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力量在公众急救推广中的作用

2023-01-25郁之涵

安全 2022年12期
关键词:导师技能培训

李 想 郁之涵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广东 深圳 518172)

0 引言

公众急救指在事故或灾难发生中及发生后,在专业救援力量到达前,普通人民群众可以开展的自救和互救的意识、意愿和能力行为,以帮助挽救生命、降低损失和创伤后恢复。生活中任何场景都有可能发生意外,能够给予最快救援的通常是现场的人民群众,而非专业救援人员。因此,恰当开展公众急救培训、扩大具备急救意识和掌握急救技能的人群范围是应对危机、提高救治成功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致死率和伤残率的有效途径。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设定了“鼓励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取得培训证书的居民比例在2022年达到≥1%,在2030年达到≥3%”的目标[1]。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探讨急救培训机构的参与对公众急救推广的作用,以期对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宣传策略等及指导社会力量参与公众急救培训的推广起到参考作用。

1 我国公众急救现状

1.1 需求量大但普及率低

我国公众急救技能培训需求量大但急救技能普及现状却不容乐观,参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设定的“鼓励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取得培训证书的居民比例在2022年达到≥1%,在2030年达到≥3%”目标来推断,目前我国取得应急救护培训证书的人数比例还低于1%,而美国这一数据为33%,法国为40%。具体到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方面,我国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不足1%,而发达国家可高达25%;我国成人心肺复苏术普及率仅在1%左右,而美国是60%[2-4]。

1.2 群众自救意识和互救理念需要提升

一方面,人民群众居安思危的意识较弱,特别是随着近些年国家对于危害安全生产现象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和各部委在围绕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方面制定的法律法规愈发完善,群众感觉危害发生的概率低,而且一旦发生,国家也有专门的救援力量快速出动,轮不到自己参与;另一方面,群众担心自己会因施救不当而被问责,害怕因见义勇为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因此心生疑虑,犹豫自己是否要去学习急救知识。毕竟如果自己不具备急救技能,面对紧急状况时只要及时拨打救援电话,即便没有进一步动作,也不会感到内疚更不会担心被恶意追偿。

1.3 政府主导下的公益培训力量不足

(1)担任政府主导下公益培训的专职培训导师人数和精力有限。当下活跃的公众急救培训推广力量主要为政府领导下的医院、应急救援机构,或者接受政府指导的社会组织和专业救援团队,如各地的红十字会组织、蓝天救援队、中国青年救援队等,推广的性质为公益宣传。除红十字会外,其他机构和组织少有专项经费用于急救培训的开展,如培训场地租赁费、急救教具购置费、培训耗材费、导师课酬和交通住宿费等。但为了完成年度目标和确保培训的高质量落实,各机构只能从一线业务部门抽调骨干人员参与。接受培训任务的导师或者授课人员多为医疗急救中心业务骨干,从业务能力上来说完全可以胜任培训导师一职,但是日常繁重的工作已让其精疲力竭,还要不时应对突如其来的急救任务,能用于公众急救培训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让更多的群众接受急救培训、了解日常的急救理论和掌握初步的急救方法,组织方会设定场次最低参与人数,不满足则无法开班。例如,红十字会组织的救护员培训常要求每场次至少30名学员[6]。此外在公益推广性质的急救培训中师资多数仅为1名导师负责全场的理论授课和实操演练,或者1名导师加1名助教面对30名及以上学员,8-10名学员共用一套急救教具,这样的资源配备很难让受训人员有充足时间进行实操演练和接受导师指导,充分掌握急救技能,进而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有信心和能力迈出施救的第一步。

(2)公益性免费培训缺少针对性教材,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大部分参加急救培训的学员都不具备医学基础,如果导师照本宣科且无法用通俗的语言去解释一些医学原理,培训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如培训中学员不积极互动、培训结束后学员不会参加复训且不会推荐亲友再来培训。但培训体系的搭建、教材的编纂和案例的甄选、磨课等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需要有专项的经费支持和导师所任职机构的配合。某位参加过由社区急救培训的居民在访谈中提到,整场培训更像是社区、导师和居民在共同完成上级下派的任务,体验感不佳。

