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模型的高职思政课云教学实效性探析
2023-01-26田沁艳
田沁艳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媒体技术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提出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师生全覆盖”[2]。同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也特别指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教育的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发展,促进教育变革[3]。新时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升西降”的时代特征,借助SWOT模型探析高职思政课云教学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思政教育信息化发展,增强高职思政课教育的时代性和吸引力,提升高职思政育人的实效性,显得十分必要。
一、高职思政课云教学的优势
(一)移动终端广泛应用是基础优势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蓝墨云等教学软件之所以能在各大高校广泛应用,正是得益于智能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当代社会,手机已经与我们的生活高度粘合。大学生更是手机不离手的一族,毫不夸张地说,一部手机可以轻轻松松搞定他们的日常生活。高职思政课云教学依托各种移动终端开展移动教学可谓恰逢其时。学生只需在移动终端自行下载APP,继而通过注册登录后就可便捷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前沟通效率。顺应信息时代的特点,各种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为思政课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硬件技术支持。
(二)大数据过程化管理是关键优势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思政教师大多时候只能依据主观判断和期末考试成绩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成长,难免有失偏颇,不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各种云教学平台的应用则可以根据学生在签到、资源学习、云教材学习、作业、投票、头脑风暴、测试等各部分表现监测到详细的学习数据,教师可以从这些详细数据中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知识接受水平。在成员个人综合评价部分,教师可以从后台统计数据看到已获经验值明细和在班级中的总体表现。另外,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回答问题和课堂表现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思想状况,把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到提前干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情感目标。云平台的全过程数据化管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云平台功能优势是核心优势
思政课信息化发展的灵魂就是依托各种学习软件的已有功能,在结合学生需求和课程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思政育人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如,就云班课的功能优势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成员”板块,教师通过限时签到、一键签到、手势签到、手工登记等按键“发起签到”,从目前经验来看,基本可以在3分钟内高效完成签到任务。教师还可以通过“挂科预警”功能对存在挂科风险的同学发出警示通知,督促此类学生在本门课程中多加用心。
在“活动”板块,教师可以通过“作业/任务”“投票/问卷”“测试”“头脑风暴”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思政课堂参与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思政教师了解学生基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要求,为“备学生”提供科学依据。
在“资源”板块,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本节课相关的时政热点、补充资料通过图片、视频、文件、插入网页链接、已有资源导入等方式与学生共享资源。比如,在讲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理想信念”部分时,可以将当时正在热播的长津湖微视频、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讲话、强国资源、央视快评等网络教学资源第一时间上传,让学生紧跟时事政治,把握时代脉搏。
此外,云班课还设有“复制班课”“小墨消息”“私聊”等功能,在“课堂表现”部分教师还可以以“举手”“抢答”“随机选人”“手动选人”“小组评价”等方式和学生互动。这种及时记录经验值的行为,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思政教学的亲和力和趣味性。
二、高职思政课云教学的劣势
(一)部分云平台功能不健全制约着思政课云教学的成效
虽然现有的云教学平台通常有着非常强大的功能体系,这些功能的发挥直接推动了思政教学信息化发展。但在一些功能的细分领域很多软件还需作进一步优化处理。如,部分软件发送资源链接时,原文章标题有时不能自动识别,需要手动输入,影响备课效率;教师已建的试题不能转发给同门课的授课教师,不利于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测试题型结构单一,没有主观题、附加题;在学生签到功能部分,还不能精准识别学生是否入班(部分不自觉学生会利用这个系统漏洞躲在宿舍或其他地方完成签到,影响到课率);很多教学实践活动还不能充分借助云平台开展,如,当前国家特别重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三教”改革中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性成果就是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的建设,但部分云平台目前还不具备建设在线精品课程的功能;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拍摄的微视频如果内容过大就不能完整上传保存;有的云教学平台的大数据功能还未得到完全开发(比如,学生浏览资源的频率、深度、学习行为偏好、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复制抄袭情况等都还未能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环节记录)。此外,部分软件升级慢、趣味性不强,难以保证学生长久好奇心和新鲜感,这也是影响思政课云教学实效的重要因素。
