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1—6期总目录

2023-01-25

关键词:研究

学术关注

推进东方外交史研究的他山之石——重新审视近代以来日本的东亚史研究宋成有/1.005

东方外交史学科体系建设问题的再探讨 陈奉林/1.016

东方外交史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魏楚雄/1.029

世界文学谱系研究:一种阐释性建构 乔国强/2.005

世界文学的谱系:一个语言地理学的视角 宋炳辉/2.014

中国早期电影与儒家的感觉结构 丁亚平,王 婷/3.005

“逝者如斯夫”:中国电影的时间叙事观王海洲,丁 明/3.015

用“中国智慧”营造国产影片的民族化美学风格周 斌/3.024

在风险社会中思考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 张康之/4.005

历史翻译与中国历史话语的构建与传播 屈文生/4.016

中国与世界:海外中国近现代史文献的收集、整理特邀主持:宋佩玉/5.005

抗战爆发前后的中英金融合作 吴景平

海外藏中国近代史料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汪朝光

海外红色档案的征集整理与研究利用 金以林

海外近代中国地方史料的收集与整理:以正定为中心戴建兵

海外文献与中国近现代金融史研究 宋佩玉

哲学研究

何为哲学与如何做哲学 杨国荣/1.037

康德基于自由意志的正义思想 何建华/1.044

德与力的结合:王充的法度概念及法理依据喻 中/5.072

汉儒的复古:“后轴心时代”的儒学理论与实践王洪军/5.08

中国近代哲学割断了传统的命脉吗?——以中国近代哲学主要论域为中心的考察陈卫平,汤 颖/6.035

对行动后果主义的可能辩护 龚 群/6.045

伦理与价值

伦理学是利益均衡之学 李建华/2.023

论教育友爱 王正平/2.034

马克思主义研究

新时代劳动价值观跃迁的四重维度 张正光/1.052

论马克思劳动现代性的系统批判思想 李维意/1.062

从异化劳动到实践自由:劳动自由得以可能的思考孟祥林/2.044

劳动权利原则——解答“马克思与正义”难题的锁钥郑小伟/2.053

中国共产党人民健康观的发展——以话语分析为视角 张婷婷/2.061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辩证法审视 李 成/3.032

从唯物史观把握百年党史深层逻辑:引领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关系发展高 飞,陈 鹏/3.040

个人自由价值的现时代反思——以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为视角张 娜/4.027

传统家训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转化杨 威,赵婵娟/4.036

论劳动正义及其对共同富裕的价值支撑 毛勒堂/5.026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三重维度考量 张万玉/5.035

论马克思劳动观三重意蕴之历史思维徐文越,高惠珠/6.053

“唯乐不可以为伪”:对儒家乐教真情本质的考察魏冰娥/6.065

经济与社会

中西方高科技发展博弈研究 张 峰,姜凤敏/3.092

NBA的全球推广与中国职业篮球的应对 朱从庆/3.100

抗战时期徽州社会环境变动与区域变迁 徐松如/3.110

文学研究

明代文学人口的壮大与书业生产的繁盛 李玉宝/1.122

明清水灾旱灾、树木植被书写及神物观念——关于生态救灾、赈济实效性的文化思考王 立/1.131

“雅言”传统的再发现与“新雅言”的建构 罗小凤/2.069

“相恋”中的相悖:《诗人之恋》的诗乐关系卓 睿,周荣胜/2.077

佛典汉译“出经”及其概念功能 王向远/4.047

日本的“郑成功文学”与“华夷变态”思想 寇淑婷/4.058

中国典籍典故对朝鲜《训要十条》书写及高丽王朝的影响金京爱/4.065

论王俭与“竟陵八友”的形成 曹 旭,宋佳俊/5.099

1949—1979年中国作家想象的三种西方形象赵小琪/6.075

语言学研究

“有失X”的构式演化与“有失”的词汇化及语法化陈昌来,陈红燕/3.067

“一V(就)VX”的构式解析及其认知机制 过国娇/3.076

语篇主观性:层级性和系统性的建构体 赵德芳/3.083

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

创造力的计算建模、机器实现及其认知哲学意义高新民/1.097

人工智能的情境觉知:一种“在线”适应性表征魏屹东/1.109

智能社会中技术治理与法律治理关系论纲刘 蓓/2.085

人工智能搜索服务的演化风险与法律规制段宏磊/2.100

人机协同视域下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责任保险立法构设王春梅/3.047

数字社会走向前端防范的犯罪治理转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为中心 单 勇/3.058

图灵测试与人类水平机器人 王华平/4.088

德、日机器人文化探析及中国“第三种机器人文化”构建程 林/4.098

隐私关注视角下人机交互的隐私悖论分析框架宋 波/4.110

元宇宙、意托邦与数字创世造物 黄欣荣/5.107

信息分享到共同体验:元宇宙带来传播范式革新牟 怡/5.117

数字经济中不平等加剧因素及其治理 李 石/6.005

论人工智能的媒介政治维度[德]安德里亚斯·苏德曼/6.01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嵌套数智平台及其治理范式张玉华/6.024

艺术与传媒

身体美学视域中的审美与认识 郭勇健/1.072

论人工智能时代的身体美学基本范畴 简圣宇/1.085

技术美学、艺术形态与“游生代”思维——论影游融合与想象力消费 陈旭光,李典峰/2.109

电影“想象力消费”理论的若干基本问题 李建强/2.118

谜题电影的游戏沉浸体验与“想象力消费”张立娜/2.129

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焦虑及其破解 刘 普/3.147

论中国电影表演的意象美学 厉震林/4.073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反”境电影表演美学研究冯 果/4.081

《斩经堂》的故事溯源、剧旨评析与传承思考朱恒夫/6.086

戏曲史相关概念在“十七年”时期的确立及其学科史意义黄静枫/6.096

城市与社会

永远的外地人还是名义上的上海人:语言批判、社会阶层和地方身份的模糊性徐 舫/5.126

从上海方言看海派文化 钱乃荣/5.137

论城市语言规划的范式变迁与治理转向 沈 骑/5.145

教育学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变迁历程、演进逻辑与发展理路张 舒,凌 鹊/3.119

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困境及改进策略研究 安富海/4.119

中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困境、优化——基于中国部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实践的研究雷金火,黄 敏/4.126

新时代教育参与创造世界功能的优化 丁念金/6.106

中国教育智慧的跨文化传播 黄兴丰,张民选/6.114

史学研究

揭示世界文明演进的一种推力——中法关系史研究四十年述评 高 毅/1.139

乡村中的文本流通与文本知识的传播——对19世纪闽东山区陈氏家族藏书的初步观察李仁渊/2.138

以话演学:清末中西书籍的白话转写及近代知识下渗新策略 孙 青/2.146

民粹主义与美国进步主义外交的兴起 焦 兵/3.126

罗伯特·菲尔默绝对君主制思想的隐现与17世纪英国政治制度变革 张 炜/3.137

东周社会研究中考古学的使用 高科冕/4.136

刘宋的“东服”秩序与东亚的多边关系 李 磊/4.144

近代英国兴衰的历史轨迹 陈晓律/5.045

重教尊师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的现代化吕一民/5.055

与时俱进、稳中求进:德国现代化的历史逻辑邢来顺/5.062

让·德·蒙特勒伊与中世纪晚期法国萨利克法神话的建构董子云/6.123

从词语到概念:Lumières与“启蒙运动” 张茜茹/6.132

20世纪初留俄学生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庄 宇/6.143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