有培训导师在访谈中也指出假使受训人员曾学习过急救理论知识或者能在培训前自行将理论教材熟悉一遍,现场培训的效果肯定会有不少提升;或者是像部分社区一样先组织参训人员提前预习理论教材和观看教学视频等,培训导师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实操演练和情景模拟环节。可现实的情况是老年人群体对于急救知识的学习渴望并不强烈,在多数的社区急救培训中他们因为刚好有时间且培训是免费的才愿意参加。理论知识上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消化,实操方面即便是导师手把手辅导了多轮也会在情景模拟中手忙脚乱,难以达到培训指导手册中要求的标准。青年人群体会主动报名参加急救培训,但由于工作压力大和生活节奏快,能自由支配的时间紧张,很难有机会去系统的阅读专业期刊、查阅更多的资料,零星的急救知识也是浏览互联网获取,可网上充斥着诸多信息源未经证实的伪急救知识,常会误导受众。也有不少上班族在访谈中提及到会去浏览当地红十字会的网站,观看急救知识视频和查找合适的线下急救培训场次,但多数情况下安排在工作日的场次他们无法脱身,安排在周六日的场次也出现过好几次未达到开班标准而被取消。

1.4 社会力量在公众急救推广中参与度有限

访谈中发现在被问及是否参与过非政府指导的机构组织的急救培训时,多数被访者表示未曾参与过或者未听闻过有哪些专业的商业公司在做急救培训的推广,而且在他们的理解中推广急救技能这件事情理应由政府来主导和推动。

近年来,致密油开发已成为国内外石油开发的热点。北美巴肯致密油的成功开发,对全球的油气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2]。胜利油田致密砂岩油藏储量规模大,后备资源丰富[3],但油藏埋藏深,储层物性差,直井压后产量递减快,采出程度低[4]。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胜利油田优选渤南油田义123块为实验区块,采用非常规多级压裂水平井开发技术[5-8]对其进行有效开发。

2 国外经验总结和启示

在公众急救意识宣传,以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推广方面,新加坡,德国和美国有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1 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从1998年开始建设大量急救培训中心和成立国家心肺复苏理事会,建立严格的认证系统,培养出大量的具有救护资质的人员,并规定这些人员必须2年内参加一次复训,重新认证,以确保救护资质的有效性和急救人员技能熟练。同时,新加坡在全境的学校、社区和工作场所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和急救箱,并且新加坡教育部要求学校必须对所有学龄儿童进行急救技能培训。为扩大具有急救技能人员数量和方便民众进行培训,新加坡政府特地推行“社区计划”,将社区作为基层培训中心,将培训力量的辐射面进一步拓展[7]。

2.2 德国

在德国,参与急救是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与义务,按照德国联邦政府的要求每个成年公民必须服兵役或者以7年急救志愿服务的形式代替兵役。政府则主要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开展全国范围的急救志愿者培训和公民教育,引导社会各类专业救援组织根据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nternational Liaisi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ILCOR)的准则制定急救培训课程和考核标准,以培养出理论和技能双过硬的急救力量。

此外,除警察、医生和消防员等特殊职业群体必须接受系统的急救培训且合格后才能上岗,成年的德国公民在考取驾照时也必须通过8-16h的以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为主要内容的急救培训。在儿童和青少年方面,德国注重灾害预防和急救常识的推广,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编制相应的急救知识教案和课程资料,引导学生在面对危险时能利用所学技能保护好自己和及时报警,或在轻微伤害发生时能自我救助或者帮助同伴[8]。

2.3 美国

在美国,急救知识教育的普及被全社会高度重视。除要求医生、警察、消防员、司机和各类学校教师及工作人员必须通过急救技能考核才能上岗外,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第一目击者”在应对突发状况时的重要作用,并要求1/3以上公众应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为提高全美医疗救援服务,美国政府于1973年通过《急救医疗服务系统法》,下拨大量资金用于构建全美医疗急救网络、急救服务培训和急救设备配置等。

法律保护方面,加利福尼亚州早在1970年就通过《文特沃斯·汤森德急救法》,规定在有医生的远程指导下,在灾害现场的急救人员可以为伤患提供医疗服务;随后明尼苏达州也颁布《好撒玛利亚人法》(GoodSamaritanLaw,亦称《无偿施救者保护法》),该法案是关于在紧急状态下施救者因其无偿救助行为给被救助者造成某种损害时免除责任的法律条文[9]。

