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及实践进路

2023-01-25陶享荣 陈云奔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育人情境

陶享荣 陈云奔

摘 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课程育人为基本途径,使素养导向的英语课程实施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未来对未知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英语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将这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具体化为与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相关的整体育人观、英语学习活动观与素养导向的评价观。作为素养落地的关键,英语学习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整体把握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的进阶性作用,使素养的形成得以可视化、过程化。为促进教学有效实施,评价立意应兼顾整体性和发展性,考试标准应考虑综合性与开放性,与此同时,也要关注新课标落地过程中的现实挑战,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革新育人方式,为时代育好人。

关 键 词 义务教育 英语新课标 立德树人 核心素养

引用格式 陶享荣,陈云奔.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及实践进路[J].教学与管理,2023(04):41-4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通过系统的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英语新课标)基于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为这门课程应培养的核心素养,使素养的培养兼顾时代性和责任感,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引,通过完整人的生命发展历程这一动态过程来培养人,使学生实现从抽象人到具体人、从面面俱到到关键要素、从即时价值到延时价值的转向。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习,也不再是仅仅围绕语言这一符号体系展开,而要同步关注语言背后所蕴含的与立德树人直接相关的主题和跨文化知识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青少年成长发展过程中,英语学习所带来的情感和情绪体验经常是先于语言和理性的[2]。因此,通过新课标的素养立意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体验中发展积极的、健康的情感态度是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基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正是立足于当前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强化课程育人方向,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三有新人”。

1.以立德树人为任务

立德树人的精神实质是培养什么人、怎樣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立德”即坚持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方向性;“树人”规定人才培养的质量[3]。立德树人凸显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和价值导向,也是教育工作最基本的问题。教材作为体现国家意志、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的重要载体,为立德树人提供优质的载体和途径。具体来说,英语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兼顾的一门学科,既承担英语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帮助学生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以课程育人为途径

英语新课标明确规定在内容的选取上凝练该学段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最具价值的知识。核心素养对于“完整人”这一培养对象,横向归属于人的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纵向指向人生长必备的学习与生存能力及未来发展。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要体现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4]。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这六要素构成一个紧密相关的整体,既包含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包含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素养导向的英语课程目标鼓励教师从知识导向的教学转向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围绕学生发展不同阶段核心素养目标重构课程内容,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整合内容、走出教材、超越学科、回归生活,实现育人方式变革。

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指向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接触其他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知识是探究的对象和使用的资源[5]。但素养指向的是现实问题的解决,是“超越学校价值”的知识成果,即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6]。因此,英语学习不仅要考虑学生应学习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将来能用英语解决的实际问题,还要考虑学生通过英语可以学习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形成的其他关键技能和必备品格。作为一种后天习得的“问题解决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各阶段英语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

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实践原则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颁布的关键,也是英语课程评价的目标和依据,最终呈现出一套完整的育人体系,分别为英语课程整体育人观、英语学习活动观以及素养导向评价观,为“怎样培养人”的课程教学与实施的落脚点提供了一个可理解、可操作、可评价的完整过程。

1.树立英语课程整体育人观

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育人贯穿英语课程教学全过程。英语新课标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遵循主题意义引领、课程内容整合的实践路径,将语言、文化、思维与素养四者紧密结合,整体地发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从整体育人观出发意味着从学生的学习路径来思考教学,意味着英语课程内容及其组织方式中就预设及内隐了学生进入课程的过程[7]。具体来说,整体育人观下课程内容的组织不是对现成内容的组织,而是由内容到学生活动、由学生活动到内容,在课程内容和学生之间建立动态关系的育人过程[8]。

2.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促进核心素养落地、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的保障。英语新课标强调,语言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发现、获取、概括和探究意义的过程。语言学习主要是在理解、实践和运用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帮助学生依托主题和语篇,学习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整合性地融入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意义表达各自的观点和態度,促进真实问题的解决,体现出正确的价值观,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3.落实素养导向评价观

