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2023-01-26段平艳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硕士
文_段平艳(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硕士)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振兴乡村民居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但伴随着现代化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文化遭到一定程度的侵蚀和破坏,呈现出与乡村振兴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结构和空间功能等特征,并着重从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和空间功能等角度提出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期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和谐人居环境,推动当地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进而促进乡村振兴。
一、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特征概述
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建筑也叫干栏式建筑,为穿斗梁式体系框架。干栏又称高栏、麻栏、阁栏,有全木结构高脚干栏、木竹结构干栏、土木或砖木结构干栏,但大部分为全木结构。建筑平面布局有前堂后室型、前廊—堂屋—卧室型、一明两暗型等(见图1、图2、图3)。建筑分为上、中、下3个部分(见图4),不同的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征。上部分被称为“粮食局”,是储藏粮食、存放农具和晾晒衣物的空间。中间部分为被称为“人事局”,供人生活起居,其功能空间包含楼梯、前廊、厅堂、火塘、晒台、卧房等,各空间分别以木板隔开。下部分被称为“畜牧局”,用于圈养家畜,通常以木栅栏围合,设置有鸡棚、猪棚、牛棚、灶台、水池等功能区域,有时也用于放置农具、柴草等。
图1 革步村作山屯“前堂后室型”
图2 平流村“前廊—堂屋—卧室型”
图3 蒙里村可俫屯“一明两暗型”
图4 天德村陇怀屯农先生家上、中、下层平面图
不同的空间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征。其中,楼梯有木梯和石梯两种,但以木梯居多,造型简易,是进入中间层的交通辅助工具,与前廊连接。有的设置在房屋的正面,但有的因位置不足,安排在前廊一侧。前廊是壮族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辅助功能空间,连接楼梯与室内空间,其通风采光较好,用于家庭起居,有时用于存放生产农具、晾晒衣物和农作物,更重要的是用于家人休闲娱乐;但有的房屋不设前廊,如一明两暗型的平面形制。厅堂是家庭成员的主要公共活动空间,正中设神龛,摆放供神桌,是整座房屋最为神圣之处。厅堂次间上方为阁楼,用于储藏粮食,距离中间层2米多。火塘设置在一侧,与厅堂连为一体,分为架空火塘和地面火塘,具备厨房的功能,主要用于烹饪食物、就餐和烤火取暖,是家庭的生活中心。晒台是由大树干或石柱与石梁支撑,主要用于晾晒粮食。卧房分布在堂屋后侧,有的安排在堂屋两侧。
二、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传统民居文化遗产保护,重新认识和挖掘传统民居特色文化内涵,是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必要途径。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建筑经过数千年的历史进程而演化形成,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民族生活和文化,是长期积淀的社会风尚和精神内核。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建筑是壮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从外到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空间功能和装饰符号具有不同的文化意蕴。
(一)空间的象征性
空间的象征性通常以建筑装饰符号等形式呈现。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建筑富有象征意义,寄托着壮民们的生活向往。一是装饰符号的象征性。如壮族传统民居建筑的门窗雕刻有仙鹤、鸟、蝙蝠和稀缺植物等图腾(见图5);有的屋脊使用动物、植物等图腾拼接成各式图案,象征吉祥如意、财运亨通等美好寓意。二是空间功能的象征性。如厅堂中的灵堂位于中心轴线上,主要用于陈设祖先画像、神龛和对联等,是家人的精神殿堂,可以祈求福吉(见图6)。在桂西北壮民的心中,对祖先的崇拜是一种尽孝的文化象征。因此,逢农历三月三、清明节、中元节等主要节日都要在灵堂上香跪拜先人、敬奉祖先、祈祷美好。三是数字的象征性。如楼梯的阶梯数是有讲究的,通常以奇数为贵,其中3表示天、地、人,9是最为喜庆的数字,楼梯的设置通常为7级或者9级,寓意“久长久远”。再如房屋脊梁建造通常较为慎重,一般会选择良辰吉日进行。
图5 平流寨门窗装饰符号
图6 平流寨厅堂神龛
(二)空间功能的团聚性
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空间的团聚性通常以增进家庭成员及邻里之间情感交流需求而呈现。通过空间的团聚功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如厅堂是家人、亲朋好友的精神文化和情感交流中心,通常用于庆祝各种重大民族节日、举办婚礼、祝寿和社交等。火塘是家庭的生活中心,除了用于家庭成员一日三餐的烹饪和就餐,也是家庭会客的活动中心,在重要的节日用于招待亲朋好友和客人的团聚,家人们围绕在火塘边唱歌、闲聊,是一种亲情团聚的社交方式(见图7)。前廊除了起到入户的交通作用外,也是饭后聊天、邻里之间闲聊的重要空间场所。
图7 天峨县堡上屯莫家火塘
(三)空间的等级性
经过调研发现,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空间呈现出一定的等级象征意义。在空间中,壮族传统民居建筑有一定的讲究和禁忌,为“以中为尊、上尊下卑、东尊西卑、左尊右卑、前贵后贱”。如空间中灵堂位于中轴线,位置最为尊贵,其他位置逐步递减。家庭中的老人和主人的卧房安排在东边,体现了其家庭身份的重要性。有的将最东边卧房给予男主人居住,而未婚和年幼的女性则住最西边的卧房;神龛后面的房间由家中年老的长辈居住,而靠近火塘灶间的房间不可以由新婚夫妇居住,居住空间的安排象征着一定的身份级别,是民族习俗文化的重要体现。再如粮仓被认为是“天楼”,是神灵保佑的地方,女性不被安排在此处居住,而男性则可以。再者,有的在接待贵重宾客时,会安排贵客坐于神台前,主人坐于桌子左边,客人坐于桌子右边,而对待一般的客人,通常会在火塘就座。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的当代价值及其启示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的当代价值
1.天人合一思想
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建筑地域特色鲜明,蕴含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较好地体现了传统民居建筑与人、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其尊重自然,顺应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是壮民们数千年以来顺应自然的智慧结晶,更是独特地域文化特色的彰显,是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文化遗产。
