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谋士陈遇的境界

2023-01-25苏露锋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谋士刘基宋濂

苏露锋

古代有个特殊的群体——谋士。雄主争夺天下,少不了读书人的出谋划策;读书人想要建功立业,借助雄主是必然选择。谋士与君主,共享荣华者少,兔死狗烹者多。智者往往选择功成身退,如汉朝的张良。明朝陈遇也是这样的谋士,但远不如张良有名。

在辅佐朱元璋角逐天下的谋士中,为人熟知的是朱升、宋濂、刘基等人,很少人知道陈遇。

陈遇是金陵人,天资聪慧,笃学博览,精通象数之学。元朝末年,他在温州府学担任教授,见各路义军群雄竞起,又看不惯官场上尔虞我诈,便弃官归隐故里,在明道书院当山长,平时闲居一室,读书研学,被人称为“静诚先生”。

朱元璋攻占集庆路后,将其改名为应天府,开始征召读书人。当地名士秦从龙举荐了陈遇。朱元璋与陈遇谈论后非常高兴,留他在身边参与机密。陈遇辅佐朱元璋长达 21年之久,在朱元璋南征北战、创立明朝的大业中,他参议大计,贡献甚伟。

朱元璋对陈遇尊宠甚隆,称其为老先生而不指名道姓,常常赐以酒食,命用皇家马匹送其回家;后又赐轿子一顶、卫士十人护送其出入;并三幸其家,可谓“宠礼之隆,勋戚大臣无与比者”。

古代的读书人,莫不以加官进爵为人生目标,但陈遇是个另类,朱元璋先后八次授给他官职,都被他推辞。

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后,设置官职,授陈遇为供奉司丞,官秩为次五品,陈遇辞之。朱元璋称帝后,问陈遇保国安民之计,陈遇的建议正中朱元璋下怀,先后三次授陈遇以翰林院学士,陈遇均辞之。洪武三年(1370年),陈遇奉旨至浙江体察民情,三个月中,他深入民间,了解情况,回来后写了一份考察报告,朱元璋看了龙颜大悦,任命他为中书左丞,陈遇辞之。第二年,朱元璋命其起草《平西诏》,又很满意,授陈遇为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大学士,陈遇复辞后,又授以太常寺少卿,陈遇坚决不受。不久,授其为礼部尚书,陈遇又坚决推辞。朱元璋见他自己不肯做官,便要他的儿子出仕。陈遇却说,自己的三个儿子皆年幼,学业未成,等到将来再说。朱元璋沉吟良久,从此不再强求。

陈遇的睿智,就在于他深知“伴君如伴虎”和“无官一身轻”。多次辞官让他获得了朱元璋的放心和信任,也避免了同僚间的争斗和倾轧。同为立下功勋的谋士,刘基被朱元璋赐死,宋濂被流放后忧郁而终。他们都死在陈遇之前,未得善终。陈遇虽布衣一生,却安享天年。

陈遇去世后,朱元璋下旨赐葬钟山北麓。葬在这里的,都是明代开国功臣,其中包括徐达、常遇春等人,不是王侯就是高官,只有陈遇是一介布衣,可见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金陵状元焦竑在《焦氏笔乘》中称陈遇是“当代的张良”。当年张良受封留侯,目睹彭越、韩信等功臣的悲惨结局,才决定隐退。陈遇却始终头脑清醒,没有受封任何爵位。

陈遇不仅功成不居,淡泊名利,还多次劝朱元璋不要嗜好杀人,少征收赋税,任用贤良。这些建议都被采纳,惠及天下苍生。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把陈遇和劉基、宋濂相比,说他“品之高,见之卓,有刘、宋诸公所不及者”。

陈遇不仅有大智慧,还有悲悯之心,岂止是刘基、宋濂之辈所不及,恐怕连张良也会自叹不如。这大概是谋士的至高境界吧。

猜你喜欢

谋士刘基宋濂
刘基隐居考述
缔造明朝的传奇军师
诚信的宋濂
三国谋士贾诩:“跳槽”是个技术活儿
宋濂冒雪访师
宋濂诚信求学
扣子里的智慧
成语巧连线
刘基的隐与显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