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指向的学习结果既有超越现有考试和评价范畴的现实价值,又指向学生在现实世界中不限于知识与技能的精神、心理和生理上的成长价值[9],评价和考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起到很好的“驱动”教学作用。但传统的纸笔测试难以检测学生的认知和推理能力,以及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素养[10]。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应该兼顾结构化与整体性、开放性与综合性的素养立意,以评促教、边教边评。

三、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实践路径

1.建构素养培养育人体系

(1)以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为基础

课程内容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要素,为英语学习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内容基础。语言以语篇形式存在,语篇又是在语境下产生的,英语学习活动是在一定语境下围绕某一主题展开,涵盖丰富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需要通过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进行学习、理解和表达。因此,各要素作为素养形成的关键性条件,为英语学习的理解、实践和创新提供了整合性的课程内容。学生只有理解了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只有进行实践体验,才能形成关键能力,只有解决真实问题,才具备素养发展的可能。语言知识为语篇的构成和意义的表达提供语言要素,而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需要词汇呈现句法和语义关系建立联系,利用语用知识在特定语境中表达,构成完整的语言要素过程。文化知识则为学生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培育、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具体内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构成课程的核心知识要素,二者相互包含、彼此交融、互为影响。语言技能为学生获取信息、建构知识、表达思想、交流情感提供途径;学习策略则是学生能否学会学习的必要条件,为提高和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理解,深化主题和语篇背后的文化内涵、价值要素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11]。作为语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六要素在主题引领下,相互关联,彼此作用,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具体的切入点。

(2)以英语语言活动为实施路径

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用所学语言进行真实交流,英语的学习需要经历记忆、理解、运用、迁移等过程。因此,只有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理解、实践和迁移等一系列层层递进的语言学习活动,才能使主题与活动、活动与内容、内容与生活间按照一定逻辑和规则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关联状态,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提供具体行动路径。学习理解类活动为学生获取、梳理、学习语篇涵盖的语言和非语言知识并与之建立联系提供基础;应用实践类活动为学生运用学习理解类活动所获得的的语言知识与非语言知识运用于真实情境中的实际交流提供内化的途径,迁移创新类活动则是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新的认识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3)以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目的

语言的使用是在生活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真实性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使学生进入英语课程中,并在这个过程中感知英语学习和使用的真实感、参与感和需求感[12]。情境为现实世界和课程领域的学习提供桥梁,也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具体的表现路径[13]。因此,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是为学生搭建知识与经验、理解与运用、实践与迁移的良好契机。首先,要基于语篇创设情境,以学生当前认知和语言水平为起点,捕捉学生对于该主题的生活经验,铺垫必要的语言活动,使学生有想法会分享、有语言可表达、有兴趣能参与,以学生经验作为单元主题学习的“切入点”,英语课堂便有机会回归真实,同时也做到让英语语言学习为学生认识和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真实问题而服务。而当主题或者任务情境中的问题凸显时,学生需要聚焦问题、发现问题、作出判断、采取措施,同时观察并反思他人在解决问题时呈现的不同方案。其次,具体情境中的问题解决需要师生、生生、生本之间有意义的互动、交流和对话,这种对话指向意义与关系的生成,也是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关键,旨在通过解决问题情境发展语言能力与素养[14]。例如,在选用语言学习材料时,大多数教师会将英语绘本作为补充学习材料,绘本的故事呈现往往由一个主题情境下主人公的经历为线索进行展开,学生在阅读绘本、解决问题时有种身临其境之感,也会由此衍生对绘本故事持续探索的欲望和动力。

2.落实进阶性学习活动过程

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主题引领下的学习体验过程。语言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语言学习过程是学生发现、获取和探究意义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参与、获取和学习新知的过程。

(1)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本质上是将学习的主体责任交给学生。根据新时代对新课标内容的全面修订来看,我们对“人”的关注也在不断发展,新课标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具体向度的人”,还要关注文化意义上的人,这意味着中国教育的深度自觉其实指向的是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生存自信,旨在探寻中国人文化与生命自信的教育根源与实践路径[15]。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是对自身主体地位及主观能动性的有明确自我意识的“人”。自我意识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关键,也是英语学习活动的前提和基本条件[16]。学生英语学习的个体差异性较大,英语学习活动作为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路径,主要通过建立学生与英语课程内容的深度联系,重在引导学生关注学习体验过程,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英语课程的学习。因此,在语言文化的熏陶作用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我实现过程,一是在英语学习活动中通过主体的参与、学习与实践,实现英语语言知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的发展;二是在语言文化的交融中形成家国意识、文化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2)以思维进阶化培养为抓手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践行过程即学生素养的形成过程,素养的形成在其实践过程中以结构化方式呈现。

