后,前后隔巷,以此维系整个族群。巷道的生长秩序体现兄弟分家和后代独立的秩序性。

综上,宅间巷道的整体格局起到族群维系的作用。分家时,同辈中年龄越大,其民居越左置;宗族中班辈越大,其民居越前置,呈现“同辈亲近并列,前辈尊贵前置”的族群维系方式。

2.社会组织的文化内涵

建构宗族体系的社会组织。野生植物经过人类驯化,所形成的传统农耕生产具有鲜明的秩序性与连贯性。因此,作为典型农耕村落的那告坡先民在组织族群时,非常注重秩序性与连贯性,所以巷道以宗族结构、班辈等级、房族分家和空间组织为工具和方式,外化为族群维系方式。同辈中“以左为长”引导3个主巷从左到右顺序排布,以“尊卑有序”引导后代分家时往后排布,形成以覃氏族人为核心的大组团,以房族为分支的3个主巷,对族群社会组织起到支配作用,有利于传统农耕生产的开展与扩大。

(二)形态特征

1.生活氛围的形态特征

巷道是日常生活发生的主要载体。巷道的形式和尺度意味着生活发生的可能性,巷道的丰富度意味着生活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形式尺度合理、丰富度较多的巷道具有更高的生活价值,呈现对生活状态的控制及得到生活乐趣的方式。

(1)生活多趣的平面形态(见图6)。巷道顺应民居横向排布并垂直往后延伸,每经1—3户民居便相交,因节点众多,可方便族人之间联系,进而带来多样的生活。另由于巷道转折较多,几乎每经民居即偏折,同样也增加生活多样性和趣味性。以上反映了巷道对生活的影响,即注重联系又讲究趣味。

图6 宅间巷道平面形态

(2)生活优质的空间形态。巷道露天围闭,通风采光较好。巷道起点宽4.60米~6.20米,主体宽2.40米~4米,深处宽1米仅通一人;民居高3米~6.50米,围墙高0.90米~2米,高宽比0.18~5.50;尺度总体舒适安定,整体越深越紧。因此,巷道对内公共性较强,对外则较为排斥,为优质生活提供舒适安定环境,满足日常串门、小聚私语等生活需求,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巷门作为指路地标提高了交通质量,民居以高低和颜色变化产生韵律趣味。建筑风格统一,但房间和构件的搭配方式各有不同,增加了营建趣味和每个家庭的历史印记,充满了家庭的自我实现感。宅门面雕吉祥纹饰,木刻门簪形式多样,细部雕琢精美,正脊垂脊精致,富有细节趣味。巷道墁砖铺地,门口节点铺纹变化,多配明沟,细节趣味充足。巷间设置有石磨酒缸、牌匾和植物庭园,猫狗鸡鹅四处行走,村妇闲坐门枕石,增添多样生活趣味,散发品趣浓厚的气氛。正是在这些精致多样建筑内产生了各种趣味丰富的活动,使得巷道里充满了令人回味的人间烟火气息。

综上,宅间巷道的形态特征对生活氛围而言,平面起到基础作用,空间起到提升效果。巷道折线越强、元素越丰富,越具有更多营造生活的基础和资源,生活氛围越有趣味和品质。

2.乡村生活的文化内涵

带来生活趣味的乡村建筑。乡村建筑是生活内容的主要物质基础,对生活场所具有塑造的作用,其特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在传统建村思想影响下,村落聚族而居、统一规划民居,增加村民的共同生活。二是在“天人合一”环境哲学影响下,民居呼应场地变化,使选址朝向和形状大小多样,促使巷道偏折,增加游憩产生的可能性和趣味性。三是在传统形态观影响下,空间布置主次分明、秩序井然,追求村落整体,而形式变化多样,增加巷道生活的形式趣味。在传统意态观的影响下,通过诗画式营造追求生活意境,以构图艺术达到村落整体气韵,达到精神情感的寄托与传统文化的表达,提升巷道生活的意境韵味。

追求生活品质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村民自主改善生活的行为文化,其特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在“人地和谐”的生态观影响下,通过引入自然元素,在自然中寻找生活内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巷道生活的自然品质。二是在精神依托的情态观影响下,通过村落中朝夕相处,感悟自然生命变化,感受村落生活情意,增添巷道生活的人情品质。

六、结语

在城市虹吸效应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乡村的吸引力,并在以现代技术更新乡村的过程中保持乡村特色,传承本土文化,是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面临着的严峻挑战。本文从文化景观的视角切入,注重文化与自然的联系,提炼传统村落中独特价值,探讨“空间—价值—文化”之间的关联,构建南宁沿江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文脉,对南宁乃至其他地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集体生活门楼宗祠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太谷明清民居门楼类型特征浅析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前门楼子九丈九
契约精神在人才培养群体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探究
慷慨宗祠祭先贤
乐东古门楼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福建古田杉洋宗祠遗产调查记
部门集体氛围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