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建筑遵循就地取材和因材施法,形成完全适应地域特征的建筑风貌。该地区地处云贵高原南麓,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地势较高、山多田少,气候湿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且阳光充足,木材和石材资源相对丰富。为了应对自然环境,保护有限的耕田、用水等自然资源,传统民居建筑采取依山傍坡、自上而下、高低错落的布置形式(见图8)。且能就地取材,利用大自然随处可见的木材、石材、竹子、泥土和自制的瓦片、砖石建造出一栋栋干栏式建筑。建筑以岩石打底,巨木为柱,杉木为梁,墙身以木材为主,也有一部分采用砖石或者泥草涂在建筑骨架上。大部分建筑墙脚和柱脚为了防止雨水腐蚀,采用石材作为基垫。整个建筑外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具有保暖和隔热功能。
图8 平流寨顺应自然环境建造
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也称“土木干栏”建筑,具有防潮、防兽等特点。建筑分为全架空式或半架空的形式,半架空建筑有的为前半部分腾空,后半部分落于地面上,也有的是后半部分架空。另一种已演变为直接落于地面的建筑形式。此外,当地居民充分利用大自然已有条件,采用简单的建造手法实现建筑应有的功能。建筑通常以粗长的圆柱作为房屋的主要支撑,为了防止腐烂,以石墩作为木柱的奠基。屋顶镶灰色瓦片,有的为明瓦,屋顶呈人字形悬山式,檐口高度通常为4米左右,出挑的檐口有利于防水和挡风,在一定的程度上能节约能源,体现了建筑本身与周边大自然融为一体、“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
2.人际之和思想
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建筑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壮民们的地域风土人情,“人际之和”的处世态度在民居建筑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一方面,在其民居建筑空间中,设置了家庭团聚的功能空间,如厨房火塘、堂屋等空间功能,诠释了人伦之和,注重亲情,以促进家庭人际关系的和谐。此外,还体现了孝慈的人伦观念,如堂屋墙面的祖先牌位陈设、老人卧室的位置分布等。另一方面,在建筑空间功能中还充分体现了注重邻里之间的情感交往需求,如前廊和堂屋等社交功能,目的是促进妯娌之间的和谐。这些居住的功能设计是增强家庭团结的表现,同时更显著地体现了壮民们对“孝敬仁爱”礼制的传承和对乡邻友爱互助的文明风气。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的当代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而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华文明,我们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传统民居优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需要不断创新和赋予时代意义。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传统民居优秀文化传承不仅可以培育乡风文明建设,还有利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和实现生态宜居。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以“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文化价值遗存至今,对壮民们的生活影响深远,是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强调,“要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优秀文化,是建设乡风文明和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动力。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保护和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应积极响应其号召。但是传统民居文化的振兴,不是简单的保留。一是要坚定文化自信,立足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的优秀文化,在传统的基础上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挖壮族传统民居的民族特色优秀文化内涵,积极保护和传承其优良文化传统,并结合时代发展需求,进一步创新,从而改善壮民们的家园环境。二是要坚持地域特色,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继续传承“因地制宜、天人合一”协调发展的自然观,在必要时刻对传统民居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修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传承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设生态家园,改善壮族人民人居环境品质,振兴乡村居住文明建设,进而推进桂西北地区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在乡村振兴中,要增强村民群众的保护意识,提高对传统民居文化价值观的认识,从而树立乡村传统民居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观念。应注重引进人才,成立乡村传统民居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人才队伍,共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四、结语
传统民居建筑历史发展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应加强保护和传承。挖掘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是促进壮族传统民居文化协调可持续发展、改善桂西北壮族人民人居环境、留住家园乡土情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居住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但面临着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择取偏失,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文化逐步遗失,给乡村振兴发展带来了挑战。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只有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在传统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和保护民族优秀文化,并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创新,才能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建设和谐的精神文明家园,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宏伟蓝图。
注:本文系2022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乡村振兴视野下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文化及当代设计研究”(编号:2022KY1432)研究成果;2022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建筑设计类人才‘产教研创’一体化培养研究与实践”(编号:GXGZJG2022A033)研究成果;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立项项目成果“基于德专创并重、产教研一体的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GXXDYB20223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