学习理解类活动是学生感知注意、概括提取的基础性阶段,学生通过有目的、有兴趣地关注英语语言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现象,结合具体语言情境及问题,对相关语言知识进行检索与联系,通过识别与辨析,概括与归纳相关语言规律或者信息要点。感知注意直接影响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的体验与表现。在感知注意阶段,要注意围绕主題和学习内容,激活学生已知或者激发学生兴趣,适当铺垫未知语言或文化知识,向学生明确阐述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要学习的内容。信息的概括与提取是英语学习的必经阶段,但学生能够提取信息不代表他习得了相关知识,因为信息是具体的,而知识必然是抽象的,包括这一类的所有信息。反观之前的英语教学,大多数情况下是在传授信息而不是学习,将记忆(信息)与学习(知识)混为一谈。课堂中单词的反复操练和抄写、对话的反复练习和背诵、作文的万能模板与改写……当这些所谓的信息操练占据大量时间,知识的学习便很难发生。掌握信息时,我们的目标是重现旧信息,为重现旧信息,我们需要记忆;而掌握知识时,我们的目标是生成新信息,解决从未记忆过的新情况,用于达成这一目标的行为才能称之为学习。

应用实践类活动是学习理解类活动的进一步深化,是知识转向能力的关键阶段,指向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实践过程,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与交流,是学生依靠并综合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开展英语交际、会话活动,以解决具有一定熟悉度的问题的进阶性阶段[17]。这一阶段重视英语学习的内化与外显过程,学生通过将外在知识转化为自己能理解且表述出来的知识,进而实现语言的输出。首先是用英语语言描述相关主题、语篇、图表,阐释核心词汇、语句及图表的含义与目的;其次是根据语言材料分析和描述事物间的逻辑关系,并结合事实论证相关观点;再就是根据自己已了解的材料内容将信息复盘,解决实际情境中的系列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将其内化为能力[18]。英语教材上的知识点大多是由专家总结,涵盖精准而权威的内容,可传播和可复制性强,但这种已经总结好的知识并不太容易被学生理解,这也能解释在日常学习中,为什么在操练某个句型后,学生能进行模仿,但换个情境或者问法时,学生往往不能熟练自如地运用。思维导图或者图示则能够很好地呈现描述型任务,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完成对语言材料的补充、分析、比较、归纳等过程。因此,如果针对单元主题给出一个特定情境,让学生着手设计、安排演出等活动,学生便能运用相关语言表达进行设计并尝试阐述、拓展。

迁移创新类活动是英语学习活动观中最难实现的一个阶段,具体指学生在个体知识、思维、品格、能力等因素作用下,在新情境中整合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究和解决陌生情境中的语言问题,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态度。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完成能力到核心素养的转化过程。首先是推测语篇中的人物关系、事物发展、作者态度等主题性的价值取向;其次是对语篇的结构和题材等方面进行赏析,发现语言表达特点及手段;再就是根据已有论据展开论证和批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与此同时,基于已有信息发挥想象,进行多样化创造,如创编对话、续写并提出新的解决对策等。这一活动涵盖了超越语篇的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过程,但切忌在活动过程中为了完成迁移创新类活动而“强加”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是基于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而设计,指向学生素养的培养过程,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展开。

三个阶段活动逻辑上环环相扣,层次上螺旋上升,英语学习的逻辑性、批判性与迁移性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践行过程中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基础,由知识向度的陈述性问题指向观念向度的概念性问题,再指向未来生活实践的程序性问题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实现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观念性认识到自觉主动的认识的由外而内的内化过程[19]。

