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2023-01-26王文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北沟畜牧兽医站
文│王文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北沟畜牧兽医站)
王选增(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刘家沟畜牧兽医站)
龚宜超(山东省临沂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秦炳臻(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对多种动物均易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特别是随着猪场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养殖的发展,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对养猪生产的危害很大,应重视防治,防止疫情造成经济损失。
一、病原简介
钩端螺旋体是螺旋体的一种,也被称为细螺旋体。螺旋体是一种非病毒、细菌、寄生虫的特定微生物群。螺旋体的外形为圆柱形,其上有轴丝和外膜,螺旋体粒径为6~30×0.1~0.2微米。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细胞学上可见细丝,病原菌表面无鞭毛,但能活动,它的运动主要依靠自己转动。
可用培养基培养钩端螺旋体,但对培养基的要求很高,一般要添加家兔血清、牛血清等。注意培养的温度在28~30℃, pH值在7.2~7.6之间。
致病原菌的血清型多达200余种,且各血清型间的致病能力存在差异。钩端螺旋体对高温不敏感,在高温下会丧失活性,80℃时病原体存活不超过30分钟,100℃下细菌会迅速死亡。对普通的消毒剂也很敏感,在干燥、紫外线照射下几分钟后即会死去。
二、流行病学
钩体病的传染源主要是被病原体感染的动物,将其排泄到周围环境。怀孕母猪可以通过流产、排出死胎等方式排出病原,这些病原生存能力较强。
特别是在炎热、潮湿的气候中,病原会持续很长时间。带菌者能持续排毒一年多,而老鼠则会终生携带病毒,并将其体内的病原体不断地排到周围的环境中。该病的传播途径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或被损伤的皮肤和黏膜传染,也可以是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
而垂直传染则是由受感染的母猪将病原体直接传染给仔猪。猪、羊、牛、狗、猫、兔、鼠、鸭、鸡、鹅、麻雀、蛙、蛇、蜥蜴、龟等多种动物均可感染,是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该病的发病季节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7~9月为发病高峰,但是其他季节也会发生。该病以地方性流行为主,一般不会持续暴发,至少在发病50天内不会再暴发。
三、临床症状
1.急性型。病猪的症状是体温增高,一般会超过41℃,病猪没有进食欲望,身上有刺痒的感觉,面部干枯,逐渐变得消瘦。经常生病的猪群在笼子和栅栏上磨蹭,长期的接触会导致体表皮肤流血。发病后2~3天,发病猪全身皮肤及黏膜均呈黄色,有些病猪的尿液中会出现一些血迹,患病的猪会很快发生死亡。
2.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猪初期症状为体温升高、结膜潮红、情绪低落,病猪一般在4~5天内会出现眼结膜水肿、潮红、黄染、眼结膜发白。部分病猪还会出现头部和颈部水肿,甚至在上下颌骨也会出现水肿。此时病猪的尿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变成了褐色或红色,同时还会出现血红蛋白尿。此时病猪身体日渐消瘦,身体虚弱,无法站立和行走,一般在几天或几个星期后死去。部分病猪虽然没有死亡,但是会导致生长缓慢,严重时会变成死尸。如果怀孕的母猪感染了此病,会出现流产、死胎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母猪的流产率在70%以上。即便是生产了活体的胎儿,一般也很虚弱,而且往往在出生后不久就会死去。
四、病理变化
1.剖检变化。病猪的腹部和四肢的下部都会出现青紫或者是淤青。颌下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出现了灰白的骨髓样改变,有轻微浑浊的黄色液体出现于胸腔及心包,肝胆肿胀。心脏的感觉很柔软,但是没有了弹性,肺部出现淤血、水肿,表面可见针点状的出血点,并有脓液从切口中渗出,脾内可见紫黑色梗塞,肾肿胀,并有白色斑点样病变,肠系膜和肠系膜充血。
2.病理组织学变化。肺泡腔中可见浆液样浸润,肺泡周围可见节状细胞团,并可见增生的细菌。急性期病猪大脑中的神经纤维发生充血、扩张,胶质细胞发生了大量的阶段性、扩散增生。慢性疾病的猪血管内有大量的浸润细胞聚集,形成了血管鞘,小血管周围、出血部位、水肿、坏死处都有病原菌。肝组织呈病灶样坏死及白色细胞渗出,并有假肉芽肿。
