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
2023-01-26王元儒
王元儒
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 济源 459000
大数据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基础和根本保证。生产安全事故,尤其是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引发民众的不安,导致民众对公共安全的不信任,还会带来了一系列环境、交通等相关问题,同时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干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正常工作秩序[1]。安全生产工作与改革发展计划和千万家庭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直以来,安全监管工作一直是安全生产领域的重中之重,一直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形式和内容也在相应的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包含各项关键性措施、政府政策的出台以保障各地区安全生产的有效进行。一系列的重要讲话和各类会议的举行更加进一步表明了落实好安全生产工作十分的重要以及紧迫。
1 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得到有效应用,数据处理是大数据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应用的重要内容,海量的数据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高质量服务。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获取、筛选以及处理能力越来越更加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从数据分析与处理环节来看,数据种类繁多,数据流量变化速度较快,时效性较强,而且价值密度较低,这就需要安全生产工作者能够快速获取和处理相关信息,这样才能确保大数据服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2]。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专业性较强,信息化是创新安全监管方式、提升安全监管效能的技术保障,是安全生产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在全球互联网大发展的背景之下,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安全生产监管当中,依靠科学完备的评价模型,形成“企业安全码”,为安全生产监管和决策提供及时、全面的数据分析,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效率。
2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现状
2.1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有待完善
尽管政府已针对安全生产制定统一的标准和章程,以及对各个要素进行具体规范和论述,在实际中,仍缺乏标准化章程制度,体系建设有待提升。尤其是针对企业标准化管理没有详细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效率以及安全管理效果,应当强化生产标准化,保证安全生产,促使企业更加完善的发展。另外,制度条文缺乏严谨性。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需制定严格条理规范的规章制度,严谨地规章制度需要考虑整个企业每个层级的方面,包含的内容复杂,需要有很强的条理性和规范性。在制定条例章程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及文字组织力,实际制定过程中,很多企业认为制度制定就是简单的文字,并未真正重视,导致起草的文件不够科学严谨,条理不清晰明确,从而导致文件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可执行的实际意义。
2.2 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作为重要的环节贯穿企业整个生产活动,安全生产管理员在企业安全中起主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疏忽管理,相应监管不到位,导致企业中存在大量安全风险。由于部分企业对安全监管不重视、监管人员水平不高等制约,人员在工作中不积极,认为监管流于形式,部分监督工作草草了事,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使得监管体系徒有其表,而没有实际意义。同时,员工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在实际工作中,一线员工学历和水平往往要求较低,在安全生产方面意识欠缺,对安全缺乏重视,在生产中对于一些操作往往麻痹大意,忽视某些细节使生产过程中危险系数大幅度提升,这不仅为自身安全带来威胁,更为整个流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3 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落后
为了保证自身能够持续运营,会定期接受第三方安全评价机构的安全生产现状评价,确保企业处于安全运营状态,有很多企业通过了部门检查,也从来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理论上应该有十分成熟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但是通过实际考察,发现这部分看似没有问题的企业,其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也存在问题。其一,缺少标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3]。在长期的经营中,企业基本上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管理模式,即使成立了安全管理机构、建设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推动导致这部分建设也是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实际作用。其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相关政府监管部门的硬性要求,为了确保企业能够顺利通过检查,企业准备的文件材料也十分齐全,但是切切实实执行的企业很少,这成为每年固有的流程,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安全设施、物资等的保质期或使用期限已到,但为了节省生产成本,企业还在“将就”使用,极不利于作业的安全。