(二)思政教师信息素养问题影响着思政课云教学的改革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舶来品”,它是指人们正确、合理利用大众传媒并通过媒介资源不断完善自我、广泛参与社会的能力以及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反应能力、解读能力、整合能力和利用能力[5]。随着“互联网+教育”浪潮来袭,虽然蓝墨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思政教育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思政教师信息素养问题。首先,在信息意识方面,部分思政教师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感知力,对于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不能精准分析和深加工处理,影响信息资源的转化程度。其次,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部分教师对所用软件功能没有做到充分挖掘以至于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云平台对思政教育的辅助作用。如,如何通过教学报告改善教学设计;如何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何在云班课中插入动画、VR实景演播;如何借助教学软件对每位学生进行精准“画像”分析等,都是思政教师面临的挑战。再次,一些教师对网络信息资源存在依赖心理,在备课时习惯于“拿来主义”,认为凡是有现成的PPT、视频资源、教案、教学设计就是适合自己的,不愿意花更多时间在备课上,长此以往,很难形成独有的授课风格,很难提升授课水平。这就要求思政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在利用各种教学软件开展多样活动中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自主选择网络教学资源,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最后,还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升云平台魅力值,存在滥用技术的行为。课堂上过量活动压缩了对教学重难点的阐释时间,这样的课堂既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让学生感觉十分疲惫,不利于教学实效的提升。
(三)部分高职学生自制力不强消解着思政教育实效
教育效果与接受教育的教育对象个体素质密切相关。在理想的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应该是兼具客体身份和主体身份的统一体,即他既具有身为个体的主体积极主动性,又具有教育主体所期望的发生形体、生理或心理的变化的客体身份。从教育活动的表现来看,一般来说,自制力强的人情绪稳定、意志坚定、执行力强,他们能够严格落实行动计划,使自己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反观部分高职学生存在自制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生自我成就感低是影响其自制力、自信心的重要原因。高职学生入学时的高考成绩低,他们对自我定位较低,部分学生甚至抱着“60分就OK”的心态,把思政课看成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学科,认为学不学都不重要。这种低标准要求也决定了他们不会在思政课学习上多下功夫。如,有的学生为了不挂科,盲目用“我不懂”“我不知道”“没听说”等敷衍性的语词来回答云班课中的问题。第二,移动终端五花八门的功能也考验着学生的自制力。面对网络中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极易迷失自我,沉迷于手机的娱乐消遣中,把学习的初衷忘记了,学习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第三,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他们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同伴的影响。当自己的舍友、同桌终日懒散时,他们也紧随其后,对生活、学习缺乏足够的热情,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缺乏明确的选择意愿,这样的惰性心态和行为都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的接受、转化水平,消解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三、高职思政课云教学的机遇
(一)国家对思政课的重视是重要战略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对思政课建设提出专门指导意见。在顶层设计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的政策性文件,旨在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取得长足进步。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更是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阐明了思政课的重要性,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6]不仅思政课备受重视,课程思政也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热词。2018年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在专业课授课中要将隐形育人知识融入其中,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21年底,全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2.7万人,比2018年增加5万人,队伍配备总体达到师生比要求[5]。立足新时代,下一步如何推动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思政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许多指示性意见,比如,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可以说,国家对思政课信息化发展的高度重视为思政课云教学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思政课云教学的重要历史机遇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云教学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一切以“信息”“数据”为王,这种新的教学环境重塑着原有的教学模式。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条件下,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众多信息来开阔视野,打破传统的“你说我听”教学条件限制。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更具个性。教师则可以利用云平台的后台大数据精准把握学情,及时根据学情分析优化教学设计,更新教学内容,从而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当然,这只是理想的教学模式,想要真正实现还需要思政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学生日常,了解学生实际需求,主动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这就要求教师在云班课的应用中注重发挥议程设置的导向作用,定期更新时政资源,聚焦时政热点发起广泛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吸引力,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三)高校对信息化培训的重视是思政课云教学的又一重要机遇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从2020年开始,全国各大高校纷纷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响应国家“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但是如何快速适应线上教学,保障教学质量也成为当时的一大难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各地高校积极开展针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从已有的培训经验来看,培训成效显著,在疫情倒逼下,教师整体信息化素养有了质的飞跃,信息化水平飞速提升。以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多次邀请蓝墨云、超星学习通等公司为我校广大教职工开展专题培训。为巩固学习成果,各平台专家会定期针对大家反应的问题集中解答,平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平台QQ群进行沟通,群内会有专人负责解答提问或直播演示,直到老师们得到满意答复。这种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云教学环境为教育者、教育对象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生活营造了良好的生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