在坏死的中央有核碎片、崩解的病原碎片和少量的嗜酸性白血球。肝的线状结构改变,细胞膨胀,并伴随着脂肪和粒状的改变。慢性病猪的肝坏死部位病原菌含量高,而慢性病猪的病原菌数量很少。
脾组织及淋巴组织弥漫性出血、滤泡样变性、网状内皮细胞增多,局部骨髓组织形成凝固坏死。肾小球及肾小管上皮均发生变性坏死,肾小管及肾小球均充盈,并有大量的液体流出。肠道内出现了大量的炎症,当黏膜脱离时,会出现溃疡和肌肉组织的浮肿。
五、诊断方法
1.镜检。对病死猪的胸腔积液、血液、肝、肾等进行暗场观察会发现有一条或两条钩形的弯折。也可以将猪的血液、内脏器官和脑组织按1∶5的混合液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悬浊液,然后用每分钟1500转的转速进行离心,5分钟之后将上清液除去,然后重新进行离心60分钟,转速为每分钟3000转。用沉淀剂压片检查,发现有两个末端呈钩的病原体,且病原体仍在持续移动,多为弯曲或波形。
2.病原培养。将病死猪的肝、肾、脾、心血等进行无菌化处理,用希夫纳氏细胞在25℃的条件下培养,15天后发现细胞内有淡淡的乳白色荧光,然后将培养液放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学检查。
3.动物试验。该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常常不典型,只能作为诊断时的参考,而确诊则需要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是:在病猪的发热期采集血液,在无热期采取尿液或脑脊髓液,死后采集肾和肝,送实验室进行暗视野活体检查和染色检查,若发现纤细呈螺旋状,两端弯曲成钩状的病原体即可确诊。为了在组织切片上找出病原体,可采用Levaditi组织块镀银染色法,镜检钩体呈黑色线状,有时找不到典型的钩体而只能看到弯曲排列的颗粒,此为钩体崩解的现象。有条件时,也可采血清进行凝集溶解试验、间接荧光抗体法和补体结合试验,或通过DNA探针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原体核酸等。
六、防控措施
1.预防措施。养猪应该采取自育、全进全出的方式,尽可能地减少外来的引种,在必要时禁止从疫区引入生猪。然后将要引入的生猪在引种地进行隔离,隔离后方能引入,在引种期间应尽可能缩短运输距离,尽快到达养殖场地。在进入小区后要进行单独的观察,观察30天后如果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就可以进行群体养殖。
在养猪时应注意对猪场的管理,保证猪舍内部的温度、湿度、土壤的干燥。特别是在不同的时期,一定要保证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以免超出一定范围,从而影响母猪的生长和生产。
在养殖期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并能将有害的气体及时排除,避免对猪的呼吸道造成伤害。但是在空调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室内的湿度,特别是在低温期要合理调节室内的温度,防止室内温度过低。猪场的卫生管理员要将所有的垃圾都清除干净,特别是粪便、尿水等,因为它们很容易滋生病菌,必须尽快清除,这样可以降低对猪的危害。养猪应制定合理的灭菌计划,按计划进行定时的灭菌。要严格按照灭菌程序进行灭菌,防止产生盲区。
要正确配置消毒剂,不合适的消毒剂不能达到最佳的杀菌作用,消毒水也要经常更换,不要长期使用相同的消毒水。养殖场不但要进行场地的灭菌,还要对进出养殖场的人员、车辆、器具等进行严格的灭菌。对进入养殖场的人员、车辆和器具等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使用消毒水喷洒或用紫外线灯等方法对即将进入养殖区域的设备进行杀菌。
在猪舍的养殖中必须为猪舍供给充足的营养,并使其组成成分的比例达到最佳,对提高猪的身体抵抗力也是很好的,严禁使用霉菌污染的食物和不干净的饮用水。
2.治疗措施。在猪场中,如果出现了患病的猪,要立即进行隔离和诊断,如果确诊为疾病,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避免病情延误导致疾病难以治愈。一般采取对因疗法和对症疗法的综合处理,感染的猪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庆大霉素、泰妙菌素等。
如果是母猪感染,应在交配之前1个星期内使用,也可以在生产之前2个星期内使用,可以防止母猪产生生殖功能紊乱。在临床上,可以通过口服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抗菌治疗,比如在口服的葡萄糖注射液中添加一些抗菌的药物。因为这种疾病也可能导致人类的传染,所以在处理猪疾病时要做好预防措施。
七、结语
总之,当前家猪养殖在畜牧业中占有很大比重,鉴于我国民众对猪肉的消费需求,饲养者在饲养家猪时必须正确认识猪钩端螺旋体病的危害性。在饲养过程中,应加强对猪的生命体征的监测,一旦发现其临床症状,应及时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疫情引起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