3.优化素养培养评价类型

(1)兼顾整体性与发展性的多元评价

素养导向的评价立意一在于改进,二在于评定,

三在于反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与自我反思。持续性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充满新颖性和创造性,一是因为评价本身在英语语言、形式、手段、时机等要素中蕴含评价者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可能性,二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评价,在意义生成和价值附加上的可能性[20],这也意味着评价其实隐含在学习活动之中,与教学一起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因此,作为描述学生真实学习过程的教学评价,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发展。在过程性评价上,首先,要关注学生在语言知识和技能、情意发展上的差异,以学生成长档案袋或认知评价量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根据学生英语日常学习表现作为学生的“学习记录”,描绘学生学习成长的“轨迹”。其次,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受挫力”,学习成长档案与认知评价量规等方式不仅为教师提供学生的学习反馈,也是学生克服学习问题、正确认识自我的良好方式,以激励学生学习成长的“勇气”,通过回顾学习记录,洞察自身行为,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与学习成长。与此同时,整体型和分析型量规评价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必要途径,整体型量规评价通常就整体情况进行等级描述,分析型量规评价通常以多个维度分等级描述,涉及多层次、多方面的量表描述[21],如语篇主题立意、内容分布、语言表达形式等,其中对成果评价量表还可能采取递进法(结合具体任务的完成情况)或者基准法(根据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距离标准的程度)等方式帮助学生明晰改进方向,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

(2)坚持开放性与综合性并存的考试标准

素养导向的教与学坚持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使学习发生于真实情境中,因此,考试测评会减少记忆性知识点的测评,转而突出对学生思维、探究过程的测量和考查。既然英语教学坚持从真实生活出发,那么测评便需要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因此,听说读写看等基本技能的考查应围绕某一主题,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运用,如将传统对话中的“听对话选单词”换成“听对话完成表格中空白的信息”,以考查学生能否听懂相关英语表达、获取、记录和归纳特定信息或关键信息,同时渗透文化意识或者其他能力的考查;将传统的阅读理解题融入对“读”和“说”的综合考查,既能考查学生阅读短文能力,又能考查学生能否围绕该主题运用所学语言与他人交流,介绍和描述身边的人和事物,引导学生对该主题思考和感悟,体会阅读的乐趣;将传统的命题作文换成围绕学生熟悉主题让学生介绍某个主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书面表达方式,考查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与他人书面交流的能力等等。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涵盖了传统教学中的相关概念,英语新课标倡导通过英语课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通过课程内容探究整体教学思路与方法,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实现语言学习与育人的深度融合,以回归英语课程的育人初心。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7-29)[2022-5-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 赵振洲,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策略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23.

[3] 刘学智,王馨若.基于立德树人的大中小学教材一体化建设[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8):12-19.

[4][11]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75-76,12.

[5] 钟启泉,崔允漷.核心素养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32.

[6] 钟启泉.真实性:核心素养的精髓[N].中国教育报,2019-06-20(007).

[7] 郭华.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突显学生主体地位: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7):1-9.

[8] 郭华.让学生进入课程: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心得[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04):12-13.

[9] 杨向东.树立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观[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04):18-19.

[10] Montague W,Olson J,Owens M,et al.Beyond Basic Skills:The Role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 Achieving 21st Century Standards of Learning[M].2014:3-4.

[12] 王毅敏.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英语情境教学[J].外语教学,2003(02):85-86.

[13] 杨向东.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考试命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10):39-51.

[14] 钟启泉.对话型教学的创造[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04):38-43.

[15] 刘铁芳.教育走向人本:当代中国教育自觉的回顾与反思[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5-16.

[16] 陈雪强,靳玉乐,徐学福.学习主体”自我向度”的失落与回归[J].教育科学,2021(03):32-38.

[17] 程晓堂,龚亚夫.《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03):66-72.

[18] 陈则航,王蔷,钱小芳.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及其发展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1):91-98.

[19] 王磊.学科能力构成及其表现研究:基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导向的多维整合模型[J].教育研究,2016,37(09):83-92.

[20] 魏善春.学习评价的过程性阐释[J].现代教育管理,2021(03):68-75.

[21] 刘微.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217-224.

【责任编辑 郑雪凌】

*该文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实践哲学视角下的学习变革——基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20EDE376)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育人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