四、高职思政课云教学的挑战
(一)网络信息碎片化的挑战
首先,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情景创设对于教育目的的渗透、教育主客体的互动提供着隐形的纽带和载体。当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要场所,丰富的网络资源也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网络空间中充斥着部分低俗、媚俗、暴力、色情等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信息。这些鱼龙混杂的信息资源对尚在价值观养成阶段的青年大学生极易造成冲击,影响他们理想信念的确立。其次,思政课是一门与时俱进的理论课程,它需要紧扣时代脉搏,及时回应社会热点、舆论焦点,及时更新教学案例、丰富授课内容,增强思政课的鲜活性和时效性。而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远不及社会热点爆发程度,如何在网络信息资源高速更新的背景下保证思政案例的时效性,如何用书本理论及时剖析现实热点问题是思政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如,针对网络上恶意中伤英雄人物的历史虚无主义事件,思政教师就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这些歪曲、丑化英雄人物的言论作斗争,还原历史真相,维护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帮助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和侵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再次,大数据时代订单式信息资源的推送,让学生们也面临着信息碎片化和泛娱乐化的威胁。尽管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学生可以借助移动终端随时获取网络资源,但过度沉迷短视频等娱乐性节目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系统性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逻辑思考能力的提升和整体知识体系的建构。
(二)教师话语权面临缩水的挑战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思政教师责任重大,扮演着学生成长成才引路人的重要角色。顺应大数据的时代潮流,思政教师应借助云班课、超星学习通、雨课堂、智慧树等新兴教学手段,引导大学生理性参与社会热点讨论,在有效的情感沟通和理论阐释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国制度、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但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远远超过对思政教师的“迷恋”,他们的心声、他们的诉求更愿意通过网络来宣泄,他们对如何看待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来解决。如,最近火热的乌克兰问题缘由是什么,对我们国家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中国应如何应对;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情况下为什么西方一些国家选择“躺平”而我们国家却坚持“动态清零”;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会给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学生们都可以借助网络解疑释惑,这就对传统思政教师“知识权威”形象造成了一定威胁。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思政教师要立足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给自己“充电”,及时关注社会热点,结合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同时,为激发课堂活力,可以事先将涉及本节内容的最新新闻资讯发布在云班课的讨论区,课上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
(三)课堂管理面临新困局的挑战
云班课等教学软件的出现在催生思政教育新样态的同时也加大了课堂管理的难度。有的学生只顾忙于课堂互动,沉浸在软件的功能体验中,对教学内容没有深度的理解和掌握,一堂课下来收效甚微;有的学生由于自律性差,将本该用于辅助学习的电子产品当成娱乐工具,利用参与云教学活动的借口沉迷网络,或看一些娱乐性短视频,或追剧、看小说,更有甚者在课堂上打游戏,然而这种学习过程云教学平台是很难检测并监督统计的;有的同学则抱着功利主义的心理,在课堂互动时积极参与,抢获经验值,教师讲解时则在手机上“开小差”,这些现象如不改变,将影响思政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总之,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思政课云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基于SWOT分析之后,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情景、教育方法、教育目的诸要素以及教育过程都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利用云教学平台开展思政课云教学改革可以有效提升高职思政课的实效性。但同时也要看到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云教学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全社会多方发力,扬长避短,从理念、技术、方法上不断变革和创新,力争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要素各环节都能够契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特征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高职思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更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立足本职工作,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和职业理想,在充分挖掘新技术优势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丰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要素”“过程”“环节”等,力争把思政课程讲得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激发广大青年自觉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不断增强思政课的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