2.4 法人及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通过对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因素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中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缺少安全管理意识。一方面是心存侥幸,对生产活动中的危险缺少预判,同时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意味着一定程度上要增加生产成本,对于企业的主要管理者来说,安全和更多的利润往往存在矛盾,为了节省这部分支出,提高企业盈利空间,部分企业会将安全相关的资金投入最小化;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的从业人员来说,正是由于企业高层、中层管理人对安全生产的漠视或管理不到位,导致从业人员对自身的安全不负责,为了检查而佩戴劳保护具,为省事、省力,不按操作规程操作等违章作业行为十分普遍。另外,为了获得更多的薪酬和绩效,很多员工会选择在疲惫状态下超负荷工作,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获得了更多的回报,但是这极大地增加了安全事故的概率,尤其体现在化工这类特殊企业中,稍不注意不仅会影响生产进度,甚至会影响到生命安全。
3 大数据背景下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应用优化
3.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强化安全机制,需要对安全管管理模式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各层级人员之间相互沟通协作,明确各自责任,使安全紧随业务。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开展安全活动,在日常总结中找出潜在安全隐患,采用多种控制方法,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从而保证生产过程安全进行[4]。同时,加大对信息化安全管理的投资,开发一套更安全的管理信息系统,将日常工作中各类安全要素纳入系统,通过计算机数据化处理,进一步保障安全生产。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督,完善监督体系,加大安全事故奖惩力度,将安全落实到每个细节,保证安全生产。
3.2 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流程
在制定安全生产制度时,注重生产流程和制度的规范与完善,不仅要包含操作流程,更要将制度精确到每一个关键点,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为安全生产提供强力保障。在完善管理制度标准时,强化标准流程,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自身情况,从实际出发,满足实际要求,不仅应对其进行针对性管理,而且管理制度应随企业环境变化而变化,及时更新,保证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
3.3 从源头抓起
安全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否则就是扬汤止沸、摁下葫芦起来瓢。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实地展开调查研究,把真正的事故源头找出来,然后对症下药,才可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如果是设计的问题,就从设计抓起;是质量问题,就从质量抓起;是人的问题,就从选人和培训抓起;是管理问题,就从修订管理抓起;是技术问题,就从技术攻关抓起。
3.4 信息安全必须得到保障
安全永远第一。大数据风险防控管理平台实现安全风险精准防控的根本前提是不能产生新的风险点,充分保障自身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所以在建设、使用大数据风险防控管理平台的过程中,必须首先保证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保障系统电力供应,实行数据多处备份,强化对各类异常行为的检测,抵御各种电子攻击,切实保障企业信息的安全性。此外,大数据风险防控管理平台还存在着个人数据被滥用的隐患,应建立个人隐私保护制度,明确平台管理人员权限,关口前移,从源头上加强个人隐私保护,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保护个人隐私数据不被过度或不合理利用。
3.5 抓好企业安全生产要坚持改革创新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不断扩张、经营场地与设备不断变更、专业技术加速创新、员工结构不断变化,各类存量和增量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迫切需要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改革创新。创新安全责任制落实,创新安全管理理念,创新安全监管方法,创新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创新研讨和研究,针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转变观念、创新手段。
3.6 抓好企业安全生产要始终居安思危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与企业科研生产经营工作相伴相生、周而复始,只要科研生产经营不停止,安全生产工作就不终结[5]。同时,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没有99分,只有100分,稍事大意,就会酿成惨痛结果。为此,企业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就必修不断砥砺居安思危的精神品格和战战兢兢的工作作风,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绝不能有丝毫侥幸、疏忽和懈怠。加速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我们更好地担负起职责和使命,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扎实推动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企业全面实现新时代发展目标、实现高质量发现创造更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4 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与智能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其典型代表技术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其中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企业生产而言,其核心关键是安全信息化工作,主要业务包括企业生产危险源的识别、风险作业审批、安全生产监测与管理等内容,通过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能够快速、高效地保障整个企业日常的安全生产业务,有效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企业整个安全生产业务处于实时动态监管之中,通过前端各类物联网设备能够完成实时数据的采集,这些数据信息传输到部署在大数据环境之中的平台之中。安全生产平台能够发挥大数据管理的特点,快速识别各类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报警与处理,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效率,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对企业整个安全生产业务进行信息化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