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

2023-01-26李亚东

南方农机 2022年24期
关键词:规模化农作物机械化

李亚东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在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国一直面临着诸多结构调整的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下:一是农产品供需不平衡,农产品的种类不同,供需状况也不同,常常出现农产品甲供不应求而农产品乙销售难的情况。二是农业发展不平衡,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存在提升空间。这正是我国必然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道路的原因。《“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指出,只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才能为农业产业安全和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是农业、农村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 有效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机械化农业相比传统农业具有明显的生产范围大、生产率高、作业质量高的优点。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二者联系紧密,且相辅相成。

1)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决定了规模化生产的程度。农业机械化水平越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越高,也会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为集约型规模生产提供了基础,推动了农业向着规模化方向发展。而农业的规模生产又限制了机械化发展。农业的机械化发展需要在一定的规模生产基础上进行,一旦达不到基本条件,农业很难向着机械化方向发展,因此,农业的机械化发展要求农业生产达到一定的规模。

2)规模化生产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升整体生产利润。我国虽然农业产量较大,但整体农业生产存在效率低、规模小的缺点。而规模化生产能够提高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规模化生产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1]。农业机械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效率,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土地的整体利用率。机械化设备有效弥补了传统生产模式的缺陷,能够在较大的土地面积开展规模化生产,有效推动了农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转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使得农作物生长、收割过程变得规模化和高效化,具体到土地翻整和灌溉、品种的选择、防虫害药物的喷洒、农作物的收割和储藏等环节,都应用了机械化设备和工具,农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一带多的经营模式开始广泛出现,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2]。

3)农业机械化能够降低农户的劳动强度,降低农业投入,进而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此外,农业机械化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带动了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使农户的农产品更具竞争力,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3]。

2 有利于促进三大产业的融合,农业产业链接更顺畅

三产融合就是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服务业三者相互渗透,最后融为一体,形成新产业的过程。三产融合模式明确指出了我国农业的具体发展方向,三产融合也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要求。三产融合模式通常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在产业层面进行渗透、交叉和重组,将三个产业中的资源进行再生,产业升级,实现三者的相互融合。随着融合程度的加强,农村的各大产业都进行了产业创新,推进了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了产业竞争力,推动农村经济一体化发展。

在三个产业不断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以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为基础的农业产业链,并将该产业链和价值链向其他产业延伸,提升农业生产效益。而农业机械化则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农业机械化要求农业必须在设备和技术上进行创新,设备和技术的创新开拓了研发部门、测试部门等新型部门,推动了农业产业各个环节的一体化生产经营,而在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中,农业的机械化应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进行前期农作物的种植时,影响最终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于土地的修整和农作物种子的选择。该环节的目标主要是提高种子选育种效率,机械化应用能够提升该效率。而在播种、灌溉、收割的生长周期内,机械化应用能够以极高的效率管理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在后续的产品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某些机械化应用可以使产品的保鲜时间延长,使产品不易受到物流损坏的影响,保证了农产品销售运输过程的正常运转[4],有效促进了三大产业的相互融合[5]。

3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以往的农业生产中,人们大多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劳动生产。这种方式的劳动生产具有较大的缺点,人或者牲畜所承受的劳动强度很大,导致整体的生产效率不高,农业生产力低下。在农业领域实现机械化应用后,机器设备取代了人力畜力,推动了我国农业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使劳动人民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从传统城镇化转向新型城镇化。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符合新型城镇化建设走集约、节能、生态的路子,农业机械化推动了新型城镇发展[6]。

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营水平,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生产建设[7]。农业机械化还吸引了更多专业人才,有利于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了农业农村的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新动能。