社会力量参与方面,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e,AHA)是美国规模最大的非盈利性机构之一,成立于1924年,总部设立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在世界各地设立有分支机构,雇佣2 800多名正式员工,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4 000多万名志愿者和支持者。AHA是一个在复苏理论、培训和教育等方面享有高度权威的机构,开发和提供高质量的复苏、急救培训课程,为医院、医学院校和社会各机构提供专业培训计划,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其下设置的心血管急救项目组还负责制定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和心血管急救(Emergency Cardiac Care,ECC)的国际标准指南[6,10]。

AHA在全球大力推广Heartsaver急救员课程并培养了一大批培训师资,这些培训导师全部通过美国心脏协会的高标准认证考核并完成督导课程,拥有签发急救员证书的资质。这群导师是一股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他们定期开设急救培训课程,为全程参加培训并且通过最终考核的学员签发急救员证书,并且积极创造机会鼓励急救员们参与进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中,如各类马拉松赛事、铁人三项赛事和大型展会等。对于沟通表达技巧好、热衷公益并且有意向考导师资质的急救员,他们会主动向上一级培训中心推荐并且给予额外的辅导。

2.4 对我国公众急救培训推广的启示

总结3个国家的经验,可以发现以下4点对于全民急救的推广有助推作用:国家层面的集中管理和指导与社区定点推广相结合;在法律层面将学习和掌握急救技能规定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并保护在紧急状况下主动且无偿提供救助者的合法权益;除加大对于成年人学习急救的推广力度外,政府规定学校必须对所有学龄儿童进行急救知识的宣导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引导专业资格认证的社会力量参与急救志愿者培训和公民急救教育。

对我国的启示:一方面,为扩大急救培训的受众面和提升应急救援服务的用户体验度,不少国家都注重发挥基层社区的力量来落实便民措施;另一方面,全民急救服务体系的搭建,特别是急救培训的推广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因为社会力量培训机构能更加灵活的应对群众诉求和提供高质量的后续跟踪服务,在引导受训人员参与公益急救推广活动、介绍亲友参与急救培训方面成绩明显。

3 国内社会力量在公众急救推广的作用

3.1 具有代表性的急救类证书课程

目前市场上急救培训类课程种类繁多,但被大众熟知且能面向无医学背景的普通群众,在培训合格后可以签发全球认可急救资质的课程非常有限,如各地红十字会系统的“救护员培训证书”;AHA的“Heartsaver急救证书”;国际野外医学协会(Wilderness Medical Associate International,WMAI)的“野外急救证书”等。

与政府主导下医疗机构和各级红十字会组织的急救推广培训不同,国内社会力量参与下的急救培训融入了更多新时代商业运营的元素,服务等方面更加便利和人性化。例如,场地安排上,培训机构可以安排导师前往企业办公地点培训;场次安排上,考虑到很多上班族周六日要休息和陪伴家人,培训机构可以把取证类的培训内容拆成2-3次课时,灵活利用工作日下班后的时间实施培训;现场教学上,培训机构会定期组织导师磨课,力求在知识点讲解的精细度、培训现场的互动氛围和后续的跟踪回访等方面不断提升用户体验以收获学员美誉度。

3.2 案例分析

E公司成立于2019年,发起人是3位具有AHA Heartsaver® Instructor拯救心脏急救课程导师资质的培训导师,服务对象涉及企事业单位、各类公益组织、社会团体及个人,除提供标准的急救证书培训课程外,该公司也结合公益推广需要编排应急知识讲座、急救体验坊等适合大众科普的内容形式。

(1)招生策略方面。该公司深入分析受众人群特征,行业上从广告传媒、商业咨询、财务审计和互联网等工作强度大且加班严重的企业入手,洽谈上门开展公益讲座。目标人群上,首先,围绕运动爱好者积极开拓与马拉松俱乐部、铁人三项俱乐部、健身房等合作,做定制培训;其次,以有子女的夫妻群体为目标,他们对于急救重要性的认可和接受培训的诉求度较高。跨平台合作上,该公司与人力资源招聘平台深入合作,积极加入各类微信交流群、参与人力资源行业线下沙龙活动,多频次地普及公众急救知识和推广急救技能培训。

(2)培训类型和课时方面。科普宣传场次时长一般为3h,人数控制在20-30之间,内容围绕3个部分开展:急救理论(占比10%);常见内科急症+创伤救护(占比50%);CPR、AED设备使用+成人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方法(占比40%)。急救证书培训场次则严格遵照AHA要求,使用全球统一的印刷教材和教学视频,每场次时长8h且导师与学员数量比例不超过1∶6,教具和学员数量比例控制在1∶3。

(3)内容编排和考核方面。科普宣传场次以近期发生的急救类社会热点事件,特别是图文并茂的新闻内容为开场,引导受众展开讨论,并向参训者宣导自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其中第184条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以鼓励受训者在掌握急救技能后“该出手时就出手”而不用担心被救助者恶意追偿[11],然后引入急救技能的重要性。为确保培训顺利进行,导师会先做至少2轮示范,然后随机选取几名受众上台练习和对其不规范的按压动作进行纠正;其他受训者可在结束后自行练习,导师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指导。

急救证书培训场次紧扣“救死”和“扶伤”2大主线。“救死”主要指必须迅速和高质量的实施救助,否则受救助者可能失去生命的情况,如猝死和肢体离断等大出血场景;“扶伤”则指受救助者伤情当前可控,还未危及生命,但不及时处理依旧有可能恶化导致威胁生命的情形;或者上述“救死”环节完成后采取的避免受救助者二次受伤和有助于其日后恢复的情形。每条主线的开场,导师都会用情景模拟来引导学员参与互动,并使用AHA全球统一视频课件进行教学,边看边练。每位学员都有充分的练习和接受一对一指导的机会。所有的知识点教学完毕和技能点充分练习后会进行考核,考核全部通过者会被签发国际通用的AHA Heartsaver急救员证书。第一次考核不通过者当天会安排补考一次,若再不通过则需要重新参加下一场次的培训和考核。

(4)培训诉求整理和反馈收集方面。该公司会使用问卷来调查参训者对于急救知识掌握情况,以便导师根据受训者背景调整培训内容的顺序和额外添加重点讲解案例的数量,以及培训语言的生活化程度等。取证课程的过程中,每一个模块结束后导师都会询问受训学员的理解情况,对于个别确有疑惑的学员,则会在培训结束后对其进行单独辅导。调查结果显示:200名取证课程受训人员中95%是主动报名参加培训,因此在受训过程中也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8位学员初期是在亲友的邀请下参加,受训前抱着“体验下”“试试看”和“技多不压身”的心态,但是培训结束后都表示会极力动员其他亲友来参加。

为解决“短暂记忆需要经常性巩固,特别是急救类技能可温习和练习的机会很少”的问题[12],该公司承诺学员在证书有效期内可随时参与复训,并可以免费携带1名10-17周岁的未成年子女参与培训。

(5)E公司的推广成果和计划。E公司在2019-2021年期间累计组织16场次共计200人次的AHA急救员证书培训和20场次急救知识科普讲座。其中,174学员已经成功获得AHA Heartsaver急救员证书,另有5名急救员在导师的鼓励和帮助下继续深造,考取了培训导师资质,以急救培训导师身份再度参与到急救培训推广中,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践行公益。

除了维持已有的企业客户并与诸多行业协会打造平安职场外,该公司也积极的助力平安校园的创建,正与江苏省苏州市的私立学校洽谈,探讨以合适的形式将急救培训引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例如,对于初高中阶段,可以将急救课程嵌入到军训或者入学教育环节,也可以尝试组建校园应急救护社团等;对于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则需要在校方的支持下引导家长们参与急救培训,定期组织急救培训工作坊等。

4 结论

通过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对以E公司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实践案例的分析,不难看出全民急救培训的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如构建覆盖全境的应急救援服务网络、制定促进急救培训发展的鼓励政策和保障见义勇为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应该在政府下设的医疗救护机构或者政府管理下的权威认证机构的统一规范指导下,动员如商务区、街道和社区、办公楼宇等场所因地制宜的开设便民急救培训点;对于特殊工种,要将急救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作为上岗资质的前置条件,并定期进行复训和再认证;急救知识,特别是自救的意识要从学龄儿童就开始培养,逐步覆盖到小学、中学和大学生群体;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将其作为全民急救服务网络构建和急救技能推广进程中的生力军,以缓解政府部门在资金和人力方面的压力,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更多高质量急救培训的开展。

同时,现有的社会力量急救培训机构更多是依靠专业导师线下实地教学,没有引入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面积辐射更多受众的新媒体资源。下一步,建议有关部门通过制定政策来筛选和认证一批新媒体传播平台,并选拔有责任担当且技能过硬的导师来传播急救知识,打造“线上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急救知识传播和学习理论知识打基础”与“线下通过专业导师言传身教演练实操”相结合培训模式。

猜你喜欢

导师技能培训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V eraW an g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爱情导师