4 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农业供给能力

农业产品的质量提升与诸多因素有关,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两方面:一是农业产品生长需要的土壤、空气、温度等自然因素,这些自然因素贯穿农业生长阶段,是农业生长所必需的基础条件;二是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三个时期的全部生产环节,在该环节中涉及栽培管理、农作物收割、农产品加工处理等操作,其中农业机械化生产直接影响了各个环节的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可以使整个农业发展走向规模化、机械化,能够利用各种先进设备进行精准农业和标准化种植,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大规模农业生产,减轻了自然灾害对农产品产生的影响,避免了农产品变质损害问题。比如,在农作物收割方面,传统的水稻收割方式较为简单,并不具备专门的防护设施,倘若遇到雷雨天气,人们便不能进行水稻收割,强行收割会影响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在雨天抢收会导致水稻霉变,即使是正常前提下进行水稻收割,大多农户也都不具备晾晒场地,加上农户的收割时期基本相同,农户只能选择在土场进行打场,这会导致谷物混杂了其他的杂质。而使用机械化设备进行水稻收割,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完成收割,而且目前使用的设备大多是收割脱粒等多项工序为一体的机械设备,省去了人们进行收割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收割效率,实现了高效脱粒,使收割的稻谷的含杂率明显降低,使农产品和食品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农业的机械化应用还提高了农业的供给能力,机械化应用主要体现为各种机械设备的使用,机械化应用不仅提高了劳动人民的工作效率,还使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有效保证,从而提高了农业的供给能力。机械化应用是提升农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的关键所在,农业机械化使得农产品的收割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极大地省去了以往所浪费的收割时间,使得整个农产品的供应链能够完成高效运转。另外农业机械化还保证了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农作物对各种水分和营养的要求较高,以往的生长管理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完成高效生长;而应用机械化设备后,农产品的生长需求变得精准可控,也能以最快的效率完成营养和水分的供给,使得最终的农产品得到质量保证。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在农作物生长周期内尽可能地为农作物创造合适的环境和条件,这样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各种农药的使用,从生态角度来说也减少了农药污染,保护了周边环境。

5 推动农业整体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竞争力。在农业中应用机械化能够更好地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有助于农户根据农产品优势进行生产模式的改革,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将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转化为农产品的独特优势,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2)推动农产品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将农产品进行二次加工后,能够保留农产品的优势,创造出更有竞争力的加工产品,其中农业机械化发展使得加工产业能够快速运转,提升了农产品的加工质量和效率[8]。

3)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如今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其中绿色发展已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在该背景下,我国在农业领域也应贯彻绿色和环保路线,坚持绿色发展,而农业机械化发展能有效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4)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的机械化发展主要依赖于机械化技术的创新,而其中机械化技术又是农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机械化技术的创新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熟的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能够简化原本复杂的种植过程。将耕地、播种、施肥等环节用一台机械设备同时完成,能够节省时间成本,还能做到精准播种和精准施肥,减少时间损耗,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这些机械技术的创新能够带动其他农业技术的创新,推动我国农业技术的转型与升级,使我国农业发展走向新道路。

5)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往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主要偏向个体化和小众化,以及部分小规模的合作生产经营,而如今随着农业科技的应用,农业经营方式已经转向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是指从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到农产品的销售、储存、加工等环节共同形成农业供给侧一条龙发展,这种产业化的经营模式较为丰富,但在各个环节的整合过程中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9-10]。农业机械化发展使得农作物生长收割过程变得规模化和高效化,具体到土地翻整和灌溉、品种的选择、防虫害药物的喷洒、农作物的收割和储藏等环节,都应用了各种机械化设备和工具,实现了大规模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生产向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更推动了大规模农业的统一生产和经营。

6)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利用率。农业机械化能够对农村的土地进行高效整合和利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和质量提升,以此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又推动了农村土地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从而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6 总结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十分重要。在农业发展上,农业机械化推动了集约化生产,提升了农产品质量,降低了农产品成本;推动了生产经营方式走向规模化,提高了农业供给能力,促进了绿色农业发展,促进了农业技术创新;还有利于三大产业的融合,使农业产业链发展更为顺畅,从而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重要支撑。

猜你喜欢

规模化农作物机械化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